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奇】把秋天捡回家(散文)

精品 【东篱·奇】把秋天捡回家(散文)


作者:枫桦 举人,3401.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36发表时间:2022-11-17 22:09:26
摘要: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人,她用自己的勤劳去对待每一个秋天,在她的眼里,每一个秋天也是收获满满的季节。尽管我家没有多少可耕种的土地,但是,属于她的这个秋天,却是她一点一滴从田地里捡来的。

有母亲辛苦捡秋的日子,不仅仅让我感受到了秋的丰满,也让我尝到把捡来的秋天做成美味的满足。
  
   一
   秋天对于有田地的人家来说,是充满丰收喜悦的季节。然而对于没有田地的人家,却只有满眼的企望。看见别人收获满满,谁的心里都在发痒。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人,她用自己的勤劳去对待每一个秋天,在她的眼里,每一个秋天也是收获满满的季节。尽管我家没有多少可耕种的土地,但是,属于她的这个秋天,却是一点一滴从田地里捡来了。
   那时候,家里的人口多,口粮不够吃,每个秋天来临的时候,母亲便常常去野外的田地里捡秋。捡秋是去别人家收割过的田地里,捡遗落下来的各种农作物。每一块田地里所种植的农作物不一样,便碰到什么就捡什么。那时候,我还很小,也跟在母亲的身后去捡秋,深深地知道其中的不易。我们常常一大早就出门了,秋寒萧索,两只手抄在衣袖里,脸冻得通红,鼻涕止不住地流,还得不时地擤一把。两只眼睛却很机灵,捕捉和发现田地间的遗漏。
   有时候,我的眼神常常被田地边的一种作物勾引去。那是一片野生的红菇娘,整个植株已经被苦霜给打蔫,可是一个个红菇娘好像一个个小灯笼似的,挂在上面。每次看见都让我欢喜得不得了,飞快地跑过去,一个个摘下来,一边吃,一边还不忘了给母亲带回几个,让她也尝尝鲜。经过霜打的红菇娘,非常甜润好吃,我便觉得,这是田野的馈赠,是一种莫名的鼓励,是驱使我捡秋的一种动力。
   村子边总是有许多的菜地,有不少人家不要的小萝卜头,小芥菜疙瘩和苤蓝头,这些小菜都不大,有的如筷子头,有的像小手指,母亲没有一丁点的嫌弃。还有许多萝卜缨子和芥菜缨子,母亲也都给捡回来。萝卜缨子和芥菜缨子都悬挂到房檐下去阴干,而那些小菜统统都腌渍在一个坛子里。
   寒冷的冬日里,一家人围坐在火盆旁,一碗小碴子粥,配上一碟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的小咸菜,会觉得如此的香甜可口。让人想不到的是,那些不起眼的小菜会如此的脆生,一股清新伴着微微的辣味,一会儿便让额头见汗。这样的生活,没有谁会意识到还有什么清苦,因为善于打理,善于调剂,才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我至今都在怀念母亲的所作所为,对困苦生活的补足,是善于发现和领悟,因为她的勤劳,而改变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有时候,因为这些食物在我们一点点捡回来的,就越发珍惜,筷子夹上去,都想着在地里捡拾的情景。吃着,想着食物的来历,不是美食也是美食。
  
