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走近苏黎世(散文)
美国作家安迪·安德鲁斯的书《上得天堂,下得地狱:旅行者必须要有的人生态度》中有一个撩拨心弦的句子: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次是奋不顾身的爱情。
这句话像心灵毒药,让不少人着魔,我第一次读到也如此。可见另类鸡汤一旦被神圣的光环罩起来,就是人生高远的理想,让人蠢蠢欲动。
早已过了冲动年龄的我,爱情已被岁月打磨成了柴米油盐,曾经让人脸红心跳的情话,如今听起来是那样的肉麻;原来走到大街上两人手挽手目中无人的招摇过市,而今是出了门至少要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走慢了说你磨叽,走快了说你没个女人优雅的样子。一度的奋不顾身,让我由青春少女变成了他眼中烟熏火燎的黄脸婆。好在他不离不弃,表现出一副慈悲的菩萨心肠——不定时的让我出去旅行几次,还大放厥词说他是今生来渡我的人。
我挺乐意去看外面的世界,人们不是常说破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为此,办护照和签证,随个旅行团,带个十八英寸的拉杆箱,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是人生快乐的补充。
不知是谁说过,旅行是生活亦是人生;也有人说旅行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看别人呆腻的地方。这样的句子我好喜欢,有哲理,有品味。没去瑞士之前,对后一观点多少有一点儿认同,觉得是文化人用貌似街头的大实话,阐述的人生的小道理。当一脚踏入苏黎世这个小巧别致的城市时,突然感觉到造物主若对某一个地方格外钟情,就是赋予它独特的魅力——这样的地方,能让人呆腻?
苏黎世是瑞士的一个小城,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它背靠阿尔卑斯山,城市可以说是一半湖泊一半雪山。走近它,你会为之惊呆,洁净的空气,悠闲的生活,还有在波光潋滟湖面上成群的白天鹅,让你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即使是随便入住个酒店,不是背靠雪山就是面对一汪静谧的湖泊,让人喜欢得不要不要的。
走在大街上,你看不到行色匆匆的喧嚣,撞入眼中的风景是宁静祥和。三三两两沿着利马特河骑车而过的青年男女,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生活的压力;开着老爷车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妇也随处可见,他们的神态是那样的恣意、潇洒、从容、精致。在瑞士,驾照是永久性的,所以到处能见到开车的老人,他们把生活过成了应该有的样子。
由于初来乍到,我们是随团统一出行,导游是与我们同机抵达,加上他是这条旅游线上的常客,英语和汉语是切换自如。当他用中文版的英语同当地人打招呼“好久不见”时,同样得到了善意的呼应:Longtimenosee!让你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与包容。听导游讲,政府的任何新规未正式实施之前,百姓可以用任何和平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言者无罪。一旦出台,人们就会认真的去执行,不会揣摩度量,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来见招拆招,执拗地把一条道走到黑。
我们一行人过斑马线的时候,刚好开过来几辆车,大家自觉地在路边等着,让车辆先行。然而车辆认死理地停在那里,眼看着车队越聚越长,好心的礼让变成了一场交通堵塞。我们僵持在那里,着急的示意他们先行,司机只是淡定地看着我们,没有路怒,更没有鸣笛,招手让我们先过。礼让行人,强者避让弱者,是他们自然而然的实际生活。没有出国之前,听别人说国人一走出国门,就变的通情达理,说者只是注重结果,却忽略了过程里的细节。这就是由来已久,深入人心的国家理念,以及个人的生活规范。
