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从荒凉中走过(散文)

精品 【流年】从荒凉中走过(散文)


作者:高娃 白丁,90.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52发表时间:2022-11-04 14:58:12

荒凉是从始至终的,像是停滞的钟摆。车窗外的景色几个小时都不曾换过,只是日头从东走到了南又走到西。
   来到南疆,时间混乱了。每日23:00之后的晚餐,成了常态。推后两个小时的生活,让我对时间再没有精准的概念。这一切源于南疆地貌的宽广,一城与一城的距离,需要耗费一天的车程,吃喝自然放在了停放安顿之后。
   似乎越是这样,四面八方冲击身心的气势越弱,而我已然忘却了逝去的过往,忘却了焦虑而甜蜜的昨日,心里有了一波一波的寂静。正是在这样的荒凉中,安放着巨大的孤独。眼眸扬起了风帆穿过一座座高耸的山峦,一群飞鸟,竟是我唯一的线索,我看不见任何走动的人影,看不见令人亲切的烟雾,看不见直立的高楼或是任何人工的建筑,连牧人的毡包都没有。这是城与城之间的戈壁,一片空寂随即席卷了我,朦胧中带来了某种预示。
  
   一
   尘土一路跟随而来,风轻轻地将它吹得漫山遍野。南疆的山没有内蒙的山刚毅、棱角分明。无论是长满雪杉的天山,还是裸露肌肤的昆仑山,远观它们像是图画中橡皮的擦痕,笼罩在薄纱般的雾霭中。沿途路过的白沙山,更是软化成沙粒,慵懒成睡形的身姿,尽显白皙般的柔美。
   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山彻底没有了优势,连同树一起退让到了2万多平方公里之外。没有了阻挡,站在任何一棵草的旁边,抬眼就触摸到了天边。深秋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是清冷的。没有了绿色,草原延伸着一片枯黄。这儿的草不像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草,可以在风中舞蹈,它们低矮地平铺着大地,密密实实紧紧致致地挤在一起,像是额吉亲手缝制的地毯,没有一点针脚的痕迹。
   巴音布鲁克草原,蒙古语是“永不枯竭的甘泉”,突厥语则为“星星平原”之意。众多的湖泊吸引了大量的鸟禽,它们成群翻飞在蓝天下,以主人自居欢迎着远方的客人。白天鹅更是来了就不走了,优雅地滑行在碧波之中,一声高过一声地鸣叫,让人声失去了颜色。这里是土尔扈特人居住的领地,他们还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骑马牧羊。
   但年轻的牧民开始做起了旅游的生意,牵着自家的马,让游客骑马游草原。草原的马早已熟悉了这一切。用淡然的眼神注视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在马的眼里,我们可能是最笨的人。为了落日惊呼、不敢骑马,即使骑在马背上,也是小心翼翼胆战心惊。
   同行的一位姐姐在我的面前上了马,一气呵成的动作落在了我的惊异中——她哪里来的勇气?当落日的余晖照在她的笑脸上,她大声地对我说:“你一定要骑马!”
   在我笨拙地爬上马背,双脚放在马镫上,才知道这匹马的高大。我用手轻轻抚摸着它红棕色的脖颈,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感到踏实。牧民的姐姐紧紧地抓着马的缰绳,一定是我脸上的表情吓到了她——紧张慌乱。她的弟弟没有脚蹬、没有马鞍,还要护着一个完全没有骑马经验的人策马扬鞭,像是一个悬空的存在,难怪不安了。
   年轻的牧民一副轻松的样子,像是一阵风,轻松一跃就上了马背,环着我拉住了马的缰绳。他在我耳边轻言:
   “你害怕吗?”
   “不怕。”
   “那咱们跑起来?”
   “可以。”
   我们谈话简单明了,我生怕说多了露出自己的胆怯。牧民轻轻一拉缰绳,马昂起了头,轻盈着脚步跑了起来。而我僵直了身体,像是一个污浊的泥塑,被抽空了生命的柔软。低头看着马蹄下的草地,像是按了快进键飞速地流动。年轻的牧民时不时提醒我身体歪了。我调整着自己的身姿,并说服着自己:“你天生是会骑马的。你的骨血里有这样的基因。”神奇的是,在某一个瞬间,我有了飞奔的欲望。和着马的节奏,有了起伏的颠簸感,那时,我们像是一个整体一同前行。我笑了,内心涌出的喜悦,让我慢慢直起了身子,草原在时间的拉长中如广角镜头般次第打开了。
   此时,地平线上悬挂着血色的落日,夕阳的余晖洒满了巴音布鲁克草原,九曲的开都河像是醉了一样坨红了脸。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夕阳像是落入玉盘的珠子,落入河水的九条臂弯中,让人不禁怀疑:难道是开都河救下了后羿射下的“九个太阳”,一直藏在这里?
   开都河古称流沙河、通天河,《西游记》中的沙僧不也在这里苦苦等候着取经人。也许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份涅槃的等待,只是不自知。
  
