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奇】伊凡(散文)

精品 【东篱∙奇】伊凡(散文)


作者:琳达如菊 举人,4130.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36发表时间:2022-11-19 07:15:39


   我和伊凡最初相识,是在一家日本料理的餐厅。彼时,我是一名迫切寻找工作的应聘者,他是这家日本餐馆的老板。那个当下,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对他来说,正处于人生的辉煌,高山和低谷,怎么可以碰面!现在回想当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初来加国的第三个月,当我交完上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后,从国内带来的钱所剩无几,初来乍到,举目无亲,念天地之悠悠,为了能够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活下去,找一份工作是当务之急。然而,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情况下,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份工作谈何容易!
   我走进一个繁华的小区,中间是一个空阔的停车场,四周是鳞次栉比的店铺,有音像店、理发店、邮局、超市、西餐馆、中餐馆等。
   一家日本餐馆映入了我的眼帘,在餐馆的正门上方的牌匾上,用行楷字体书写着三个俊逸的大字“水车屋”,旁边还有一个美人图,桃腮樱唇,云髻雾鬟,柳眉杏眼,有点像中国的仕女图,闪烁着古典美,这种雅逸之美在无形中牵引着我的脚步,我不自觉地向着这个餐馆走去。
   用手轻轻地推开门,看到餐厅内环境幽雅,餐厅的中间摆放着数张浅棕色的桌椅,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一个小巧玲珑的精美的餐牌,靠墙处是一个个隔离的雅间,棚顶上吊着几个华美的灯盏,散发出柔和的光线,袅袅的玄米茶香在空气中氤氲弥漫,曼妙的音乐如流水般潺潺流淌,当时并未到营业时间,餐厅内没有客人,这样幽雅的环境让人顿觉心旷神怡。
   从收银台处走来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应该是一个服务员,金发碧眼,看着像俄罗斯人,用带着俄罗斯腔的英语问我:“需要帮忙吗?”我说,我想应聘服务员,不知餐馆是否雇用员工?该女子说,暂时不缺人,但可以把简历留下。我说,我初来加国,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也没有简历。
   这时候,一个男子的声音从寿司台后面传过来,说道,把你的电话号码写下来,需要的时候会给你打电话。我顺着声音望去,看到一个中年的男子站在那里,面如冠玉,眉清目秀,正微笑地看着我。他自我介绍,名字叫伊凡,是这家餐厅的老板,他随手从台子上取出一张小纸片递给我,我接过纸片,写下了我的名字和手机号码,并递给他,他接过看了一眼说,琳达,你通常什么时候有时间?我说,我这学期选了三门课,周六周日以及每天下课之后有时间。
   “明天是周六,你上午10点过来吧。”伊凡的话,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我马上点了一下头,说道:“好的。”
   从此,伊凡就成为了我的老板,我开始了在加国的第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开启了我崭新的人生之旅,我在心里暗暗地感谢伊凡,是他让我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忽见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
   伊凡为人和善,对我特别照顾,他安排简培训我,简是一名来自黑龙江的女孩,比我大一些,她当时做的是全职工作,是一个温柔的女子,她尽心竭力教我,我也用心去学。
   不要小觑服务员这个职业,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需要熟悉饭店菜单上的所有菜名,当客人点菜时,懂得如何写菜单,还需要学会收银和做各种鸡尾酒等,而且要求英语口语流利,和顾客沟通时,能够用英语对答如流。其实,任何一种工作经历对人生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每天下课后,匆忙赶到餐馆上班,那段日子过得很充实,虽然忙碌,但感觉很快乐。每天在下班之前,伊凡会做工作餐给员工吃,这时候,只剩下员工,大家围坐在桌子旁,一边说话一边吃饭,就像一家人一样,感觉非常温馨。
