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情】乡村公路上的班车(散文)

编辑推荐 【书香·情】乡村公路上的班车(散文)


作者:追光的人 布衣,119.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99发表时间:2022-11-18 14:48:11
摘要:绿皮火车还在,绿皮班车也能继续存在着的。

那天和爸通电话,他说村里有老人去世了,三舅回去抬埋老人家给还了人情,待事情办完下午四点多了,回不了县城,他便叫来三舅在他填的热哄哄的炕上睡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三舅回他家看看老家一切是否安好,又是错过了班车,最后只能是联系县城出租车接他回了县上。我说田坪的班车怎么就沦落到这个份上了,爸说如今田坪的班车平日里就二麻子师傅那一趟,周末南岔车会跑上两天,西会高速通了,会宁班车不走低速不会经过田坪乡,固原-兰州班车改了路线也不会再走309国道;加上这些年移民搬迁很多人都搬走了,很多的乡村整村整村的搬了都,没人了,另外私家车跑得勤,又方便又舒适,快捷还直到家门口,多掏几块钱的事,谁愿意给自己找麻烦坐班车呢。这个事突然就让我的思绪打了结,这班车,我也有好些年没坐过了。
   2000年,我上高中了,清楚地记着田坪乡镇街道班车从早七点到十二点,连着四辆都从街道发车终点至西吉县汽车站,之后,十二点半有会宁到西吉的班车经过,一点半还有兰州发固原的班车也经过,站在路边随便等都会有车载你到你去的地方。
   如今看来,世道早就变了,只是我很久都没去关注,自然不知道而已。我,自从上了大学就慢慢地与班车作别,上班以后回家次数即便少,班车还是经常坐,后来自己家里有车了,便很少坐班车回家,再后来自己开上车了更是不用坐了。这班车,在我求学到成人至关重要的岁月里承载着太多的记忆,我怎么轻易就将它尘封甚至于几乎遗忘了呢,实在是太不应该!
   家就住田坪乡田坪村,距离街上200米距离,在我很小的时候爸就在街上做生意买百货。到我上高中,爸爸的商店在田坪街道已然稳稳地扎下根了,那几年,爸爸的生意做到批发的程度了,也是他经商生涯当中状态最好的几年。爸爸在街道跟各式各样来来往往的人打了半辈子的交道,自然认识的人比较多,街道班车司机更是熟络得很。那几年,妈妈每周把烙的馍馍装上大半袋子,写上我们的名字,经爸爸的手交给班车司机,一路走上近两小时车程,最后到了县城,在路边等待的我们便是那一袋子馍馍的归宿。应该说当时所有县城求学的学生们,几乎没有人没有享受过沿线班车司机无私的善意与无比的恩惠,只要是老百姓大老远从乡下拿来要捎给城里上学的孩子的,包括捎馍馍的,往县城灶上交洋芋交米面的,带户口本,带钱的,从没见过哪位司机师傅会拒绝,印象里的胡庆忠师傅,马红武师傅,南岔车小马师傅,最后一趟班车的张晓刚师傅,都是满脸的笑意迎来老百姓的各色物件又乐呵呵地喊着走好放心一定给娃娃带到的暖心话语。除去捎馍馍带东西,当时的我,对几趟班车司机而言是个特殊的存在,因为晕车实在是太厉害太厉害,以至于每次学校放五一十一寒暑假大假时,我爸凭他的人情会老早地给班车司机打招呼,让在最前面给我留个座位,他就在街上等着接,几个司机也都知道这周家的闺女晕车晕地路都走不了。所以就有了我每次往返县城与田坪街道时我和司机师傅并排坐在第一排的无比优越的待遇,要知道当时很多来的迟些,或是半路上车的学生压根就连座位都没有,一路站着挤地严严实实、摇晃着到了县城,有几个人能得到司机的格外照顾呢,况且当时的情形是即便想照顾也是照顾不过来。
   再后来我工作了,在三合中学执教的那两年,三合山路十八弯每次坐车都会让我将吃进去的食物再完完全全地再吐出来,对三合,对苏堡,对马达子梁我是一辈子也都忘不了,当时的三合-王垴的司机师傅小马,和我年龄一般大,对我也是照顾有加,每次只要一打招呼,第一排座位一定为我留着。
   曾经乡下班车线路上有着太多的好人好司机,他们纯朴善良,他们身上闪耀着金子一般的光芒,他们用行动传递着人间的温暖,不管是学生娃娃还是身上散发浓浓炕土味的普通老百姓,他们都敞开胸怀,热情相迎,真诚相送。我在想,即便是时代在变,班车司机处境尴尬不另谋出路不行,那就走的走,留下的得好好留着,绿皮火车还在跑,上面专门拉着沿途老百姓的粮食蔬菜猪羊鸡鸭鹅,绿皮班车也能继续存在着啊,毕竟还有人要靠它吃饭,还有人要靠它出行,没有车的,不会开车的,年纪稍大些的人,都需要的。
   班车,打心底觉得它权威,坐着让人踏实。它的存在是乡村的一道风景,即便是乡村振兴到何种程度,美丽乡村宽阔的水泥路面上应该有它的靓影,或许,班车可以发展成乡村公交,一个转身,就有了出路。期待我的班车变公交依旧接二连三欢快地奔跑在乡村公路的那一天!

