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璞】从大表姐缺席说起(随笔)

编辑推荐 【文璞】从大表姐缺席说起(随笔)


作者:文生 布衣,16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33发表时间:2022-10-30 10:10:00
摘要:缺席姑妈八十大寿的大表姐是五十多岁的大表姐。勇敢拒绝婚姻的大表姐是是二十岁的大表姐。根本不同在于独立不独立,自由不自由。借大表姐前后的对比,表达了独立、自由是衡量人类美德和价值的思想。

【文璞】从大表姐缺席说起(随笔)
   姑妈有四个孩子。大表姐老大,底下是二表姐,大表哥,二表哥。二表哥在家务农,姑父去世后,姑妈跟二表哥一起生活。
   那年八月,大姑妈八十大寿。大表哥在深圳打工,千里迢迢赶回家祝寿。二表姐在西安打工,千里迢迢赶回家祝寿。我是侄儿,也从北京,千里迢迢赶回家祝寿。一大家人守着一大桌丰盛的饭菜,等待着,等待着。等待大表姐和大姐夫。他们一来就全乎,算是大团圆。姑妈很高兴,拉着我问这问那,家里好不?孩子好不?现在上几年级了?这么多人都为她的生日赶回来,那种被尊重的显耀感总是令人愉悦的!姑妈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笑的时候,咧开嘴,门牙都没有,我看着仍然觉得和谐。
   时间久了,姑妈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了起来,一言不发坐那里。我和表哥表姐们都坐着,无话找话,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也避免讨论大表姐怎么还不来的尴尬。
   大表姐嫁在本村,她的家跟姑妈的家相隔不到五百米。大姐夫是乡镇干部,当天需要上班,考虑到他赶回来可能会晚,二表哥特意告诉二表嫂,饭菜准备稍稍晚一点,到时可以等一下大姐夫和大姐。大家等到下午一点,还是不见大表姐和表姐夫一起来。姑妈显然很失望,气愤地说,“将来我死了,不要通知她,也不走她门口过!”我做最后的努力,拨通大姐夫电话,也没有回复。我也十分想不通,感到悲伤。二表哥愤然宣布开席。开席后,大家都尽量做到就像没有受到影响一样。但心情不好,饭菜都不香。跟姑妈敬酒后,就开始吃饭了,酒喝得并不热烈,每个人的心头仿佛都压着一块石头。
   以前到姑妈家,我都要去看看大表姐。大姐夫大表姐也总要请我吃顿饭。我们之间来往很密切。
   我还记得第一次去她家,她特意放鞭炮迎接,那是狠隆重的礼数。她让孩子称呼我为“好舅舅”。后来我有孩子了,去她家,她也是放鞭炮迎接,以示隆重。她还封一个大红包,作为见面礼。我让儿子称呼大表姐“好姑姑”。
   这一次姑妈八十大寿,大表姐夫妻俩竟然缺席,让我无法理解,感到悲伤,甚至愤怒。既为大姑感到悲伤,也为一件高兴的事情办成这样而悲伤。既为大表姐家的不孝和无理愤怒,也为姑妈以及自己受到轻视而愤怒。心里想,以后不跟大表姐来往了。
  
   二
   其实,过往与大表姐的交往中,大表姐历来都知书达理,温柔贤惠。小时候,大表姐在我心里,还是不慕富贵,追求独立和自由的典型呢。
   听说大表姐十六七岁时,待业在家。我家远房亲戚当时在县城某局工作,家庭条件优越,且人缘好人脉广。但他家儿子非常老实巴交,反应慢,为人处事不是很灵光。家里托我奶奶去说情,看能不能给安排大表姐去学个手艺。人家痛快答应,但有个条件,将来把大表姐许配给他儿子。奶奶想了想,痛快地说:“这是大好事,能做你家儿媳,那是她修来的福气!”说的亲戚喜出望外。奶奶又补充了一句:“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这娃还小,要不先不跟她提这事,先到城里学手艺,隔三差五你给叫到家里玩玩,培养培养感情。”亲戚点头称善:“还是姨奶想的周到。”过了两年,亲戚跟大姑妈提亲。大姑妈征求奶奶、大表姐意见。一家人分析利弊半天,最后让大表姐表态。大表姐坚定地说,不。
   大表姐学的是裁缝。还有一年多才出师。可是不久,就被师傅找理由辞退了。
   大表姐为此哭了好几天,她不知背后的原因。但她下决心自学,一定达到能独立开店的水平。
   大表姐不但人长得漂亮,又有裁缝这门手艺,在众多追求者中选中了如今的大姐夫。大姐夫当时是教师,在八十年代初教师并不吃香。裁缝倒是很好的手艺,很吃香。这是后话。
   记得,我第一次穿西服,就是大表姐给做的。那时,西服刚刚流行,几乎属于时装,一般裁缝都不会做。大表姐是凭着自己学徒的功底,加上自学,自己试着做出来的。她把一套西服送给我作为过年礼物!让我美了好几年呢。
  
