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悟子曰(一)(随笔)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常温习和练习,乐在其中。有朋友从远方来,其乐融融。走自己的路,他人不理解又何妨,君子之修养。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不是友好。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君子常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尽心否?与朋友交诚信否?老师传授的功课,复习否?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百善孝为先,兄弟睦,孝在中。说话谨慎诚信。凡生命,皆需要。近君子远小人。先修德,后学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读书不专心,知识就不牢固。重忠信道德。远不忠信小人。过能改,归于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不追求太安逸生活;做事敏捷,说话谨慎;虚心向有道之人学习,随时纠正自己的缺点,即可称得上好学。”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多篇,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已学知识,不断有新的收获,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德行高尚之人广交朋友但不勾结,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结而不顾道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会困乏不解。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人无信不立,车无軏不行。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君子不争,礼为贵。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悲伤。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居住在有仁爱的地方才好。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只有仁爱之人,才能够懂得爱与恶。
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如果立志追求仁德,就不会有恶念。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能悟天道,死而无憾。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华而不实,不与共语。”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君子行中正之道。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不怨没有职位,只愁自己没有胜任职务的能力;不怨没人知道自己,在实践中做好自己。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知义,小人知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向贤人看齐;不贤之人,引以为戒。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亲有过,谏使更。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外出远游需考虑周全。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话说多,不如少,人言信,诚为先。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谨言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会有志同道合者相伴。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多赞美,不批评。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生活简朴,乐在其中。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太过,粗野,文采太过,虚浮。文采与质朴适合地结合在一起,才可为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敬畏法,朝朝乐,不守矩,日日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如爱好,爱好不如以此为乐。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智慧仁德者喜山近水,动静相宜。可得快乐长寿。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广泛学习文化典籍,以礼约束自己,不会离经叛道。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之德不可丢。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将所学知识铭记于心,学无止境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疲倦。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以道为志,以德为据,以仁为依,熟练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生不主动积极思考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如果学生不能由此推知其他,就不需再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物质生活简朴,苦中有乐,无德而财,富而不乐。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研习《易经》,可无大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虚心学习他人优点,引以为戒他人缺点。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只要自己愿以仁德,仁德就可以达到。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奢侈会显得不谦逊,俭朴会显得寒伧。君子与其不谦逊,宁可寒伧。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心地局促。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从学习《诗》开始,以礼为立身根基,以音乐陶冶情操。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一去不复返,如此河水东流去。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衣贵洁,不贵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聪明之人不迷惑,仁德之人不忧愁,勇敢之人不畏惧。
食不语,寝不言。
吃饭说话易受伤,睡觉说话难入眠。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百善孝为先,学习闵子骞。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纵容小人的坏事。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好心劝导不听则罢,过则自取侮辱。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以文聚友,以友养德。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生活起居端庄恭敬,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诚,为仁。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谐不盲目附和,小人盲目附和而不能与之和谐相处。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安详坦然而不骄矜凌人;小人反之。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刚强、坚毅、质朴、慎言,四德近仁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朋友兄弟互助和睦,肋人为乐,谓士。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士人如果贪恋享乐,就不足为士人。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有德言善,言善未必有德。仁者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仁德。”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人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学习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把说得多做得少视以为耻。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贤者不轻信他人,不无端怀疑他人,自己行事谨慎。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品德比能力更重要。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君子用正直报答怨恨,用恩德报答恩德。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贤者避恶。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明智之人该言则言,名不顺,不言。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宽待人,严律己,和为贵。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君子以义为本,依礼而行。用谦逊的言语来表述,用诚信的行动来完成。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矜持不与人争执,合群而不与人结派。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言巧语败坏道德。善宽容,和为上。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志向不同,不与共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与正直、诚信、见闻广博的人为友,有益;与谄媚、奸诈、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有害。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以礼乐为乐,以赞美他人为乐,以有德才兼备的朋友为乐,有益;以骄纵为乐,以散漫为乐,以豪饮为乐,有害。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应警惕戒备:年少警色;年壮警斗;年老警贪。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君子应敬畏天命,敬畏法治,敬畏圣言。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人之本性相近,后天习惯各异。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仁。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君子以义为尊。有勇无义会作乱。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距离女子,远离小人。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扬德善,尊天道。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不忘初心,勤于思考,仁在其中间。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工匠在作坊里完成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悟道。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小人犯错掩饰。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君子见之庄严可畏,近之温和可亲,言之严厉不苟。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