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圣人窝的春秋诗章 (散文)

精品 【流年】圣人窝的春秋诗章 (散文)


作者:王夫敏 童生,871.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308发表时间:2022-11-06 15:35:12

一、欲速则不达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今不少文人墨客,大多有这样的情怀:走遍千山万水,看尽天下美景。在山水间,自然妙笔生花,爱上一个人,爱上一段往事,爱上一个地方,而我,爱上了这个山水田园的小村落——圣人窝。
   定居徐州五年,喜欢山水的我,一有闲暇的时间,便游览徐州的山水,春夏秋冬的景色,甚至一刻也不曾放过。吕梁的十里杏花村,让我流连忘返,悬水湖的神秘清幽让我慨叹,倪园的花海,川上书院的琅琅书声,还有圣人逝者如斯的一声叹息,让我一次次来到这里探寻。
   圣人窝在吕梁景区东北部,距离我现在居住的地方也就三十公里,而我也是直到今年,才有机会走进圣人窝,去欣赏她的四季景色。
   作为整个吕梁景区重要的组成部分,距离又这么近,我却与它一次次地错过。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子在川上曰,美景在吕梁》,发表在《中国地名》杂志,里面唯独没有写到圣人窝,不得不说,这是我心中的一件憾事。
   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我第一次走进圣人窝,却与圣人窝擦肩而过。一个老朋友,在吕梁水库东杏花村,修建了一个山庄,一直邀约我们前去参观,就这样,我和一位爱山水的兄弟,开着他新买的越野车,前去赴约。
   山庄在杏花村的山脚下,靠近碧波荡漾的吕梁水库东岸,由一座废弃的校园改建。晚秋季节,满山的杏树虽然没有春天十里杏花的美景,但是站在山庄观景台上远眺,波光粼粼的吕梁水库还是尽收眼底,山庄外靠近湖边,就是为了杏花节而打造的银沙滩了。
   杏花村的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农家地锅做的饭菜,美味可口。就在我们返回的时候,天空开始下起了小雨,趁着天色尚早,我们决定早点回去。
   从吕梁水库,悬水湖返回经开区,正好经过圣人窝村的西边。当时,虽然天上下着雨,想着开车,距离又这么近,顺便去圣人窝转转吧。我俩一拍即合,几分钟的车程,就来到樱桃谷景区的门口了。平时可能是要买门票的,听说到三月樱花节的时候,人山人海,一票难求,而今,因为是秋天,又下着小雨,整个景区不见一人。
   看着进入樱桃谷的环山路修得不错,我们开着车,迫不及待地向山谷开去。说实话,这不是一个欣赏圣人窝景色的最佳时机。若是春天来,漫山遍野的樱花绽放,蜂飞蝶舞,游人如织,即便是雨天,三月的樱花雨,也是别有一番景致的。若是五月来游,樱桃正熟,如珍珠般的樱桃,挂满枝头,漫山遍野,不但景色好看,顺手摘几颗放在嘴里,也是酸甜爽口。即便是秋天来,满山层林尽染,美景也不错。如今,同样的季节,因为这绵绵的秋雨,看不太远。烟雨朦胧中,也就能看到眼前的近景。
   车辆在樱桃谷的山路寂寞地穿行,天色渐晚,转过圣人泉,我俩决定返回。山路虽好,但是道路太窄,就在我们准备掉头的时候,后轮离开了柏油路,向下坡滑,越是加油门,越是下滑得厉害。我的心顿时一凉,这大山里面,找人救援很难,眼见天色要黑,我只能冒雨下车,找一些杂草碎石,垫在车轮下,折腾了一个小时,终于爬到路上了。我的身上全是雨水,脸上、衣服和鞋子上,布满了被车轮甩出的泥浆,没想到,急于想看到圣人窝的美景,却这样狼狈而归。
   我忽然想起一个关于圣人窝的成语,“欲速则不达”。该成语最早出自《论语·子路》。相传孔子听说吕梁“洪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便带领学生日夜不停,驱车前来观洪。天色渐晚,遇见一同来观洪的雅士,不急不躁,招呼孔子一行,停车休息,孔子心急想早日赶到吕梁,就马不停蹄地前行。来到圣人窝的山脚下,不曾想车轴断裂,只能在此住下,并休息一晚。第二天,当孔子修好车,带领学生赶到吕梁洪岸边时,发现那位雅士早就到了。孔子便悟出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而孔子住宿的村庄,便是今天的美丽古村落“圣人窝”。
