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岁月】人文关怀与人生况味(赏析) ——一一解读乔叶的长篇小说《树盘上的过往》
乔叶其人原本并不熟悉,认识她是在一次“晋中文学奖”评审中,这个作者评上当届的“晋中文学散文奖”,颁奖时才见到作者,在左权县文联工作,是个新人,过后没有联系,渐渐淡忘。没想到前几日,收到她的一部长篇小说《树盘上的过往》,看完后,我忽然发现乔叶是个有见解、有思想、有情怀的作者,而且我们的艺术心灵又惊人的一致!
一、文化的遗失
跋涉了好长一段路,在这里回到原点,真正的文化在乡村,城市只代表时尚。乔叶显然是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她笔下的一批乡村人物从出走到回归,这既是文化的回归,也是心灵的需求,更是重新认识乡村的视觉回放。
近年来乡村大面积废弃,土地荒芜,农民涌进城市,几千年固有的文化打破了,乡村人一头撞进城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农耕文化转换商业文化,像决堤的洪流泥沙俱下,也许他们还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可他们已经被卷入,于是,人生况味从此开始。
先是龙凤村的一棵“龙凤树”被砍掉,龙凤呈祥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也象征着民族图腾,其意是兴盛、安祥,和乐。几百年来酷似“龙凤相”的龙凤树,被龙凤村人神氏般地敬奉,就好像它是村里的镇村之宝,一朝被砍伐消失,龙凤村的人开始恐慌,心像被挖空一样。一代又一代的人复复灭灭都觉得是自然而然的事,谁家父母千古也就悲伤一阵子,可是龙凤树被砍,只剩下一个硕大的树盘,龙凤村就名存实亡了。这也预示着文化的失落,没有文化依托,人心就没底。尤其是琼芳更是慌乱不已,从小耀武(她的丈夫)说他俩就像龙凤树,可是树被砍掉意味着什么呢?从那时起琼芳就有一个愿望重栽一棵龙凤树以释心愿,她的儿子做到了。
然而树盘上的往事一幕幕掠过,心酸的故事一一展现。
砍树人的绰号叫黑背,黑背的来历是,从娘肚里爬出来背上就有个黑巴掌,被人发现后私下觉得此娃来路不正,一定是上辈子做了什么恶被阎王打的。小时候顽劣不堪,什么鸡鸣狗盗的坏事他都做得出来,人们就更印证了他的劣性。黑背娘偏认为这是娃儿与众不同之处,民间有“一手遮天”之说,为让黑背大胆活人,黑背做下什么事她都放任自流,以显黑背高人一头。村里人谁也不让自家的孩子和黑背玩,耀武和黑背私下里是好玩伴,偏耀武的父亲是个正统本分之人,对儿女教育尤为严格,有一天黑背前来找耀武玩,耀武爹赶他走,还唾了他一口,从此黑背把仇记在耀武身上,对龙凤村人概无好感,谁好他就报复谁,龙凤村从此失去了章法。耀武在龙凤村率先富起来,而且还成为省劳动致富典范一夜成名。这就动了黑背的奶酪,黑背要给他比个高低,于是在耀武的人生道路上处处使坏,而耀武却浑然不知。龙凤树的丢失仿佛是一个魔咒,作者在此喻意深广,黑背身上的黑巴掌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个巴掌是把他推向黑暗还是光明,只有黑背自己的行为决定方向。但龙凤树砍掉之后,村风乱了,地气坏了……
二、散点式结构异彩纷呈
作者采用的是散点式结构,一般驾驭散点式结构是高难度动作,需要缜密的织锦性技术,否则不可胜任。作者以耀武和黑背的恩怨为主线,但并不限于两线交织,而是设置了多线网状行进。以龙凤村和象牙村的发展过程,人际关系的变迁,展现了从农耕到商业这一段历程的芸芸众生相,多面孔,多姿态呈现。把人生百味写得淋漓尽致。作者把多个家庭,多种教育,多种思维方式,多种人生价值,呈现出了多种人生况味。讲说虽然平和,但十面埋伏,处处打伏笔,故事发展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中。
象牙村的村长李富有,因村中开煤矿,富了自己也富了村民,但他是个功利之徒,因为有权,吃喝嫖赌,买通官僚,他再贪也没人动了他的这棵大树。以致村民富了,人心却坏了。
李伟杰是李富有的儿子,中学时候和琼芳相爱,结果伟杰考上大学,琼芳落榜,意外的是,同村姑娘杨晓萍同时落榜。后来失了少女身,还怀了孕,此“高人”帮她上了大学,母亲棋高一筹,让女儿和考上大学的李伟杰以身相许。被李伟杰抛弃的琼芳突然疯了,正好成就了耀武的爱与担当,耀武不顾家人反对,四处求医治好了琼芳的疯病。这就又是两对小夫妻的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
