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奇】海草房审美(散文)

精品 【东篱∙奇】海草房审美(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76.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59发表时间:2022-11-16 03:57:21
摘要:能够在露天历经风雨依然活着的是海草房。露天是海草房的博物馆,海草以其独特的气魄栉风沐雨,为我们留下多少惊叹,给了我们多少审美的遐想。

【东篱∙奇】海草房审美(散文) 海草房,在我的视野里,仿佛是从一幅画走出来的古代仕女,莲步轻摇,姿态袅娜,不胜其美。
   我曾住过海草房,曾生出盖着大海入眠的独特而美妙的感觉。海草房一直没有走出我的视野,我对海草房依然觉得新奇,从未产生什么审美疲劳。在胶东半岛有句俏皮话——岁月不能老美女,时光不坏海草房。海草房的美无惧时光的风化打磨,堪称一绝。
  
   一
   胶东半岛的海草房,是自秦汉流传下来的一张古老的名片,至今,它还是以苍老的容颜面世,传承着古典美。
   崮山前是一个沿海的小村落,二百多户人家,红瓦房和别墅在四周围裹了三十多幢海草房,作为古老的文化遗产,被圈进了露天博物馆。
   秋天的海风,不时地问候着早就登岸上房顶做了海草的先辈,这是古老的对话,它们的语言我们已经无法解读,但海草不败,民居安然,或许就是对话的主题吧。
   前几日,我认识的毕无言哥的海草房开始翻修了,阵势浩大。毕哥说,这是一次隆重的祭祖,告慰祖宗无忧,风雨远海草,百年一佳期。花多少钱都值得。一番话,与他的名字并不对应,若不是我打断,他会说个没完。
   四间海草房,三个苫匠,干了12天,终于完成了一次盛大的祭奠仪式,毕哥在海草房的山脊两端挂了红灯笼,以示仪式结束。这幢海草房经过了96年,重新披装着彩,又无疑是一场跨越极长时空的婚礼。海草房有着“三世安然”的美誉,在民间,有着“富不过三代”的预言,但不能把这个预言送给海草房。谈到下次修葺,应该是在他的重孙一代,他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那才几年的事,海草房是可以代代相传的爱,就像你们文人喜欢的诗词,几千年依然朗朗上口,床前明月光,头上海草房……说完,他得意地笑了。仔细琢磨,如此工整的对仗,出自一个农人之口,让我顿生敬畏,古典的美,在传承中,并未折断羽翼啊。什么东西都可以老去,这大概是不可违逆的规律,但老的进程,并非那么快,古典美的价值,在衰老的过程中,迸发出推陈出新的力量。
   将上万斤的海草搬到屋顶,再经近百年的风雨洗礼,这是一场为百年基业奠基覆顶的宏伟气派。十几个小工,蹲在地上,捋着宛若发丝的海草,打成捆儿,那些海草,在他们的手中,就像一缕缕秀发,海草被一根根理顺了,巧手辫成了辫子,这是一项为出嫁的女儿梳发束发的工作,心中带着一种自豪,没有送女出嫁的不舍,只有“小乔初嫁了”的美妙感。我常常想,三五千字的文章,我看一遍,觉得那么繁琐,那些文字,是弹奏着音符,从心中落到纸上的,是多么高雅的事,但也经常生出怠倦之意,而他们,应该就像我捉字上纸一样,心中怀着一个百年的梦,于是,再繁琐的事都会变成和诗一样美妙。
  
   二
   海草的真正用途,不应该散乱地陈放在海滩,和着海水低吟,从秦汉始,人们就发现了海草可以为人遮风挡雨。靠海吃海,吃的是大海馈赠的鱼类和藻类,海也提供了可靠的居住材料啊,那些来自海底的大叶海苔,带着不易消失的卤气和胶质,这是抵御风雨侵袭的武器。也是大海给人们的可以跨越时空的礼物,虫子远遁不能蛀,潮湿不侵不能霉,靠近烟火而不能燃烧,海草是柔软的,柔能克刚,风雨再硬,也硬不过一颗热爱时光的柔软的心。“不能腐”,这是海草房所表达的深刻蕴意,不是愿望,而是现实。我们的祖先,第一次把海草搬到屋顶,应该是一次尝试,正是这次尝试,开辟了华夏民族的崭新民居史。在这个历史长河里,多少遗存都被淘汰,而我们在海草房面前,是不能感叹时光无情,光阴毁物的,就像掩埋地下数千年的青铜器,尽管表层覆着铜锈,但剥去锈迹,刀身不折,剑刃刺光。