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奇】石岛海秋色(散文)

精品 【东篱∙奇】石岛海秋色(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47.2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67发表时间:2022-11-10 06:38:22
摘要:秋色里的石岛,不甘繁华褪去,用纯洁的海水做多情的底片,留住一岸风情颜色,万般瑰丽绚烂。我用文字为秋色采风,献给可爱的小石岛。

秋色,也是转瞬即逝的繁华。
   她走失去了哪里?她扑向了海的怀抱。这是石岛海的秋色,秋色入海,是一种别样的殉情,她自调了殉情的色彩,是美不是痛。
   我不能错过一场雄壮的秋色之歌。
   蓝镜一般的海为秋色留影,我用文字为秋影着色。
  
   一
   石岛,是镶在黄海西岸山海之间的一座最精致的小城。石岛海因石岛得名,是一段成色很足的海。半围的山如珍珠,挂在她的颈项上,九顶铁槎山、石岛山、赤山,名山巍峨而连绵。苏山岛、大鱼岛、镆铘岛,海岛弄碧水,是永不消逝的海市蜃楼。朱口湾、石岛湾、赤山湾、宁津湾,湾湾碧色捧宝石,让人不能不相信海是长了眼睛的,湾若明眸。而秋色里的石岛,是一次惊艳的换装,更是精彩绝伦,美轮美奂。
   霜降到了,大自然把色彩调和得最稠,最亮,最有层次感,不要以为大海的蓝可以包容所有的杂色,挑剔得很,若搭配不合适,显不出唯美感。秋色很乖,为了迎合大海而极尽斑斓。
   我就截取胶东半岛石岛沿海的几段色彩吧,把新鲜的海秋色呈现给你。人称秋色里的小石岛就是醉人的丽江啊。
   海,也有小女人的情怀。在绵延十几里的九顶铁槎山的怀抱里,有一个朱口湾,那湾就像一个蜷曲的婴儿,缩着身子,依偎在槎山怀里,硬是把个槎山拱出一个半圆的地方。秋海沉静,不喧不躁,水平如镜,水蓝似染,仿佛伸手掬一抔,就把手染成了海的色。此时的槎山,叶绿繁花褪得差不多了,真个“删繁就简三秋树”,裸露的岑岩,倾倒于朱口湾。海是一幅铺好的蓝色宣纸,无风无浪,宣纸平整不卷,槎山印在纸上,最好是站在槎山的某个顶摄影,或许会把自己也摄进画面里。不过要穿得格外奔放一些,最好是斑斓的衣装,不然,会被槎山的秋色给消融了。一坡连着一坡的枫红,一面连着一面的嫩黄,还有尚未被霜降研磨好的色彩,半绿半黄,半褐半焦,都争相扑进朱口湾,无需端详怎样配色才协调,一切都是随意而为,甚至是不经意地撒泼一顿,海的秋蓝色正在接纳泼彩的过程,只要是与蓝色分明一点的,都可以被蓝底衬托出精彩来。其实,蓝色也是表现秋色最佳的颜色。在所有的色彩里,蓝色的饱和度最高,更善于捕捉红色黄色等色调,因此,多彩的秋色争相入海投影。蓝色的海,简直就是一部秋色的摄影机,经过摄影机处理的秋色图片,更加精美精致,是升华了的秋色,是精彩的艺术合影。
   观赏海秋色,会觉得山海乖巧,风光温顺。海的蔚蓝色是表现秋色的最上乘的宣纸,不是工匠做出的人工效果,而是看似闲笔,却笔笔生意,不放过每一处扑进海湾中的风景。风景在海的宣纸上渍染着,洇漶着,山的轮廓是写意画的观感,绰约而朦胧,仿佛是不必气候作巧而成的海市蜃楼。如淡描轻抹几笔,甚至是用毫毛轻触纸面,着色似有似无,不造作,也不着意而为。一张蓝海做宣纸,也只有在这个季节,宣纸才可以将风景的走笔之趣弄成润墨飞皴的效果,显出墨渍的痕印来。秋哦,秋天啊,只为色彩归图而存在!枫的红,因海底地势的深浅而变得也有了红的层次,有的深红,如滴血凝固;有的浅红,仿佛是被水稀释了;有的则是被微风拂过,划开了整体的红,我疑鱼儿当作了诱饵而啄碎了那红。枫树的梢头,是毛刺的样子,是画家使用了枯笔,蘸红不足,叹画家如此吝啬,那是不懂得画境之妙,想再添上一点红色,都是别扭的,这叫巧夺天工,天成其韵。