   我忽然有些醒悟了,本来应该选一个丽日和风或者秋高气爽,亦或樱花盛开的季节,来到圣人窝,结果因为着急,雨中赶来,车辆深陷樱花谷,与当年孔子发生的事情,何其相似。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欲速则不达”的深刻内涵,看来,我只有选择良辰吉日,再来探访“圣人窝”了。
  
   二、圣人窝的樱桃
   圣人窝,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因孔子来吕梁观洪,在此留宿而得名。圣人窝到吕梁观洪的地方相距不远,而圣人窝这个山清水秀的田园乡村,却让孔子在此流连忘返。
   为了能够真正走进圣人窝,我早早就计算好了,樱花盛开的时间。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因为疫情封控,迟了几日,再到圣人窝的时候,不曾想又遇到一场春雨,在风雨的摇曳下,只有满地残樱和枝头残存的花朵,连樱花雨都没看到,只能抱憾而归。
   虽然没看到浪漫的樱花盛开,却在樱桃成熟的季节,应邀随经开区文化馆的同志们一起,来圣人窝考察学习,这才有机会再次走进圣人窝。
   车辆开进樱桃谷,停在观景台上,远山近景,尽收眼底。成熟的樱桃随风在枝头摇曳,逆光仰望,如玛瑙一般的晶莹剔透,难怪这么多诗人见到樱桃后,禁不住用诗句来表达对樱桃的喜爱。“为花结实自殊常,摘下盘中颗颗香。味重不容轻众口,独于寝庙荐先尝。”苏轼也曾赋诗樱桃:“独绕樱桃树,酒醒喉肺干。莫除枝上露,从向口中传。”
   樱桃自古受宠,号称“百果第一枝”,据说黄莺特别喜好啄食这种果子,因而又名“莺桃”。漫山遍野的樱桃树,果实累累,放眼望去,很是壮观。樱桃树下,到处是前来采摘樱桃的游客,大家一边摘樱桃,一边拍照,嘴里也塞满樱桃。采摘的快乐与孩子们的嬉戏,让整个樱桃谷充满了山水田园的生活气息。
   圣人窝樱桃相传来自曲阜,品质优于别地樱桃,肉厚核小、汁多味美、酸甜适口、个大形娇、营养丰富、成熟期早。这主要得益于土地肥沃、生态优美,和独特地理地貌形成的小气候。最难能可贵的是,圣人窝的樱桃绝对纯天然生长,不施肥、不喷药甚至不修枝,摘下即食,品的是美味,吃的是健康。熟透的樱桃,沉甸甸地压弯了枝条,想吃不用摘,抬头张嘴便可吃到美味樱桃。
   目前,圣人窝已经成立了旅游发展公司,听圣人窝书记王磊介绍,樱桃节已经做了十七届。下一步,村里将在旅游景区管理服务,休闲观光,农业生产发展与服务,以及集体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科学开发,把圣人窝打造成为真正的山水田园乡村,留得住脚步,觅得见乡愁。
   山脚下,不远处,就是圣人窝的村庄了,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古村庄,在樱桃树的掩映下,又多了一份丰收的喜悦,村庄上空,飘起的袅袅炊烟,让这片净土,多了一些人间气息,偶尔,还能听到村庄里的鸡鸣与几声犬吠。
   采摘的快乐,让大家来不及参观更多的美景,伴随着众人回家的脚步,我也只能把走进圣人窝的山水,放到下次了。
  
   三、走进圣人窝山水
   再一次走进圣人窝,是跟随文旅局和几所大学的教授们,一起去圣人窝考察乡村旅游的规划开发工作。这次同行的,还有通晓徐州山水的“于霞客”,于克南老师,有了他的讲解,相信对圣人窝的山水,我会有更深的了解。
   圣人窝是吕梁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行政区域的划分,现在归徐州经开区徐庄镇管理,与伊庄镇吕梁一带接壤。整个吕梁地区东南丘陵,山区主要有凤冠山、大黑山、大寨山、大山、狄山等60多个。吕梁又是古时候吕国的吕城所在地,所以,这里的每一座山都有故事和传说。
   据说,孔子当年观洪后,对这里的山水美景流连忘返,居住许久,不愿离去。他带领学生,除了游览这里的山水,还在吕梁一带讲学,因此也有了许多关于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一些传说与遗址。这些古迹大多数毁于战火和“文革”时期,现在凤冠山上还有经过修缮的孔子观道亭、孔子晒书台等。