   通过闲聊得知,伊凡出生在香港,是一名香港人,他兄妹七人,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他高中毕业后,和两个发小来到了澳大利亚投靠大哥,两个发小,一个叫卡尔,一个叫维克,他们三个人就像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虽然是异性,虽然没有像刘关张歃血誓盟,但三人兄弟情深,他们形影不离,同吃同住,三个人最先在伊凡大哥的餐馆打工,工作两年之后,三个人决定一起移民加国。
   初来加国,他们三个人各自打拼,卡尔开着大卡车送货,维克在飞机场做飞机餐,伊凡在建筑工地做一名建筑工人,闲暇时,三个人就聚到一起谈天说地。
   伊凡在工地每天扛着沉重的建筑材料,夏天时挥汗如雨,冬天时变成了一个雪人,无论春夏秋冬,栉风沐雨,每天都累的精疲力尽,他咬着牙坚持做了一年,决定换一种工作。
   他在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开始卖鸡肉,每天清晨天还没亮时,他就去唐人街进货,然后来到菜市场摆摊,他的摊位专卖鸡肉,有鸡腿、鸡胸、鸡心、鸡肝、鸡爪等,关于鸡身上的部位,应有尽有,西人喜欢吃火鸡,他也卖火鸡,他的顾客中,大多是华人,因为西人更喜欢吃牛肉,牛肉成本太高,他是小本生意,生意虽然不是特别兴隆,但养活自己,绰绰有余。
   卖了一年鸡肉,感觉身上都好像沾染了鸡肉的味道,伊凡决定把鸡肉摊改成水果摊,那果香袅袅,岂不美哉!不管卖什么,都不是表面所表现的那么逍遥,其实都很辛苦。伊凡为了去果园批发水果,天还没亮就从家出发了,开车四个小时风驰电掣般地来到另一座城市。
   来到果园,看到一排排果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苹果,像一个个红灯笼悬挂在果树上,赏心悦目,分外惹眼。果农问伊凡,是自己采摘,还是买采摘好的苹果?由于加国的劳动力少,人工昂贵,自己采摘水果会便宜很多,为了省钱,伊凡决定自己摘苹果。果农指着面前的一排果树对他说,这排苹果树属于你的了。于是他就从第一棵果树开始采摘,他挑选树上又大又红的苹果,摘下来后轻轻地放到箩筐里,生怕太过用力而磕破果皮,因为他要珍惜果农的劳动成果,也要保证他卖的水果质量,他对苹果就像对待婴儿一样温柔,从树头一直采摘到树尾,等他采摘完,天已经快黑了,称完重量,付了钱之后,伊凡再开四个小时的车回家,回到家时已经是三更半夜了。
   他不只是自己动手采摘苹果,还采摘桃、梨、蓝莓、红莓、黑莓和草莓,他的水果摊位,色彩缤纷,琳琅满目,果香四溢,美不胜收,他每天身上也飘逸着果香,每天在果香氤氲中酣然入梦。
   这样的日子差不多过了两年,当三个好哥们再一次聚到一起的时候,一直在飞机场做飞机餐的维克说,我们三个人一起去日本餐馆打工吧,这样我们就能经常在一起了,三个人当时都未成家,一拍即合。他们来到了一家日本餐馆打工,老板是日本人,那时候日本餐馆只有日本人经营,三个人做活勤谨,很受老板喜爱,日本餐讲究美观,品种花样繁多,制作精细,体现烹饪的美学,看似简单,但有很多调料都包含着技术含量。三个人每天一起上班,一起下班,虽然挣得不多,但感觉很快乐。
   这三个人中,家庭条件最好的是卡尔,卡尔有一个哥哥,当时在香港开工厂,生产手表,他的哥哥是一个有魄力的人,对弟弟卡尔说道,弟弟,你们三个人总给人打工不行,你们要自己开餐馆,资金不够的话,我帮你们解决。卡尔听从了哥哥的建议,与两个发小商议合伙开餐馆做日本餐,伊凡举着双手赞同,但说了一句,我们的钱凑在一起,恐怕也不够开餐馆的。卡尔说,我哥会提供资金援助的,我们三个人按股份制投资怎么样?卡尔和维克都欣然同意。
   伊凡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伙子,他说,我们现在需要向日本老板学做开餐馆,就是不知这个日本人会不会教我们?同行是冤家,况且我们又是中国人,他怎么会把精髓传授给我们呢?卡尔说,看着这个日本老板挺和善的,我们不妨试一试。
   第二天下班的时候,伊凡、卡尔和维克和日本老板说,山本先生,我们三个人打算开一家日本餐馆,您愿不愿意给我们一些指导?没想到山本先生竟然爽快地答应了,对于山本先生来说,当时日本餐在加国不是很景气,现在有中国人来学做日本餐,是一件好事,饮食是一种文化,他愿意为传承日本餐饮文化做一份贡献,在饮食文化领域,是不分国籍的,所以他愿意传授他的经验。
   之后的一段日子,山本先生教三个小伙子如何做各种酱料,如何订货,如何做寿司,如何注意温度控制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指导,三个小伙子感觉学的差不多了,就开始准备开餐馆了。