   我向来以为中国画的技巧来自自然,写意绝不是画家的一种自我情绪的随意表达,而是对自然的忠实临摹。而色彩又永远不可能是写实的,师于造化,运笔于心,于是,绘画的色彩更应超越原物而灵动。北宋米芾“拜石为师”,近代的张大千“师法自然”,他们皆成脱俗的巨匠。有人看生活,感觉色彩黯淡,如果走进生活,他不会色感总是迟钝的。我相信,色彩最容易改变我们的眼光,调和我们的心情,我们需要有从生活中提取最美色彩的功夫。
  
   二
   沿着婉曲的海边公路,迤逦而行,婉曲恰是思考的样子。我在思考,海的成色为何在秋色里更足,足得好像是化学家按照科学的比例勾兑而成。秋温渐降,海水里的盐分在温度的作用下,渐变为蓝,青蓝,深蓝,蔚蓝,深浅不一,太生动,就像画家涂色,蘸蓝色不均,总是以蓝宝石形容之,我觉得太乏想象力了,缺少一种鲜活感,也没有了一种壮阔感。蔚蓝,是秋色最后酝酿的色彩,我不敢轻易用这个词,曾经看到龙应台在《蔚蓝》一文中做了这样的诠释——蔚,是盛大、壮观、伟丽。就像“彩霞满天”。是的,一个“蔚”字,属于石岛湾独有,体会其妙,需破解这个“蔚”字。也是啊,只有蔚为大观,才能成大格局,才可容万物。石岛山的膝盖上擎着一个好大的村落,叫“牧云庵”,村舍牧云,人在屋舍看海,海如蓝色的草原,白云如牛羊,被赶到了海的草原上,这是云的归宿,也是云的乐园。蓝色不能染了白云,白云出于蓝而更纯洁。
   建在岑岩陡坡上的民居,在绿色渐褪的时候,黛瓦红石墙,就像沐浴出水一般,色彩更新鲜了,更明丽了,太阳就像特意打在上面,闪着温暖的光,润目赏目,似专为满足我们的观感。白云垂落于蓝海,屋舍在蓝海中布局,此时,白云没有了高傲的气质,变得那么随和,随意穿行于映在蓝海中的屋舍间,有时抚摸了黛瓦,擦着红墙,石岛石建起的屋墙,是用浅红色搭起的童话般的屋子,白云恋着童话,怪不得那些孩子们坐在山头,有的投石于海,想打碎这童话般的意境,却招来伙伴的推搡。这里是准格尔大草原的第二版本,只不过,绿色草原变成了蓝色的铺垫,蒙古包变成了小岛民居,只是我们不能走进那些水中屋舍,身后很多民宿,播放着轻音乐,哦,原来是怕你迷失了方向,一头栽进去啊。
   这是一个边海最美丽的乡村,她的美在于气质,一种波澜不惊,却又像跳跃于五线谱上的音符。秋高气爽,空气里一缕雾霭也不见,海与山之间是透明的,毫无遮掩,连空气都凝固了,是特意为人们赏秋而如此?白云聚成可爱的形状,一头头,一朵朵,扎进了海水中,遁隐了,屋舍的黛色浅红,保持着本色,蓝色不能奈何。哦,各种色彩只为金秋里的相聚,并非为了互染,也不是为了征服。所谓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在这里完全找不到根据。色彩是最容易融合的,而这里的色彩又是各自保持着本色,是和而不同的境界啊。勾兑可以产生斑斓,不是所有的色彩都可以勾兑。我们从色彩的世界总能够发现与众不同。
  
   三
   石岛湾是北方最大的渔港,休渔期间,一个港湾被各色的船只塞得满满的,半环着港湾的赤山,仿佛和港湾就是两个互不相干的存在,各自安闲自在着,我多次登临赤山,沉醉于赤山山中风景,而忽视了对浩瀚色彩的审美,不能不说是一个损失。秋捕了,石岛湾空荡荡,拿什么来填补呢?港湾不能错过秋色,赤山不能辜负秋意,此时,正是渲染缤纷之色的季节,即使没有谁欣赏,它们照样是多情地用色彩语言,彼此以色彩目视着,宛如一对深情的情侣,选择一个最美的季节,找一处起舞的地方,色彩,在它们的舞台上,翩翩起舞,五光十色。