   二
   慕士塔格雪峰一定完成了自己的涅槃,选择终年不化的雪花作为自己的王冠。我看到了它倒垂在喀拉库勒湖的容颜——宁静、祥和。湖水只为雪山变换着颜色,清晨的日出中,时而湛蓝,时而淡黄,时而橘红,像一个美少女。但当乌云满天,电闪雷鸣时,湖水会神奇般地变成黑色,像灌进了铅一样,黑亮黑亮的,成为名副其实的黑水湖。千百年来,雪山和湖水站立在高山之巅,无论世间怎样变幻,手挽着手恒唱着一首只属于自己的歌谣。
   喀拉库勒湖畔拥挤着人群,他们争相将自己的身影挤进雪山与湖水的眼眸。有的人还想沿着偶有的几块石头深入湖的内里。一个男人则骑了一匹专供游人骑行的白马,踏入水中,却不敢往湖的深处走,在湖边浅浅地走动。马轻轻地踢着水面,配合着男人。无数镜头里铺满了世间的色彩,喧闹的声音融化在风中,人群中的每一个人都想带走雪山的白与湖水的蓝,可是他们偷走的只是它们的影子。
   我也扬起了红色的围巾,似乎只有这样的不同才能凸显我的存在。在纯色的雪山与碧绿的湖水中,帕米尔高原的风吹进我的血脉,我的情绪被它们巨大的荒凉与孤独所稀释。导游说这里的海拔有3000多米,空气中缺少氧气。记得20年前,我和爱人一起登上了海拔4000多米的玉龙雪山。年轻的笑容让我们忘记了寒冷,我留下了一张裙装照。下了雪山,我们喝了热咖啡,那一杯滚烫至今都暖在胸怀。雪山一定也有自己的故事,终年保持着原本的样子,若干年了,雪山依然含情脉脉地注视着自己的新娘,这里是它们的桃园。
   喧闹很快就消失了。除了风声,再无人间的探望。但这些并不重要,喀拉库勒湖沉浸的喜悦,写满了世人追逐的永恒。
  
   三
   喀拉库勒湖畔是大的是美的,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453平方公里,许多人都为了一睹它的风采,驱车7、8个小时去看望它。在景区门口,它扯着红幅广告,向每一个人宣告:等待了七千万年只为遇到你。但哪一个“你”是你想遇到的呢?每一张笑脸都把自己假想成这个“你”,在自我的脑髓中呈现每一瞬的美好。
   据说,赛里木湖是大西洋最后的一滴眼泪。它果然如泪水般清澈,湖水的透明度达12米。湖水中的碎石像是水的鳞片,在阳光下旖旎成金色的波纹。泪水注定是孤独的,只有湖水拍打礁石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撞击后一次次地折返。
   赛里木湖,吸引了众多的新人,他们选择在这里拍婚纱照。牧人的驼羊也来这里踱步。一波又一波的人,来了又去,终归都是匆匆的过客。
   只有博斯腾湖的睡莲懂赛里木湖。每年4-5月它都会开满湖面,千万朵粉色的妖娆,在异域大张旗鼓。到了十月,它的残败隐匿在沿湖的芦苇中。同行的小韩用歌声唤醒着睡莲,草原的蒙古歌曲不知道睡莲是否能听懂?博斯腾湖的芦苇心动了吗?借着风的语言,它们集体扭动着身姿,却只有天山一个听众。
   你说博斯腾湖是孤独的吗?抑或孤独的就是我们。
  