   一生四处奔波,而又怀才不遇的孔子,在吕梁观洪后,发出了“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慨叹,同时,他也爱上了这里的山水美景。每日带领学生,游览山水,四处讲学。在山坡,在田野沟壑间,在巨石上,摘野果,饮山泉……所以才有了今日圣人窝的一些地名传说,聚贤沟,演礼沟,隐仙洞,群羊坡,圣人泉等。
   说到圣人窝山水,这里的三座名泉,便是圣人窝的一张名片。第一次进樱桃谷,半山腰的那口泉,就是圣人泉了,传说是孔子在此游览,带领学生讲学,口渴而饮此泉。泉水甘洌,一年四季不断,夏秋雨季,泉水喷涌,顺山沟流下,次第形成小瀑布,颇有飞瀑流泉的感觉,因为处在景区,游客们也常在此取水,畅饮。
   另外一口泉,就是圣人窝南面有名的“咕嘟泉”了。随行的于克南老师,随口吟出他为此泉写的志:“吕梁之东,有山名圣龙,上旧有张良厌气台,下旧有七十二泉,为徐州十大名山之一。日月如梭,光阴荏苒,目前只留下一口咕嘟泉,春来秋往,喷珠吐玉,小似珍珠,大若圆月,咕嘟之声,冒于水面,故曰咕嘟泉。
   泉水潺潺,经冬不竭,自北而南,汇于丁溪。郦道元《水经注》曰:泗水又东南流,丁溪水注之。西晋大文豪陆机挥笔写下《行思赋》,赋云:乘丁水之捷岸,排泗川之积沙。丁溪之源有咕嘟泉,这是一口历史名泉。相传,孔子来到吕梁观道,曾驻足于此,一时口渴,仰而饮之,见其侧老茶独立,见其下鱼游虾嬉,乃喟然而叹曰:‘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
   此泉只应天上有,斯人莫道世间无。而今正得此泉滋润,方孕育出千亩茶园。圣泉茶,滑软甘醇,其香如兰,品得此茶一口鲜,胜过人间四月天。”
   另一处名泉,就是在圣人窝村里面,斜坡上的土泉了。此泉从石缝中流出,清澈甘洌,日夜不停。相传,旁边是一座龙王庙,现在,也仅剩遗址了。圣人窝的村民,都喝土泉的水,千百年来,土泉的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而多余的泉水,又灌溉了村边的土地,这样的山水田园生活,也许是孔子在此不愿离去的原因吧。
  
   四、秋到圣人窝
   圣人窝的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的樱花,初夏的果实,盛夏的泉水,冬日的白雪。圣人窝的秋天,别有一番景致。
   就在晚秋时节,再次接到圣人窝书记王磊的邀请,去参观考察圣人窝的新农村建设。不曾想我在短暂的时间,就四次来到圣人窝。赏过她樱花缤纷的春天,吃过枝头酸甜的樱桃,喝过甘甜的山泉,驻足在圣人窝的山水阡陌间,我有些流连忘返。
   村委薛主任带领我们,开着观光车,穿行在圣人窝的山水间。圣人窝属鲁南山区地台的南端,几乎囊括了华北地区所有的植被品种。古树种众多,有100—300年树龄的君迁子、朴树、棠梨树、乌臼树、枳棋子树、橡树、野山杏、揪、苦檀树等。各种植被在晚秋时节,红黄绿等各种叶子,色彩斑斓,在山坡间交相掩映,放眼望去,村庄在各种色彩的映衬下,就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引得一行作家们,纷纷下车拍照。
   圣人窝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东头就是有名的洞山了,洞山不高,因为有一个深不见底的山洞而得名。沿着山林间石阶拾级而上,很快就到山顶了。山顶原有一古寺,据传原名龙华寺,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中华第一寺。它建于东晋安帝义熙七年,为高僧法显老祖从印度取经,持龙华图而归。按图所示,比唐僧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还早231年,是我国佛教界到西天取经的第一人。而今,古寺早已被毁,只有后人修建的三间低矮的石头房,算是遗址吧。寺前有钟,每当有人撞响晨钟时,有一种深山古刹的感觉。寺前山洞洞口不大,向地下延伸,据村里老人讲,从这个洞口放进一只鸭子,再从另一个洞口跑出来,可见山洞之长。
   环绕圣人窝的这些山上,也都尽是一些宝贝。据薛主任介绍,山上有野生中药材约百余种。兽类10多种,鸟类20多种,其他两栖类、爬行类、昆介类、菌类、蕨类数十种,是个天然的野生动植物园。村周边的山上还产有各类奇石,玲珑剔透,千姿百态,随手可捡,有莲花石、蛐蟮纹石。黄牙青奇石、海藻螺纹石、磐石、各色玉质石,均为吕梁奇石家族。