中华的历史文化,正如这些历经时光打磨依然璀璨的带着古韵的遗存。存在总是真理,发现这种存在,靠的是智慧,能够把海草搬到屋顶,靠的是智慧,更有无与伦比的手艺,根根海草相聚,风不透,雨无侵,古老的手艺,发挥着作用,这就像诗人用平仄和韵的字,吟出一首首诗,他们用灵巧的手,不起眼的海草,留下一幢幢民居遗产。海草房,是房子吗?我常常在心中发问,于是有了诗意的感叹。用海草编织的时光,细密而精致;以海草为字,书写了一篇传世的不朽之作;柔软的海草,在智慧者的手中可以变成魔术,幻变出奇妙的楼阁;最柔软的地方,用心抚摸,可以迸发出坚韧的力量。不似金色软如丝,刺绣宫殿人可居。柳枝细软生春风,海草绵絮可御寒。
   苫匠修葺海草房,简直是一场精致的苏绣功夫,也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盛事。他们穿着粗布裤褂,将身体放进海草堆里,也是将自己绣进自己的作品里?是的,他们把自己对海草的理解和心思绣进屋顶,天光可见,日月可鉴,他们不能因一个房顶而坏了自己的声誉,是把自己的功夫和用心作为材料,视为主题,寄托于每一根海草,编织到硕大的屋顶上,屋顶就是一幅绣工精致的苏绣。麦秸打底,黏土胶合,理顺每一根海草,海草就像苫匠指挥的千军万马,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多多不乱。要知道,风雨是挑选着那些薄弱的环节施加淫威的,于是,每一处海草,都要一遍遍压实,风不能透海草之骨,雨不能侵海草的身。海草,是苫匠手中的绣线,看不见他们穿针引线,但可见他们驱遣海草安身复位。他们的十指,就像灵巧的绣针,一次十根针飞针走草,真可谓大观!我站在房下,看得发呆,也甚为惊叹!无一根海草从他们的绣针下漏掉。千丝万缕,任驱遣;一针一线,见功夫!海草,上岸的时间不一样色泽不同,初上岸呈绿色,老海草是褐色的,要用风雨过滤掉青涩的绿,这些海草就被安排在表层,这是要海草经风雨见世面啊,他们心思缜密,所有的心思都投在每一根海草上。海草是苫匠的儿女,为儿女梳妆打扮,怎么可以糊弄呢!苏州,是针线苏绣的发祥地,而半岛荣成则是海草“绣屋”的发祥地,是格局更大的苏绣作品。于是,人们也给那些苫匠一个雅称——绣娘。我一直担心,那些绣娘会不会手艺失传,最近听说,市里正在投入资金保护海草房,其中就包括培养“绣娘”,让古老的手艺得以传承。
   一幢崭新的海草房,就是一件精致无比的艺术品。不论是三间还是四间,一个单元就像一锭元宝。房脊的两端翘起,似元宝的两头,农人除了取吉祥的寓意,还有着审美的考虑,仿佛是奔马昂首,也有叫海草房屋脊是“马背式”,这和古徽州一带的马头墙颇有神似之处,只不过胶东半岛海草房的屋脊更倾向于神似,追求一种奔腾无羁之势。屋顶呈向下的弧线状,是独特的曲线美,曲线流畅自如,向两端飞跃而上,给人一种腾挪跌宕的观感。海草追求厚实稳重,屋脊最薄处也在半米深浅,两端至少在一米以上,这样可以形成大坡度屋脊,便于排水和融化积雪,以使海草房经久不腐。曲线美,是每一个生命体独具的美,海草房因有了曲线美,从此赋予了生命力,柳枝绵柔,清流绕山,群山跌宕,飞鸟翩然凌空,都把曲线美化作一种生命的节奏,自然的韵律,是一曲最具动感的音乐。这种旋律,是最古老的,它存在于海草房屋脊,已经千年,我觉得,应该纳入音乐史去研究啊。所谓“曲尽其妙”,在海草房上体现尤其突出。西班牙建筑学家高迪说:“曲线属于上帝。”这个判断,突出的是设计的最高境界,海草房的建造已臻于止境,曲线透露着风情,彰显着优美的流淌感,所传达的是最有格局最高尚淳朴的美。
  
   三