   四
   生活在天山托木尔峡谷中的人群,一辈子没有走出这片红色的山谷。他们认为外面的世界也是这般,不然山不会建千城之山。这是一座山的城市,我相信精灵一定居住在这里。它的生活气息是那样的灵动与逼真。我甚而能够看到人形、动物的脸、各色食物的样子。在千山之城,似乎有一块石就是你,你就是石。
   驱车半个小时,才能走到山的腹部。狭长的通道高耸的石块,红色的流痕布满了雨雪的足迹。我在想,它是砒砂盐的体质吗?在内蒙古准格尔旗沙圪堵有一片这样的山体。晴天时山体坚硬,雨天时山柔软成泥,山体像被梳子梳理过,有着深深浅浅的痕迹。
   为了能有更好的观感,景区在山体上修好了人行栈道,一直通到山的顶端。但这里海拔较高不适合快速行走。在走走停停中,或回眸或远眺,便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偶一抬眼间,不知道哪一块石闯入了你的眼帘过滤和纯净着你的思绪,沉静在山的地形线条勾勒出长久存在的轮廓中,没有衰败和腐朽的气息。我们匆匆而过的肉身,从山下望去,只是一个剪影的存在,似乎风一吹就散掉了。
   唯有山下烤肉的香味,有着人间烟火的味道。一大摞的馕,被下山的游客分食了。哈密瓜的清凉来得正是时候。新疆的水果水大且甜,果肉紧实,一口是一口的分量。烤肉和馕形影不离,有烤肉的地方一定有馕、有馕的地方一定有烤肉。无论是景区还是服务区,都会吃到馕和烤肉,或是肉跑到面皮中的烤包子。
   在喀什古城中,有一家传统的包子铺。它的烤包子非常好吃,每天天一擦黑就售罄了。“明天再来吧!”——成了许多游客的一次完美错过。烤包子选用大块的羊肉,肥肉居多,在大火的烘烤下,羊油渗到了面皮中,味道鲜美。趁热吃,更能吃到肉的鲜美。
   在返程的火车上,两个维吾尔族大姐带了许多烤包子,她们当早点吃。烤包子就像我们早晨的小米粥馒头或是油条豆浆一样,是最日常的一种食物了。
   在饭店我们还品尝到了当地人喜爱的一种面食——纳仁面。面条长且薄,马肉为汤、配胡萝卜洋葱,一块有肉的大骨。面碗很大,足够一位成年男性的量。如果再加上一杯本土的“红乌苏”啤酒,会是一顿不错的晚餐。
   我们吃得开心老板也开心,2碗面煮成了3碗面,却依然收了我们两碗面的钱。这是一家极为普通的本地饭店。它的茶却很有特色。茶叶中放了当地盛产的玫瑰花,浓郁的香气中有一种苦中回甘的味道。老板说,这个茶是他的朋友特意为他的饭店调制的茶叶,具有很好的安神清火的功效,似乎还可以解腻,我感觉像极了内蒙古吃烧麦配的砖茶。
   的确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食物是可以选择的,也是有记忆的。我的胃已习惯了喝奶茶,父亲的习惯移到了我这里,而我的习惯又延续到了女儿那里。在南疆,我们不止一次喝到了带有玫瑰的茶水,这是饭店的标配。他们是真的喜欢植物,植物与他们的生活已然经密不可分了。
  
