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奇】不能忘却的记忆(散文)
一
虎子、小老虎、虎司令。名字,离不开“虎”字,一个铺弄人,他家与古镇葛公一步之遥。提起他,葛公人没有不知道他是抗越英雄。他直接参与了广西边境“板烂”一战和老山一战,连续四次荣立三等功。他是我人生中最崇拜的人。
1954年12月,他出生在普弄村一个童家小屋,长得虎头虎脑,父亲给他取名“幼虎”,童幼虎长大后生龙活虎,十分活跃,村里人叫他虎子。1972年高中毕业,十八岁的小伙子,身材魁梧,四肢有力,回家务农,他是庄稼地里的好把式,田地里活靠的是力气。二百多斤的打稻椤戽,他一个人驼起来,脚步生风,村里人喊他小老虎。
六七十年代,农村男孩,最大的梦想是当兵。小老虎也不例外,还没毕业,他就四处打听征兵条件和征兵时间。毕业那年12月,他就如愿以偿,穿上了绿军装,走进了梦想的军营。
到了部队,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部队是个大熔炉,38年军旅,终于获得本科文凭。从士兵开始,历任团政治处干事、连政治指导员、营副政治教导员、成都军区司令部军务装备部参谋、军务装备部副处长、军务装备部处长、成都军区装备部综合计划部副部长、重庆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和四川省资阳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2010年退休,衣锦还乡,回到村里,村里人热情地喊他“虎司令”。
一串光荣的脚步,每一步都是闪光的。
二
1989年12月,童幼虎从部队回来省亲,葛公中学得知后,邀请他回母校做励志报告。他欣然答应了。那一年,我带初一当班主任。会场就设我们班上,我对这次报告会十分的期待。
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从1979年开始到1989结束,长达10年之久。八十年代初,我还在母校读高中,那时,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前线战况牵动着老百姓的心,当时,我们学生也不例外,每天找报纸或听广播,获取最新消息。课后、闲余,战争是我们热烈讨论的话题。现在,有当年一线战斗英雄来给同学们作报告,我比学生们还要高兴,人还未到,心里早已莫名地激动。
记忆,在人生的长河中,好多已不见了踪影,可有些记忆,渗透在灵魂深处,钻进骨髓之中,无法忘却。每一次想起来,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那么鲜活、那么清晰、那么动人、那么难以释怀。
童幼虎的那场励志报告,虽然过去了三十多年,但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无数次出现激烈的战斗场面,就像电视剧里的战斗片一样,令我热血澎湃,令我激动不已。
这份记忆,影响了我的一生。当我的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当我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理想遭遇泯灭的时候,想到子弹横飞的战场,想到山坡前、战壕里、树林中满是血淋淋的躯体,想到硝烟里一个个倒下的年轻生命,所有的挫折、困难、不幸遭遇都显得无足轻重。
多少次,我想还原那次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更多的人,了解那场残酷的战争,了解我们的战士是些怎样可爱的人。可迟迟没有提笔,最近连续看了《凯旋在子夜》《黑豹突击队》《当代士兵》几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片子后,童幼虎那铿锵话语又一次萦绕在我的耳边。我不自觉地坐到电脑前,敲打着文字。
三
1989年12月6日那天,教室里挤满了人,许多老师也挤在学生中间。初一年级,一百多人,鸦雀无声,静静地等候。上午九点左右,童幼虎衣着军装,神采奕奕,迈着正步走进教室,走到讲台前向师生们行了个标准的军礼。突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虎司令坐下来,开始了他的演讲,声音高亢、有力。
老师们、同学们:我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是有关“生命”。于是,话匣子打开便滔滔不绝。
他说: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历程中最值得珍惜的是青春,对于我们的边防战士来说,最宝贵的最值得珍惜的又是什么呢?下面请看看我们的战士是怎么诠释的吧!