   最初给餐馆起个什么名字呢?卡尔的哥哥又给出了建议,在香港有一家正宗的日本餐馆非常火爆,名字叫“水车屋”,饭店里有一个地下鱼池,上面盖着一块透明的玻璃,这块玻璃是用特殊的材质制作而成的,就像在黄山栈道看到的那种透明材质,非常坚固,顾客从上面走过时不会断裂,能够透过玻璃,清晰地看到水池里游弋的各种鱼类和海胆,可见餐馆内的海鲜有多新鲜。卡尔一听,决定就给餐馆取名叫“水车屋”,但那鱼池太奢侈了,鱼池就免了,只要名字就好。
   就这样,三个人开始合伙在温哥华地区开了第一家日本餐馆,开创了中国人做日本餐的先例。没想到的是,刚开张不久,就声名鹊起,生意异常红火,卡尔接着在不同的城市开了第二家,第三家,一共开了五家连锁店。
   听完伊凡辛苦创业的经历,我在心里对伊凡暗暗佩服,他做过各种辛苦的工作,栉风沐雨,劳苦奔波,但他从来没有过任何抱怨,始终乐观向上,脸上始终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我最初在餐馆打工的时候,心里存在着很大的落差,我本来在国内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但因为没有当地的学历和工作经验,根本找不到专业工作,不得不重新回到大学学习,为了生活,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有过失落,有过迷茫,有过犹豫,也有过不甘,是伊凡的乐观精神感染了我,他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我学习,伊凡的经历让我感悟到,不管做什么,都要把它做好,任何一份工作的经历,对以后的人生,都是宝贵的财富,只要坚守一份信念,终有一天,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三
   伊凡喜欢看《星岛日报》,内容丰富,是一份中文报纸,涵盖了世界各个国家的时事新闻,一周六天,非常快捷,可以及时了解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据说,《星岛日报》历史悠久,是一个叫胡文虎的大慈善家在香港创办的,他热心于兴办慈善事业和赞助文化教育事业。
   只有大统华超市出售这份报纸,大统华超市距离我居住的地点很远,所以我很少去那里购物。在当地,大多是英文日报,即使书店,卖的都是英文书,我曾经特意去几家书店寻找过中文书,但难觅踪迹,所以读中文报纸对我来说是一种奢侈。
   伊凡每次看完《星岛日报》,就会把报纸递给我,说道,琳达,报纸我看完了,给你看吧。我向他道了一声“谢谢”,就欣然接过来阅读,从而了解了世界的时事新闻,不再孤陋寡闻。
   别看只是一份报纸而已,伊凡每次把这份中文报纸递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我心里感觉特别温暖,感觉每一张报纸都携带着一份温情,我和伊凡同是华人,是黄皮肤黑头发的炎黄子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一份中文报纸,让我感觉到了同胞的亲近和亲切,因为这份报纸,是用我们的母语书写的。
   伊凡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关爱着每一位员工,不管对方是富贵还是贫穷,他都一视同仁。
   王姐是餐馆的一名洗碗工,是从广州来的,她四十几岁的年纪,梳着短发,穿着特别朴素,看到她,我就会想起我的父老乡亲,因为她的外表给人一种淳朴的感觉。王姐生活非常不容易,她有一个七岁的儿子,丈夫居住在广州,和她的关系扑朔迷离,她也很少提起,说的最多的,就是她的宝贝儿子。有的时候,她会在儿子放学时把他接来餐馆,儿子长得虎头虎脑,乖巧可爱,非常懂事,王姐看儿子的眼神充满了温情,那是母爱特有的温情。但有时候让人对这对母子多了一份心疼,因为洗碗工的工资微薄,王姐用这份微薄的工资去抚养孩子,她又要上班,又要照看孩子,生活并不容易。
   有一天,王姐正洗碗时,感觉头晕得厉害,就和伊凡说,老板,我感觉头好晕!伊凡马上停下手中的活,把正在餐厅忙碌的妻子叫到厨房接替他继续工作,他则用车载着王姐去医院看病。王姐的头晕是由于血液感染了病毒造成的,需要在医院待两天进行换血治疗。于是,伊凡就把王姐的儿子接回家照看。
   王姐对伊凡充满了感激,嘴里不停地说,老板,太谢谢你了!伊凡微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不要客气啦。他温和谦逊的样子,一点老板的架子都没有,在我们面前,没有趾高气扬,没有盛气凌人,更没有颐指气使,他尊重每一位员工,更像是我们的一位亲人。
   王姐一直在餐馆做洗碗的工作,她说,伊凡就像一位家人,她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所以她愿意为这个家做事,多么朴实的话语!
