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单元的封闭与乡邻的开放 ——(随笔)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若干个细胞组成了庞大的社会体系。当今我国的城市与乡村,邻里之间演绎出不同的人生话剧。
凡居住城里小区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单元与单元之间,对面不相识,甚至同住一个楼层的人究竟不知道对方姓什么,更谈不上捧着饭碗走家串门。而在乡下邻里间,相处就显得比较融洽,你知我知,无话不谈,手上端个饭碗能走好几家。
开放的乡邻,心如一扇门仿佛时刻对外敞开,没有距离感,和睦待人胜似一家人。可是在城里小区,居住这里的人像隔了一堵墙,经常碰面,还熟视无睹,你不理我,我不睬你,看上去形同陌人。难怪从乡村走出来的人,不适应生活在城市小区楼层里居住。用他们的话说,像是鸟儿关进笼里,没有自由的空间,常有郁闷窒息感。日子住久了,免不了心里压抑,严重的将会诱发老年痴呆症,或患各种疾病。
这种单元的封闭,封住了人与人之间正常沟通和交流,让人少了亲和感。然在乡村邻居间,互助友爱,淳朴厚实,没有像小区的围墙把他们围住,你我相当客气,就连小孩过年都羡慕在农村热闹。可城里何时也能像乡下邻居间开放心扉,相互称呼给人一种拥有共同大家园的温馨。
我退二线到泰州也七八年时间了,同住一栋楼层隔壁和对面的邻居竟然从未相互之间串过门,据了解,其他的楼层邻居间也都有这种现象,要是放在是老家农村,绝对不可能这样。邻里间,客气走走,串串门也很正常,可是居住城市小区楼层上,家家户户门一关,一家不知一家事,个个好像陌生人,各做各的,最客气不过是见到面眼睛对视寒喧一笑,仅此而已。
那种浓厚和谐相互串门氛围几乎没有,真的是太封闭、太郁闷了,哪有那种友爱热情的场景。难怪不少老人,骨子里不想随子女进城,几代同堂,犹如鸟儿进笼,过得却毫无个人自由,无奈!这是“中国特色”。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但愿未来的日子里,城市与乡村邻里之间都能同频共振。这是人们期待的夙愿,我们盼望有朝一日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让封闭的单元如乡邻间逐步地开放,走一走,玩一玩,串串门,谈谈心,笑一笑,多么好。祥和的国度,理应去彰显古老东方文明风韵。礼数的国人,更应要传承儒教那孔子文化学风。扶老携幼,尊师重教,邻里相助,有难共帮,守望心灵精神家园,珍惜小区缘聚同住。
少一份封闭,就会多一份开放。让单元里人与人间的“围墙”早早拆掉,使乡邻清新的那股风气早日吹进来。开放,开出心灵美之花;开放,绽放邻里亲之花;开放,这里不再是封闭的单元。
感慨作者这良好的祝愿!其实,现代城市,大家都居住在水泥筑城的方格子中间,隔壁住了多少年大家见面也就是打个招呼,连姓什么都不知道,这是现实围墙,也是心理围墙。欣赏作者文笔。问候!周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