   二
   与母亲捡秋捡得最多的是粮食,无论玉米和黄豆,都有不同的吃法。我们所捡来的粮食也是很有限的,毕竟在那个穷困的年代,谁都不想把每一粒粮食轻易地遗落到地里。这是一种深爱土地的情结,就是那些路过的人,也会投来喜欢的目光。
   那天,我们走了很多的路,身上背着少得可怜的粮食,不免让人有些心灰意冷。走到一块地的地边,惊起一只老鼠,只见它胖乎乎的,拐扭着身子,钻进一个洞里。这个洞口光滑无比,我和母亲便想象着,里面一定会有丰富的贮藏。
   母亲立刻回家,取来铁锹。老鼠的洞穴通常有两条洞,一条竖的,一条是斜的。竖洞是透气孔,又是粮道,老鼠把衔来的粮食往竖洞口一吐,不费吹灰之力就掉落到洞底。等竖洞里的粮食快满了,它再从斜洞进去,把这里粮食倒弄到粮仓。
   开挖老鼠洞之前,母亲用一根木棍把竖洞堵死,是防止老鼠跑掉。挖到老鼠时,一锹拍死它,然后挖个坑埋掉。我不忍心母亲这么做,母亲却这样说:“咱们把它的粮食挖走了,这一冬它是过不去的,会活活地饿死,那样它更遭罪啊!”听了她的话,我心中凛然。适者生存,是人间正道。消灭老鼠,夺回属于我们的粮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好。心里虽然有些不安宁,想过了心里也慢慢地坦荡起来。
   很快,就挖到了老鼠的粮仓,啊!真的多啊!满满当当的,都是黄豆啊!于是,我们立刻改变捡拾的方向,改成四处挖取,我们背的袋子也很快装满了粮食。这哪里是“捡”啊,简直是抢,我曾经笑母亲是“鼠口夺粮”,母亲说,这是“为地除害”。这样的秋天啊,让我和母亲有了诗意。
   黄豆很少,不能去做成别的食物,母亲便来制作小豆腐。小豆腐是我们这里常吃的食品,制作起来也很简单。把房檐下阴干的萝卜缨子和芥菜缨子取下来一些,先用水泡软,然后在大锅里烀烂,剁成碎沫儿备用。
   黄豆用水泡开,再去用石磨磨成糊状。把剁好的菜沫儿铺到锅底,然后把豆糊倒入,加上适量的水,大火烧煮,其间要不停地用铲子翻动,防止糊了锅底。
   小豆腐有一股清香味,充分地释放出豆子的清香和菜蔬的鲜甜,萝卜缨子和芥菜缨子常常被人遗弃,没有谁会用到饭食之中,谁也不会想到,小豆腐能吸纳到这样的废弃物,是废物利用的经典之作。平时,小豆腐的制作都会选择在冬季,是因为制作的多,更方便储藏。把小豆腐一团团地冻成坨,放进仓房的木箱之中。想要食用,随时便可取来一坨,放到锅里,添瓢水,烧开加热,一碗香喷喷的小豆腐便可端上桌了,很是方便。
   这些捡回来的东西,经过母亲的巧手,马上就蝶变了,变得就像女大十八变,我竟然忘记了那些食物的前身。捡回来的秋天,最有味道,这味道是母亲赋予的。
  