  
   四
   我在水车屋做了不到一年,找到了另一份工作,于是就离开了水车屋,但对水车屋一直心存一份深厚的情感。简一直在餐馆做工,我和简是微友,有时候和简聊起餐馆的情况。那是六年前的一天,简告诉我,伊凡不幸患了绝症,病得很重,医生说,只能活半年。

共 857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个顽强活着的人,尽管他的人生阅历很普通,但一样可以点亮我们的眼睛!作者寻找一份打工的工作,在一家日本餐馆遇到了文章里的主人公伊凡。如果说是餐馆的名字“水车屋”,还有那个美女图吸引了作者,不如说冥冥之中,伊凡在向作者招手。求职时本无什么希望,在绝望中伊凡出现了,一个让作者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伊凡给了作者多一份工作。伊凡的创业也有着心酸辗转的简历,干过太多的杂活,吃过不少苦,曾经的三个人,相约开办一家日本餐馆,于是他们拜师于山本门下。居然在加国开办的餐馆口碑极好,一连开出五家连锁店。伊凡最懂凡人心,那份华文报纸,传递的不仅仅是没有温度的文字新闻,还有一份手温。伊凡对待普通人也如亲人,那个王姐的事,就是家人也无法做到那么周到完美。自从作者离开了那家餐馆,就很少听到伊凡的消息了,但一次吃饭,再见伊凡,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他患病了,且是绝症。他的妻子叙述了一番患病的经过,一个被医生宣判为死刑的人,居然活过来,是一个生命的奇迹,作者透露给我们的是,一个人,只要放下,才能找到生命的出口,那趟珠玑般的旅行,可能是伊凡自愈疾病的最好药物。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伊凡对他的岳父母,更是亲切有加,付出太多,或许,好人才有好报吧,一个人的心性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甚至性命,是的,伊凡如今活得很好,癌细胞奇迹般消失了,这是一个医学奇迹,但不是一个善良的特例。最后作者赠与苏子诗词,以“一蓑烟雨任平生”作结,概括伊凡的不凡经历。这篇散文,写得感人肺腑,动人心肠。尽管伊凡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但他的事迹一点也不平凡,善良,勤奋,友善,乐于助人,精于生机,但更懂得助人于危难。作者写这个人物,文笔细腻生彩,处处有精雕,虽是叙述,却在叙述里注满情感,我编辑时,并不觉得伊凡远离万里,间隔重洋,仿佛就在身边,这是作者的笔力所致,他能够将人物的世界推向我们的面前,细如毫毛,小似锱铢,都可以在她的笔下熠熠生辉。笔力不俗,关键是作者亲历其事,亲逢其人,有着丰富的素材和强烈的感受,于是,写出的人物就血肉丰满。这篇文章给我们读者太多的精神素养,传递了太多的信息,让我们学到了怎样为人处世,值得品读,力荐佳作,赏读识人。【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119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11-19 23:01:04
  今天一大早回娘家了,拖到现在才拜读佳作,真不好意思。如菊老师的文章写得很感人,差点流泪了,好在最后结局是好的,正应了那句话,好人有好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祝福伊凡一家!恭贺如菊老师文章喜摘精品!辛苦了,洋洋洒洒八千多字。大赞才情,遥握问候,谨祝冬暖!
回复1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1-20 00:11:00
  深谢湘莉老师到访和雅评!湘莉老师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有妈的孩子是块宝,真羡慕湘莉老师,想什么时候回家就什么时候回家,多幸福啊!伊凡心地善良,好人应该有好报,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没有想到他能康复。再次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问好湘莉老师,给老师敬茶,献花,抱抱!遥祝冬日安暖!
12 楼        文友:东风第一枝        2022-11-20 22:03:05
  如菊老师用心用情把一个善良、勤劳、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的伊凡推到我们眼前。伊凡印证了好人得好报的真谛,透过文章,我们也真切地看到如菊老师是一位值得信任可交的具有真善美情怀的好人!福祝并相信如菊老师必定是吉祥如意前程似锦的人!
回复12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1-20 22:35:23
  深谢东风老师到访和雅评!老师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伊凡心地善良,好人应该有好报,他能完全康复,确实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再次感谢东风老师的美评!问好东风老师,给老师敬茶,遥握,遥祝冬日安暖!吉祥如意!
1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11-21 22:04:02
  文中有几句话,伊凡乐观向上的精神支撑着,心情很重要,开心就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这个我是确信的。再加上之前的好事做的太多,老天就眷顾了。真是一个唯美的现实故事,也写出了作者以及很多人在异国他乡漂泊的不容易!每一个拼搏着都值得尊敬,祝贺老师获精!加国冬暖!
回复13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1-21 22:41:20
  深谢天方老师到访和雅评!老师的溢美之词让我不胜感激!正如天方老师所说,伊凡心地善良,所以才会得到老天的眷顾,好人应该有好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打拼、最初都不容易,但坚持下来,就会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天方老师可能和我有相似的感受。再次感谢天方老师的美评!问好天方老师,给老师敬茶,遥祝冬日安暖!吉祥如意!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