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时光】人间芳菲已无她(征文·散文)
当你爱我时,我的世界一片芳菲。
——题记
一
往事,是人生过去的风雨,是一段记忆永不褪去的厚重,有沧桑也有甜蜜。唯有,初恋往事,是一杯醇香的美酒,沁入心扉,永久不散。
一九八二年,一个并不浪漫的春天,信使捎来小艳的书信。随之,属于我的浪漫也悄然而至。
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我读到小艳从省会南昌寄来的“情书”。
此刻,拨开尘封已久的记忆,拂去岁月的积尘,邀你与我一起读这封情书:
海鸣哥:你好!
来信收到,接到你的信真是喜出望外,我陶醉在幸福中,向往着美好的明天。我相信,共同的愿望必将把她和他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我近来一切都比较顺利,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很好,我也想利用在校的时光多学点知识,来弥补以前知识的不足。在生活上也是满意的,发的伙食费足够,零用钱也有,姨经常寄些钱来,节省一点可以过去,不要寄钱来。你那里生活条件不太好,加上工作要费比较大的精力,自己应好好注意身体。
你现在正在自学,自学是很艰苦的,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信心。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你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小径上会迈出可喜的一步,祝你成功!
我学的功课大部分都要记,真是头疼,如果不早点是考不好的。如你需要买什么东西就写信告诉我。余言下次再叙。
祝新年愉快!
妹:小艳
12月30日
辛酉鸡年腊月初五。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日子。
此年此月,妹,小艳18岁。信中的海鸣哥,我,21岁。
此时此刻,我想起当年疯传在小镇的一首歌:十八的姑娘一朵花,眉毛弯弯眼睛大,红红的嘴唇雪白牙齿,粉色的小脸赛晚霞。说实话,用这段歌词形容那年十八岁的小艳,一点也不夸张。
那年,我在余干县黄金埠镇下面的一所乡村小学附中教书。学校离镇上邮政所大约有六公里远,当时物流运送能力与如今不可同日而语。
这封书信,在路上前后走了六天,还算快的。记得那年读到这封来信,狂喜的心情难以言表,夜幕降临之后,挑灯夜读,心中满满的都是幸福。我在信纸的空白处写下:恬静的山野,千尘不飞,万籁俱寂。有的只是,纯洁透明的空气和花草散发的清香。
学校坐北朝南,背后是青山,前面是小溪,小溪的前面是肥沃的田野。我的心境一如小艳在信中所写:陶醉在幸福中,向往着美好的明天。
当天晚上,煤油灯下,铺展信纸,我给小艳回信,将内心无法言说的情愫全部写在了信中。学校放假的前一天,我收到了小艳的第二封回信。
海鸣哥:你好!
来信8号收到,因9号驾驶理论考试,没有及时回信,等急了吧?!
这几天,我特别高兴,你的来信给我带来了温暖,生活真的是这样美好,如果信中写的真的是出于一个知心人的肺腑之言,我愿将一颗纯洁的心献给“他”,我为什么如此动情呢?一时还说不清楚,但我希望你相信我!
关于你的来信我不会告诉家里人及哥的,请放心吧!希望此事在我毕业之前不要使任何人知道,我可以做到守口如瓶,希望你也应这样,特别是在我回家后应跟以前一样,能做到吗?如有很好的机会可以答应你信中提出的要求。
你的来信对我的学习既有促进也会带来影响,现在唯一担心的是怕引起同学的怀疑,因为班上的信是房间的一个同学拿,她们对我的情况比较熟悉,再一个我看你的信写信都是躲躲藏藏的,为了能安心地学习,要求以后在信封上用哥的地址,信中少露感情多谈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事,即使人家看见也看不出什么特殊关系来,这样可能会给你的心情带来不愉快,由于环境的不允许,考虑到还有这么多时间在校怕搞得影响不好,不得不使我这样,请原谅我吧,你不会以为我是一个无情的人吧?亲爱的鸣,希望你能够了解我,我这样做是为了以后给你带来更大的幸福,让我们暂时把爱压在心里吧。
希望你再回一封信,我的这封信可能是这个学期最后的一封,回家见面。
祝康乐!
