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城南旧货(随笔)
上个周末闲着没事,去了趟城南旧货转了转。
城南旧货,说它是店铺吧,比一般的店铺规模大;说是市场吧,经营户又略显单一。思来想去,干脆还是直接称呼它城南旧货。它位于县城七贤大道南段路东的南水北调管理处北侧,在绿树掩映下,门面不显眼,若不是门头上的“城南旧货”四字招牌和门两旁的对联,很容易被人忽略了。因为,它的大门及围墙均是那种绿色铁皮围挡。既然是城南旧货,顾名思义,它主要是出售兼回收旧商品的。大门口的对联写得很明白:调剂供需公平买卖;变废为宝互通有无。妥妥一个不错的广告文案,想必是经过高人策划的。
城南旧货据说已经营七八年了,是从自家的菜地改建而成的,它充分利用了菜地里原有的四个蔬菜大棚优势,将其作为旧货的陈列区,这样一来极大地节省了开支,说明经营者很有眼光。靠近院子大门里的北侧是一个简易小屋,这里是老板的办公区,安放有收银台和茶台,西墙上挂有书法作品,靠墙下有一张床。迎面是几座旧落地钟,一人多高。男老板也就五十岁左右,中等个子,精明能干,那天去见他正忙着修理一个座钟。环顾四周,发现屋里东西不少,觉得有点乱。路南小屋是老板的厨房,看来老板以此为家,在此生活起居了。院子里还养了两只小狗,感觉不像是用来看家护院的,可能为了主人解解闷,倒也增添了不少生活气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虽然城南旧货毗邻七贤大道,但由于它处在城乡结合部,环境也算得上幽静。进入院内,可以说是庭院深深,路两边露天摆满了形形色色的旧东西,“庭隅路畔,几无隙地”,什么货架、保险柜、文件柜,什么水缸、煤气灶、旧冰箱、洗衣机,什么二手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什么酒店宾馆里淘汰的厨具、餐具之类的,什么旧推拉门、不锈钢防盗网,等等,不一而足,不胜枚举。四个大棚中,西边的两个前后排开,东边的两个南北分布,每个大棚里也都是满满当当的,堆积如山的东西简直无立锥之地,诸如旧床、柜子、桌椅板凳、沙发、电脑桌、梳妆台,还有看上去很新的缝纫机、录音机、音响。出人意料的是,这里面竟然还有不常见的老式条几、八仙桌、太师椅,让人看了眼睛一亮。上前摸了摸,看样子是老物件了,这些东西真是越来越少了。想当年,许多人家的堂屋里它们是正儿八经的主角呢,家户身份和实力的象征。现如今,却被遗弃在旧货市场里,真是时过境迁,令人感慨万千。也许,时代在变化,人们的审美和需求也在与时俱进,这是规律性的变革。可以说,眼前的这些东西昔日也曾风光无限过。只是,由于诸多原因而被人抛弃了。值得欣喜的是今天它们集聚到了旧货市场里而不是垃圾站,有了一个重新被利用的机会,算是比较幸运的。
印象中,在城区为民西路未开通前,那个丁字路口旁的金鑫市场南边有个旧货市场,几年前随着为民路西延,金鑫市场及旧货市场被拆迁,原旧货市场也不知搬到哪里去了。后来,因运粮河改造、为民路体育路西延等工程的实施,致使大量门窗、家具等物品被淘汰遗弃,抱着“变废为宝、废物利用”的经营理念,从而成就了今天的城南旧货。商机从来眷顾那些有商业头脑的人,他们凭借着敏锐的嗅觉找到了致富路,真可谓生财有道。可以说,城南旧货的出现,让人们多了一种购物选择,极大的方便了周边群众的日常需求,毕竟,这里的许多二手商品相比而言还是比较便宜的,里面有不少东西都是八成新,极个别甚至是全新的,称得上物美价廉。
院子大棚外,种有楝树、槐树等其他树,估计是当年经营菜地时栽的,改做旧货市场后,主人没舍得刨掉它们,这样以来整个院子更具田园情趣。在四个大棚逐个转了转,觉得里面都是些日常生活用品,而像旧书、报刊杂志之类的却没有看到,让我多少有点失落。同时,可能源于城南旧货人手、精力不够,大棚内的物品堆放得多而乱,有的地方勉强仅容一人通过,如果下功夫把每个大棚内的东西好好规整一下,分门别类设置展区,那样的话整体经营秩序会井然有序,效果会更美观上档次。当然,这需要更大的场地、更多的人力投入,好在来光顾的人倒也不计较这么多,耐心地穿梭于几个大棚里“淘宝”,挑选自己心仪的物品。为了方便顾客,细心的老板还在院子大门外安装配备有小型的高压水罐及水枪等设施,如果挑选的物品需要冲洗,可以免费使用高压水枪,让顾客开心而来,满意而归。
城南旧货,不容错过。有时间前去看看,相信你多少会有收获。
202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