   五
   在喀什,人们将喜欢植物的心态放大又放大,每家的窗户上都爬满了绿植,植物像人的心性一样自由生长。不仅如此,他们还将植物的形态刻在了墙壁上、喝茶的碗上、披肩、地毯上……他们尤其喜欢石榴花的样子。
   在喀什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寺内外盛开着大大小小的石榴,石榴花寓意着多子多福、一家人相亲相爱,像石榴仔紧紧拥抱在一起。寺内的建筑以绿色为主,其它的色彩都集中在脚下的地毯上。在寺内正中的位置悬挂着一幅大型石榴花挂毯,是和田地区的一位非遗继承人在68岁那年,利用1年半的时间和两个徒弟一起制作完成的。56朵石榴花盛开在一个花枝上,纯手工纯羊毛纯天然色素的技艺,让人们赞叹艺术之美。
   不只寺里,在民族工艺街,花色地毯是它的一大特色,栩栩如生像是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在喀什古城,沿街有许多传统的工艺匠人。一把刻刀就雕刻出花朵的样子,一把小锤就敲打出器物的模样,他们喜欢花形的堆叠,精美的手工艺品让人留恋。
   喀什古城还保留着原始的色泽与样貌,土黄色的城墙,古老的街道,每一条街道都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如夏木其巷,世代居住着制作蜡烛的工匠。喀什的蜡烛多半产于这里。“夏木其”就是维吾尔语蜡烛的意思。阿热亚路,相传疏勒国时期,古城遇到了一次百年不遇的洪水,居民纷纷涌到古城的高处,眼看城区就要被淹没时,地面裂开了一条大裂缝,洪水从缝隙中流走了。城得以保存,居民得以幸存。人们就将裂开缝隙的地方称为“阿热亚”。即中间有河的地方。
   古城中生活着许多居民,在爬满花朵的门窗内能看到探出的一张张美丽的容颜。尤其是孩子们精致的像是洋娃娃。孩子们三五成群地穿行在行人中,玩着孩子们的游戏。稍大一点儿的孩子帮着家里人照料生意。夜间的古城像是一个万花筒,流动着异域的风,生硬的汉语并不影响他们与游客的交流。
   在古城的门口,一个小女孩拿着摆着小零食的托盘,大大的眼睛搜寻着顾客。她说:“卖完了,可以早一点回家。”女孩的汉语说得很好,她乖乖地配合着游客的拍照,或许为了客源或许并没有肖像的意识。她告诉我们:她们家有5个孩子,每个孩子每天从妈妈那里领30个零食,卖完了就可以回家。她说她前天9点多回家,昨天10点多回家。女孩看着托盘中剩下的最后一个零食,面色中流露出渴望,她多么希望某个人买去。像是圣诞夜那个卖火柴的女孩,在游人如织的人群中,说着同样的语言。同行的一位姐姐拿起了这包并不需要的零食——龙须糖。女孩高兴地跳了起来,说着:“今天可以早点回家了。”说完,身着红色连衣裙的身影一溜烟消失在古城内。这个二年级的小女孩,说卖零食赚的钱交给妈妈,妈妈会给她买新书包和新本子。女孩甜蜜的笑印在了我们的笑容中,是的,我们有多久没有这样笑过了。
  
   六
   越往西走,植物越少,所有的美都留在了天山。没有绿树、没有花朵、没有大片的辣椒地、挂满雪白的棉花园,没有肉多汁甜的葡萄,更没有阿克苏成片的苹果树。所有的绿都走进了昆仑山的湖水。
   有人说新疆值得多次去。有的人去了6次都不觉得多。它的大与美,在一条条公路的延伸中让疲倦的视觉有了一个个软着陆。惊喜的背后有着长时间的沉默与无际的荒凉。在南疆,半个月的旅行,也只是匆匆一瞥。坐车的时间与看景的时间常常是10:1,而且还会因为气候的原因或是人为的不可抗力,或无缘或错过或望而却步,就像那提拉的花海不会等待任何一个人。
   但惊喜往往会冲淡漫长的等待。每一个惊喜都各具韵味。每一块土地都被大自然以最雅致、最讲究的方式装扮了起来。它们不会因人们的冷落而不漂亮,反而出落得千姿百态。正是大自然如此的富有美感,促使喜欢大自然的人一次次归来,邂逅着一次与一次不一样的风景。
  
   七
   起风了,尘土飞扬而起,窗外空无一物,孤独和空寂席卷一切。我捡拾起生命中丢失的词汇,如勇敢、微笑、永恒、等待,从荒凉中走过。朦胧中漏进了一丝喜悦,且越来越多的喜悦,像是涨潮的海水,拍打着我的心房……