   我选择站在海滨大厦的顶端,赤山在我的背后,我不管赤山此时秋色的层次了,就心生了一个跌入港湾的赤山,一个立体的风景铺排在一个平面。石岛港,乌蓝的海水,仿佛是在海中围裹了一个跑马场,我明白,这是有深度的蓝,蓝得不可测其深浅,底色厚实了一些,正好容纳着赤山这座佛教名山。突然睁开眼睛,赤山仿佛得到了什么指令,迤逦而来,跳入石岛湾,但没有惊起浪花,莫非是怕打碎了一湾的深蓝?我分心了,想到了一本书对朝圣者的描写。据说,伊斯兰教徒是在色彩里去朝圣的。中东,灰色的沙漠,哪有什么色彩,如果有,我想,应该是心中有一种明亮的色彩吧,这种色彩就是一种信仰。赤山有什么信仰?如果有,它一定是选择在秋色里,和石岛湾的深蓝做一次交汇和碰撞吧。我是相信美是永远不会孤单的,色彩的美也如此。赤色的山石,挪动着笨拙的身躯,在海水中晃悠着,一抹鲜亮的枫红,划出一道血色的痕迹,一簇簇金黄,就像堆着的金子,点缀在老色的绿中,微波荡漾,金黄侵蚀着老绿,也要为秋色助威,染透一座山。这些色彩都甘心奔赴海中,为水影中的赤山的佛建做着背景。尤其是那些枫红入海,简直就是颠覆了我们的认知。谁说“水火不容”,此时蓝的水和红的枫相融相谐,描绘着色彩明朗的世界。我还想到了“浴火重生”,枫如火,点燃了蓝,所有的色彩并非是原来肉眼所见的,而是脱胎换骨了,大自然有意无意地在诠释着我们的世界,这不是佛境吗?一个人身上如果有一片快乐的色彩,同样也能点燃他走入的世界。金色的赤山明神,端坐在枫红与深蓝交织的色彩里,依然庄严肃穆。赤山阁、赤山塔,仿佛缩小了,努力向上,想窜出蓝色的水面。那团佛建,那些飞檐翘角,依然峥嵘在色彩里,有些模糊,就像一幅用画布作的油画,被风吹掠,而抖动起来,变形的佛建,被夸张了,有时候檐角被拉长,宫殿的红墙,被蓝色的海水洗过,格外明亮起来。这一湾碧蓝的水本是安分的,跟明镜一样安放在那里,本就只待千帆归来,但它澄明而碧蓝的眸子不能空泛着,非要把那石光山韵收归明眸中。我又不能把这种秋景扑入完全归于海湾的不安分了,到底是山不矜持,还是水太多情,我无法说清了,或许,它们都是要抓住秋色这个最美季,一展华彩?港湾要做一个色彩的框,赤山要投入框中做镜中的风景,双向的。莽莽赤山需要水之柔情?款款海波需要山之风骨?是赤山要借着海之蓝发酵一山的秋色?还是海之蓝喜欢招惹赤山旖旎的多彩风光?我还是相信吸引力法则的,秋海的深蓝,想藏住多彩的风景,吸引着一座山扑向它,也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如果一个人有了色彩,自然会吸引身边的人,饱满而斑斓的色彩是有引力的。
   我很怕站在港湾岸边竖立画板的那些丹青手,被这迷人的色彩弄醉了,一不小心,也学着王羲之练字,痴迷专注,蘸着墨汁下饭。生怕他们把画笔伸进港湾,搅动了一湾静谧的色彩。就不怕一阵海风吹乱了画面?无法期待秋风懂我,只能寄希望于那些画家了。
   我想到了诗人柯秀贤的诗集《透过玻璃窗》,他喜欢风景被过滤的样子,或许,那些画家不甘于写实,所以才专注地捕捉被大海过滤之后的山影吧。他们是在努力展现一个不为我们了解的色彩世界啊。
   很长时间,我心中的赤山,石岛湾,都是重叠在一个画面里的,是被秋色重新合成的美图。美的色彩总是喜欢陪着我们,驻扎在我们的记忆里。有些东西,你看了不一定可以拥有,如果变成一次审美,获得的美就驻留在心中了。
  