妹:小艳。
二
信江,是一条流经江西上饶区域的河流,河水清澈,河的两岸,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集镇依河而居。我和小艳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小镇,小镇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黄金埠。
埠,通常指河埠。这是水乡的一道特殊风景。家乡的河埠上有一级级石阶伸向水面,清晨或黄昏时分,是埠头最热闹的时候,女人们或蹲伏或站立,在石阶上一字排开,有的淘米涤菜,有的洗衣汰碗,边洗边聊,伴着“啪啦、啪啦”的捣衣声,欢声笑语在河面荡漾。
小艳的家,就在这诗情画意且不乏人间烟火的岸边。那是一栋两层的砖瓦楼房。在那年,她家可谓地位“煊赫”。她的父亲是镇上的派出所所长,母亲是当时镇上唯一的“工农兵食堂”经理。
2017年,我回乡探亲,应家乡《黄金埠之窗》主编之约,写了一篇散文《信江横卧黄金埠——告诉你一个不知道的黄金埠》。文章在《黄金埠之窗》刊登后,主编刘夏告诉我,文章反响很好。
这篇文章的取景地点就是站在小艳家老屋的前面,我的脚下就是河埠,只是老屋和河埠现已成了“废墟”。
想不到那年春节,远在美国洛杉矶探亲的小艳读到文章,写下内心的感受:此文的作者对家乡的追忆和描述可谓淋漓尽致,情真意切!文中的一切一切都太熟悉了。作者用如此美的文笔来展现,非常感动和赞赏!在此,祝福您及儿时的伙伴们新年快乐,幸福安康!同时,向《黄金埠之窗》的编辑人员新年问好并大力点赞!是你们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身在异地甚至异国他乡的人,也能及时感受家乡的美好,见到熟悉的身影,感谢你们的付出!
三
1972年春季,我从乡下回到镇上读初中,当时父亲在黄埠公社任乡管干部。黄金埠中学当时是省重点中学,全称就是江西省黄金埠中学。初中一年级,同班读书的少年中有一位是小艳的哥哥。
经过一学期的苦读,我的学习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作文常常被老师作为范文朗读,记得有一篇应景作文《革命风流滚滚向前》被贴在学校大门入口处的墙上。物理数学竞赛榜上,也常有我的名字。
小艳的哥哥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当时学校非常重视文艺宣传人才,她哥哥长得英俊帅气加上文艺上面的天赋,家庭背景好,因此在班上甚至在年级也是小有名气的。我们年龄相同,惺惺相惜,因而成了难分难舍的兄弟。兄弟加同学之情,这种友谊惠及到两个家庭,亲如一家。
那年小艳只有九岁,读小学三年级。小艳和她的哥哥经常在我家吃饭,我也经常在小艳家吃饭。这种友情一直维持了整整十年。日常生活中,小艳还有她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平时都叫我“哥哥”。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情窦初开,我和小艳,其实是有一个十年的认知过程。
妻子仙珍和小艳是从小学到初中的同班同学。好多好多年后,妻跟我说,她读小学时,常和小艳一起到学校读书。有一次,在小艳家看到你,就问小艳,那个脖子上戴一个围巾的人是谁啊?怎么老到你家来?小艳便笑着说,那是我的海鸣哥哥。