   三
   虽然从那件事之后,我一直认为大表姐不懂事,五十知天命的年纪,白活了。她的行为不可理喻,不可原谅。但不跟大表姐来往,我的心里不好受,我总是试图寻找原谅她的理由。
   凡事总有原因。大表姐缺席姑妈的八十大寿的原因,我不断在思考。对于缺席,原因不外乎几种。或说工作忙,实在抽不开身。但大表姐四十岁后就没有出去工作,不存在忙的抽不开身的问题。或说距离远,交通不便,难以到达。但她近在咫尺,步行五分钟就能到达。或说身体有疾,行动不便。但她身体健康,没听说生病!或说身无分文,不好意思。但给母亲祝寿,在心不在钱。再说她家经济条件不至于如此困难。或说与母亲闹矛盾,有很深的怨恨,不想来不愿来。但母亲心地善良,待人真诚,乡里和睦,跟亲女儿能有多深怨恨?
   排除了以上各种因素,大概就是只剩下一个原因了,那就是是不敢来。
   表面上,大表姐是独立自由的,而实际上,存在无形的脚镣手铐。其实,大表姐之前是很独立的人,做事果断爽快,从不拖泥带水。只是近些年来长期不工作,经济不独立,一切唯一家之主——大姐夫马首是瞻。丈夫不同意的事,她就不便去办,也不敢去办,委曲求全,来维持家庭的和睦。这应该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想到这里,我放下了心头的怨恨。却又深深地忧伤起来。
  
   四
   其实,清官难断家务事。这种情形,应该并不少见,在许多现代家庭中都隐约徘徊着这种影子。
   这是一种尴尬的存在,尽在不言中。因为经济等因素影响,夫妻双方总是处于不平等的关系之中。一方左右家庭的大事小情,而另一方着处于依附和顺从状态。表面看似乎家庭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而实际上,这种和谐是建立在一方委曲求全的基础上。应该说,这还是一种陈旧的思想观念作怪,亦即所谓的“夫为妇纲”、“夫唱妇随”。如果说,在旧中国,这是一种封建习俗和政治规制。那么,在今天,无疑就带有商品经济的色彩,就是经济地位决定家庭地位。
   事实上,夫妻之间维系婚姻存在和和谐的,本质上不是经济地位,而是情感。但在现实中,经济弱势一方付出的才是感情,而强势一方似乎不需要支付情感,而只是财富。这不能不令人堪忧。
   美国著名作家安·兰德在《源泉》里面说,“人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独立。……选择不应该在自我牺牲和支配他人之间进行,而应该是选择独立还是依赖之间进行……独立是人类衡量美德和价值的唯一尺度。”这是一种美好的哲学祈愿,也是一种道德理想。我希望大表姐独立,但不希望由此而毁坏了家庭,估计,这也是大表姐沉默的初衷吧。
   看来,这种比萨斜塔倾斜式的家庭结构依然顽固地存在,而且还将继续尴尬地存在。或许,这就是中国女人在婚姻中宿命的地位。
   不过,不管怎么说,我倒是感觉大姑妈一家人不要再责怪和苛求大表姐夫妇,或许,那种方式更适合他们,也或许,那才是他们幸福的婚姻。因为,没有绝对平衡的婚姻。
   我打算,这几日闲暇,再回去一趟,去大表姐家看望一下。
  