   四
   沿海向东向北,海岸参差,斗折蛇行,石岛的外延不断延长,有岛如剑,名“镆铘岛”。由泛白的岩礁构成的海岛,的确如一把闪着寒光的利剑,利剑千年不卷刃,万载不折光,哦,我明白了啊,那是每当秋色把海水酝酿成湛蓝之后,利剑便伸进蓝色中淬火而成。哪里是泅渡远方的出口?十里海岸,已经无法找到“宁津”了,可以落脚的地方都是渡口,时光停顿在这里。秋光之下,那些散落在海岸的海草房,泛着苍白的光,这是一种沟通过往与现在的书信,海草房写着海边人的智慧,将遥远的居住方式,一直拉进了现代,我们阅读海草房,仿佛与我们的先辈对话,这是先辈的眼睛,依然闪着光,注视着时光,海不枯海草房不烂,时光可以把海草房漂白,但无法改变海草房蹲守岁月的情怀。海草房是一首响着平仄的古韵,依然跳跃着节奏的色彩。沧海泊一草,千载庇我身。四十年前我曾经在宁津这座海边风情小镇教过书,一个渔民家庭的学生跟我聊起海草房,至今难忘他的话。岸边苍白的海草房,还有从海草房飘出的袅袅白色炊烟,就是渔民眼中的灯塔,是有鲜明颜色的,是最生动的色彩,可以唤起打渔人过来的快乐心情。渔人对色彩的理解,超越了一般的诗意,能够从白色里读出精彩的颜色,不是靠眼睛,而是靠一种“海归”的心情。沿海水波不惊,轻浪吻着石岸沙滩,闪着白色的浪光,宛若白莲盛开,和那静谧守海的海草房,写真成一幅古老而深情的画面,斗转星移,我不动;沧海桑田,我见证。那些低垂于屋檐下的海草,被秋风捋着花白的胡须,从容而闲静地看着大海推波助澜。记得有位色彩学家说,黑白是最温柔的色彩,愿在色彩里朝圣黑白。如果进一步探究,我觉得,灰白是最朴素的色彩,也是可以经过千百次洗礼而更加清矍的色彩,我愿在这样的色彩里追古怀昔,不必走进什么博物馆,也不必对残存的进行抢救,现代人能够行进于海草房构筑的本色世界,踏着由素淡的浪花做成的步道,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和富足。“吱呀”一声推开海草房的木门,放眼一望无际的淡蓝色大海,如果我们被安置在这样的天地活着,应该是上帝最神奇的想法使然。我总是想,在这样的色彩背景里,任何打扮都应该是很前卫的,因为所有的色彩都为了衬托我们。
   在犬牙参差的海岸,在翻卷着浪花的浅海,那些风力发电的叶片,慢条斯理地转悠着,相互之间保持着合适的距离,就像穿着一身洁白礼服的老者,在悠闲地打着太极,不要怀疑他们是混饭吃的老者,这是他们的姿态。这般淡雅的色彩,和海草房朴素的色感融为一体,证实了我的猜想吧?他们都在古老的光阴里,不慕浮艳,独立特行,这般纯粹的颜色与海的蔚蓝那么般配,那么融洽,我无法使用“古色古香”来形容观感,但的确流露出仿古的色彩,我印象里,这是一种古朴而丰富的色彩,再换一种颜色,都会弄巧成拙的。
   秋色里,一山一坡的枫红,可以点燃我的热情;一畴一地的金黄,可以让我们饱览丰收的样子。而在这里,一望无际的蔚蓝,一袭素妆打扮的民居,可以让我们尽情地怀古,我觉得,不一样的色彩有着不一样的功能。色彩是美学的灵魂,当然,在五光十色中,我们完全可以“着我之色”(王国维语),以心润色,让色彩更灵动。秋色为我们勾勒出最简约的色调,让空间显得更辽阔而充满活力。只因有一处海,给石岛这座小小的海城做了美妙的调色。
   秋色里的石岛,不甘繁华褪去,用纯洁的海水做多情的底片,留住一岸风情颜色,万般瑰丽绚烂。
   这般醉人的海秋色,什么样的画笔都太拙,不能绘其详尽。我还有一个想法,挹一瓢或一桶石岛海秋色,送你细辨精品,定会得个中滋味。
  
