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奇】在异国租房的日子(散文)
一
初来加国的第三个月,为了上学的方便,也不想再给朋友添麻烦,我从朋友家搬了出来,搬到了距离学校不远处的一幢公寓。这幢公寓是四层木制楼房,虽然外表看着有些古旧,墙面有些斑驳,但房间内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有厨房、客厅、卧室、带淋浴的卫生间、烤箱、炉具、冰箱等,只要放入一张床就可入住,最主要的,是房租便宜。当我交完学费,付了一个月的房租和押金之后,从国内带来的钱所剩无几,连下个月的房租都不够,如果不尽快找到工作,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国家,我下个月就会流落街头,在我的人生中,第一次有了生存的危机感,但转念一想,人生难免有苦难,雨过天晴之后,就会见到阳光。
我租住的房间在三楼,房屋坐北朝南,一室一厅,客厅是水泥地,卧室铺着棕灰色的地毯,四周的墙面刷着乳白色的油漆,给人一种柔和温馨的感觉。透过明亮的卧室窗户,可以俯视楼下的风景,一切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公寓的两侧是由一棵棵紧密相连的雪松围起来的绿色院墙,毗邻绿色院墙的,是两排枝繁叶茂的树木,有枫树、柳树、玉兰、樱花等树木,在墙角处,栽种有月季、百合、大丽花和杜鹃等花卉,一簇簇,一丛丛,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再往远处看,是一条街道,街道的对过,是一个西人教堂,斜对过,是一个加油站,在加油站附近,有几棵高大的樱花树和一排玉兰树,当时是夏季,已经过了花期,如果是春季,那樱花树上一定会彩霞飘动,玉兰树上一定会彩蝶翩飞,从我卧室的窗户遥望,一定是美轮美奂。
看完室外的风景,走入卧室,卧室内除了一张古色古香的木床,空空如也,这张床还是朋友送给我的一张旧床,缓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我看着这个简朴的房间,不禁想起了刘禹锡的那篇《陋室铭》中的诗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诗对当时的自己,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房屋虽然有些简朴,但我的心里还是充满欢喜的,在异国他乡,终于有了一个暂时的家,一处遮风避雨的栖身之所,一个灵魂歇息和心灵停靠的港湾。
这幢公寓交通便捷,一出院门就是公交车站,而且去大学的公交车也经过门前的公路,无需倒车,我乘坐公交车去上学非常方便。那时候上下学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公交车,买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梦想,那时候连生存都有问题,买车的梦遥不可及。我对坐在车站等车的感受更是刻骨铭心,因为这里的公交车不像国内几分钟一次,半个小时才来一趟,如果错过的话,上课就会迟到,所以每次我都会提前从公寓里出来,在车站等候,尤其在冬天的清晨,大雪纷飞,坐在长椅上等车,寒风刺骨,虽然穿着棉衣,也感觉身上瑟瑟发抖,但因为心中有梦想有希望,当时也没感觉那么苦。正如刘禹锡的那句诗所描写的,真个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
有一天,我和同学在读书馆上晚自习,那天学习太刻苦而忘了时间,错过了公交车,同学的室友婉如开车送我回租住的公寓,她开的是一辆崭新的本田轿车,婉如是大连来的留学生,念大三,学的是传媒专业,她是边打工边学习,在一家韩国人开的日本餐馆当服务员。当时,婉如对我的心理构成了强烈的触动,一个在餐馆打工的女孩,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不到三年的时间,除了付学费和生活费之外,还能买一辆崭新的本田车,这无疑对我这个一无所有的人来说是一个榜样!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也会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还会拥有自己的房子,我要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在这个陌生的国家,弹奏出生命最美的乐章!