   (原创首发)

共 27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很有深度的随笔作品。随笔记叙了姑妈家办八十大寿的家庭酒宴,儿女们纷纷从各地赶回家里,唯独大表姐一家缺席,让一场快乐的酒宴格外扫兴,不欢而散。作者由此揆理,展开推理和议论,分析了大表姐一家缺席的原因,结论是,大表姐没有工作,在家里没有地位,不敢表述正当的交往诉求,而大表姐夫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至少,肯定是不赞成参加这次祝寿。由此作者加以延展,引申出夫妻间在家庭地位不同的尴尬婚姻状态,指出其历史和现实的本质,表达出作者对这种具有深刻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的斜塔式的婚姻的忧患,同时,更能客观冷静地对待这个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问题,表达出一种善良的无奈,乙以及对大表姐夫妇的理解,思想情感从困惑、愤怒,到理解、同情和宽宥,表现出哲人般的豁达,和对婚姻的尊重。随笔写法上也颇有特色,其一,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在叙事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展开议论,叙事充分、饱满,议论深刻、客观,具有强烈的说理性和说服力。看似家长里短,实则是家家似乎不同程度都有的尴尬,带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其二,语言朴实,流畅、平和,叙事沉稳,议论冷静,情感内敛在叙事议论之中,没有张扬和夸张的成分。其三,结构合理,先叙事,再议论,有理有据,逐层深入,严谨逻辑,文末采用叙述句收尾,既照应了开头和标题,也给读者留下一个思考的空间,可谓比较含蓄。总之,一片有深度的随笔作品。推荐阅读。【文璞社团编辑:沙漠孤月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2-10-30 10:12:28
  欣赏文生老师随笔作品,很有特色,很有深度,很有理性,很有情感,可谓随笔佳作。
2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2-10-30 10:18:06
  欣赏文生老师新作,娓娓讲述家庭婚姻故事,深入浅出剖析历史现实本质,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值得读者深思。感谢文生老师频频投稿,笔耕不辍。期待新作。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3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2-10-30 11:40:31
  欣赏文生老师文章,家庭的和谐,很多时候一言难尽。
4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2-10-30 12:20:51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能否把经念好,各有各的处境和方法。婚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者从伦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阐释,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点赞欣赏!
5 楼        文友:文生        2022-10-30 12:26:15
  谢谢沙社的精彩编按!帮我修改润色,使文章更有深度,学习了,受教了!感谢沙社精心的修改和点评!
6 楼        文友:月亮之巅        2022-10-30 15:32:04
  欣赏了文生老师的文章。由于祝寿缺席引申出来的思考,印证了一个时代的婚姻、家庭、生活。中国式婚姻女人的地位和宿命将继续尴尬的存在,启迪思维,深化了主题。好文,学习,点赞。
7 楼        文友:静净        2022-11-01 09:24:03
  生活本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婚姻生活的架构,自古以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一直认为女人在家里不赚钱,地位就应该比男人低,可是男人有没有想过,没有女人撑起家里的琐碎,家庭怎么能和谐呢?
8 楼        文友:飞不高蝴蝶        2022-11-02 07:07:36
  一篇很现实的文章,道出了世间许多家庭的真实情况,婚姻不是简单的问题,一言难尽!
9 楼        文友:小七小七        2022-11-02 22:14:41
  文章极具代入感,引人边看边联想。
   前面读到描述姑妈八十大寿、亲人围坐的场景,自己亲人过寿一幕仿在昨日。
   读到大表姐关于感情的抉择,思绪又不由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做了停顿,想到了自己姑姑们的爱情。
   及至看到原因剖析部分,开始认真思考了起来:细思感情一事,双向奔赴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父母与儿女间,往往是父母不求回报的付出;夫妻之间,也往往是在意的一方倾注更多。但是,感情又不能如此细说端详。因为,如果每份感情都是要反复掂量,那就不能称之为感情了呢。
10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2-11-04 12:57:40
  生活碎碎念,生活其实就是一部最为真实的小说。
曾经的乡下少年,我愿用我的笔写我的过往,我的现在,甚至我的将来,分享我的喜极而泣,悲从中来,甚至是吊儿郎当。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