   2022年11月10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58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此篇游记作者打破常规的移步换景,运用镜头式组合写法,如槎山倒映在朱囗湾里,屋舍在蓝海里布局,赤山跳入石岛湾,如剑的岛伸进蓝水中,海草房,风力发电的叶片……每个镜头都是一幅画,每个镜头都是一首诗。作者是写景大师,绘画圣手,抓住特征,运用各种修辞法,运用流光溢彩般的文字,把山影、树影、云影、屋影,人影、石影、海水都写得新奇别致,诗趣盎然。写景似中国的水墨画,无论粗勾细描,均写出了风景的特点之美,神形兼备,散发着独特的艺术之美,使人读后无不对那片风景充满无限的向往之情。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写景时并非机械的照相,而把写景、感悟与抒情结合起来,使之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在现实里,石岛只是一个平面的精品存在,如果仅仅停留在这样的平面来观察石岛,会损失很多东西,作者以独特的视觉,截取最佳的画面,从不同角度展现秋色里的石岛风景,也是将风景放进石岛这个取景框来做艺术加工,有着特别的情调,对我们的审美是一个深度启发。文章倾注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对家乡的深情和挚爱。当然,不具备很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技巧,没有广博的学识,卓越的见地和丰富的情感是很难绘就这如诗般的画卷。好文,绝品!力荐品读。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11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11-10 16:06:02
  石岛海的秋色在怀才老师的笔下呈现了大美之姿,犹似倾国倾城的佳人令人神往而不能自持。不知作者手握怎样的丹青妙笔,竟然把石岛海的秋铺于一纸素笺,浓墨重彩,绘得斑斓摇曳,不胜其美!文中既有诗的飘逸优雅,又富画的惟妙惟肖,以一汪深情作为底色,石岛、海、村庄、赤山、天光、云影、石影、树影……尽显秋意婆娑,秋味浓郁。该文字里行间弥漫着情味,那些花草树木、山、水等仿佛都会说话,都心绪缱绻,都会唱会跳,可歌可吟。我从文中读出了景色的美轮美奂,那天蓝得令人窒息,那海美得令人心动神摇……此文,我读出了作者对家乡铺天盖地的浓情,对石岛湾倾注的满腔诗意和赤诚之心。将心语寄于景语,这是一种高明的艺术表现手法,让人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令人叹为观止,如痴如醉!好文,巧夺天工之作,赏心悦目,感佩才情,问候怀才老师下午好,谨祝冬安愉快!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0 16:31:03