   赏完圣人窝秋天景色,观光车返回了村里。走进圣人窝村的大门,便能看到高大的孔子像以及记录在墙的村史。来到村史馆,薛主任介绍道,2018年圣人窝启动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深入发掘,尽力修缮,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建筑物本真的自然格局和肌理,同时通过设计感和原生态的有机融合,提升村庄的景观品质和美感,凸显圣人窝的文化个性和辨识度。
   如今,圣人窝已被评为省级田园乡村,圣人窝核心区,油菜花、樱桃树、百日红、向日葵、波斯菊、土豆、地瓜、西瓜等各种花卉、果蔬错时种植,加上圣人窝独有的梯田地貌,花开时,黄色、粉色、紫色的花海交错起伏,美得妙不可言。
   春华秋实,圣人窝人辛勤的耕耘,换来了最美乡村的称号,绘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我们有理由相信,圣人窝的明天会更好。

共 49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圣人窝是徐州市下辖的一个小村,也是吕梁风景区的一部分,因为孔子曾到此观洪小住而得名。作者为了遍览它的四季美景,曾四次前往,可见对其厚爱之深。第一次因为是去老友家做客,因为距圣人窝不远,想就近去看看,不料因遇雨路滑扫兴而归,并因之明白了孔子所言“欲速则不达”的要义。第二次是在夏季,和文化馆的同志前去考察,见到了樱桃谷的美景。樱桃是圣人窝的一大特色,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的樱桃环保美味,作为品牌产业,当地已成功举办了十七届樱桃节。第三次走进是随同文旅局去考察乡村旅游规划开发,这次真正走进了圣人窝的山水,领略到这里的好山好水,也实地感受到了当年孔子对此地喜爱的缘由。第四次在村主任的带领下,作者欣赏到了秋天的圣人窝。这里植被繁茂品种繁多,鸟兽翔集,色彩缤纷,美不胜收,村子里还有各色花卉和各类果蔬,以及独有的梯田地貌,可谓旅游资源丰富。这样的圣人窝在国家乡村振兴好政策的东风下,在百姓们辛勤的耕耘下,定会拥有一个如诗如画的美好明天。一篇描写地方特色美景的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闲云落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1112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1-06 15:43:05
  跟着作者的笔触走进圣人窝,我也被那里的特色美景吸引了。原来这个小村庄竟是孔子观洪留宿的地方,甚至还留下“欲速则不达”的千古名言。这里盛产樱桃,还有名目繁多的树木和鸟兽,的确值得前往。去年曾去石家庄,那里距徐州已经非常近了,但那时不知圣人窝这个地方,遗憾错过。
   赏读美文。
闲云落雪
2 楼        文友:清鸟        2022-11-06 18:37:44
  圣人窝,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名字。作者通过描写四次前往的全过程,表达了一种文化精神,圣人窝因孔子而得名,让这方宝地充满文化底蕴。所有美好风光的背后都离不开人,人杰地灵,风景也才更具灵魂。语言叙述不疾不徐,这方人民生活的幸福与否便在言辞间一目了然。作者不吝笔墨,肆意描写樱花缤纷的秋天,酸甜的樱桃,甘甜的山泉,圣人窝的山水阡陌间,正是因为这些细节的纷呈,才大大激发了读者前往的心。好文欣赏!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3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1-06 19:07:11
  更正一楼:去年曾去过台儿庄,着急留评写错了,抱歉。
闲云落雪
4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2-11-07 08:42:19