有一次,我受命到云南老山边防前线了解情况,来到老山前沿某部五连阵地时,见到战士们大都是血肉模糊的身躯、被战火烤焦的脸庞。撕成片片布条的军装,浑身汗兮兮、泥糊糊、血淋淋的。有的头上缠着鲜血染红的绷带,有的赤着脚丫,有的胳膊吊在胸前。
副连长告诉我,这些战士们坚守的高地,被称为“老山上甘岭”。高地上峭崖壁立,荆棘丛生,蚂蟥遍地,蛇蝎出没。唯一的一条路还是野猪出没的毛道,环境十分险恶。高地上常年缺水,战士们就沿着这条野猪路,下山背水,往返一次要走三个多小时。路途何其艰难,有时绊倒了,连人带水滚下山去,时不时炮弹“嗖嗖”飞来,有的就地卧倒,有的不幸中弹再也爬不起来。这样一个面积不到300平方米的弹丸之地,却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弹雨横飞,承受了无数炮弹的轰炸,稍有不慎,生命便“交代”在这里。两个月来,高地丛林里,随处可见血肉模糊的尸体,目睹这一切,我感到无比的震惊。血腥的边防前线和内地的生活反差竟是这样的强烈:一边是烧焦的土地,撕烂的衣服,发烫的枪管和布满山冈的地雷;一边是迪斯科、流行服装……我在想,我们的战士本可以在家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为什么非要上前线抛头颅洒热血?是他们不懂得青春和生命的可贵?是他们不知道在平安的后方生活得愉快和幸福?不!我们的战士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父母兄弟,妻子儿女,有七情六欲,也懂得什么叫幸福,什么是痛苦。但,和平、安宁、幸福靠谁来保证?要靠强大的国防和军队,有国,才有家。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宁愿舍弃个人的一切,挺身而出,毅然告别父母,离开家庭,带着一腔青春的热血,义无反顾地走上炮火连天的战场。
在阵地上,我见到了某部二连指导员高星,他有一个住在内地大城市的幸福家庭,父亲原是某军副军长,参战前在内地部队服役,组织上已决定选送他到地方上大学。但他得知父亲所在的部队要上前线的消息时,就千方百计走“后门”来到这战火纷飞的战场。我问他:“你愿意放弃个人理想,放弃自己小家的安乐,放弃舒适的享受,来到这艰苦、险恶的战场上,这是为什么?”他回答道:“战场上的生活是异常艰苦、险恶,前线的每一处都有死神威胁,但为了争得一个安宁的环境,让家乡父老和同龄人生活得更幸福、更快乐,莫说是吃苦,就是牺牲了也无所畏惧。”每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有一次,他冒着敌人的炮火和战士们一起挖战壕,筑工事,不料刚垒起来的砖墙倒塌压在他的身上,压得他昏了过去,当战友们把他救醒过来时,他又挣扎着扑向阵地继续战斗。
某部五连战士杨西安,那年才十九岁,在一次战斗中左腿负重伤,说什么也不肯下战场,最后战友们不得不用担架把他从阵地上抬下来送进医院,但他伤还未痊愈,就死活要求回阵地去。我刚到阵地这天,正好遇到他第二次从医院逃回来,手上还拄着拐杖,腿上缠着绷带、连长责问他为什么不安心住院养伤,他说:“我离不开生死与共的战友。”我问他:“你不好好在医院把伤治好,年纪轻轻的要是残废了不可惜?”他好像忘记了伤痛,回答的声音铿锵而坚定:“青春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但在战争中军人的青春只属于祖国,只属于胜利。”
四
真是丹心拳拳,雄魂烈烈,守卫在南疆热土的边防战士啊,你把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毫不吝啬地奉献给了祖国!
教师里出奇的安静,虎司令对战士的“生命观”,诠释得淋漓至尽,令人震撼。我感受到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都在激动、都在为我们的战士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我想起了前不久上的一篇课文,是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我越发地感觉到,这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拼命的英雄们,不正是当今我们最可爱的人吗!