欧洲行,除了英国外,欧盟成员国之间是可以互通免签的。我们的旅游大巴司机是匈牙利人,身材魁梧,满脸胡须,是硬汉的模样。由于语言不通,他脸上一直挂着绅士的微笑,一副不急不躁的样子,这与他近乎粗犷的外型大相径庭,让人既有安全感,又有亲切感。听导游讲,这边的人们工作时,几乎不存在加班的现象,相对于我们为了生计疲于奔命,他们更注重享受生活。当然这与他们优厚的福利待遇及完善的生活设施是分不开的。法定的工作日外,时间是属于个人,谁都无权剥夺。
旅游车规定上午和下午各行驶几个小时,若超过时间司机必须停车休息,司机们严格地执行着,不慌不忙。中途休息时,大巴车上同行的几位珠光宝气的大妈早已坐不住,吵吵嚷嚷急着去购物,任凭导游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司机用耳机听着音乐,把一切的嘈杂拒在耳朵之外,估计他已经习了这种催促。我走下车去透气,看着几辆老爷车从身边慢慢驶过,车上的人们还不忘同我哈喽一声算是招呼。他们得体的热情,淡淡的优雅,让我喜欢上这美丽的异国邂逅。再望望大巴车上还在叫嚷的大妈,感慨着故乡的风景一直在路上,如影随行。
行走在苏黎世的大街小巷,看到上了年纪的当地妇女,她们那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不由得向她们投去欣赏的目光。她们于随性中透着端庄和自然异国,随心所欲活得的状态,让我惊讶的同时也羡慕不已。
走在这里的人们,心甘情愿放慢自己的脚步,感觉随便去一个地方就可以安放一度浮躁的心灵。这里的山是秀美的,水是静止的,连风都是轻柔的,迷醉于湖光山色之中,一切都是慢下来的节奏。河畔旁边的苏黎世大教堂充满异国情调,其展示的艺术氛围令人深深陶醉,尤其是教堂的双塔,早已成了苏黎世的标志性建筑,让我们在新鲜的感观中不断与之合影留迹。
推开我们居住的酒店窗子,满眼是湖泊雪山。选一个宁静的午后,于阳台向远处眺望,阳光从雪山的那一头斜射过来,山峦之间的湖泊折射出了美丽的光芒。这是一种原本不属于湖泊的颜色,却是那样的迷人美丽。欣赏大自然赋予的美景,会忘掉时间,忘掉自我,把自己迷失在的旷世美景之中,天人合一。
不远处的街上,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建筑,居然还有偶尔驶过的马车,一时间让人恍若置身于中世纪的老城。街边那一扇扇橡木大门里隐藏着一段段珍贵的历史,尽管离我们远去了,可它的古朴与厚重愈发地诱人遐想。
历史上瑞士的雇拥军是非常出名的,他们的战斗力是极其强大,曾出现过一百多号人对抗三万多人的战绩,深受教皇的信任。雇佣军的业务是从十五世纪开始出口的,他们的战斗力与遵守契约的精神深得人们赞誉。中世纪的欧洲很多战场上都有瑞士雇佣兵的身影。一直到现在,教皇近卫队还是清一色的瑞士人。
如果把世界一些地方的繁华用动感之城来表示的话,苏黎世却是带点烟火味的世外桃源。这里始终弥漫着亲切的空灵,和精致悠闲的生活,有一种无可名状的人文味道,像活在童话世间里,到处是触动人心的诱惑。夜色渐浓的时候,缤纷绚丽的街道,流光溢彩的湖景,就是连梦境都没有这么美妙——任谁,也不忍心去惊扰。
怀念的感觉,就是无论你走的再远,总能让你回想起那片绝世的景致与风情。难怪苏黎世在全球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市中排名榜首,细想,整个瑞士都因适合人类居住而享誉全球,苏黎世拿个全球第一就不足为奇了。
瑞士中立国的特殊身份及良好的环境条件,吸引了大批的机构在此落脚,在这里安家的国际大金融机构就有一百二十多家,西欧三分之二的证券交易也在这里进行,因瑞士银行特别注重保密,它成了全球离岸银行业务的重要中心,号称“欧洲百万富翁都市”。
旅行的最后,购物是在所难免,这是同团大妈们此行目的,瑞士表是举世闻名,其精端的技术,我多有耳闻,可真面对表旁边显示的价格时,还是会让我瞠目结舌。导购说着一口比我还要标准的中文普通话,对来自东方文明古国的游客,她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一些出手阔绰的大妈们疯狂地买买买,卖家赚的是盆满钵满,买家是图个比国内便宜,她们是一边刷着卡一边往LV包中装着收获的战利品,各个都是笑靥如花。捉襟见肘的我,只能自嘲说收获了精神上的愉悦。我想,在这里恣意地挥霍的,是自己生命追逐的半日浮生。
离开了苏黎世,离开了瑞士,下一个精神目标又将是哪里呢?
(原创首发)
对于旅行,我向来是穷游。人各有各的活法,舒心就好。
向老师问好!
为您团长先生点赞。
儿子也去了?儿子应该结婚了吧,蜜月去欧州很有纪念意义。东南亚泰国千万不要去,尤其简簸山。
谢谢您带俺神游苏黎世。秋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