   三
   这一天,我和母亲经过一块土豆地,在刨过的土层上,散落着许多的小土豆。大概是人家嫌弃小,才扔下不稀罕要的。没想到的是,母亲却视若珍宝,把这些小土豆一一捡起,装入袋子里。地面上的捡没了,她还不甘心,又回家取来一把镐头,在地里反复地翻检着,把土层深处的土豆都翻了出来。
   我很是不解,人家不要了,我们怎么就要呢?这么小的土豆可怎么吃?削去了皮,还有什么呢?我把这话说给母亲听,她笑了,并不介意我的话,自顾自用镐头勾着土豆。
   我看见母亲的脸上淌着汗,心里不忍,忙去抢她手里的镐头。虽然想不通,却也不敢违拗她的想法。我学着她的样子,用镐头在土层深处去勾土豆。突然,觉得镐头刨到了什么,忙把镐头拿起来,只见一个大土豆被插在镐头上。
   母亲忙把镐头接过去,嘴里直念叨着:“你看看,你看看,瞎不瞎了?”她把那个大土豆摘下来,大大的伤痕留在上面。她虽然这么说,却没有一点点责怪的意思。我也觉得可惜,这个大土豆差不多可以做出一盘炒土豆丝了,我不禁想,这半袋子小土豆能做成什么呢?
   这块地我们勾完了,又去别的地里去勾,足足装了快有一麻袋,母亲才停歇下来,不再去别的地方。我们把这些土豆分担了一下,分别背回家去。把这些土豆倒进一个大盆里,用清水洗净,然后装进一个大缸了,倒满清水并封上了塑料布。
   我们都看不懂母亲的制作,她自己也不言语,胸有成竹的样子,让我们觉得这一定是一次完美的制作。过去了很长一段日子,她打开了塑料布,一股恶臭袭来,我们都捂着鼻子逃开。这是什么呀?都臭成了这样,还怎么吃啊!这时候,谁还会把这样的臭土豆与吃联系在一起呢?
   母亲并不在意,好像对这股臭气没有什么感觉一样。她捞起一个个土豆,挨着个剥去了皮。此时的土豆已经完全发酵,已经变得很绵软了。
   剥去皮的土豆不再放回缸里,而是放到院子的席子上进行晾晒。我真的佩服起母亲来,她身上的那股耐心劲儿,不是谁都有的。生活当中有许多的不如意,就像是有许许多多的棱角在其中。母亲的耐心就是一块磨石,慢慢地把这些棱角给磨平,给磨得光滑起来,让生活变得更加顺畅起来。
   这些小土豆,变成了臭土豆,这些还不算完。就像一条又丑又小的虫子,能够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谁都想不到一样。在我们的眼里,这般丑陋,甚至有些不堪的制作,竟然有一个华丽的转身。当雪白的粉面,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时,不仅仅让人目瞪口呆,足以亮瞎了我们的眼睛!
   母亲的手好像是魔术师的手,千变万化间,神奇而又神秘。这雪白的粉面,怎么会来自于那些又臭又小的土豆呢?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啊!
   那天晚上的餐桌上,就有了这个粉面制作的蒸饺。黑黝黝的面皮,筋道的口感,馥郁的香气,饱暖着肚腹。不一般的制作,貌似平凡,却又不平凡。母亲用她的勤劳和智慧,把一个家的饭食担当了起来,让人永远都不能忘怀。
   母亲曾告诉我,地里的每一点东西,都是我们餐桌上的最好吃的,将来吃的充足了,别忘记土地就是。母亲的话太朴实,却有着震撼力,从此,我对地里出产的东西,视若宝贝,总是不舍得。与母亲的教育有关。
   许多年以后,母亲已经去世多年。这一天,妻去集市上买回几个蒸饺,那黑黝黝的颜色,一下子便勾住了我的眼神。尝一口,便觉得那股熟悉的味道,仿佛从遥远的地方奔跑回来,扑入我的心怀之中,让我一下子又回到了曾经的岁月里,一时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妻见我眼睛湿润了,忙奇怪地看着我,我转头看去别处。窗外的世界已经很亮丽了,充满了无限的光华。可是,她哪里知道,我的心已然飞回到几十年前的那个小山村,飞回到母亲的身边。此时此刻,我在为这么个小小的蒸饺而伤神。
   把秋天捡回家。当初只是为了一点吃的,现在想想,这是多么美好的诗意。诗意里的母亲,永远走不出那些秋天。
  

