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时光】种菜记(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时光】种菜记(征文·散文)


作者:梅子青 秀才,245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24发表时间:2022-11-11 20:50:06


   那天早晨六点多,我像往常一样,推着十几个装满水的塑料桶,顺缓坡出大楼,还没下到坡底,住楼上的大姐,一见到我就叫道:“菜要被铲了,你……”见我不知所云,她又大声地嚷嚷了几句。
   大姐是抚州人,老伴去世多年,随儿子在南昌生活,家乡口音很重。每次与她在菜地里碰面,交流起来都十分困难,总是她带比划,我带瞎懵,才知大概意思。当时,大姐的口气很急切,看我一副懵懂的样子,她除了提高分贝外,手又比划起来,脸上的表情也很丰富。她六十岁左右,黧黑的脸上斑斑点点,沟壑纵横;她身材瘦小,像是没有长开的女孩。整个人,尤其是皱纹给人一种被风干的感觉。
   我行进到楼前空地,停下来与她面对面,终于听明白:小区西边一块预留发展用地上,住户们种的菜被铲了,我们种在小区南边的菜有可能也会被铲。听了她的话,我没有太当回事,拉起推车继续往前走。大姐调转身子,冲着我的背影喊:“浇,浇,浇,还有的浇吗?”我回过头缓缓地说:“这不还没铲吗?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那些菜干死!”
   大姐还真是急了,只见她的皱纹因瞪大眼睛而变得舒展,瘦小的身子因激动而有些打颤。一头蓬乱的头发,一件从夏天穿到深秋的蓝底白花褂子,都像是挂在树梢上的叶子,正在发出“簌簌”的声音。
   出了南门,走到马路对面,提水上坡,就见许多人在菜地里忙碌,紧张的气氛扑面而来。我一边浇菜,一边想:他们是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块闲置的土地,种了菜,有人打理,总比荒在这里,长满蒿草好。我默想着,突然赣南大姐走了过来,她附在我耳朵上开了口,把我吓了一跳。不一会儿三五人聚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我才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有人把电话打到市政,告状了。主要是控诉前几天有人浇粪,太臭了。那天正好刮南风,不知是什么东西沤过的肥料,奇臭无比,飘进了小区许多人的厨房,也让晚饭后在院子里散步的人,掩鼻憋气,也难以抵挡。告状的人,顺带把有人汲取公共用水浇菜的事也说了。市政采取措施,在头一天中午把小区西边的菜地铲了,做出了即时反应。
  
   二
   汲取公共用水浇菜,是一个老问题。据说去年就是因此惹得同一小区的其他人心里不平衡,在向物业反映的同时,也向市政举报,最终遭致十一月的突击行动。隆隆的挖掘机从东边的缓坡开上来,这里挖一铲子,那里挖一铲子,留下了很多窟窿。没有窟窿的地方,经过履带的碾压,比开荒前更加硬实。那些被碾压过的绿色生命一部分夭折埋入土中,一部分亲历暴力征服花容失色。它们被主人收捡回家,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我们春节后才搬来这边居住,之前发生的与种菜有关的情况,是加入种菜队伍后,听来的。有人说,那些即将卷心的芽白,被压成菜泥,真可惜。有人说,在扫荡过后,我安抚好那些“菜坚强”,补充了一些秧苗,继续种。有人说,他们难得来折腾一次,总不能眼睁睁让地荒着。要抓住时间窗口,坚持种。
   开荒种菜,除极少数人眼红外,大多数人还是接受的,但如果触犯了别人的利益,总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其实市政也不愿意管这些无伤大雅的闲事,耗费财力精力,还不讨好遭人骂。在城市里开荒种菜可能违犯相关规定,又有人告状,他们如果置之不理,会被视为渎职。
  
