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火萤光光(散文)
一
孙女小熙,读小学三年级了,家人仍视她若襁褓里的婴儿,饭要喂着吃,上学也要大人送着去。在家里,她是说一不二的小公主,我们都是她的仆人。退居二线,我闲了下来,上下学接送的事便落到了我身上。她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成绩优秀,多才多艺,礼貌也好,但却是异常的任性,吃不了苦,比温室里的花朵还娇嫩。对此,我很不满意,一直想找个机会好好地打磨打磨她。
夏天的一个早晨,我照常送她去上学。
她就学的第一实验小学,座落在闹市的临街处,离家不远,步行八九分钟就到了。这是一座百年老校,环境优雅,底蕴深厚。四周围着铁栅和彩墙,校内绿树掩映,鸟语花香。上下学时,校门口便会上演一幕人如潮涌的风景,学校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前来接送的家长,每每总是人满为患,阻塞交通。我不由感叹:现在的孩子啊,太娇生惯养了,长期如此,将来焉能经历风雨?
这不是杞人忧天,我是替这些花朵们担忧。
二
以往,我把她送到校门口,目送她进入学校,即转身回家。那一天,意外了。我们在学校围墙外的一个拐角处,遇到了一个人。
是一个赤足少年。黝黑,瘦长,脸上和手脚,满是被硬物划破的痕迹。他穿一身天蓝色校服,褪白了的,上衣和裤子缝有许多补丁,一瘩一瘩的,伤疤一样。我瞧仔细了,这应该是他早些年穿的校服,人长高了,校服没长,穿在身上,紧巴巴的,裤管吊在脚肚子上,极不得体。他像一根春笋,倚壁而立,跟前的地上搁一堆小塑料瓶子,不知里面装着什么。他就默默地站在那里,朝每一个从他身边路过的孩子们眨巴着眼睛,目光里充满了某种期待。
阳光是那么灿烂,他是那样的别扭。陆续有家长牵着孩子的手从他身边经过,但谁也没有停下脚步,谁也没有在意他的存在。他是谁?他在这里干嘛?我走上前,看那些瓶子。他的面前,一共摆了十个塑料瓶子,透明的,每个瓶盖上,扎有密密的针孔,瓶子里,趴有一些小虫子,在悄无声息地蠕动。眼前的这位少年以及瓶里的虫子,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我问他:“小朋友,你瓶子里的东西是啥?”
他怯怯地看了我一眼,说:“爷爷,不,叔叔,是火萤光光。”
我一听,心头便发烫了。我的故乡在黄坦舟浦,他说的居然是一口纯正的铁硬的黄坦腔。火萤光光,即萤火虫,只有黄坦人,才把萤火虫称为火萤光光的。一首久违的儿歌立即在我的耳边响起:“火萤光光,摘麦汤汤。麦汤甜甜,喝碗添添……”
显然,小熙对萤火虫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她翘首问我:“爷爷,这瓶子里装的是什么虫子呀?”我说:“是火萤光光,也就是萤火虫。”她“哇”了一声,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哇塞!这就是萤火虫呀!”她高兴极了,瞪着晶亮的大眼睛,端起瓶子反复看着,像凝视星星一样。她一边看,一边还哼起了属于她们这一代的童谣:“萤火虫,点灯笼,飞到西,飞到东。一闪一亮,一闪一亮,好像星星落花中。”
三
赤足少年没见过世面,我们的目光乍一接触,他便低下了头,留给我一头浓密的黑发。瞧他的穿着打扮,他应该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瞧他的年龄,他应该还是一个学生,又绝不是本校的学生……他是一个迷。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他是我的小老乡。一句“火萤光光”,把我的心融得暖暖的,我遂用老家话与他交谈。
“你这火萤光光,是送人的吗?”我问。
他红着脸,露出一口小白牙,说:“不,叔叔,这火萤光光,是我捉来卖的。”
“哦,一瓶卖多少钱?”
“一瓶有十个火萤光光,卖两块钱,不贵的,叔叔,你买吗?”
“你咋想到捉火萤光光卖呢?”