共 35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秋天,对于没有多少土地,又要面对一日三餐几张填不饱的嘴巴,捡秋无疑是母亲无奈也是最好的选择。黑土地虽然肥沃,但农民也多是生活困苦,遗失在地里的粮食,蔬菜少之又少,母亲却总用尽各种办法得到能够糊口的东西。有时是小萝卜头,小芥菜疙瘩和苤蓝头;有时是萝卜缨子和芥菜缨子;有时是农民不屑收割或者遗落的土豆,更甚者是掘开鼠洞,打劫老鼠过冬的粮食。在母亲灵巧的手里,没有什么不能变成美味,小萝卜头和小芥菜头可以腌制成咸菜,调解生活的寡淡;捡来的豆子磨成豆浆,混合晒干的菜缨子,熬出诱人的味道——小豆腐;豆大的土豆发酵碾碎后制成淀粉,再做成筋道黝黑的面皮,发出馥郁的香气,饱暖着我的肚腹。母亲靠着身上的那股耐心劲儿,慢慢地把苦难生活中的那些棱棱角角给磨平,给磨得光滑起来,让生活变得更加顺畅起来。“我”虽然当时年岁小,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些事情虽然想不通,看不懂,却也不敢违拗母亲的想法,跟随母亲去捡秋。读罢此文,两幅画面在我眼前浮动;一幅是母亲带着孩子弯着腰在捡秋,好似油画“拾麦穗的女人”;另一幅是年画风格,低矮的柴房里,挂着辣椒,玉米,灶台前氤氲的烟火气和挤着垂涎欲滴的孩子。就是有了千万“母亲”的坚韧的精神和对生活信念的传承,才让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再次辉煌,人民生活无忧!文中的捡秋,苦难中带着甜蜜,面对当下的疫情,作者是不是也在给我们什么启示?没有什么苦难是战胜不了的!文章不奢不华,徐徐展开,思想深邃,给人启迪,深度佳作,拜读学习!祝老师冬暖身安!【东篱编辑:天方夜谭】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1123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11-18 15:03:19
  我十七八岁的时候也痴迷写作,如果我能像枫桦老师一样坚持下来,现在应该也能如老师一样写点象样的东西了。可是我中间三十年连书几乎都不曾看过,到现在重新拿笔,却已感觉力不从心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看到老师写得这么好,想想自己,特别难过。
回复11 楼        文友:枫桦        2022-11-18 22:10:23
  你的文很不错的,我的文没有那么好啊,老师谬赞了!
12 楼        文友:白玄        2022-11-18 15:46:29
  我们这里不叫“捡秋”而叫“捡漏(落)”或“捡烂”,把人家不要的或遗落不知道的捡回家,如捡稻穗、捡麦穗、掏番薯烂、掏花生烂、摘山茶烂等。文章描写母亲把艰苦的日子通过“捡秋”补充吃食困难的窘境,使日子能够勉强过下去。也把简单的东西变成美食,丰富生活。感情饱满,描写细致,内涵丰富,乡愁缕缕。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12 楼        文友:枫桦        2022-11-18 22:12:26
  如老师所说,多半是在捡漏,捡人家漏下的。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
13 楼        文友:王子华        2022-11-18 15:56:15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但是,对于老师他们一家人来说,由于地少,不得不跟着勤劳母亲身后,去捡秋。捡别人家看不眼的萝卜头,菜缨子,挖鼠洞里粮食,这些都是我们许多有农村生活经历者的一种美好的回忆。老师的作品,写得真实,写得有乡情味,更多的也是在写一位伟大的母亲,对于生活的热爱而又勤劳。母亲那双神奇的手,善于变幻,善于制作,正是因为母亲的辛苦与俭朴,才让一家人的清苦变得如此幸福,变得多少年之后,还回味无穷。学习了老师的力作,问老师冬安。
回复13 楼        文友:枫桦        2022-11-18 22:16:02
  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一位母亲所能做到的,让人有些匪夷所思。小土豆的制作真的让人记忆犹新,永远都无法忘记的。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遥握!
1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11-18 16:14:53
  捡秋,我们这里不这样说,割完稻,捡稻谷,挖了红薯捡红薯,扯了箩卜捡箩卜和缨子等等,我农村人,以前有,现在还有,农民都是很勤俭节约的就是我家里割稻谷后,我也会到田里再走一路,有掉落的穗子捡回家,给鸡吃,老师的文章很接地气,很能给人力量,学习点赞!
回复14 楼        文友:枫桦        2022-11-18 22:18:10
  这一类的生活,老师会很熟悉的。捡秋对于农家人而言,没有什么稀奇的,捡回就是日常生活。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
15 楼        文友:简柔        2022-11-18 20:59:41
  刻骨铭心的秋,心灵手巧的母亲,永远难忘的美食。家中有这样一个母亲,日子就有无尽的暖与甜。浓浓的思母之情漫溢,令人感动。
回复15 楼        文友:枫桦        2022-11-18 22:19:01
  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1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1-23 20:24:47
  祝贺枫桦老师佳作摘精!你一个“捡”字让我学会得不得了!
怀才抱器
回复16 楼        文友:枫桦        2022-11-24 01:01:46
  多些老师的费心润色,才有这篇文章的新生!辛苦了,敬茶!
17 楼        文友:夕泠        2023-08-14 11:37:12
  捡秋,是个多么诗意的名字,不曾想却饱含着如此清苦的生活,然枫桦老师的笔下并没有写苦,而是写成了美好的回忆,喜欢这样的文风,细腻不失文人情怀。美。
回复17 楼        文友:枫桦        2023-08-14 13:01:29
  谢谢老师到访留墨,遥握问候!
共 17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