  谢谢罗老师拨冗美评。的确如你所言,景是会表达的,只是我们有时候忽略了风景对我们的表达,或者我们观察力不足,解读不出风景的含义。抱着和风景对语的想法,投入其间,风景就变得有情有意,风景是一个有着独特语言系统的存在,解读风景,获得美感,也是我们生活的必需。石岛是一个风景别致的地方,很多东西都是特色分明的,一直没有腾出工夫好好写,这次写秋色,是沿途看了秋色入海,有了不写对不起的感觉,才草就了秋风景。遥握,问候罗老师冬暖,谨祝编创快乐。
12 楼        文友:简柔        2022-11-10 17:16:03
  此文展现了一幅幅流光溢彩的海水倒影图,秋色八方涌来,美景逼人眼底。色彩合一,山水交融,色彩的世界恰如人的世界。从此文感受到的不仅是壮美秋色、半岛风情特色,还有做人的指引。文章写得大气而细腻,妙到巅毫,美出天际。问候怀才老师。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0 17:18:44
  谢谢简柔老师每一次的鼓励。可能是家乡的关系,也可能我非常喜欢海,所以就关注风景入海的美景,写了这篇介绍家乡风景的文章,但愿可以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更欢迎简柔老师能莅临石岛看风景。遥握,问候冬暖,谨祝创作快乐。
1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1-10 17:16:04
  秋天,石岛湾真是太美了,摇曳生姿,美轮美奂,如诗如画。大赞,拜读学习。问候老师,遥祝冬安,吉祥!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0 17:19:59
  谢谢吴老师的美评。谢谢你也喜欢石岛湾风景。秋天过去了,今年的秋天尾声拉得很长,胶东半岛现在还沉浸在秋色里,不肯出来,正是观景好时机。来吧。遥握,问候吴老师冬暖,谨祝编创快乐。
14 楼        文友:岚亮        2022-11-10 18:26:26
  今天陪一大作家游百丈飞瀑,中午俩人先喝白酒,又喝红酒,回家睡觉,醒来仍然昏然。花眼看石岛海之秋色,如梦似幻。愿秋色长伴,好运绵延,拜读大哥佳作,大赞!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0 18:33:58
  岚亮兄弟好,一醉的好,我想一定会出品一个醉意的瀑布散文。先歇着吧,等瀑布发酵,一呼而出。遥握,祝冬安!
15 楼        文友:成敏        2022-11-10 20:02:26
  优美!一篇美文如同一幅山水画,把人代入其中,一起欣赏,如醉如痴!老师的文笔精深流畅,写出来的文章让人流连忘返,不忍释卷!好文章点赞阅读,学习问好!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0 20:20:05
  谢谢成敏社长的夸奖,谬赞了啊。对家乡的景色格外用心,总是想写出韵味。问候成敏社长冬暖,谨祝快乐。
16 楼        文友:思年华        2022-11-10 20:40:14
  老师对秋天里的大海的描写让人心动,也勾起我的美好回忆。那一年我回莱州老家,表哥领我去十里外的三山岛看海,远远望去那海水湛蓝湛蓝的,波涛汹涌,何等壮观!这是在别处看不到的海景。我想老师笔下的海湾一定离莱州湾不远,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写不出老师这样比诗更优美的文字,更写不出这样动人心魄的好文章,拜读了,学习了!祝老师万事和顺!