共 17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乡村班车,准确讲是乡镇通往县城的班车,是有一定的时代特色的存在,实际上乡镇到县城,一般距离也就三十公里,放在当今城市,也就相当于从城市东边到西边,还不到边上,所以今天这样的距离,基本都被公交车覆盖了。但在九十年代末新世纪初期,在很多地方,公交车其实并没普及,更别说覆盖乡镇,所以在那些年代,乡镇百姓出行进城,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步行,二是自行车,三便是乡镇班车。班车是一个很笼统的称呼,乡镇通县城的班车,准确讲就是短途中巴,与公交车的区别是班次少,站点不固定。在城市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乡镇班车对老百姓而言几乎承担着所有通往城市的媒介作用。对于作者而言,班车不仅仅是那些年上学的交通工具,捎带食品等的方式,更是一种很莫名的感情寄托。那时候的人很简单,纯粹,所有关切来得直接而猛烈,没有花哨只有真诚。如今乡村人少了,高速发达了,私家车普及了,但记忆中的班车却消失了。社会的进步方便了大多数人,但也忽视了少部分如年代一样沧桑的人,如老人,妇女,以及留守乡村的普通民众,班车随着时代而消失了,但,真的是毫无价值而消失的吗,不尽然。作品有怀念,有惋惜,也有值得给大家惊醒和思考的地方。欣赏,推荐文友共赏。【编辑:雪凌文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2-11-18 14:49:44
  拜读佳作,问候!班车确实被时代淘汰了,但完全可以变成公交,但实际是奴前确实还是有很多乡村没有公交,可叹!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2 楼        文友:追光的人        2022-11-18 16:46:29
  谢谢老师!是的是的,乡村客运承载着服务百姓、链接城乡的纽带作用,不能变少、变没。真的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促成乡村客运的转型,让安全、便捷、廉价、舒适的乡村公交尽快穿越在乡间大道上。
3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11-18 18:32:09
  城乡班车是一个时代的记忆,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文章回顾一段历史,以情真意切的笔调勾起读者回忆,亲切、真实、有意义。欣赏佳作、
回复3 楼        文友:追光的人        2022-11-18 21:54:18
  谢谢天马老师,过往岁月里盛放着那么多的记忆,冷不丁地在特定场合就有一部分被勾起。
   我还太肤浅,没有办法对一些特定的现象做出深层次全面的理解剖析与解释,还得好好向你们学习!
4 楼        文友:梦姑        2022-11-18 19:57:46
  好文章。有亲情,有烟火,有温暖,有人情,有苦涩,有幸福,有奉献,有收获。曾经不可替代的班车,被私家车挤出了潮流,可乡村还有很多人没私人车,出行不方便,和我们过去一样,眼巴巴盼望有离家近的班车通过。
回复4 楼        文友:追光的人        2022-11-18 22:00:24
  细腻如你南姐姐,总是能从一篇文章中读出更多的东西来。
   用心生活的你总是给人无比的暖与爱,敬重你,爱你!
5 楼        文友:丑女人        2022-11-19 12:48:57
  一个时光回忆,总有时代的烙印。亲切而温暖的文字。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