   独具沧桑色,不负时光老。我们处于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特别需要一种厚重感,海草房则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它从古代来,不变其色,依然带着历史厚重的颜色,以苍老面对我们,这种色彩,让我们马上想到了朴实无华,是笔力雄健的版画,是海空处的一幅古老剪影,是透着魏晋风骨的古体诗。我觉得世间的色彩没有哪一种可以准确描摹出它独特的色感,只有通过这些形象去理解它无与伦比的色彩。不是红颜白发,它是苍发白颜,依然透着力道的鲜明色彩。不是年衰岁暮的喘息,而是老当益壮的蓬勃。虽华发从来生,但绝不老态龙钟。太过鲜艳的色彩,都经不住时光的打磨,会渐变褪色,海草房是海草,从来不改变本身的色调,真可谓初心本不改,原色从不褪。黑色可以变旧,灰白在色系里是最稳定的颜色,有人称为历史色彩。我们也就可以把海草房作为一部史籍,去解读民居演变的历史,因为它是真实的。
   胶东半岛海草房的主人的爱意如何在房顶上表达呢?将巨大的渔网撒向屋顶,网住一房的海草。这是近年才有的情调。渔网色泽斑斓,浅红、粉红、淡绿、深蓝……一村的海草房,就像一条条巨鲸,被网住,这是渔村风情,总离不开大海的给他们带来的渔获美感。著名画家吴冠中曾在荣成常驻为海草房写生,认为“将废渔网套在草顶上,大概是防风吧”,这只是一个理由。沿海海风大,以防万一,但海草房无惧海风之狂,往往那些瓦房的瓦片会被海风掀开吹走,而海草却无恙,海草房有着独特的防风功能。我的朋友告诉我,有两个目的,一是杜绝鸟儿在海草房上做巢,免受“鸟害”;二是好看。多么简单啊,五颜六色的渔网,让海草房有了梦幻之感,远观之,颇似蒙上一面五彩的轻纱,我们完全可以发挥想象,猜测那面轻纱之下,该是怎样的惊艳玉容,怎样的迷人身段……吴冠中的一个比喻很经典:“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分俏丽。”是啊,渔网就像古代仕女们的发髻上套着的发网,拢起散乱的发梢,也给那顶云髻增添了妩媚和俏丽,古诗写,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唐薛逢《宫词》句)稍微改造一下,送给海草房吧——云髻罢梳对天镜,罗衣已换添奇香。一种物象,可以给人以奇妙的遐想,无疑会让生活更有趣更丰满,我想,多少年来,胶东人安于海草房,在有的人看来可能是不可思议,在他们心中,无疑是一种浪漫的居住方式。如此说来,审美就不仅仅是文人雅士的情调了,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尤其在当代,这种元素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看重。
  
   四
   人们对海草有着深情,在胶东半岛,太多的人家的街门都有“门楼”,人们不慕使用黛瓦红瓦做飞檐翘脊的设计,即使家住红瓦房,也要在门楼上做一个蘑菇门楼。这是一种痴恋不弃的倔强性格使然。如今,海草逐步减少,很多海域再难寻见海草的踪迹,但热爱海草,留住记忆,不是靠口头上的念叨,起码要留住回忆的引线,那个海草门楼,可以点燃人们的记忆之火。荣成是北方罕见的“将军市”,涌现出的将军已有160多位,门楼上的海草,独挡风雨,宛如一位将军,临阵观敌,风采凛然,那一袭灰白的戎装,是将军久经沙场的经典的阅历颜色,于是,人们把这样的门楼叫作“将军帽”。将军帽上无星徽,但刻着沿海人独有的护疆卫国的情结,这样的文化植根在人们的心中,以门楼为牌坊表达着无限的敬意。
   崮山前的海草房,是胶东半岛海草房的缩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得到广泛保护。荣成有千里海岸线,沿海村落300处,村村有海草房,这是时光留给村落最美的符号,是漫长时光的沉淀。我的老家距海十里许,也有相当数量的海草房,面临着农村民居的拆迁改造,这些海草房以文物的身份,依然独存于世,可见海草房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91岁的新筝哥(刊物老编辑)今年特地趁着疫情不紧时回老家。遇到我吟了两句诗:风雨不改旧时光,梦心还存海草房。离家的游子,最念家的温暖,海草房是岁月无法抹去的一道风景,虽旧常忆。我想,能够从风景中透出温暖的,要数那些蹲守于时光里的海草房吧,存放的岂止是百年乡愁啊!