共 559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荒凉,是对南疆样貌的概述。作者从肉眼所及到心底的感触,将南疆风貌真实地铺陈眼前。这篇散文所呈现出来的美在于作者笔下的思想性,每一处景致都赋予以人的思考,使得灵魂饱满,血肉灵动。漫卷的尘沙, 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独特,游牧的人群,带有传奇色彩的开都河,慕士塔格雪峰地涅槃,大美的喀拉库勒湖畔,当地的特色小吃以及他们的信仰与生活都能让读者在这篇文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瞬间飞去南疆,开启一段纸上的奇妙旅行。通篇读完,仍意犹未尽,这在于作者笔力不凡地表达,荒凉并非无人到达,荒凉只是以一种孤独存在于世;荒凉,并非不美丽,只是他在等你归来,以一种超然世外的情怀拂去你俗世困扰,清空内心,与自然相拥,感受天人合一的宁静之美。非常大气的一篇散文,主题深刻,立意不凡。佳作,流年;力荐阅读!【编辑:清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105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22-11-04 15:09:38
  南疆,完美地呈现,如亲临,在作者激情满怀地叙述中想象着一幅幅画面,悲凉,是因为地广人稀,没了人的喧嚣,便没了拥挤混沌之感,一切都是那么宁静,一块向往之地。我想,南疆的荒凉也正是南疆的美,南疆因为荒凉才有如此野性之美,荒凉,很抓题的一个词语,默然寂静,情感从心间流淌。感谢老师分享美文,期待更多分享。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1 楼        文友:高娃        2022-11-07 15:57:02
  谢谢您的阅读与鼓励。
2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2-11-04 16:17:25
  我没有去过南疆,对那里的了解也只是从电视上获得一些,从本文中我能更具体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和人文风貌,随着作者的描叙算是把南疆游了一个遍,那些壮观的场面再一次在脑海里闪现,漫天飞卷的尘少,碧蓝的天空,游牧的人骑着马,成群的绵羊,富有传奇色彩却无比清澈的湖水,美丽的雪峰。还有一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景。美丽的南疆令人向往。
回复2 楼        文友:高娃        2022-11-07 15:57:34
  南疆是一个值得多次去的地方。
3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22-11-04 20:17:35
  差一点就错过阅读这篇美文。
   在网络文学上,我向来不肯阅读不熟悉作者的作品,主要还是时间有限。一旦阅读认为对味的某一篇,钟情于此,我便会抽出时间将作者文集里的作品全部阅读完。这种学习方法有些偏激,还是沉淀出自以为是的性情,改不了。
   本文抒情的方式伶牙俐齿,历数茫茫无际的美景如水木清华,我最喜欢。开篇的文字就将荒凉托起,仿佛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的意象堆积再现,接着,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依次展现在读者面前。
   不用说,这是一篇在江山文学网上旅行产品中的上上之品,作者观察美景的视角,品味美食的感觉,名茶的韵味,自然而独立,独步于江山文学网。每一段文字中,都有调皮的语句、佳句,都有入木三分的思想绽放,都有别人望尘莫及的行动感怀,且能用新鲜的文化语境突出,非同一般,洋洋洒洒的直播。
   我在阅读留下评论时,不吝的赞赏别人创作文字之美,阅读到这篇作品,我的情怀应该已经提拔到一个更高等级,连同作者一起赞美,赞美其卓尔不群。
回复3 楼        文友:高娃        2022-11-07 15:58:39
  谢谢您给予了这么高的一个评价。内心惶恐。唯有努力,再努力。
4 楼        文友:生米        2022-11-05 06:10:13
  从荒凉中走过
   荒凉中并不荒凉,荒凉中充满了美景,它会将人的视线,拉到她独无仅有的辽阔中去,以繁华加美好的姿态,征服每一个到荒凉中走过的人!
   作者此次出行,真可谓是收获满满,骑马,越野,在牧民的村子,享受他们的热情款待!回家后,把自己在荒凉中经过的所有,以文字进行编写,呈现在我们这些读者面前!并让我们知道荒凉的沙漠,会宽阔得一望无际,在一望无际的荒凉里,也有山,也有水,也有村,也有人,也有瓜果飘香,只是,在相对于内地来说,辽阔的荒凉,就会少了那些拥挤!
   游记写得太好了,我从头到尾看了二遍,跟着作者的笔尖,我乐在其中的饱眼福,好享受!
回复4 楼        文友:高娃        2022-11-07 16:00:38
  行走在大自然中,词汇是不知不觉涌出的。感恩大自然赋予的美景。同时谢谢您的鼓励。