   三
   我喜欢田园生活,动过许多心事和念头想要一块菜地。刚刚落户青山湖花园小区的时候,我也挖过一块菜地,吸引丈夫上道后,我经营得比较少。丈夫辛勤耕种了五年,后来李家庄一带开发,贴出通告后数日,菜地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面目全非。当时,我惆怅了一阵子,但因为出力不多,又觉得大势所趋,并没有体会到多少失去的痛苦。
   今年四月底,我扬言要挖地的时候,丈夫赶紧申明他腰椎间盘膨出,不能长时间弯腰,也难以负重发力,一副不支持不配合的态度,显然是要我知难而退。我眼馋邻居们齐整整、绿油油的菜地,终于按捺不住,买了锄头和铁锹,在四月春雨连绵的季节下了决心。
   五一开挖,动手晚了,有的菜已经错过了季节,好在不用育秧,原先并不认识的邻居们互通有无,这个送来几棵辣椒,那个送来几棵茄子,还有丝瓜扁豆等等,加上我在网上购买的秧苗陆续抵达,我开荒的面积,竟随着秧苗的增多越来越大。那些日子,我上午挖,下午挖,即便双腿僵直,双臂胀痛,仍然不肯罢休。几天后,丈夫“巡视”,意味深长地说:“你还真是有劲。”
  
   四
   菜刚种下去时,间或有雨,不用浇水又无肥可施,每天到地里转转,总觉得无事可做。鹰潭大哥见我的丝瓜种在低洼处,说,你那样种没用,要移到高处。春天雨水多,沤着,会烂根。我按他的指点,在高出菜畦的畔上挖了几个洞,把蔫巴了丝瓜秧从泥地里挖出,重新栽好。还真是,秧苗在干爽的环境里,第二天就有了生机,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我和丈夫为它们搭架牵藤,它们像兄弟的姿态,勾肩搭背站成一排,葱笼翠绿,非常养眼。
   可是,七月以后,南昌就未下过一场像样子的雨,江西也早已启动抗旱四级响应。那些成长起来的瓜果蔬菜豆类,任凭我肩扛手提运水浇灌,总也开不了花结不了果。一棵扁豆、三株冬瓜无疾而终;七八棵西红柿摘了三五个比乒乓球还小的果子,甜倒是甜,但一摘下来就是蔫不拉叽的,很不好看。那些我播下去的红豆黑豆,被鸟吃了一拨,后来补种的,长得有我人高,因为酷热干旱,丝毫没有开花结果的迹像。我接受抚州大姐的意见,狠狠心全拔了。
   从七月份开始,四个多月没有下场透水,虽然上一季蔬菜很少收获,但大多数人都没有放弃。我们把那些在太阳淫威下枯萎的藤蔓收拾干净,又播种了白菜萝卜包心菜。江南的这一茬蔬菜需水量不大,但因为持续高温,又因为久旱无雨,地都干透了,解决每天浇水问题,仍是保证蔬菜成活生长的首要问题。
  
   五
   菜地周围没有可供取水的地方,七八月份最热的时候,有人打开窨井盖取水。窨井在马路中央,邻居们借着夜色,用短钢筋撬开窨井盖,用吊桶把水吊上来,倒在那些装涂料油漆的废桶里,一担一担爬坡过坎挑到菜地。
   种菜的全是老人,尤其以六十岁左右的女姓居多,大多是为帮衬儿女客居南昌的外地人。有一次,晚上八点多钟,我散步从窨井边上经过。走到跟前,看到那乌洞洞井口,一阵心悸,不敢靠近。只见另一位抚州大姐,张开双腿扎稳马步,双手交替顺着十多米长绳,把桶放下去,在桶即将接触到水面的瞬间,她猛力往右一扯,待桶口倾斜装到水后,再顺势往下一沉,才又双手交替往上拉,把装满水的桶吊了上来。
   她娴熟的动作,让人一看就是干过农活的。看着她挑水上坡不堪重负的样子,我很想劝她悠着点,但怕耽误她时间,只是提醒她小心点,然后目送她被汗水浸透的背影,隐没在黑暗中。
   长时间干旱,窨井里也无水可挑了。大多人从家里装水往菜地里运,也有几位用水管接在小区公用的水笼头上,放水浇地。
   为了种菜,我置办了好些“家当”,锄头铁锹不必说,经我坚持,还买了小推车和一根一百五十米长的水管。对于我的坚持,丈夫是迁就的。隔三岔五从家里放一次水,把所有的菜地浇透,也将放在地头的盆盆罐罐装满,每次都是我们两口子协力完成的。蓝色的细管子,从十楼的窗台上垂挂下来,常常引得人驻足感叹。我站在菜地里边放水,边遥望。在我眼里,那窄窄的一条淡蓝,仿佛是天边扯下的彩带,引发了“谁持彩练当空舞”想象,居然内心充满豪情。
   碰到周末,时间充裕,我也会帮周边的菜地浇浇水,那些大姐阿姨过意不去,有的给我一把菜,有的给我一个瓜。礼尚往来。
  