作者不单写恩怨,还写教育,她敏锐地发现原生态家庭的思维无一例外遗传在后人身上。伟杰和晓萍:功利、自私,谋取地位名利,不择手段。他们患的是严重的“城市病”,焦虑、情乱、不甘心、又必须妥协,互相利用。而耀武和琼芳善良、勤劳、包容、利他,却又常常被人暗算、欺负。形成两组城市与乡村情结的众生相。
凤桃一个勾魂动魄的女人,她的心灵一再流浪,她率先开辟了暗娼的行当,黑背、耀武的大哥耀祖、耀武的外甥志强、村长李富有等等,凡有钱的她从不拒绝。她本是村长的内亲,还是晚辈,但也毫不忌讳。金钱占满了她的肠胃,卖笑是她最拿手的一盘菜,凤桃对谁都不动情,丈夫秋贵见怪不怪,婆婆成了她的奴仆,她对私生女小红放任不管,她的名声殃及了小红,以致离家出走。她遇到状况,无论大小,都是一种心理:稍稍一想,该做什么做什么去了,天塌下来不眨眼,女儿离家出走,“情人”锒当入狱,都是一样的心理,留不下任何痕迹。只有婆婆和丈夫秋贵意外猝死,哭得惊天动地,但那是合谋后的演戏。出人意料的是一个姓林的客人出现,她却出奇的优雅,并真正有了爱的美好,却原来另有隐情,好景不长,做恶多端的她锒铛入狱……
村中有个复转军人叫刘向前,看不惯村长的贪腐,于是状告乡政府。村长得知后,几经使用手段摧残他未动意志,最终设下陷阱,一失两命,结果让告状者进了监狱。刘向前和村长的纠葛,又牵扯进了村长之妻和凤桃的关系,为扳倒刘向前,把凤桃的丈夫合谋置死,事件设置又一个意外。
黑背和耀武的外甥神秘做生意,暴富后陷害耀武中了毒瘾,耀武的外甥送他好烟,打得是孝道和认错的旗号,却不知道这是黑背递过的一把刀。作品写了三代人,八个家庭,作者统领着她的一批人物,错宗复杂穿插在其中,像一张撒开的网,互相扭结,又各自行动,在某一个节点突然相撞,矛盾推上高峰。故事编织得妥贴而自然,没有任何死拉硬扯的硬伤。阅读时很顺利,很入神。平静中的波澜,一波平息一波又起,而且每出现一种状况都铺陈得天衣无缝,就像邻居家遇到的家常事,看不出任何操纵的技巧,但没有痕迹的技巧是最高妙的技巧。在艺术手段上作者驾轻就熟张驰有致。
三、深藏的思想力度
作者没有犀利的批判,也没有特别惹眼的警句哲语,但她常有意味深长的话语渗入读者心中,像水墨画一样漫漫洇大让人难以释怀。比如凤桃在城里开了酒店,扫黄打黑时没有把她怎么样。作者说:“这是城市皮肤下的脓疮”。看起来轻描淡写,却一针见血。再比如刘向前上告李富有无果,作者描述:“夜,就这样在向前的孤独和悲哀里深下去,沉下去。”话虽平常却意味深长。还有杨晓萍失身,换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其母对她说:“世上认假不认真。”一语道破世事,同时也成了杨晓萍一生的释义。类似这样的语言时不时轻轻一点,就能让读者进入深思。更有意味的是“黑背炫富”一章,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手法描述黑背,正月十五闹元霄,从古至今没断过,突出一个“闹”字,各村前来闹红火都要得个彩头,过去是花生、核桃,烟果、甜糖,现在是换成了钱,黑背准备了大笔钱,很有气派地排开阵势,闹红火的全给他一人表演,得了不少彩头,这也表明黑背的一次集体性报复,但村人并不明其意。闹到没有新意时,黑背出了个主意,说谁学狗叫学得最像,就发给谁高额彩头,于是乎,众人纷纷围着他学狗叫,学得最像的是凤桃的丈夫秋贵。黑背是凤桃的第一个床上客,而秋贵却跪地当黑背的一条狗,于是他得了最高彩头五十元,高兴得又蹦又跳,众人羡慕不已。看到这里让人欲哭无泪。金线让一个恶棍更恶,欲望让无知的人更无知,更粗鄙。人的尊严、人格、气节统统在金钱的诱惑下一并丢弃!这一笔真像一把匕首刺入世人的心脏。乡村是这样、城市不过是换一种形式而已。比如杨晓萍失身官员,换了个文凭,痛了一生,但为丈夫的仕途,再次邂逅高官,此官一伸手她就入了怀,她清楚自已并不爱他,但她的身体可以成为资源。这与学狗叫有什么区别?人,为了权、钱、地位、名号,是否还有一点体统?这是作品提出的质疑。作者如一个冷静的哲人,一切思想皆在故事中深藏不露,却又时时启人深思,这是作品的的思想力度。
四、作品的格调和品位
近年来好多作品不是文笔,语言,机巧的问题,而是格调和品位高低的问题,很多作品无法让读者提升精神气质和灵魂营养。但乔叶的作品却能给人以爱、光明与希望。这很大程度是作者的灵魂品位决定作品的格调。具体体现在对于人物命运的发展,人物时代精神的光华。她奉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古老法则,命运有圆有缺,有直有弯,有欢乐有痛苦,否极将泰来,泰极否将来。所以在人物命运的书写充满了哲理。也许人们见惯了现实的负面,总没有耐心去等待这个法则的准确性。但乔叶就是要告诉世人:这是不变的真理。
