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散文)
前天,不,大前天,也就是二十七号那天,下午,我到五洲广场后面的鸡龙河北岸游览,因为那里的秋天是最美的,不仅有大片的银杏林,金黄金黄的,还有观光路两旁的樱花红叶,在夕阳的照射下红得像火。
我用相机拍了银杏,又拍了樱花红叶,然后往西走。
游览的人目光是游动的。忽然,我发现河流中心一小岛上有个红色块。起先我以为是谁扯的红色条幅搞宣传的,但稍微仔细看,却发现那不是红布一类的东西;再近一点看,那是不知什么植物在放射着红光。
目测那个色块,它东西约十米,南北四五米,呈矩形形状。
这是什么呢?我靠近水边,争取看得真切一些。但因为光线变暗,暮霭渐起,看不清楚。然而总的感觉,这是一些植物。它不是乔木,类似灌木,或者是一些长不高的树。
那么,那红色是什么呢?是花吗?这个季节植物一般不开花,只有菊花、一串红等少数植物开花。我断定那不是菊花,菊花要矮,且不可能那么红;也不可能是一串红,一串红还要矮。这两种花都是草本植物。而那岛上的植物绝不是草本植物,远看都能看出那是木本的。
那么难道是月季吗?月季花是每月都开的,前几天我在河南岸还见过,开得很鲜艳呢。但是根据我的经验,那也不可能是月季,月季虽然是木本植物,但也不会那么高。
我用相机镜头的长焦端(300毫米)对着小岛上的红色块轻轻按了一下快门,清晰一点了。这时,我看见,那是一些横斜的树枝,但树枝上到底是花还是叶,我就看不清了,因为这时光线已经变弱了,而且正如杜甫说的,我也是“眼花好似雾中看”了。我带着疑问挪了几个观察角度,往西挪,往东挪,都看不清楚。
这河中小岛跟维纳斯广场那里的那个小岛不一样。那小岛尚有连接“大陆”的人工铺的垫脚石,可以踏着那些垫脚石进入该岛。而这个小岛则不一样,它周围全是水,若没有筏子是进不去的。当然泅水是可以过去的,但鸡龙河管理告示上是不允许游泳的,而且现在是深秋,游泳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我想问一问别的游人或者河工,可是问了几个妇女,她们都摇头,说不知道是什么植物;问河工,河工都骑着电动车在观光道上巡逻,没有停下来的。
弄不清楚那是什么植物,我有些失望,惆怅地站在水边,痴痴地看着那座小岛。
小岛在暮霭中显得有点神秘。上多杂树荒草。我怀疑上面有动物居住。曾听河工说过,鸡龙河的水鸡和水鸭,白天在河面上游弋觅食,夜间就跑到芦荡里潜伏着。此刻,河面上已经不见水鸡水鸭了,我估计他们也到小岛周围的芦苇荡里上宿了。既然是“人迹罕至”的岛屿,那上面可能还有蛇、田鼠什么的,当然昆虫也是少不了的,青蛙那就更不用说了。但现在已经是深秋,各种动物,包括蚂蚱、螳螂等恐怕都销声敛迹了。
我想起了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神秘岛》,又想起了《鲁宾逊漂流记》,又想起了《格列佛游记》里描写的巨人国,然后又为自己的胡乱联想和幻想而觉得好笑。这么一个小岛怎么能跟那些作品中描写的海岛类比呢。
天快黑了,但灯光还没亮。我急匆匆地向西走去,经过水漫桥来到荷花仙子雕像处,然后又急匆匆地返回停车处开车回家了
但那个小岛上的红色块到底是什么,这个问号一直在我脑子里打转转。好奇心促使我要解开这个迷。
昨天,也就是十月二十九号,早饭后,我又开车去到那里。天清气朗,河上的风景一览无余,各种线条色彩清清楚楚。我想,这是天助我也,这回总可以看清楚那是什么植物了。
我沿着水漫桥来到河南岸,我想顺着阳光是不是可以看得清楚一些。但是当我来到跟那红色块呈直角的一块石头旁,往岛上一看,便有些失望了。这个位置距离小岛更远,阳光照着那红色块儿,反而耀得更加不清楚了。
也许根本原因还是我的眼睛花得厉害。原来我的眼看远不看近,现在远近都看不清了。我真怕患了白内障。
但是我不甘心,又通过水漫桥来到河北岸。这回我仔细查看地形,找了个距离那红色块最近的地方。我用相机镜头的长焦端对着那里调好焦。哈,看清了!这不正是博物学家老于说的那种“火炬枫”吗?我怪我自己脑子愚笨不转圈,前两天刚在蟠龙湖拍过的“火炬枫”,这么快就忘记了!
这时候,临沂农校的一位老教师过来了。他笑着问我在做什么。我说是在看小岛上那一片“火炬枫”。
他顺着我指的方向看了看那“火炬枫”,笑着说:“那叫‘火炬枫’?我还不知道呢。你这么个年纪了,还这么好奇呀。”
我坦率地说:“我是好奇,我这个人好奇心很强,打小就这样。人老了更得好奇一点。要是没有好奇心,我还能在六十多岁上拍电视剧、拍微电影吗?”
他认同我的看法:“你说的有道理。人要是什么都不感兴趣了,上了年纪就天天熬日头,消磨时间,那有什么意思。有点好奇心,就会探索、钻研,忙忙碌碌,就算没有大作为,也过得快乐。”
我好像找到了知心朋友,便说:“你理解的跟我一样。人必须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保持一颗童心。”
202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