   六
   铲地的事消停了,但雨在众人的期盼中迟迟不来。原以为有了小区西边菜地被铲的警示,“借”水浇地的人会收敛一些。奇怪的是,原来的那些人非但没有收敛,而那些曾经在我面前指责“借”水者的人,也加入了“借”水的行列。
   开荒种菜可以锻炼身体怡养情性,多少还有些收获。那些为了儿女奔赴进城的人,他们种地,撇开对土地的眷恋不说,一辈子做惯了,闲不住。同时,他们在帮助儿女做完接送孩子上学、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后,还有一定的时间空余。
   他们对城市陌生,长期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是他们在年过半百之后,实现生活方式的改变重大障碍,有的人非常不适应。对他们而言,开荒种地绝对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好事。在重视改善老龄化状况,强调养老问题政府干预的今天,应当大力提倡。只是,对于它在自发形成中存在的问题要加以引导。顺势而为,必将事半功倍。
   那些“城漂”(随儿女向城市流动)的老人,迫不得已,向现实妥协。一方面地域性隔膜,陌生的人际关系给他们压迫感,另一方面离开了熟人环境,他们会少许多顾忌,为了尽快被同类群体接纳,他们选择从众。这才是“借”水的队伍越来越大壮大的原因。摆脱原有的道德自律,对他们而言,一定也是件痛苦的事。
   虽然在城市享有菜地,是一件奢侈的事,失去是迟早的事,但我总希望,在它开发之前,宽容我们使用的时间尽可能长些,再长些。