  圣人窝因孔子而出名,这里的好山好水让孔子当年在此地观洪,给圣人窝增添一份神秘的色彩。现在的圣人窝也是人间的风水宝地,她景色美丽适合人参观旅旅,有各色花卉各类果蔬,独特的梯田地貌让人耳目一新。那里物产丰富,更是人间胜地,有机会真想去看看。
5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11-07 10:26:48
  这是一篇游记,铺排的大多是人文。“圣人窝”是一个文化特征很明显的地名,触目即会产生联想。作者分四个部分,追叙它的过往,在历史嬗变中与孔圣人以及其他文化名人的联系,又从探寻的经历中,得到关于“欲速则不达”的深切体会,并借孔子的流连往返,印证圣人窝的自然美景,从来如此,并因为当代人接续发力,变得更加美好。孔圣人是当地的文化名片,对推动当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者的文,也起到宣传作用,有机会,我一定去感受圣人的气息,喝口圣泉水洗心。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6 楼        文友:泽子        2022-11-07 10:50:44
  圣人窝因孔子偏爱而得名,作者通过不吝笔墨细腻生动描绘山花烂漫、秀木俊鸟、春华秋实……,将人杰地灵充分表达!在作者的引领下,我沉醉于似如世外桃源的圣人窝。一次文字映貌的享受,一次难忘的精神之旅。祝写作快乐!
7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11-07 14:17:31
  孔子是否住过“圣人窝”这个不得而知,反正他老人家为求个一官半职兜售其学说,在北中国周游了不少地方,因为到处碰壁还气不打一处来地说过,如果中原人都不搭理我,我将乘坐木头筏子到海外去。那个劲头不输于后代西方的传教士。作者这篇文字写得很诗意,吕梁山区春秋时属于晋国,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其将一个山里的小小村落,写得有山、有水,花枝招展,美景惹眼,并将传说、典籍、历史融为一炉,加上自己的所思所想,就构成了一篇很好的游记散文。
江凤鸣
8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22-11-07 15:21:09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能人辈出。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人物,他们引领者时代的进步,推动者社会的发展。圣人窝,顾名思义就是历代圣人辈出的地方,这里造化钟神秀,人杰地灵。跟随者作着的脚步,我们一起走上这充满人文气息的千年古村落,踏上寻访圣人之旅,这里有自然与人文相融,诗意与情怀碰撞,那风景秀丽的田园乡村、那原生态与现代文明有机的融合形成的风情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美文美景相得益彰,欣赏了!
9 楼        文友:永远红梅        2022-11-07 15:43:14
  圣人窝,很特别的名字,也是很美的地方。跟随着作者的描写,我们全方位了解到圣人窝,因孔子的到来而命名的圣人窝。作者四次去往圣人窝,可见对作者的吸引力之大,风景优美,孔子非常喜欢这里,这里的春夏秋冬也是迷人的。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人民生活幸福快乐。圣人窝的春秋诗章,浪漫而温馨,美好而迷人。有机会一定去看看。欣赏佳作!
永远红梅
10 楼        文友:大庆鸿儒        2022-11-07 15:59:27
  相对于白山黑水人文历史的匮乏,发自内心地羡慕历史厚重的中原大地还有烟雨江南。写游记类的散文,仅仅描述自然的风光是远远不够的。作者的这篇《圣人窝的春秋诗章》,带我们走进了璀璨的历史瞬间,圣人窝、樱桃谷、咕嘟泉,龙华寺,春天的樱花,初夏的果实,盛夏的泉水,冬日的白雪,一年四季变换着她的美韵。奇石、药材、花卉、果蔬、田园构成了和谐富庶的田园乡村。作者语言流畅,描写细腻,意境通透,引经据典,娓娓道来。读斯文有一种把圣人窝当成网红打卡之地的冲动,是一篇难得佳作。
共 20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