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知止定静安虑得(杂文随笔)
睡前习惯躺在被窝里看两眼书,看得睏了迷糊了,扔下书就睡了。昨晚拿起了《礼记大学》开篇即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学者解释意思是说:“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我扔下书,似睡似梦地想这几句的意思是:人生的重点要学(大学而不是小学)的是,做人做事要“知”,知什么?——知“道”;“道”就是要明白天下“道法自然”的道理;知此之道才能明白什么是高尚的“德”,高尚的德道就是亲民至善。做人的目标,做事的举止都要有范围,不能欲望无限目标泛滥,不能参与事情而没有界限,这就是“止”;欲心目标“止”后,家事国事方能专一而为,心欲专一努力,心就是“定”了;心地“定”心方能宁静,即是“静”;心地宁静心方能安稳少乱欲,即是“安”,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即是“虑”;慎虑行事方能“得”。在《大学》的书里,这也叫修身七境——知止定静安虑得。
我似睡似醒的梦里,还是留下了疑虑:这七境修身,最后是“得”,是“众”得,还是“己”得?如是为民,则是大“得”,如是为亲则是小“得”,如是只为己,则是私得;得什么?得财、得物、得色,还是得乐?
明早的天还能不能亮,不在于我的梦能不能醒,不在于自己的眼睛睁不睁开,对于已经八十岁的我来说,只是现在即时“私得安乐”罢了,罢了吧。有生之年多学一些知识,多悟一些道理,多思虑一些以前没时间去做的事,找一些能让自己修身养性的事情,陶冶情操,特别是在疫情时代,扰乱了我们的生活,在不安与烦燥中度过了世间不太平的三年,大疫不过三年,不知道今年疫情能否结束,回归到正常的生产生活状态,出去旅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要在静默,时日真的不多了,再不珍惜已经来不及,多写写,留下一些文学,记载平时,记载过去,也将从中领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