虎司令稍停顿了一会,接着说:我想讲的第二个问题是有关“金钱”。
“金钱”这个字眼,在有的人眼里是“闪光”的,“撩人”的。但是,把它搬到子弹横飞,血腥残酷的战场上,就黯然失色了。
某部五连四班战士宫维权,是一位来自万元户(八十年代初)的子弟。入伍前他是汽车驾驶员,和全家人办起了运输业,年收入达一万四千多元。然而家富不忘报国,他毅然报名参了军,来到了硝烟弥漫的前线。在战斗中,他英勇顽强,奋不顾身。一天晚上,他正在放哨,越军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向他所在的阵地摸来。他毫不畏惧,一面把情况迅速向上级报告,一面用冲锋枪和手榴弹交替还击,打得敌人四处逃命。不甘心失败的敌人调整兵力后又向宫维权扑过来,三颗手榴弹落在他的附近,他眼疾手快顺势一滚躲让过去了。就在他跃起身准备继续战斗时,敌人的四支冲锋枪同时瞄准他。小宫面不改色,迅速按响了定向地雷,两个敌人应声倒下,其余两个被掀起落到山沟。他和战友们经过七个多小时的激战,打退了敌人的六次进攻,牢牢守住了阵地。
战后有人问他:“在家放弃万元户不当,却到这生死难料的战场上来,你不觉得吃亏吗?”
请听他掷地有声的回答:战场不是市场,不是搞商品交易的地方。自从我选择了军人这个职业的那一天起,就做好了随时牺牲一切的准备。古人尚有“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之志,今天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我情愿承受所有的不幸。
这就是边防战士的价值观。是啊,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有多少边防战士毅然入虎穴,扑龙潭。炮弹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枪刺加于身而心不颤。
某部七连三排长高福胜,在一次激战前跪在猫耳洞里给父母写了一封遗书。他的父母已年过六十,体弱多病,弟妹尚小,父亲一年有十个月只能佝偻在床上喘息,且没有钱到医院查病。高福胜中学没毕业,他就肩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入伍后,全靠爱人带着不满周岁的孩子耕种八亩责任田来维持全家的生活,家里还欠下几百元外债。艰难的家境,他是何等的忧虑:要是自己一旦在战场上“光荣”了,这个家怎样支撑得住啊……
“轰—轰—轰”,战斗打响了!炮声就是命令,高福胜丢下没有写完的遗书,便带领战士冲锋去了。战斗中,他左大腿中弹负伤,鲜血直流,身旁的七班战士蔡金华含泪给他包扎。这时,他眼睛一瞪:“你哭什么,军人流血不流泪!”说完,抓起一根竹竿支撑着身体,一面坚强地指挥战斗,一面用对讲机向上级炮兵指示目标,并向连长李达久表示:“只要我高福胜在,绝不丢失一寸土地。”他带伤指挥全排接连打退敌人的三次反扑。但硝烟还未散尽,敌人又猛烈地发起了第四次攻击。此时,高福胜负伤的消息传到了连指挥所,指导员崔兆鹏心急如焚,要求派人去接替他指挥。可高福胜还没听完,就急了:“我是排长,在关键时刻怎么能离开战斗岗位呢!你们不要为我分心,负伤的事不要报告上级。”说完,他又指挥全排进行反击。就在这时,敌人炮弹的弹片穿进了他的左胸,鲜血染红了全身和背后的指挥机,他顿时昏了过去。但苏醒过来后,又咬紧牙关,使尽全身力气顽强地爬起来,用微弱、断断续续的声音向连指报告:“指导员……连长……我……不行了,你们要组织好战斗,守住阵地……”敌人的进攻又一次被打下去了,而高福胜却长眠在阵地上。战后,在整理高福胜的遗物时,战友们惊诧了:这样一位身负生活重担的勇士,自己平时积攒仅有的几十元钱却嘱咐在他牺牲后全部用来交纳最后一次党费……
军人啊,有多少人讴歌过你的英雄事迹?有多少人知道你为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默默地承受着人世间的压力和痛苦?有多少人被你的精神感动着、鼓舞着,有多少人被你在腥风血雨的战场的拼搏所震撼。我们的人民军队为什么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必战,战之必胜的军队,就因为他们心里装着祖国和人民,什么金钱、利益统统让路。他们拥有比金钱更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是这个世上最富有的人。
五
虎司令完全沉浸在炮火连天的记忆中,仿佛带着我们一道,越过时空,去一睹血与火中的战争中军人的风采。
他呷一口茶,说道:我想讲的第三个问题有关“爱情”。
爱情,是一种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有多少人为之追求!我们的边防战士也需要爱情。然而,踏上战火弥漫的战场之前,爱情却显得那么的奢侈,再甜蜜的爱情也得下课。
在老山,我走访的第一个军人,是边防某部副政委张发祥同志,他说:“你了解那些情场上‘失意’的干部战士吗?”我一时语塞,问道:“情场失意的人多吗?”他说:“你自己问问他们就知道了。”
当我深入战士中间后,惶惑了。某部二营就有三十几名干部、战士或超期服役的战士都与女朋友(或未婚妻)关上了爱情的大门。
我问刘副教导员是什么原因,他皱着眉头说:“还不是因为在边防随时要打仗呀。上战场前就被单方面宣布‘断绝爱情关系’,有的还没见面,一听说‘边防军人’四个字,就退避三舍了……”