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岁月,少年的心中都崇拜影片《烈火中永生》的两位革命烈士:江姐和许云峰。尤其是赵丹饰演的许云峰是我的偶像,所以在穿着打扮上喜欢模仿英雄,冬天,脖子上常围一条黑色的围巾。
小艳悄悄告诉仙珍,他是我哥的同学,很会读书,他大哥还是我们镇上第一个复旦大学毕业生。后来仙珍跟我说,当时,小艳说话的语气神秘兮兮的。
戊戌年,我大哥从贵州来鹰潭过年。我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了三篇系列随笔《大哥在鹰潭过年》。
看到随笔,小艳也是在第一时间写下深情的留言:
特别喜欢这样的文章,平铺直叙中显现兄弟之深情,烘托浓浓的年味!于我来说,一直敬佩大哥。
那年那月,天空很蓝,云朵很白,群山很峻,信江水,清澈见底,爱情也纯净得如一汪江水。
我和小艳最终没有走到一起,而是和她的同学“仙珍”结为夫妻。也许这就是书上说的有缘无分吧。
应该说,是我背叛了小艳。
我没有做到守口如瓶,没有遵守我们的诺言:在小艳警校毕业之前,不要把这事告诉她家里。那一年春节后,我和小艳哥喝酒,酒过三巡,我高兴得昏了头,悄悄地把这事告诉了她的哥哥,而且还把小艳写给我的两封情书,显耀似的给小艳哥哥看了,让小艳哥哥知道:我爱她妹妹。他妹妹也爱我。
那时的我,太相信十年同学情、兄弟情坚不可摧,以为小艳哥哥会为我感到高兴,可事情恰恰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当即,小艳哥就和我挑明:不能把妹妹嫁给你。后来,他把这事告诉了家里,显然,小艳家的父母明确表示反对。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小艳父母哥哥反对的理由十足。一是,那年在校学生不允许谈恋爱,二是小艳确实还小,恋爱会影响学习。三是,当年我们两家的家庭条件太过悬殊,一个乡村教师与一个前途无量的警校女生相比,还有一个大截距离。
想不到,一次“酒后失言”,就这样断送了我和小艳的爱情。
初恋的失败,其实没有给我多大的打击,因为不是小艳不爱我,而是我的失言才导致了这个结局。这件事过后,反而激起了我更大的勇气向前奔跑,我要离开黄金埠镇,我要走向远方。
俗话说,该绽放的总会绽放,该飞扬的总会飞扬。
两年后,我终以破釜沉舟的勇气,以一个社会青年的身份考入上饶师范专科学校政治教育专业,相比那些应届毕业生,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校园学习生活。
那年,小艳已经从江西省公安学校毕业了,再也不会受到家里人的约束。
花开花落,时光飞逝,又是一年春光明媚时。
小艳已经工作一年多了,依然是单身。她出差上饶,那年没有手机,写信也来不及,不知道她是怎样来到上饶师专找到我的。她身穿警服,头戴红星女警帽,真是飒爽英姿极了。找到我时,也是让我喜出望外。班上同学看到她,便轻声嘀咕:这么漂亮的女警是谁呀?我说,是我家乡的妹妹。
印象很深的一次,中午,我去食堂打饭,让她在寝室等,不要和我一起去食堂。那年的她,一身警服太显眼了。她很听话,我回眸一望,看到她那双明亮的眼睛也看着我,面带微笑,双目对视,分别三年仿佛有千言万语。只是此时,我已不是她三年前的海鸣哥,而她却依然是三年前的小艳。
下午,我带她去上饶茅家岭烈士陵园参观,晚上她和班上的女同学一起住在女生宿舍。那天晚上,有皎洁的月光,透过校园的香樟树落下一层又一层斑驳的树影。我和小艳肩并肩走在幽静的校园小路上。
她问我,为什么不能做到“守口如瓶”?
我无言以对。
她没有责怪我。接着她又问我和仙珍的关系到了何等程度?