   也许我童心不减,每当看到海草房,我的眼前便生出童话的世界,饱满的屋顶,仿佛是被白雪覆盖,日照不融,风吹不散,苍老的海草房,在每个季节里,都有着不老的模样,是雪中的童话,是梦幻的奇异屋,古风犹存,童话幻影。
   在参差的海岸线/隆起风骨的屋脊/鲜活的烟火依然透着曾经的味道/唯美的乡愁/打上光阴的符号/时光编织一道草网/将古老和甜蜜收归在魔盒/不经意轻轻地打开/抽出丝丝缕缕的歌谣
   我无法控制自己的诗兴,三年前曾经歌吟海草房,这是一个深爱海草房的游子的心声,愿把这些声音放进海草房的魔盒里。
  
   2022年11月1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7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精妙绝伦的大美之作。海草房,是以石为墙,海草为顶,外观古朴雅致,是胶东半岛特有的生态民居,海草房历经风雨而百年屹立。作者怀才老师曾经住过海草房,对海草房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作者以优美细腻的文笔,从美学的角度,对海草房所具有的古典美、形态美、色彩美、建筑艺术之美等多方面做了深邃的解读和诠释,把读者带入深度的审美意境中,让人叹为观止!胶东半岛的海草房,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传承着一种古典美。崮山前村有三十多幢海草房,作为古老的文化遗产,被圈进了露天博物馆,作者认识的毕哥对将近百年历史的海草房进行了翻修,阵势浩大,除了告慰先祖,也将爱传承给子孙后代。作者亲眼目睹了海草房着装披彩的整个过程,海草来自海底的大叶海苔,含有不易消失的卤气和胶质,有防风避雨、防虫蛀、不易燃烧、抗腐蚀等特性,海草房冬暖夏凉,祖先们因地制宜用海草建房,体现了劳动人民超凡的智慧,苫匠精湛绝伦的技艺让作者惊叹,就像飞针走线,简直就是一场精致的苏绣功夫,人们称他们为绣娘,作者担心绣娘的手艺会失传,市里不但投入资金保护海草房,而且培养新一代绣娘,古老的工艺得以传承,让人倍感欣慰。一幢海草房,就像精美的艺术品,元宝的形状,除了有吉祥的寓意,从审美的角度,仿佛是骏马昂首,给人一种腾飞的奔腾之势,厚实稳重的海草屋脊,呈现出一种曲线美,那是生命体独具的美感,犹如音乐流淌出的美妙旋律,海草房的建筑工艺已经接近臻境,曲线透露出风情,传递着高雅的格局和古朴之美。海草房的灰白色调,是最稳定的色彩,有着历史厚重的颜色,经得住时光的打磨,初心不改,原色不褪,是透着力道的鲜明色彩。胶东半岛海草房的主人为了表达对海草房的爱意,给海草房披上了色彩缤纷的渔网做成的轻纱,看着赏心悦目,呈现出别样的渔村风情,也是渔民们浪漫的居住方式。胶东半岛的居民们对海草有着一份深情,很多的人家的街门都有“门楼”,是用海草做的蘑菇门楼,就像一位身着一袭灰白戎装的将军,临阵观敌,威风凛凛,人们称这样的门楼为“将军帽”,印刻着沿海人的护疆卫国的情节,人们以门楼为牌坊表达着对那些将军们的无限敬意。在作者的眼里,那些海草房是不老的雪中童话,带着奇幻的色彩,是梦幻的奇异屋。这篇文章充满了美感,写的摇曳多姿,语言唯美清丽,内容厚重,文思奇绝,文采斐然,妙笔生花,想象力丰富多彩,感悟深刻。文章从美学的角度,对有着地域特色的海草房,做出深邃的审美解读,精彩而绚烂,给人回味无穷的审美享受,提升了读者的审美意识,有着超强的艺术感染力。胶东半岛的海草房,有很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是历史和古典建筑艺术的见证,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也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胶东半岛的居民对海草房的深厚情感令人赞叹,为保护和传承海草房这古老的文化遗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苫匠精湛的技艺让人惊叹,文章歌颂了当地政府对海草房这种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面的重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对海草房深厚的情感。美文佳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东篱编辑:琳达如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116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11-16 13:39:46