回复1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0 20:55:58
  思年华哥好,谢谢你关注这篇散文。我们是老乡,家在山东,这是一种无需牵线 的必然缘分啊。胶东半岛的海,秋天就叫秋海,别有一番情调和色调的。莱州距离我这里有三百里吧,不过,那还是胶东的地盘,也是胶东半岛人的牵挂。那些年我不少去莱州,莱州现在变得更现代化了,好美,你应该回家再看看。家乡欢迎你!也期待思年华老师的佳作。问候冬暖。
17 楼        文友:纤指素心        2022-11-11 21:11:55
  秋,是色彩的汇集。海,是大地的明眸。当明眸撞上了斑斓的色彩,该是多么摇曳,多么灿烂。而旁立在侧的一座座犬牙相差的岛屿,一湾湾曲线起伏的海湾,跌落在一望无际的海里,海变有了立体的风骨,而那些峥嵘的岛屿与岩石,就有了柔曼的风情。
  
   这是一篇美到惊艳的文章,美腻了,美醉了。石岛,黄海之滨一座精致的小城,像一颗明珠镶嵌在黄海西岸。这里有赤山这样的佛教名山,有千帆竞航、孤帆远影的辽阔,有如寒剑璧立的岛屿,有北方最大的渔港,有朴素简单的海草房。当然这些都还不够,还有一双力透千年礁石的慧眼,能够把所有的美景一一阅尽,阅透。当这所有的一切独立成景的诸多景像汇聚在一起,又被秋深勾勒浅描画,被季节打翻的调色盘涂抹,汇合成一种磅礴的秋光。而这秋光,又遇见一海蔚蓝的海水,它们完美融合起来,它们彼此交融,彼此映衬,彼此成全,却又保持住了各自的美。这是怎么样的一种美呀?这是辽阔与细微的兼容,这是博大与幽微的叠映。
  
   行文跳出自我的视角,用海与岛屿,与秋光三者之间相互的明眸碰撞,它们衬托彼此的美,又渲染各自的美,简直美的不像话。多种修辞手法灵活搭配,运用自如,语言就像是一朵朵浪花,既有独立之句,又有关联之处。抒情于无声之处,弥漫全篇,情景如水乳交融般自然。只能说,这样的文字功力,全在于厚积薄发,非一时之得。
以我心,写我字。纤指一动,素语如馨
回复1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2 07:43:18
  读素心老师的点评,第一感觉:老师辛苦了。第二,透辟,是鼓励创作的温暖之谈。其实,多年看大海映秋色,总有感触,所以就描摹下来,给自己的视觉来一次巡礼。南国的秋色是细腻温润的,带着婉约的韵味,北方的秋色粗犷,也强悍,有时候进入秋色,觉得自己很渺小,但很恣意,因为不必在乎我们是否伟大,能不能配得上这个景色,景色完全不在乎我们,我们是在乎景色的。不知这样的情绪是否正确,我觉得渺小反而很好了,就像看宽银幕立体电影,有被提起衣领的感觉。哈哈,所谈不一定对,心得而已。遥握,问候素心老师冬暖,愿你每日快乐幸福。
18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2-11-13 12:31:29
  欣赏怀才老师散文新作,美乎哉!情感与文笔细腻如山间泉水,汩汩而下,涓涓流淌,滋润读者心灵,感觉景色不是一片一片涌入眼眸,倒是一丝一缕地飘入视界,美轮美奂。其间穿插作者跳跃的思想,睿智而精致,让自然景观走进人文,具有了文化和艺术的美感。学习!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回复1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3 15:19:29
  如枫社长好,谢谢你拨冗光临,谢谢你的美评!吟哦风景,把自己放进去,熏染一番,沾沾风景的光而已。怀才早就关注如枫社长了,只是不敢轻易留字,如枫社长打破了这个局面,令怀才惶恐了。遥握,问候冬暖,谨祝社团红红火火!
19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2-11-13 12:40:33
  欣赏怀才老师散文佳作!石岛海,没有去过,更不必说那里的秋色。读怀才老师散文,才知居然有如此美妙去处。老师文笔细腻,描摹生动,才情与睿智并重,表现出厚重的文学底蕴和文化修养。向老师学习!
回复1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3 15:21:46
  沙漠老师好,谢谢你的美评鼓励。先邀请你来,石岛是有着独特风情的半岛,这个小城,我年轻时曾在哪里工作过,有着深厚的怀旧情感,它的风景,尤其是深秋时节,一派清明,湛蓝,胜过仙境圣地。读沙漠老师的散文,给我创作上很多启发,再次感谢。遥握,问候冬暖,谨祝快乐。
共 19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