我没有隐瞒,如实相告。
她说,既然你已经和仙珍好上了,那你就要一辈子对她好。我会一直把你当亲哥哥一样对待。
此后的岁月,我们都各自兑现着自己的诺言。爱情消散在岁月深处,婚姻不在,兄妹之情一直都在。
四
打开心灵,剥去春的羞涩;舞步飞旋,踏破冬的沉默。
一年又一年,春去春又来。
一曲《相约九八》,再一次让我和小艳相逢在南昌。
那年,我和小艳已经有十三年没有联系了。那年的小艳,已是省公安厅反邪教处的正科级教导员。我南下深圳路过南昌去看她,我在省公安厅门卫室等着见她一面。我听到那欢快的语气跟门岗说,他是我哥哥,你让他上二楼来我的办公室。
上午,她跟单位同事打招呼,提前下班,亲自下厨做了我喜欢吃的一桌菜;中午,她在省军区工作的爱人,也是余干老乡特意赶回家,陪我喝酒。在我有限的记忆中,这是我第一次喝醉酒,也是最严重的一次醉酒,直到晚上才酒醒。
那次是我和小艳的最后一次见面。
我怎么也想不到,小艳会走在我的前面。
那天,仙珍的姐夫,与小艳曾是同事,电话告诉仙珍:小艳走了。
我真是难以相信啊。
我在随笔《人生如梦录》写下这样的文字:
惊悉小艳于2020年1月16日,农历腊月廿二,不幸离世,真是惊诧万分。多好的条件啊,多么幸福的生活啊,自己在省公安厅工作,副处级干部,女儿国外留学,学有所成,爱人是军转干部。本人一直积极参加老区的扶贫工作,是单位公认的模范女警官。这样一个生活幸福,事业有成的女人,却没有抵抗住抑郁症的侵袭,以一种非常决绝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伊人已逝,往事不可追!
人间失色,再无芳菲。
五
昨天,是仙珍妹妹六十岁的生日,我又一次回到了我和小艳共同的家乡:余干黄金埠镇。
今年也是小艳的60虚岁。此时,在家乡通常是要摆宴席祝寿的,家人聚在一起,送上祝福。
此时此刻,回想起小艳,当初在师专的笑脸,写情书紧张的样子,如梦如幻。她的美,她的好,她的善良,当然还有青春靓丽的身影,一直珍藏在我心间。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我已不是少年,小艳也已香消玉殒好多年。但她却一直活在我心中。
这两封情书,我一直细细保存着,就像呵护着两块洁白的美玉。
四十年了,它是我人生前进的动力,也是我始终向好向善的灯塔。我不能让曾经爱过我的人,看到我的落魄。我要让曾经爱过我的人,为我感到骄傲自豪。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今夜,秋风微凉,明月高悬。月光下,我抚摸着四十年前的两封书信,有几句话想要说给小艳听:
小艳,在你离世三周年的前夕,希望你不会反对,我公开你写给我的情书。我想告诉我的朋友,告诉我的亲人。那年那月,当你给我写那么真挚的情书时,我的世界已然一片芳菲,直到永远。


从此和你分离
我会永远永远爱你在心里
希望你不要把我忘记
我永远怀念你温柔的情
怀念你热红的心
怀念你甜蜜的吻
怀念你那醉人的歌声
怎能忘记这段情
……
男孩的初恋总是冲动、认真;男人的初恋总是刻骨铭心;男性的初恋总是不成功;她让你甜密、伤神、永记一生。当得知小艳突然烟消玉殒,明月兄不禁黯然伤神,五味杂陈,无数往事涌上心头,可以想见,那心情正如辛弃疾所言,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愁!霜天萧杀,珍果自落,满目全是离人泪。数年后,终于缓过神来的明月兄,在这南国晚秋,在小艳六十冥寿,缓缓写下迟来的追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己。
通篇文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波澜不惊,娓娓倾诉,亦若潺潺流水,潜人心脾。读到动情处,联想自身,眼晴湖水再难抑波漫溢堤。是文,岂男人之真情消魂哉,何令美女编按亦洒泪也。天下宝黛多难成事,此天意,高难问。故王实甫搁笔西厢: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没有一段青春,是可以挽回的。
从一封情书开始,作者将记忆中那段关于初恋的往事一点点展开。从初恋的美好,互通书信的浪漫,有缘无份的遗憾,再到最后,那个记忆中的她被抑郁症带走了。在这个秋风四起的时候,作者将这段记忆中的爱恋坦然公开,是对少年时代的回首与告别。这是一份隐忍的告白,也是一份来自少年时代的时光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