二
管理这座公寓的,是一对来自阿尔伯塔省的老年夫妻,他们都已经退休,老者的名字叫约翰,个子不高,头发灰白,精神矍铄,一双蓝色的眼睛炯炯有神,看着和蔼可亲。妻子的名字叫珍妮,梳着齐肩短发,金黄的头发,不知是染的还是天然的,虽然脸上留下了岁月雕琢的痕迹,但难以掩饰她的天生丽质,柳叶眉下,是一双形如杏仁一样的蓝眼睛,在长长的睫毛下忽闪忽闪的,每次看到她,都是面带着微笑,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每年过圣诞节,约翰和珍妮都会给每一家住户邮寄圣诞卡片,他们也给我寄来了圣诞节的温馨祝福,精美的圣诞卡片上,用娟秀的字体书写着:“亲爱的琳达,祝你圣诞快乐!新年快乐!”因为圣诞节和新年就间隔几天的时间,所以就一起祝贺了,卡片的最下面是约翰和珍妮的名字,还标注有日期。记得我上高中和大学的时候,也会在新年时邮寄卡片,那时候叫明信片。一张小小的卡片,带给人的不仅仅是一句节日的祝福,还携带着一份温情和暖意。
在圣诞节前的一个月,约翰和珍妮就开始在公寓的大厅里摆放了一棵圣诞树,并在圣诞树上挂满了一个个色彩缤纷的彩球和彩灯,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浓浓气氛。
在圣诞节这天,约翰和珍妮还会举办一场隆重的聚会,来庆祝圣诞节,邀请所有的房客到他们家狂欢,夫妻二人不辞劳苦,做出各种各样的甜品请大家品尝,有精美的蛋糕,有甜美的烤饼,并介绍大家互相认识,感觉就像一家人聚到了一起,感觉特别温馨。虽然租客来自于不同的国家,肤色各异,但那个当下,就像一家人,不分国籍,也不分种族,大家一边吃着甜品,一边聊天,畅所欲言,约翰和珍妮就像是我们的家长,眼里充满了慈爱,让我这个漂泊的游子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和温馨。
只要有家,那里就有欢乐的气氛。房子,是我租来的,居住就是权利,居住就可以享受这些难得的人间情调。我第一次觉得“居住”两个字的温暖和意义。
三
乔治是来自南美洲的一名男子,大约四十多岁,个子高高的,瘦瘦的,是这幢公寓的“大管家”,负责所有的粗活重活。约翰和珍妮毕竟年龄大了,所有的体力活,大多由乔治来做,比如购买材料,给墙面刷油抹灰,秋天清扫落在地上的斑斓落叶,冬天清理厚厚的积雪等,每次看到乔治,都是他在忙碌的身影,他好像总有干不完的活。
有一天,我家的马桶堵塞了,都怪我把吃剩的三文鱼头倒进了马桶,我以为一拉水箱的按钮,就会冲下去,没想到却堵在了那里,我想尽了各种方法疏通,都无济于事,看着马桶里的水位越来越高,就要溢出来,我心急如焚。
我决定去楼下找人帮忙,刚走到一楼,就看到乔治正在储藏间里忙碌着,我走过去,说道,我家的马桶堵了,您能帮我吗?他听完,马上停下了手里的活,拿着工具,随我来到了房间。
他先用那个带着黑色皮碗的抽水工具用力下压,一下又一下。动作缓慢而有力,但好半天水也没下去。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季,他的额头沁出了一颗颗晶莹的汗珠,衣服的后背也湿了一大片,他用袖子往脸上一抹,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水,继续疏通,同时用那根较粗的铁丝进行疏导,时间过去差不多二十多分钟的样子,那个卡住的鱼头终于弄出来了,只听“刷”的一声,即将溢满的水,终于下去了,我悬着的一颗心也总算落下来了。他说,以后不要往里面倒入鱼头了,我点了点头,感觉自己的脸红得发烫,我向他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他露出洁白的牙齿,憨憨地笑着,说道,不客气。他的样子是那样憨厚朴实,给我的感觉,就像三毛笔下玻利维亚的印第安人,淳朴又善良。
“您是从哪个国家过来的?”我问道。
“秘鲁。”他回答道。
“在秘鲁还有亲人住在那里吗?”我接着问他。
“有,我的父母和哥嫂一家人。”他答道。
“父母身体好吗?您在这里待了多长时间了?”我继续问他。
“我已经来了十年了,父母体弱多病,一直哥嫂照顾着,我经常给父母寄钱,用来买药和支付生活费。”他微笑着回答。
我这才仔细打量了一下他的穿着,他的上身穿着棕色的T恤,下穿蓝色的裤子,衣服和裤子看着有些年头了,泛着陈旧的光泽,从他的简朴的穿着上可以看出,他生活非常节俭。