共 35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城市的水泥丛林呆久了,对绿色的世界分外渴望。当然那些本来在农村侍弄土地半辈子,为了儿孙不得不离开痴爱的土地成为城漂的人,对绿色的渴望更甚。若是在城市能够有一方土地种点菜蔬来怡心养性,寄托乡愁,那是很难得的事情了。作者与她的邻居们就有了这样的际遇,由此引发出许多和种菜有关的事。作者分六个模块来书写种菜的经历与见闻,更是阐发了自己内心的悟思。作者也想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于是不辞辛苦拓荒挖地,栽种菜苗,即使腿僵臂痛,也乐在其中。遇到干旱,作者置办家当推水浇菜,从家里拉管子浇菜。浇菜时夫妻合作,一百五十米长的管子从十楼的窗台上垂挂下来,浇透菜地,还装满地头的盆盆罐罐,甚至时间充裕还帮着周边的菜地浇浇水。本来挺不错的事,现在面临被铲地的威胁。文章第一部分主人公满怀希望推着水要浇菜,结果被抚州大姐告知噩耗:小区西边菜地被铲,作者种菜的地方——小区南边的也即将被铲。原因是有人浇粪,臭了邻居,被告发到市政,还告发了有人汲取公共用水浇菜的事。作者开篇就将矛盾冲突揭示出来,然后抽丝剥茧,一一回顾着与种菜有关的人与事,在行文中清醒理智地分析问题,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在窨井取水挑水不堪重负大姐的担忧,对“借”公家水浇地的人的鄙视,对起始指责“借”公家水的后来也加入他们队伍者的不理解,对市政铲地做法的理解,对拓荒种菜者作为“城漂”那份无奈的体谅,还有作者对在城市能享有菜地时间更长些的渴望……所有的一切,既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对绿色的渴望,对颐养身心的田园生活的追求,也侧面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普通人遭遇的失去土地的悲哀、为儿女背井离乡者的乡愁,更有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对老龄化状况、养老问题方面希望政府正确干预、良性引导的期许,字里行间,展现了作者良善的本真,悲悯的情怀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文章以小见大,借助种菜之小事,反映民计民生与道德风尚的大主题,行文生动,主题鲜明。好文,荐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113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11-12 17:38:57
  生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却向往一块青绿的菜地。这是城里人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回望,也是舒筋活骨、陶冶性情的一种修行。对于从农村来到城里的妇女来说,种菜、劳动,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对于职业女性来说,更多的是追求精神的愉悦。动因不同,表现自然有别,境界也有高下。文章客观叙述,不动声色,字里行间却涌动着“城漂”者的乡愁,以及作者的家国情怀。因为我也觅得一方清幽之处拓荒种菜,对此文更多一份亲切。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11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11-14 11:35:36
  羡慕姐姐,在自己的院子里随心所欲。再过几年,我也去广州,看能否有缘觅得一处院子。闲时种菜养花可以养性怡情,也具有疗愈作用。
12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2-11-12 19:57:22
  我想,大约也是这几年的大环境里,人们会对生命多了很多方式的探寻,植物的生长也是其中之一。我们楼下的花池允许种树,我种了一棵无花果,今年吃了大约50个。隔几天熟一两个,吃得还挺美。借水浇地的事,我见过,很理解这里面的艰辛,但安全隐患确实不容小觑。当下什么都不容易,比如寄予城市一角的小菜园,唯有祝福拥有时快乐,失去时洒脱啦!
回复12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11-14 11:38:07
  妹妹爱好广泛,做任何事都沉得下心,这是修炼的结果。人一辈子都在修炼,但未必都能修出正果,找到能勾起兴趣的东西作为补偿,也是一件好事。
13 楼        文友:石语        2022-11-12 20:34:06
  作为一个城市人,想种几畦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小小梦想。作者有幸,小区外有块荒地,于是,这潜藏的梦想蠢蠢欲动并最终破土而出。从蔬菜可能遭遇屠戮的命运开始,作者以倒序的手法,记述自己种菜的过程,期间遇到的种种问题,收获的邻里友情,先生由不大赞成到后来的支持等等,虽然苦累,却乐此不疲。文章最后升华很好,由个体的行为上升到社会层面的思考,点赞!
回复13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11-14 11:48:58
  乡下人,骨子有对土地的眷恋。没有菜种,我就在阳台上种些花草,前些年经过插杄,三角梅、茉莉花繁植很快。前几天,一个老同事还发来了她退休时,我送她的三角梅。可惜,今年气温太高,我留在青山湖小区的6盆茉莉花,因为浇水间隔时间太长,在盛花期死了。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胡弄不了,接了缘以后,就要善待,我没做到。
14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22-11-12 21:37:49
  看到子青这篇文字的叙述,不觉得悠然向往。曾拜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田园居,对诗文中田园生向活,心驰之、神往之。盼望着一天,自己能远离世间的繁复琐碎,觅一处清净之所在,三五雏鸭、几畦春韭菜蔬,一壶酒、一秤棋,执手老妻。去过那种采菊东篱、悠然南山,共对夕阳的日子。读过书、看过报,深知种地、劳作的艰难。一粒菜种,从播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整过过程下来,付出的劳动、汗水可想而知,虽然收获多多少少,但是,享受的整个过程是愉悦的,既锻炼了身体、颐养了性情,又小有斩获,这份心境是旁人所体味不到的!很羡慕作者有这样的经历,在城市的边缘,曾有过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在哪里挖土、种苗、浇水、打理、收获,自己和邻居分享……还有哪些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人情、世故等。一篇文字接地气的文字,有回归生活本真的田园之乐,又有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的纯朴民风,既锻炼了身心,又获得了快乐,这是不是子青这篇“种菜记”中最大的收获呢?
回复14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11-14 11:52:15
  点兵哥有自己的修行方式,不必羡慕我。我就是临近退休,儿孙不在身边,有大把的空余时间需要做些事填充。当然通过繁劳的农活,也寄予了一些情怀,要不然坚持不下去。
15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11-12 21:58:14
  虽然子青的散文写得挺严肃的,但读了这篇文我总是想乐,因为在我们这个小镇上的社区里,有很多惹人笑的故事。我们的社区以前就是菜地,社区里住的有一多半是过去种菜的人。如今小城已经没有了农民户口,这些成了市民的人,还是喜欢种地。小区里的花花草草被他们铲了,依旧种上了青菜萝卜西红柿。可上级卫生部门不能容忍这种行为,因为肥料洒在广阔天地里没有问题,洒在封闭的小区那就到处臭哄哄的,一场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好戏从此拉开帷幕。我觉得子青这篇文里一本正经描述的故事,虽然没有这么滑稽,但我读来读去总是乐不可支,这大概是人的大脑太富于联想了吧。让我总是混淆了读的故事与联想的故事。问好子青。
江凤鸣
回复15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11-14 12:05:56
  二哥富于联系,我严肃的文字能搏二哥一笑,这是对我的最大奖赏。严肃可能与性格有关,也可能与职业有关,但应该还是与前者的关系更大些。我不会幽默,但特别喜欢感觉诙谐带来的快乐。二哥给了我这样的快乐,谢谢!
16 楼        文友:妖怪山        2022-11-12 23:19:04
  说起城镇里种菜的事,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中国农耕社会已久,转为工业化城镇化社会,还是没多久的事。所以多数国人都有土地情结。看着撂荒的土地,总是觉得不利用起来种菜实在可惜。可一种上菜吧,各种问题又出来了。首先就与城市的绿化管理不符,还有施肥问题,还有那点土地都是公共用地,人与人之间极易产生矛盾。这些都难以解决。当然了,最理想的状态,想种菜的能有合理的菜地,多好。
回复16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11-14 15:28:27
  妖当然会觉得在城里种菜别扭,你在真正的大自然里自由呼吸,岂是我们在钢筋水泥里可以享受到的?没有你那样的自由自在,以此聊补缺憾罢了。谢谢到访!
17 楼        文友:桑子        2022-11-13 01:48:58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依旧有人在努力地在高楼之间寻找一方种菜的天地。这其中,许多人都是来城市里帮忙带孩子的老人。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件深入到骨子里的事儿,也是打发城市生活的一种方式。就是这么一件种菜的日常,作者却通过细致的描写与延伸写出了花。
  