也许是乡音亲切,他对我打开了话匣子。他姓钟,十五岁了,家住黄坦顶山底,是山哈人。大前年,父亲出车祸死了,前年,母亲又离家出走了,留下他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今年春天,年已八旬的爷爷病了,干不了活,于是,他辍学了,留在家里帮爷爷干活。他下面还有一个八岁的妹妹,他送妹妹去上学,学校要收校服费,家里东借西凑,又是卖鸡卖鸭的,还差一百多元,他实在是没办法了,只好夜里到山上去捉火萤光光,拿到城里卖。
我听罢,脑海里不由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苦命的少年,为了使自己的妹妹穿上漂亮的校服,在星月朦胧的夜色中,只身来到旷寂的山溪边,去追逐那飘移的萤光。他赤着足,在山间不停地追呀,捉呀,任凭疯狂的乱藤荆棘,把他勾刺得遍体鳞伤。我心怆然。
“就凭这十瓶火萤光光,全卖了也只有二十块钱,还得扣除来往的车费,钱不够呀。”我说。顶山底我去过,距县城有二十几里路呢。
他说:“没事的,我去多捉几次,就够了。再说,我走路,不坐车。叔叔,你就行行好,买一瓶吧,如嫌贵,我再卖便宜点。”
小熙在一旁,只顾自捧着瓶子看,她沉醉在萤火虫的童话里了,没听到我们说的话。我蓦地灵机一动,说:“我买,全买,不过你要把刚才对我说的话,再对我孙女说一遍。”
四
他怔了一下,随之眼睛亮了,点点头。
我唤过小熙,欲擒故纵地说:“小熙,别看了,上学去。”她端着瓶子,闪着大眼睛说:“爷爷,我喜欢萤火虫,你给我买一瓶吧。”我说:“这萤火虫有啥好玩的,快走。”她嘴一嘟,摇着我的手说:“不嘛,我要嘛。”鱼儿上钩了,我说:“你若想要萤火虫,你自己跟小哥哥说去吧,看他卖不卖给你。”
接下来,一切便都在我的意料之中了。赤足少年好像明白我心思似的,一五一十地给小熙讲述了他的遭遇。小熙站在他面前,翘首聆听。她听得很认真,竟听呆了,晶莹的泪珠“吧嗒吧嗒”地从眼眶里掉了下来。最后,她掩脸哭了。她哭了一会儿,用泣腔对我说:“爷爷,我今后再也不乱吃零食了,再也不要你接我上下学了。我跟你商量一下,你看这样好不好,咱们给这个小哥哥两百块钱,把这些萤火虫全买了,钱呢,从我的零花钱里扣,行吗?”我说:“行,就该这样。”
我感到很欣慰。我知道,小熙那颗混沌的心,已经被火萤光光点亮了。
我从兜里掏出两百块钱,递给赤足少年。他一再推脱。我说这是我孙女的心意,你就别客气了,不然,她会伤心的。他终于收下了,泪流满面,向我鞠躬。临别前,他噙着泪,似乎有千言万语要对我说,但又说不出来,最终逬出一句:“叔叔,以后如果小妹妹想要火萤光光,你就告诉我,我一定去捉来送给她。”说罢,他便三步一回头地走了。
他那瘦小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茫茫人海里。
我拎着萤火虫,站在树荫下,感慨万千。这位赤足少年,虽命如腐草,却心似太阳,真像是一只闪耀着光芒的萤火虫。我琢磨着,在这个夏天,在这个萤火虫逐渐消失的世界里,我应该帮他做点什么。我想好了——明天,我就唤上一个不差钱的老板朋友,到顶山底去,到那个暗夜里有萤火虫巡逻的地方去。
我得去感谢他,感谢他的萤火虫点燃了一个女童的心。从此,她的内心世界,处于一片光明,她自己都看得见那种光亮。
问候老师!祝福老师!
现在的小孩,哪个不是家庭的重心,家里所有的长辈都围绕着孩子转,养成了孩子任性妄为的习惯。其实都是好孩子,很多小孩都是才艺满满的,也上进,也好学,但是,就是任性,为我独大。作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深知这样的教育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非常不利,总想找一个契机给孙女以最有启发意义的教育方式。
机会说来就来了,当然,机会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不然,那么多人从那个孩子面前路过,无视有过,甚至可能心里还在很鄙视那个孩子。是的,在如今的生活中,已经很难看到一个浑身上下穿着补丁的孩子了,而且还赤着足,身上还有斑斑伤痕。这是一个苦命的孩子,15岁,本该在学校朗朗读书,本该在父母庇佑下无忧生活,可是因为父亲早逝,母亲离家出走,年迈的爷爷奶奶又多病,小小少年不得不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为了妹妹一套校服,只身去野外逮萤火虫,以2元一瓶的价格售卖10只萤火虫,这甚至不是一套校服价格的尾数,可生活就是这样的残忍呀。
作为城里长大的孙女,会唱萤火虫的儿歌,可哪里见过萤火虫,自然喜不自禁,想要拥有这些精灵。作为爷爷,看准了这个时机,借15岁男孩的成功地给小孙女上了一课,混沌的小孙女被眼前真实的生活感动了,懵懂幽幽的心扉一下子敞亮了。也许,从今之后的人生都可能因为这个故事而改变。
一篇非常有深度的文章,不在于故事有多精彩,作者无愧于灵魂的工程师,这篇文章值得很多家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