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情】爸和他的铺子(散文)
爸爸做了半辈子生意,在五十六岁的时候,他把商铺盘了。要带孙子,也到该缓的年龄了。
爸爸只读过一个月小学,但他能歪歪扭扭写出很多字,他用他自己特有的记录和标识方式记账。做生意难免存在买卖赊销,每一笔货物出入的时间,买卖双方的名字、联系电话他都写得清清楚楚,写完还指导对方确认并签上字。就这样,一个只读过一个月书的人,在乡镇街道做了很多年的生意,把我们姊妹四个送入小学、中学到大学毕业,一个也没落下。
八十年代初,爸和妈结婚后,就开始尝试着做起小生意。爸的铺子刚开始买些水果糖、棒棒油、顶针毛线之类的物品,也收头发(头发收着攒多一些去秦安调货时就能卖掉)。这里一定得提的是,爸这经商的门路是我外爷爷一手指导着帮衬扶持起来的,外爷爷本就是秦安人,货郎出身,走街串巷给自己打下一片江山,然后干脆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在将他的二女儿嫁给一穷二白的爸后,他老人家就想法子把这个女婿也给扶持着让跟着自己去秦安调货,去大一点的地方走走看看听听,看人家都是咋做生意的。跟着外爷,爸很快熟络了做生意的圈圈套套,生意做起来了。此后三十多年,爸的身份一直是个商人。
小时候,爸的铺子有着无穷的吸引力,那时候每每上、放学,我总会先溜进去拿上一两毛钱的水果糖或泡泡糖,一毛钱能买六七个小水果糖、一个长条条泡泡糖呢。每天每天,我算计着拿足够的小小水果糖,然后给晓敏三五个去和她交换她拿的西红柿、苹果,她妈妈在街道上做果蔬生意;给张凤萍一个,她会把她拿的糜面荞面馍馍分给我一些,她妈妈做的糜面馍馍黄葱葱甜丝丝可好吃呢;还会给我们的大班长晓牛孝敬一两个,这样被班长友好相待就有了小小保护伞;还会给班级活跃分子晓娟塞一个,这样女孩们报团和你臭的时候不至于太被动……
后来,爸的铺子规模稍大些了,头绳、发卡、衣服、鞋子,还有升级了的大姑娘们都爱抹的盒盒油、袜子、手套之类的都带上了,有那新进漂亮的发卡、发箍、新潮鞋子和衣服,爸会放话让我给自己挑喜欢的穿去,那时候乡镇街道上人们的家庭条件都慢慢好起来了,我好像是上四五年级了都,我的同学们穿着过年时候她们的妈妈手工缝制的整套小西装,晓敏那套深红色的和晓牛的臧蓝色合身的西装套装在我的印象里深刻极了。而我穿着爸新进的花色别样的蓝格子小西装,还有件别的同学都没有的粉色罩衣去上学,神气十足。
永远刻在记忆里的是那时候真的好期待爸爸去兰州调货,因为每次调货回来,爸爸总是给全家人一人买一个兰州的大鸡腿,裹着红红辣椒油很粗的鸡腿。人人有份,妈要是推让不吃是不行的,我们喜气洋洋地吃鸡腿,满嘴的红辣椒油白芝麻粒,爸爸看着我们笑。小小的我们哪里知道爸爸去趟兰州路上要走六七个小时,要贴身带着几千元的调货钱,提心吊胆还路远车颠。到了兰州城,批发市场奔走观察,批发上几大包的货品仔细打包装车,再走返回的路程,这次操心的是车上的货,万一绑车绳子松动装着百货的大麻袋会掉,又万一遇到了劫车贼,那丢了的可是爸几个月甚至大半年的心血,那是我们全家生计所在啊!
九十年代初的农村,改革开放的春风才佛过来,不怎么富足的年代,因为爸妈的勤苦打拼,我们一直幸福快乐地成长着。
再后来我们上了高中,爸的铺子规模做的更大了,不再卖百货针织,更多的倾向于副食销售。爸开始尝试起了批发生意,因为是在乡镇街道上,乡下人们对物品的需求有很大的空间,只是苦于路途遥远赶集不便。当时的田坪街道,爸和另外一个上过高中的叫李向阳的人同时做起批发生意。爸联系着县上大型批发部的老板,让送货下乡,省去自己跑县城调货的种种不便。一来二去,慢慢地和县上批发部老板熟络了,渐渐地理顺了商品批发的套路。应了天时地利人和,爸的批发生意顺利地转型了。只是爸识字太少也不会写字,这成了他做生意最大的困难所在。方法总会有的,爸仿照货品上的字形,不讲究笔画顺序总能写出大约就是的那样的一个字和很多个字,或是用同音字代替不同的字,要么会请买卖方当事人代他去写上货品字形,价格、数量他自己加上,然后就是签上双方的名字并拿出随时备在那里的红色印泥按上双方的指印。做生意讲究诚信,当时和爸打交道的人,都知道爸不会写字,也都事先拟好需要的货品清单,然后宽容耐心地等待爸拟同样一份货单备份留底。爸做生意,人善心轻,有得赚就行,指望的对方下次还来呢,对方卖货钱没带够或是纯粹没带钱,他会爽快让人写下欠条赊货给人家。爸和和气气地迎来每一位客人又让他们满意地离开,这样久而久之,就有了人脉,生意也做越顺手。慢慢地,田坪老周方圆几百里人尽皆知了。
年年要过年,年前要跟年集。上高中上大学的那几年,每到寒假我们几个回家后,都默认切换存在方式,成为周家批发部的一名员工。调货、点货、摆货、清货、卖货,讲价钱攀交情,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友善实在。让顾客心甘情愿开开心心地购买我们家的货,买了这次下次还会来。经商与做人一回事,诚信经商本分做人。是你的,想方设法去争取,不是你的,不要费尽心思往来讨。知足者方能行的更远。爸是这么做也是这么教我们的。我一直在想,自己能软能硬、能屈能伸、能友善待人,懂知足常乐的性情到底有多少是受了老爸的影响呢?!
再到后来呀,爸慢慢老了,记忆力减退的厉害,经常忘了收账记账,送出去的比收进来还要多;还有田坪街道上更多的年轻人也介入了批发一行,他们有经营头脑有自家车辆能给乡下的调货客送货上门;作为儿女的我们也大学毕业,不用爸那么努力辛苦地挣钱供给我们了……就这样,爸的生意该收场了。2014年,爸在不舍与无奈中盘了铺子,结束了他三十多年的经商生涯。
关于爸的铺子,永远留在时光里和我们的记忆中了。
沉淀的过往悄悄地静静地沉睡在记忆里,只待合适的时候将其唤醒,记录,呈现。关于过往的点滴
关于父母的故事,关于时代的变迁,一一地将其记录下来,读给父母听,写给自己看,也让孩子们去了解曾经的生活,在我看来我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