出于感激,我去酒坊给他买了一瓶红酒,他一开始说啥也不收,直到我说,这是我的一番心意,他才收下,他憨憨地笑着,告诉我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吱声。
我那段时间已经找到了一份工作,除了交房租和生活费,还会有一些剩余,计划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可以用来吃饭和写作业。有一次去二手店闲逛,看到一套原木桌椅正在出售,又精美又便宜,我就付钱买了下来,暂时寄存在店里。我回来后对乔治说,问他是否愿意帮我用车把桌椅载回来,他二话没说,开着他的那辆破旧的车就载回来了,还帮我一直拿到了屋里。
我和他道谢的时候,他还是那样憨憨地笑着。乔治,就像我的父老乡亲,淳朴、善良、勤劳、慈爱。他没有妻子,没有儿女,他的生活并不富裕,每天干着辛苦繁重的活,但他却笑得那样灿烂!那样阳光!对当时处于困境中的我,他就像一盏明亮的灯盏,让我懂得不管处于怎样的困境,都要笑对人生。
我的这个租来的家,一步步像个样子了,在我眼中,那些像乔治一样的人,似乎都成了我家的成员,每每想起,那些帮助我的人的影子就在眼前一一出现,微笑向我。
四
由于房间内没有洗衣机,每次洗衣服,就需要到楼下的洗衣房去,在一楼有一个很大的洗衣房,一进门,左手侧是一排洗衣机,右手侧是一排烘干机,是投币式的,洗一次一元钱,烘干也是一元钱,非常便宜,对于公寓管理者来说,纯粹是为了方便住户,根本不是为了赚钱。
记得那天我又上课又上班,下班后,我把衣服放到洗衣机里,放入一枚钱币,洗衣机开始旋转起来,我就回到房间等候,因为太累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都过去两个多小时了,当我急急忙忙下楼到洗衣房时,看到我洗的衣服已经被烘干好了,并叠放得整整齐齐,摆放在了一个干净的白色的塑料箩筐里。珍妮正在洗衣房里忙碌着,我知道那一定是珍妮帮我烘干的,我向珍妮表达了谢意,把手里握着的一元硬币递给她。
珍妮说,不必客气,她经常帮助别人洗衣服,有的夫妻两个人都上班,上班之前,把脏衣服和两元钱交给她,她就会帮着洗好烘干,有时间的话,就会帮着叠好,当他们下班时,顺道过来取走。我问她是否收取额外的费用时,她摇了摇头,说道,她退休了,闲着也是闲着,能帮别人做点事感觉很快乐。
我心里不禁感叹,珍妮每天都在默默地为租客服务,不计报酬,默默地奉献着。也许像珍妮这样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人才会活的更加充实,更加快乐,怪不得她脸上的笑容是那样甜美。珍妮,就像一朵优雅的百合花,温婉如玉,绽放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雇个保姆,还得付费,珍妮,比我雇来的保姆还贴心,钱也不收,我只能用心一百遍地记住她的好。
五
有一天半夜,我正在睡觉,睡意朦胧中被走廊的一声接一声紧急的火警吵醒,我清醒了一小会儿,开始快速穿好衣服,那一声声刺耳的火警的鸣叫声,让我感到心跳加速,惊慌失措。这时候我听到有“咚咚咚”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约翰正站在门口,他用非常急切的声音对我说,三楼有一住户着火了,请赶快下楼,说完,他就转身去敲隔壁家的门了。
我的大脑开始飞速旋转,不能空着手下楼,我把手机和一些重要的证件以及钱包装到了一个背包里,拿起毛巾,掩住口鼻,握着钥匙,锁上门,此时,楼道里已经浓烟滚滚,在烟雾迷蒙中,我看到珍妮和约翰影影绰绰的身影,还在一家一家地敲门……
电梯不能乘坐了,只能走楼梯,情急之下,恨不得一步能跨两阶楼梯,终于冲出了屋外。正是冬末初春之季,出来时由于太着急,穿得并不多,感到寒风刺骨,心里有些后悔,但现在是回不去了。
这时候,院子里聚集了很多人,穿什么的都有,有穿睡衣的,有穿棉袄的,还有一个大约三十多岁的男子,竟然穿着短裤。站在我身边的女孩,怀里抱着一只可爱的小狗,生怕小狗会冷,敞开大衣,人与狗共穿着同一件大衣。
那个穿着短裤的男子,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婴儿是用厚毯子包裹着,只见他把婴儿的毛毯裹了又裹,紧了又紧,生怕婴儿会受冻,而他自己只穿着短裤,却顾不得冷,我想,他情急之下,只想着孩子,给孩子包裹得厚厚实实,为了孩子尽快脱险,甚至没有时间为自己穿一条长裤来御寒,这就是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的父爱!