5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2-11-05 06:51:17
  读完全文,沉思很久,不由得感叹:写得真好。正如编按语所说,非常大气的一篇散文,在众多的旅游散文家族中,毫无疑问,这是一篇上上的旅游佳作。在我有限的阅读作者的散文集里,这篇散文感觉也是写得最好的。首先是语言诗意,有张力。如作者写新疆的地貌:每一块土地都被大自然以最雅致、最讲究的方式装扮了起来;面对新疆的大美风景,作者说:每一个惊喜都各具韵味。二是文字朴素实在,作者没有拔高新疆的美景,没有特意渲染新疆的地貌。荒凉是真实的,车窗外的景色几个小时都不曾换过,也是真实的。作者说,坐车的时间与看景的时间常常是10:01。我想到过新疆旅游的人都会感同身受。三是,移步换景,衔接自然;民俗、历史文化镶嵌在景中,可谓恰到好处。我有过新疆旅游的经历,因此读作者这篇游记,共鸣多多。
   感谢分享。祝贺作者又一篇佳作诞生。
回复5 楼        文友:高娃        2022-11-07 16:04:03
  因疫情,南疆计划的景点没有游览完。北疆还没有机会去。期待再次的出行。谢谢您的鼓励。
6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2-11-05 09:36:39
  好的文字就是如此,在身在各地的我们可以如临其境地领略到各地美好风光。您的文字很是灵动,通读后,会留下很深刻的片影,巴音布鲁克草原上地毯一般紧实的草;四五月开满博斯腾湖的睡莲;喀什古城里卖零食的小女孩……还有很多说不出来的,不知打哪来的情绪,在心中弥漫。喜欢这样的共情力,期待读到更多的文章!
回复6 楼        文友:高娃        2022-11-07 16:04:47
  谢谢您的鼓励。
7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2-11-05 10:27:51
  读着这篇美文,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也游览了荒凉而美丽的南疆,我还没有去过新疆。在文章中,我领略到了新疆的大而美,有时候坐很长时间车,只为看一个景点,感觉也是非常值得的。因为新疆的美,美的大气,美的空旷,美的荒凉,和内地的美是不一样的,是另一种风情。文章内容丰富,语句优美,描写细腻,感谢作者的分享!
五十玫瑰
8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2-11-05 11:08:58
  当我看到作者这篇游记散文时,心中就想除了景色以外,一定要出现当地的小吃。果不其然,作者如我所愿在我眼前不光看到了南疆的独特美景外,还触动到了我的味蕾。确实是一篇完美的好文。从荒凉中走过,走过的貌似是荒凉,内心收获的实质是美好。新疆游的日程排了3年,年年都落空。感谢作者的美文让我一睹南疆的异样风景。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9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2-11-05 14:27:53
  新疆,大而美的惊喜,城与城之间,戈壁与距离,荒凉又孤寂,模糊了时间。我想,我带不走以雪花为王冠的慕士塔格雪峰的白与喀拉库勒湖水的宁静、祥和之蓝,我带不走开都河的黄昏,夜间的古城,带不走喀拉库勒湖畔的荒凉和孤独,也带不走夏木其巷的蜡烛,窗户上的绿植,阿热亚路的传说,提拉的花海……
   可以见证深秋的巴音布鲁克草原那清冷的枯黄,骑马驰骋以激活飞奔的欲望,可以领受喀拉库勒湖沉浸的喜悦,可以观赏博斯腾湖千万朵粉色的妖娆,可以观赏艾提尕尔清真寺巨幅石榴花挂毯,数一数那花枝上的56朵石榴花,可以从工艺匠人那些花形的堆叠中淘一件喜欢的工艺品,也可以像爱心爆棚的同事那样,买下二年级小姑娘托盘里 最后一颗龙须糖,留给她可能拥有的新书包和课本;可以幻化为天山托木尔峡谷的一块石,可以喀什古城,捕捉千城之山的生活气息,大碗吃纳仁面,小杯饮玫瑰花茶……
   没去过新疆,然,在高娃领引下,雁子实现了一次文字的遨游。骑马的细节,女孩甜美的笑,香氛的小吃,手工艺品的精巧,追逐热闹剪影一样的游客,那不可言说的灵动与逼真,在雁子的视觉乃至心里,一个个软着陆。并在文字惊喜的内敛中,领悟长时间的沉默与无际的荒凉。像流沙河的沙僧一样,耐受住孤独和寂寞,等待一个属己的生命涅槃。阅读,写作,即是如此。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9 楼        文友:高娃        2022-11-07 16:05:28
  很同意您的观点。谢谢阅读。
10 楼        文友:越来越好        2022-11-05 14:38:01
  荒凉成就了南疆的美,荒凉也给了南疆不一样的体验感,这样的美,要带着思想性,融入自己的思考,更要有耐心,也需要勇气。作者笔下的南疆,语言也好,还是情感也好,真的比一般的旅游散文好,真是学习了。
回复10 楼        文友:高娃        2022-11-07 16:05:56
  谢谢您的鼓励。
共 22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