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追念向求纬老师(散文)
一
2022年7月19日,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作协荣誉副主席、万州区作协原主席向求纬因突发心肌梗塞遽然离世,享年76岁。我是头七那天才获悉噩耗的,十分震惊,未能送他最后一程,颇为遗憾。回忆往事,历历在目,感慨万千。
三十五年前,他刚从城口调任《万县日报》副刊编辑,我发现一篇抄袭的小说,愤而投稿揭穿。恰有同事熟识他,便热心带我拜访。报社虽处闹市,但大院内肃静,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编辑部吊牌挂设一排青砖瓦房,办公室阴暗潮湿简陋拥挤不堪,各地来稿堆积如山,有的首尾粘连折叠,用红笔删改得面目全非,绝大多数编辑头发灰白,在台灯下伏案字斟句酌。
初次相会,谈及稿件,有些尴尬。看得出来,他在赞许我时,自惭把关不严。我少不更事,毫无撤稿之意。他宽宏大量,只说写得好,已经审签,即将见报。临别,他微笑握手,又多瞧一眼,我受宠若惊,遂加深印象。他身材瘦高,皮肤白皙,衣着朴素,表情温和,待人诚恳,稳重谦逊,文质彬彬,书生气十足。
从此,我开始关注他,阅读他的作品。许多人提到他,恭称向求纬老师,我也执弟子礼,路遇主动打招呼。《万县日报》曾是全国地市报中的翘楚,红绿版办得风生水起,极受读者喜欢。我虽是骨干通讯员,却主要写社会新闻,任秘书后,行政事务缠身,很少供稿。他负责两大版,编辑兼记者,忙得不亦乐乎,不仅广为人做嫁衣,深入一线采访报道,还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领域勤奋笔耕,以朴拙、深情、含蓄见长,形成独特风格。我欣赏他的《巴山情》《三峡吟》《喊峡谣》等诗集,特别是长篇叙事诗《老乡何其芳》,宏伟架构恍若闻捷的《复仇的火焰》。
二
他的万一中同学主政本地,一路顺风升任正部级官员,若搞攀附,前程无量。然而,他淡泊名利,提前退休了。我在区政府法制办上班时,常碰见他去鸡公岭小学接送外孙。他沉思默想,似行吟诗人。我不好打扰,就相视一笑。他显得孤独寂寞,似乎不大认识我。北京奥运会前夕,我任职区体育局,承办全市第四届运动会期间,邀请他参与设计主体会徽,审议主题口号,筹备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却从未推辞,每个细节煞费苦心,不遗余力出谋划策,尤其对展示“魅力重庆,活力万州”的地域特色与人文底蕴和体育文化内涵无私奉献聪明才智,连总导演、武警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导杰克阿合大校和市区领导也点赞他的奇思妙想。他不居功自傲,大家给他敬酒,他说是共同努力结果,把别人抬举得高,自己则微不足道。合作共事短暂,他的高风亮节,让我没齿难忘。后来,我调区司法局,与他失去联系,可每逢他的新作发表,我想方设法先睹为快。文如其人,见字如晤。
作家和教师都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他可谓名副其实。他的人生道路坎坷,因为亲戚关系牵连,失去报考大学资格,高中毕业上山下乡,远赴贫困地区插队十三年、工作七年,当过知青、药牧场工人、村小代课老师、进修校教师、文化馆文学辅导干部、县志编纂人员,与当地群众水乳交融,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他靠自学成才,1983年函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我也步其后尘,函授毕业于该校同专业,授课者多属中国新诗研究所专家教授。民间传言,会写作的人是文曲星下凡,而自古文章又贵曲不宜平,难怪有曲折生活经历,更容易诞生优秀作品。
他存世六百余万字,字字珠玑。临终前抱病完成抗疫长篇报告文学《最亮的眼睛》,呕心沥血。他像勇士战死沙场,值得人们永久怀念。现在,我重读大作,温故而知新,今是而昨非。我终于明白,什么叫道德文章,他志洁如冰霜,人品远胜过诗文。必将风范长存,永垂青史。
向求纬老师,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