黑背从小顽劣,长大后不走正路,上帝在灭你的时候,先让你“辉煌”,放纵你的欲望,不是上帝不仁,而且上帝无法管住你邪恶诡诈的心,多行不义必自毙,贩毒暴富,借刀杀人,死于非命,凶手无从查找。
刘向前主持正义被陷害,但终究正义给他洗尽冤屈,让陷害他的人绳之以法。真应了: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正义永远不会缺席。
耀武被染毒后,不常回家了,怕吓着妻子,妻子疑心他有了外遇,为了孩子隐忍不发。耀武戒毒求救,妻子不理,痛苦之下,遇到村里暗恋过他的丽英帮他戒毒,在他最孤独痛苦的时候,他抓住丽英的手想排泄苦恼,不慎做出越轨之事。耀武冷静之后,觉得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因为爱不在场,反而搅了丽英的心。耀武的内心争吵不止,灵魂的搏弈非常激烈,丽英一句话平息了他的心潮:“我不找你的麻烦,咱们还要活人呢,一时没有管住自己。”耀武的心释放了,但他发现其貌不扬的丽英原来骨子里透着美。丽英儿子有难,耀武倾力帮助,耀武有难丽英义不容辞,仅此而已。丽英认为,本是最纯的关系,被一时冲动弄复杂了。他们理智地打住,恢复常态关系,却心里彼此敬重。这里作者处理得非常精彩,把两颗善良的心描写得十分到位,这儿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使这两个人物形象顿时丰满起来。耀武戒毒体现了意志;本份致富助人为乐,体现了一种精神光华;帮助琼芳治好疯病体现了爱与责任;和丽英一时冲动越轨,以致自我谴责和忏悔体现了人性的尊严。食色乃人之性也。把一次不期而遇的情感写出了美的格调,令人感动!可是,琼芳遭遇李伟杰,伟杰本是真心带琼芳排泄苦恼的,俩人情感发酵越过男女之线,结果琼芳发现他还有另外的性伙伴,琼芳受了侮辱再次疯了。人格的高下决定事件的走向。真可谓“正人做邪事其邪也正,邪人做正事其正也邪”。
作者在处理人物命运处处有深意。比如凤桃的婆婆是村里最不惹眼的人,但她的拿手本领是“炒指”,这是当地腊月时节必须准备的食物,炒一炒十年旺,是一种习俗,一个愿望。每到这时,凤桃婆婆就忙乎起来,东家请了西家请,老婆婆高兴得颠三倒四,从不拒绝任何人邀请,因为只有这个时候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是就在当天夜里,她炒完最后一家,刚进门看到儿子被害因悲伤过度也一命归西。其实“炒指”也是一种文化,是一年内村人连接情感的一种活动,老婆婆是一条链接线,她死了,最后一点文化也断裂了。
乔叶的厉害之处是,处处平常,处处有隐喻。她天生是个写作的料,有信手拈来皆成文章之感。她把自己的观点隐藏得很深,叙述很克制,作者从不参与在故事之中。她像一只飞在空中的大鹏鸟,深怀着悲悯之心,腑视着芸芸众生,洞察他们的心灵秘密,书写得从容、自如,成竹在胸。
不足之处是,人物繁杂,出场时对人物刻画太少,只限于交待,所以,人物名字出现多次都记不住,得在前面找关系才能确定。刻画人物是写作者,尤其是写长篇的一大功夫,短篇小说可以靠一个细节,一个侧面,一个人物救活,中篇可以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一种深刻的思想救活,但长篇小说,除去中、短篇小说的一切要素之外,人是太阳,人是中心,由人带出历史,书写人的时代精神和灵魂的故事。因而,人物一出场就要让人记住,不只是描述外相,主要是性格特征,心理描述,形体动作,语言动作,情感动作,无论是几号人物都要有个能记得住的特点。比如丽英、凤桃婆婆,都是配角,出场不多,但一箭多雕,形象就立起来了,她们最能代表农家妇女的传统性格。主要是第三代人用笔太轻,比如小红的苦,刘幸福的正义感,安生、安静的孝道等等,这一批人笔墨都不够。毕竟安生等人要重栽“龙凤树”,他们的感情动作一定要丰满,文化回归才有力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还母亲心愿这一点上。
总之,从整体看来,首写长篇已经十分可喜。乔叶的写作视角是一种俯视姿态,让人物自身的脚印决定他的命运结局,由于奉行善恶有报法则,人物命运处理得妥贴而舒服,给读者以希望和光明。这就是作品的格调和品质,既彰显人文情怀,又道出人生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