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老而不死是为贼(杂文随笔)
“老而不死是为贼”,是孔子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出自《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孔子从小的好朋友名叫原壤。原壤是道家派的大人物。原壤的母亲去世了,孔子连夜就起车前往原壤家中吊唁。可看到原壤为母亲守灵的状态时,就生气了。原来原壤随意的岔开双腿坐在地上,非跪非蹲,手里拿着乐器平静怡然地敲奏着。孔子认为这是大不孝的表现,就大怒,抄起手杖就要去打原壤,嘴里还骂说:“你这个东西,小时候不孝顺父母,长大了也一事无成,这么老了还不死,老了还不能给后人做个榜样,简直是在危害社会!”——“贼”在这里的意思是“危害道德的贼贱品格”的意思,并不是指盗贼小偷。
认识到"老而不死是为贼",是孔子责备原壤叉开双腿坐着(不给他人做好榜样)的愤切之语。而不是说原壤老了就应该去死,不死就是贼。所以应理解为老了还给别人做坏榜样却不去死,这是个害人贼啊。孔子的本意是:人老了也应该给后人做个好的榜样。丝毫没有不"尊老"的意思。
以上是完全从儒家的认识论出发的,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有他们的豁达生死观:
庄子晚年时老伴先死了。老朋友惠施去吊唁,看见灵堂简陋,老庄头面色安详无痛,劈叉着腿鼓盆而歌,见来掉者依然无言而唱。施惠说:“你们夫妻一生,为你生儿育女,红颜变成鹤发,你情之何在?你不哭也罢,竟鼓盆而歌,意之何存!”庄子说:“你说的不对,我怎能不悲痛呢?但人也不能痛而极伤啊。生命只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死亡是痛苦的终点。生命的演变过程就像四季的变化一样。现在,老伴从我这个穷家迁到天堂的大厦,你看她睡的多舒服啊。她痛苦了一辈子,现在去享福了,我怎能不鼓盆而歌,反而嗷嗷痛哭呢?那不是太不懂得生死之道了吗?”
——这就是道家的生死观,实际上孔子看原壤的表现就大怒,也是不对的,而是“儒”“道”两派的观念不同而已!
老了以后我颇有感触:老人中除身体失能的以外,也还有“为老不尊、倚老卖老”者,不受人尊老爱戴。“老而不死是为贼”者极少,但“老而不死是为废”者,正是多数人和对自己的写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