大约过了十多分钟,一辆救火车风驰电掣般驶来了,几个救火的消防员跳下车,身上背着灭火器,手里拿着梯子和巨大的铁扳手,快步走入公寓。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对他们肃然起敬,在火灾面前,他们迎火而上,不顾自身的安危,只为了能给居民带来一份平安。看到他们,我想起了中国那些不顾自身安危救火的消防员,国度不同,但共同的职业精神,让他们投入到危险之中,令人敬佩。
救火车上的数个黄灯不停地闪烁着,一只大狗,瞪着好奇的眼睛,不知发生了什么,看着那一闪一闪的光亮发呆。一个小女孩,也就一岁的样子,手里捧着一个大鱼娃娃,不停地蹦蹦跳跳,小孩子是不懂得忧愁的,在他们的心里,只有快乐。还有一个稍大一点的小女孩,和她一起正在嬉戏。
过了大约二十多分钟的时间,警报解除,我们这些人开始一个个陆续走进公寓,在一楼,看到约翰和珍妮和消防员正在谈论着什么,经过那间着火的房屋,整个墙面都已经熏黑,真是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走廊里的浓烟已经消散,但还有呛人的烟味,我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浓烟中约翰和珍妮,站在一家家门前敲门的身影。他们让我想起了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船长,在危难之际,把生留给别人,把危险和死亡留给自己,这种崇高的敬业精神令人动容!
六
当我租房子的第四个年头,我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母亲电话中说,熊岳金灿小区正在建设一批新楼,我放下电话后,第二天就去银行给母亲汇了一笔钱,让她用这些钱买一处房子。当房子建好后,母亲和继父一起搬进了那处新楼。每年过年,我都会给母亲汇钱,感觉自己终于有能力孝敬母亲了,心里有了一些宽慰。对于父亲,我是亏欠的,没有机会在他活着的时候尽一份孝心,子欲养而亲不待,那就把对父亲的那份孝心全部给母亲吧,看着母亲生活的幸福快乐,我比什么都快乐。
当我租房子的第五个年头,我终于在异国他乡买了一处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一百多平,两居室,两个卫生间,多个储藏间,一个洗衣房,一个大客厅,一个厨房,比我租住的房屋的条件好很多。我从出租的公寓搬了出来,搬出来时,我把那张床留在了出租屋里,留给下一个租客,也许那个租客和我当初的境况一样,连买一张床的钱都没有。
那张原木的桌子和椅子随我一起搬进了新房子,我对这套桌椅是有感情的,它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陪我吃饭,陪我学习,我和它们朝夕相处了将近五年,它们见证了我这五年来的心路历程。此外,每次看到这套桌椅,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乔治淳朴善良的笑容,笑得是那样灿烂,就像一朵向日葵,明媚而绚烂。
我现在住的新房子,有一个洗衣房,里面有洗衣机和烘干机,再也无需到楼下洗衣服了。但我每次洗衣服时,依然会想起珍妮为我烘干衣服并叠放整齐的画面,感觉很温馨。还有不到一个月,又是一年的圣诞节,约翰和珍妮寄给我的那些圣诞卡片我还一直保存着,每次打开看,都会感觉到一股暖意,那是如亲人一般的温暖。
“只有品尝过苦的滋味,才会更加珍惜生活的甜”。
岁月悠悠,光阴冉冉,回望租房子的那些日子,就像细酌慢品一杯没有加糖的苦咖啡,喝起来虽然是淡淡的苦涩,但回味起来,却是浓浓的醇香,沁心润脾,悠远而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