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一句话引发的思考(随笔) ——自由和创造
今天被一句话震住了。张学良说:“我的100多年,只有前36年有意义。”
怎么理解?我第一反应,他强调的是自由的可贵吧!张学良生于1901年,卒于2001年,享年101岁。所以他说100多年。这100多年,指的是生命的长度。可后一句却说,只有前36年有意义。我们知道,1936年西安事变以后,他就被软禁,长达54年。我想,张学良在说这话时,肯定回忆过自己的一生。从1936年起,到2000年,他能想起什么事?估计是想了又想,默了又默,仍旧没有可以拿得出来说的事。这里说事,应当是事功,或者成就。
我们替他想一想,一个失去自由的人,能做出什么事功,取得什么成就?基本不太可能。唯一能做出成就的,就是提出伟大的思想,奉献新鲜的哲学观点。这的确不是张学良强项。回首囚禁生涯,只有悲叹无奈吧。
据说张学良多次给蒋介石写信,希望能让自己出去做点事,蒋介石的处理却很简单“不理不睬”。后来蒋介石托人送给张学良一根可伸缩的高级鱼竿。这寓意很明显,告诉他要能伸能缩。缩就意味着隐藏,意味着不能出来做事。
到1956年,适逢蒋介石七十大寿(六十九岁做七十大寿),张学良感觉自己已经被囚禁了20年,该出来了。于是借贺寿为名,送蒋介石一块名表。委婉向蒋介石表达时间差不多了,希望恢复自由的心曲。蒋介石的回礼,则是一双绣花鞋和一本1936年的年历。1936年年历代表着西安事变这个帐没完,一双绣花鞋则代表足不出户。1975年蒋介石去世,关押了近40年的张学良依然没有获得自由。1988年蒋经国去世,关押了52年的张学良也还没有获得自由。直到1990年重获自由,而此时已经90岁了,耄耋老年,再出去做事,有心无力啊!回顾人生路,张学良心里是多么悲凉!
可是回想1936年以前的自己,可圈可点的事情很多。读军校,结识郭松龄。在1922年直奉大战中,他和郭松龄带领一个旅,经历霸县战斗和山海关阻击战,成为直奉大战当中奉军惟一取胜的部队。22岁,一般大学毕业的年纪,他就指挥若定,叱咤疆场。1928年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他沉着冷静应对危局,交出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一方面拒绝跟日本人合作,挺过了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强大威慑,仅此一点足以留芳后世!另一方面他顾全大局,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政令,并在东北各省降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使国家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史称“东北易帜”。
1936年,国难当头之际,他和西北军杨虎城将军在西安联合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掀开了抗日战争的新篇章,于国有功。所以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时,张学良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1936年他在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想自己的前36年,那是热血沸腾,自由,自在,自作主张的时期,件件都是大事要事,都是足以影响国家民族命运的举动,那是多么令人神往回味无穷的时期啊!
前后对比,前面36年是自由的,是有创造的。后面64年是不自由的,是缺乏创造的。褒前贬后,是很自然的事情。
如果论基本的物质生活,他衣食无忧,可以说很富裕。他也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不缺关心不缺爱。这样的日子,是许多人羡慕的神仙日子。但张学良却没有感觉到有意义,这是一个亲身经历的人的肺腑之言。它能给我什么启示?人生在世要有两个前提才有意义。第一前提是自由,自由活动自由思想自由判断自由选择。第二前提是创造,创造生命创造思想创造功业创造精神!
两个前提缺一不可。自由成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创造成就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