  胶东半岛真是令人心驰神往的一处人间仙境啊,这仙境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情铺天盖地,画意层层叠叠。海草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世代代胶东半岛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作者在描写苫匠编织海草房屋顶的工艺时,极为鲜活,出神入化,那些匠人们编的仅仅是海草吗?不,是在织苏绣,织一场惊艳时光的壮观苏绣,他们以炉火纯青的手艺在织,更以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在织,以对艺术至臻至高的追求在织,他们织的是海草,更把自己作为风景织进了艺术的世界,织进了美丽而浩瀚的时空,是的,时空浩瀚,跨越百年之后海草房顶依然风雨不透,光阴不能摧毁它的存在,而它却见证了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沧桑,它坚韧的质地日月可鉴,天地可表,不改初心,不褪其色,这海草的象征意义很深远深邃,令人敬畏。“岁月从不败美人”,时光可曾带走海草的强悍,它屹立在海边,给人们以厚重的安全感,它也履行着自己的使命感。作者由此想到胶东历史上的将军们,海草房与将军的精神气质何其相似,怎不让人油然而生敬意?海草房是诗,是词,是赋,是苏绣,是巧夺天工的艺术瑰宝,而编织海草房顶的苫匠们是巨匠,具有鬼斧神工,雕琢之精美、程序之繁琐、工程之浩大……都令人叹为观止!此文作者以审美的角度来写海草房,慧心通透,慧眼如炬,慧根深植,字里行间都闪耀着美的色彩、美的韵律、美的节奏、美的声响……深度佳作,美感特别,盛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下午好,遥握,谨祝初冬吉祥,万事胜意!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6 15:30:33
  谢谢罗老师唯美精彩的点评,辛苦了!读罗老师的点评,眼前生花,在享受的同时,心生不安,老师拨冗留字,好辛苦。这次写海草房可能是我在江山第三次写,这次选择一个审美的角度,从观感美,到修缮劳作美,从色彩美,到气韵美,做了全面的审美观照,写作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对美的感应能力。罗老师来胶东半岛之荣成,我一定陪伴,这一处海草房民宿驻下,体验一下海草房那种古朴的美。遥握,问候罗老师冬暖,谨祝编创快乐,工作顺利。
12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2-11-16 15:48:44
  海草房,还是头一次从怀才老师这篇散文中了解,真是长知识了。唯美的文章,厚重的内容,谢谢老师又给我们提供了营养大餐。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6 15:57:21
  谢谢小溪老师的美评关注。上海的疫情基本上是消停的,小溪老师奋战在抗疫一线,很长时间在群里不敢打扰,在这里深情地问一声,辛苦了!海草房是胶东半岛没有消亡的古体诗,也是非物质遗产,它有着深厚的审美价值,曾经写过海草房,这次是从审美角度来关照的。谢谢小溪老师的喜欢,遥握,问候冬暖,谨祝愉快,期待佳作。
1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1-16 16:03:21
  海草房,是胶东半岛特有的风景,是古老文化的传承。海草房有着“三世安然”的美誉,是可以代代相传的爱。
   海草为人遮风挡雨,虫子不蛀、潮湿不霉、烟火不烧,人们把它搬上屋顶,开辟了华夏民族崭新的民居史。传载千年,已被圈进了露天博物馆。好文拜读学习,问好老师!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6 16:08:50
  谢谢吴老师欣赏留评。的确,海草房是胶东半岛的一大民居特色,这种特色,几乎是不可复原的,只能不断加强保护。邀请吴老师光临,一睹海草房的古典风采。问候冬暖,佳作编创快乐。
14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11-16 16:36:49
  海草房作为历史遗存,如今仍在传承。古老的智慧真是太美妙了,而今返朴归真是人们诉求,它存在,无凝是非物文化及精谌技艺的符号。胶东人智慧,与日月同辉!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6 17:22:12
  谢谢鸿雁老师的美评。海草房古老,但依然焕发着生机活力,是胶东半岛人眼中的一幅古画。遥握,问候冬暖,期待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5 楼        文友:简柔        2022-11-16 17:22:27
  海草房,质朴而沧桑,在漫长的岁月里始终美丽,韵味不减,风骨永存,是胶东人精神的依托,是永恒的情感慰藉。文章写出了胶东人对海草房的深情。文字惊艳人的心目。问候怀才老师冬暖。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6 17:23:58
  谢谢简柔老师的美评。各地有各地的民居特色,胶东海草房逐渐在减少,保护是当务之急,但愿海草房活得久远。遥握,问候冬暖,谨祝作品频频!