对此,战士们都感到委屈吗?我在坚守扣林山的某部见到原八连副连长、现任部队后勤处参谋顾长寿,他已过“而立之年”,个人大事还没个眉目,最近经人介绍认识的几个都一个个的“吹”了,部队领导都为他着急。我问顾长寿是怎么想的。他笑着说:“这有什么呢?谁不想过平安日子?这也不能怪姑娘,嫁给我们,打起仗来有个万一,就可能要守寡,谁不掂量掂量?现在社会上有些姑娘讲实惠,对边防军人不太感兴趣。作为军人,也决不去追求这种感情浅薄的人,军人自有军人的恋爱观。”我问他:“那你对姑娘有些什么要求?”
他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忠诚老实,长相不论,首先得说清楚一条,我在老山当兵,随时都要打仗,流血牺牲在所难免。支持的,我才要。”
我的心豁然明白了他的意思:爱我,请爱老山!爱我,请爱边防!这就是我们边防战士的恋爱观。这是多么高尚的爱啊,这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真实体现。正是这种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当祖国一声召唤,马上就要进洞房的,或漫步在花前月下的,或刚刚和姑娘见过第一面的军人,就把这一切置之度外,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军旗下!
某部七连排长刘海洋临上阵地前,未婚妻委婉地提出分手。他勇敢地接受了她的请求,“分就分吧”,此刻,他没有后悔,没有忧伤,他为自己是一名祖国的忠诚卫士而感到无尚的光荣。在坚守阵地的战斗中,他身上被嵌进了数不清的弹片,仍强忍着剧烈的疼痛坚持指挥战斗,一次面对数倍于我的敌人偷袭,他置生死于不顾,一边命令身后的战士掩护,一边端起冲锋枪以猛烈的火力飞身跃进敌群,子弹打在身上,鲜血染红了军装……
军人啊,你对祖国的爱恋有多深!你对人民的情感有多重!抛弃爱情,谁说你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呢!
演讲结束,虎司令站起来,向师生们再次行军礼,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久久回荡在葛公中学的上空,回荡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了永恒。
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军人,当战火硝烟造就这个特殊职业时,它就成为人世间代价最高、牺牲最大的一种职业。不是吗?我们边防战士的青春、热血、金钱、情爱、生命,在战火中全部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这是何等悲壮、崇高的奉献啊!
长达10年之久的对越自卫战争,换来了几十年的国内和平。习近平主席强调,安享和平是人民之福,保卫和平是人民军队之责;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卫。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公民,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一个和平的国度,而来之不易的和平靠的正是我们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不能忘记一代代中国军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的政治围堵、经济挑战和战略包围,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保卫和平的一分子,都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人人重视国防、人人关心国防、人人支持国防,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一生是从事教育的,我深谙学生应该给与什么样的教育,应该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教了30多年的语文课,哪些战争或军人体裁的课文被删下来,我们一直困惑不解,我们到底教给学生什么?教出来的一代人,没有爱国之心,没有捍卫国家之志。将来,国家谁来保卫?“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何况当前外地环伺,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很有必要,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心。我本来是写一位参加抗美援朝的老乡,他参加了著名的“月峰山”战斗,一个加强连,为了守住阵地,最后只剩下两个人了,可他去世了获得的材料不多,所以改写虎司令。谢谢天方老师用心用情,路太远了,不然,今晚邀你聚聚,品茶、品酒,一醉方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