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神奇的住宅(散文)
早饭后,与妻子和邻人老厉来到原职业中专住宅区,那里有我家住过的小院。
投开已经生锈的锁,我们进了院子。
眼前的景象将我的心震了一下。这里衰草连天,蒿类植物横七竖八地,或站或躺,拉拉秧缠绕在晒衣裳的铁丝上,有的爬到墙上,虽然已经干枯,但仍然可以叫人联想到它活的时候的那种顽强劲儿。此时我的心有点凄然了。我有个毛病,就是容易受环境的感染。杜甫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我之心情不好,却不是因为“感时”和“恨别”,事实上,我现在是人生中最惬意的时候。那么这就是“闲愁”了。
正在这时,妻子指着西墙根说:“你看,那是什么?”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原来是一些绿色的植物。
这绿色立刻冲淡了我心上的阴郁气。我仔细察看了一下,发现那是西红柿,枝叶嫩绿,还正开着细小的黄花呢。
老厉说,可能是自己出的,不知是谁吃西红柿掉下的种子,自己出来了,这个季节开花,可能是因为墙根暖和。
妻子说:“前几年有租房子的。他们留下的种子,一代一代自己生长的。”
我相信她的判断,估计这西红柿在这里传了好几代了。我惊奇它的生命力。没人栽培它,没人给它施肥浇水,它无所依傍,却跟野生植物一样,遵循自然规律,发芽,成长,结果,将成熟的果子掉落在地上,第二年又开始发芽成长。
“你看,这里还有两个冬瓜,都不小呢。”老厉指着靠近堂屋的一片乱草说。
我过去一看,果然如此,两个冬瓜藏在乱草间,大的约有五六斤,小的也有二三斤。看来,要是我们不过来,这冬瓜也就在这里过冬了,它也许会被冻坏,也许赖有烂草的庇护熬过冬天,明年春天开始腐烂,种子掉到土里,像西红柿一样,自己发芽成长。
老厉还在东墙上发现了两个小丫丫葫芦,说拿回去给小孙女玩。
嘿,这小院简直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无人居住,植物自然生长,而且能结果、传代!
看来这小院是一个吉宅。
从1991年到2005年,我们在这里居住了十四年。十四年间,我们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就是在这里拿到了本科文凭,评上高级职称的,妻子也在这里评上了中级职称。特别是,女儿于1996年考上了山大研究生。
我看了看西南角上的那间仅可容膝的平房,想起当年女儿在里面拼搏的情景。那间小屋里,只有一张80年代初花8块钱托人制作的不像样子的书桌,一把方凳,书桌上一个台灯;一张防震床,还有别人送的一个三角厨。每天晚上吃完饭以后,女儿就进了那间屋子,打开台灯,开始夜读。
九点到了,妻子催她睡觉,她只是答应一声,并不熄灯。我们睡觉醒来,看看那间屋子,灯还是亮着。我就喊着催促一阵子,女儿嗯了一声。我以为她疲劳不能坚持了就会睡觉,谁知当我们睡醒第二觉起来看时,女儿的屋里还是亮着灯。妻子有些动气地催她休息,她还是那样答应一声,并不熄灯。她的真正熄灯时间,大概在下半夜两点以后。
她一直就这样坚持着,一连几个月,直到来了考试通知,到临沂的头天晚上,她还是不放松。
说起女儿的努力,还应该归功于妻子。妻子经常向女儿灌输的思想就是:好的前途要靠自己争取,不能依赖任何人。她常对女儿说:“像咱们这样的家庭,什么关系也没有,你爸爸又不当官,要是不好好学习,招工也找不到好单位。现在政策好,只要努力,考学不成问题。你不能像有的孩子那样,就算学习不好,人家老的也能给他找个好工作。我和你爸爸也只能保证你上学的基本花费,奢侈品没有,别的就靠你自己了。”她也以同样的话教育儿子。这样的话反复多了,就对孩子起作用了。既然没有什么可依赖的,那唯一的就是自己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所以女儿学习一直不错,基础很扎实。就这样,她顺利地考上了初中,又顺利地考上高中,估计考个本科不成问题。
但事物往往不按照人们的愿望发展,女儿高考居然不理想,考了个专科。而觉悟较晚的儿子却于1992年考上了本科院校。
妻子没有过多的责备女儿。
专科毕业后,女儿开始教学。这当儿,妻子鼓励她参加函授。女儿用了三年时间,不但拿到本科文凭,还拿到了学士学位证书。
有了这样的条件,妻子进一步鼓励女儿考研。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努力,女儿于1996年考取了山东大学的研究生专业。又经过奋斗,成了某大学的英语教授。
我站在乱草间,默默地想了好多。
就是在女儿住过的那间小屋子里,我完成了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雨雪霏霏》的创作。
难道这小院地气好吗?难道这住宅有什么神奇的吗?
看看那正在生长的西红柿,看看自生自长的冬瓜和丫丫葫芦,我不禁产生了好多联想。假如我是国家干部或者大款,我的孩子会怎样?假如我家有可依赖的社会关系,而我又充分利用了这种关系,孩子又会怎样?
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