16 楼        文友:白玄        2022-11-16 21:33:19
  海草房,海边村落的元素,沉淀着几千年的民居文化灵魂。作者深情地描写它的古朴、古香、经典、美观、实用、耐用、拒腐等特点,成为露天文物,是海边渔民智慧的结晶,审美解读到位,值得政府保护,从而更深深地珍惜、爱护海草房!海草房不仅有实用价值,更有文化价值,审美价值。问候作者,拜读欣赏。
回复1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7 07:15:00
  白玄老师给与小文精当的概括,表达喜欢之意,就是支持。谢谢美评。解读的过程,走进海草房的世界,眼界也是开阔的,也获得了美感。遥握,问候冬暖,期待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7 楼        文友:东风第一枝        2022-11-16 23:20:26
  怀才老师一篇海草房,使我大开眼界,也使我更加对胶东半岛增加向往,更加懂得怀才老师对家乡那份痴情大爱,更加佩服怀才老师的文学才情。大赞欣赏!问候怀才老师冬暖如意!
回复1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7 07:16:54
  谢谢东风老师的美评美誉。我们相隔不远,东营守着渤海,过去也应该有海草,只是没有去使用吧。邀请东风老师来胶东半岛荣成看海草房住海草房。问候冬暖。
18 楼        文友:简柔        2022-11-17 09:48:52
  越品越有味。海草房——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胜过多少高楼大厦。
回复1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7 10:05:14
  喜欢简柔老师“胜过多少高楼大厦”说。是的,海草房驻留着乡愁,有着精美的审美价值。是民居典范之一,不能不爱。遥握,问候简柔老师,期待佳作点亮东篱。
19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2-11-17 11:29:38
  一篇美轮美奂的精致的散文。文笔细腻,语言清新凝练,海草房像社长笔下的一块美玉,精雕细作,熠熠生辉。从文学的视野,美学的角度,建筑的风格,哲理的思考,文化的传承,艺术的魅力,游子的情节,多维度的诠释了海草房的瑰丽、古典、奇特、厚重之美。简直神来之笔,让读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睹海草房的精彩绝伦之美。向老师学习,送去冬日暖阳。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回复1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17 11:37:43
  谢谢如枫社长给小文这么高这么美的评价。可能是因为写家乡,海草房就有了诗意了,不过,毕竟是有特色的民居,把审美的眼光投射给她,也无可厚非啊。作为非遗,海草房有着不老的情怀,一直温暖着胶东半岛人,这是真的。沿海三百村,村村有海草房,有的村多些,已经被保护下来,成为特色鲜明的民居,越来越多的人过来欣赏住宿。邀请如枫社长来,住下,体验一下海草房的美。遥握,问候如枫社长冬暖,谨祝谨祝连连。
20 楼        文友:施云南        2022-11-20 10:08:18
  很美的文章,喜欢。
   希望海草房的制作工艺和相关的文化内蕴,能一代代传承下去。
   随着岁月的变迁,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传统文化技艺。
   发展现代化,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忘记过去。
   希望有关部门能深切认识到这一点,不仅要在编写工作文件的时候,注意到传承传统,还要切实落实到实践工作中,改善相关从业者的实际生活水平,并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艺术创造和传统传承中。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回复2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20 10:25:38
  谢谢施老师留墨。从留墨中可以读出施老师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急切。的确,我们失去的太多,不能再一味地失去了,应该得到保护。海草房是活着的民居样品,好在如今人们还钟情于海草房,即使修葺,也尽量复原,我想,再过千年,不是问题。因为一种好东西的存在,不会因为岁月变更而走逝。谢谢施老师留墨,遥握,谨祝快乐。
共 20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