   在这样的高楼里拥有一片方寸的菜地,是一种生活的乐趣,也是拥有了一片方寸田园。就在作者充满田园气息的文字中,却不乏对于当代”老漂族“们的同理心,还有从种菜而引发的一系列小区故事,其实暗含的是对城市生活与养老问题的思虑
宝剑、纸笔、乌鸦
回复17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11-14 15:32:36
  “老”漂,确实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从农村漂向城市,他们对城市很隔膜,融入很难。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很不利,也引起了我对自身状况的担忧,好在,我从城市漂往城市,会好些。
18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2-11-13 08:04:13
  在城市未规划的犄角旮旯,开荒种菜,不但锻炼身体怡养情性,也寄养他们常年对土地的感情,打发多余时间,也多少有些收入。作者因有田园情结,也加入了开荒种地的行列,和他们比邻而种,得你几棵秧苗,送我几颗菜果,帮浇几次水……一遇干旱,或城市规划,引发各种尴尬,人性之私和道德素质也就暴露无遗。浇臭粪的有之,汲取公共用水的有之,打开窨井盖取水的有之,从高楼牵根水管直通菜园子浇透水的有之……菜农在垦荒,在收入,就有眼红不爽的状告,就有挖掘机的强制铲地。菜坚强,菜农更坚强的种种,尤其是我和夫君的开荒,浇地,补种,牵种丝瓜,劳作细节历历入目,作者好心和真意也流于行动与文墨中。开荒种地,绿化城市,也绿化我们的心 。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18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11-14 15:35:04
  人性的复杂多样,通过很简单的事就能表现出来。我不想责怪他们,他们有迫不得已的原因,也根深蒂固。只是它当成为问题时,各级管理部门应当加以引导。
19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22-11-13 15:23:11
  住在城市的人,每天面对着林立的高楼和柏油马路,生活难免单调,而那楼房间隙的泥土中冒出几抹新绿无疑是赏心悦目的。我也喜欢种菜,倒也不是单纯为了有口新鲜菜吃,而是看到那小小的苗在自己的侍弄下茁壮成长,心中自然欢畅。那份喜欢,真的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19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11-14 15:37:04
  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合适的方式生活,进城的“老漂”各种不适应,必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在城市开荒种菜,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引导。谢谢到访!
20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11-13 15:44:53
  可能我所在小区位于城郊,也可能一部分住户就是当地居民,自家土地就在附近,小区里没发现种菜种花的。正如姐姐文中所言,他们大部分人选择开荒种菜,一是因为想吃一口放心的绿色蔬菜,更多还是因为习惯使然,百姓以土地为生,不在地里种点什么,心里总是不踏实。对像姐姐这样的人来说,则是为了修身养性,活动活动筋骨。
   通过种菜这件小事,更多是要反映一种快乐积极的心态,以及如何充实老年人空闲生活的思考。读的时候津津有味,掩卷之后又陷入沉思,好文。学习。
闲云落雪
回复20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11-14 15:41:28
  我们这代人有对土地天然的感情,即使进城,也还是恪守原有的生活方式,调适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眼见“老漂们”无所适从,我充满同情。他们的当下就是我不远的未来,好在,我是从城市漂向城市。
共 23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