
【柳岸】枕着山河入梦(随笔)
拉拉杂杂读完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的三本书《山河袈裟》《致江东父老》《诗来见我》后,我竟有些不舍,不忍心同他用文字构筑的美丽山河说再见。作家的朋友叶舟说他是“一只年轻而勇敢的豹子,不停奔跑。”从相片上看,你也绝不会想到,他一副斯文的外表下藏着一个侠客般的硬核灵魂。阅读他的作品时,我时常会想象他人在行旅时寄居在山林、寺院、小镇、渡口、窑洞、火车站、小酒馆时满面风尘、忧郁、沉静而坚韧的目光,也会想到他穿越时空同白居易、苏轼、杜甫、陶渊明、刘禹锡等人把酒论诗、体味人间世态炎凉的豪迈喟叹。虽然素昧平生,但我的心魂却与作家融在文章中的魂魄有了最美好的吸引,犹如茫茫文字之海中的久别重逢。
《山河袈裟》和《致江东父老》同属于散文体裁,写的都是作者这些年谋生游历四方奔走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同他有交集的许多身处底层却有情有义的朋友的故事。无论是门卫、快递员、清洁工、养蜂人,还是落魄的民间艺人,被开除的房产经纪人,过了气的女演员、靠歌唱获取勇气的穷人,这些人都是一路与自己同行,一起抱团取暖的人。这些人过的都是失意困顿的苦日子,可这些人在作者笔下却让人体察到了生命的坚韧抗争,感受到了人间的情与义,体味到了人心的深广慈悲。作家的高明之处就是以敏锐的心灵捕提到了尘世间这些散佚各处的闪光的足迹,用自己老练纯正的文笔,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铺陈出他们各自的五味人生。最富创造性的是作家消弥了散文和小说的边界,也不受真实和虚构的束缚,每个故事作家始终都是在场的亲历者,每个人物都和自己的境遇相关联,作家对这些在生活的风浪中沉浮的小人物有着真切的体恤、牵挂和热爱,行文既有散文的灵动、质地,热烈,又有着小说的传奇和场景细节的铺排渲染。
譬如《大好时光》一文,写剧本的李修文因为所写剧本《大好时光》又被枪毙,陷入困顿迷惘,他问招待所做饭的服务员大姐,什么是大好时光。而这个遭遇了父母双亡、错过爱情、遭遇家暴,失散儿子和妺妹的可怜女人,却写信给他,讲她自己这困苦一生中值得铭记的大好时光。这个苦水中浸泡过的女人,回忆起心爱的人在月光下骑车驮着她,给她讲外面的世界并给她背诗的情形,曾经和儿子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时光,这人生中一丁点的蜜糖,是她活着继续寻找亲人的动力,是她鼓励作家要把剧本写下去的信念。作家李修文在她的善念驱使下,讲述了自己在四川、在黄河边、在医院的颠沛流离中所遇见的大好时光。同是天涯伦落人的他们,都有着在苦水中浸泡却偏偏不肯屈服的心。我埋首在作家的山河故事里,那些莽苍的原野,解冻的黄河,卑微淳朴、可怜而可爱的人们,常常让我久久地冥想,无言感动。作者立意要为广大山河中不应被忽略乃至忘却的“江东父老”画像、存念。正如李修文自己所言:就像眺望着山河里广袤无边的稻田和埋首其中的劳动者,他笔下膜拜礼敬的两座神祗是:人民和美。导演宁浩谈看他的文章:“如拜一尊大山大河儿女情长的菩萨,满满的苍生,满满的慈悲,满满的热血,就在如画般的文字中流淌出来。”而流淌到每个读者心中的暖,却激荡出一圈一圈光的涟漪,四方扩展。
在李修文最新散文集《诗来见我》的阅读中,我不只遇见最美的诗,还遇到见性见情的人,遇见古今的世相、传奇,遇见我们自己的处境、心意。就像评论家李敬泽所言:“读此书,便知道,古人的诗其实不在书里,在我们的命里,在我们的路上。那不是古诗,是我们心底的话水落石出。李修文把命放在诗里,他让那些诗有了热血和魂魄。”作家以自己独特的风格与角度解读古典诗词,通过古典诗词交织叙写古人和今人的人生境遇。每篇文章都在写现实中作者和小人物的境遇,但迎面而来的古诗词总能与他们照面,他试图透过这些诗人诗句,透视古往今来人生的苍茫轨迹。作家既体悟出古人人在江湖的无奈与感叹,又体悟出今人犹在笼中的挣扎、艰辛,还体悟出他们谊同金石、爱等兄弟的古道热肠。古往今来,每个赤诚的生命,都活在诗里、都在人生的某时某刻诗上心头,在诗里得到抚慰和安顿。
扎根民间,从某个日常写起,与扑面而来的诗相遇,是他从文的最大特点。在《拟葬花词》一文中,即使写花,亦从“田园空阔无桃李,一段春光属菜花”的菜花写起。油菜花盛开的季节,何曾不是诗词里要描写的“欺桃压李,连天烂漫,长堤短塘,陈菌布褥”,风过处,那黄金铺排的浪花何其美丽辉煌,再穷苦的日子有了花的照拂,便生出了希望。作者笔下的每一种花都代表一种人生际遇。而我却从他笔下的油菜花想到了遍及乡野的苹果花、樱桃花、麦子花,毛桃花。每一片花海,都包藏着乡村儿女的哭和笑,梦与希冀。读他的《致母亲》一文,作家从武汉疫情中一位追着母亲殡葬车的女儿哭着喊妈妈写起,切换至记忆中那些与母亲相守相伴辛苦却温馨的日子,只要念及母亲,蒋士铨的《岁末到家》的句子就跳上心头:“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而作者不只写温情脉脉的母子之情,苏曼殊、李贺、矍秋白等母子的生离死别凄恻至痛之诗都涌上笔端,作者贯穿古今却贴己贴肺的理解,写尽天下母子的情分,我被作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的才思和浓烈饱满的深情所折服,只有深深地礼敬罢了。
阅读是为了寻找,为了发现,为了遇见。遇见李修文的文章,灵魂在文字中交集,令我欢喜振奋,亦令我沉默沉思。读书,阅世,修己,为文,这是我阅读的意义。放下沉甸甸的三本书,我觉得从纸上的山河走出来的自己,比刚遇到它时更富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