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时光】有你陪伴真好(征文·散文)
“你都多大岁数了,还每天学习,脑壳子疼不?还折腾个啥?要不要上天……?”我被单位的几个小同事调侃着。他们后半部分的话,被我投射过去的一个严厉的眼神儿扼杀在了喉咙里,都低头干起了自己手头的工作。
一、长风破浪会有时,一朝春露万花开。
在我们榆次这座小城里,我是被儿子推上风口浪尖的。儿子上一年级时,因为我不帮孩子检查作业,而被老师指名道姓批评过。三年级时,因为儿子在学校替我干老师分配给家长(我)的工作,我被老师冷嘲热讽过。上四年级时,因为儿子学习课外东西太多(二胡、围棋、书法、素描、街舞),我被老师质疑过。上初中时,因为儿子喜欢和不爱学习的同学玩,我被老师训斥过。又因儿子的三观与其他同学不同而被同学疏远过。高中时,第一天报到,又因儿子是滑滑板到校,我被校方领导在全校家长会上点名批评过。所有发生的这些事情都历历在目。在老师眼里,我就是那个不管孩子的坏家长。在同学们眼中,我就是那个管教儿子严到极致的坏妈妈。在家长们口中,我就是那个格格不入的另类。我也质疑过自己,是自己教育出现了偏差吗?到底教育是该听老师的反馈,同学们的心声,还是迎合家长们的观点?
伴随着我的万分纠结,儿子也顺利地考入我们这个城市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级。入高一不久之后,在儿子口中,我的形象就和股票市场被低估了的潜力股一样,一路呈现上升的态势,说我是最有前瞻性的好妈妈。那么大的小伙子了,说到用情处时还会凑到我的脸颊上来“啃”一口。
在我们闲聊时,我也曾打探过儿子,三年级前,妈为了培养你的学习习惯,打你的情景不记得了吗?强迫你学习繁多的课外知识,每天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剥夺你玩儿的时间不记得了吗?初中每天晚上下晚自习后,监督你跑步回家,累得你大汗淋漓,你不记得了吗?我如此的虐待你,你居然还说我是好妈妈。儿子哈哈一笑道:“你虐待我千遍,我爱您如初恋,你的良苦用心在我上高中后才真正感受到,你虽然嘴上不和我说这是为我好,那是为我好,但我越长大,越明白你的良苦用心。”听到这句话时,我的心情似翻江倒海般五味杂陈,眼眶不自觉的湿润了起来,正可谓是家有男孩初长成,一朝春露万花开啊!
二、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改途易辙也受宠。
“逸飞的妈妈,你周四有时间吗?家长会想让您来给我们班的家长和孩子讲讲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是在和我说吗?”
当我把这条信息回给老师后,才反应过来,这不明知故问吗,人家老师是在和我单聊又不是在家长群里。感觉自己此时的智商为负数,从来没有被老师认可过,居然上高中后被受邀到学校做演讲。自己双手抱头左右摇晃脑袋,右手随即从办公桌上摸起一支碳素笔,在自己的左手背上用力地戳了一下,手背发出丝丝的痛感,再次证明被邀请的真实性,方把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来。回家后,儿子看我犹豫不决,用激将的口吻讲:“你要不去演讲的话,以后学校发生的事,就再也不回家和你交流了。”
记得开家长会的那一天,班主任在教室门口笑吟吟地迎接我。并询问我是写的稿子还是做的PPT,这下可把我整懵圈儿,心里想:“不就讲个教育方法嘛,还需要整个稿子。”班主任看出来我的尴尬后立即又附一句:“没稿子也没事儿,你简单讲讲就成。”第一个上台的家长手攥着演讲稿,第二个家长做的是PPT。我很淡定的心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暗暗在心里骂自己:备个稿子有那么难吗?真是傻到家了,真是无知到了极点,估计今天会丢我家儿子的小脸了。这时儿子在家安抚我的一句“怎么教育的我就怎么讲,怎么说,最真实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不要被其他家长给带偏”像是一句名言警句在我的耳畔回荡着。既来之,则安之,硬着头皮上吧。
下面请逸飞妈妈讲讲她的育儿经验。当我踏上那三尺讲台,抬头环视讲台下的那一刻,将近百十人渴望的眼神都在齐刷刷向我投来。我的脑海出现了短暂性的空白,我哪里经历过这种场面,长这么大唯一一次还是在单位面对台下不到30人的工作交流会。为了那次交流会,我整整准备了一个月。这次,确实是我大意了,压力也随即而来。之前确实应该好好地准备一下,也不枉这么多双渴望的眼睛。哎,事已至此,死马当活马医吧。从儿子的各种习惯培养说起,谈到怎么预防叛逆期、男女生交朋友,再到性成熟期的正确引导,最后讲到了高中阶段的学业规划。我的手不再抖动,开始有了温度,僵硬的面部表情恢复了常态,口齿开始灵活并能声情并茂。家长们开始举手和我互动……我们班的和谐气氛影响到邻班,邻班的老师和部分家长从教室后门进入到我们班,站在了最后排聆听我的演讲。其他班家长会散后,家长们陆陆续续地从我们班教室经过,并且试探性地向我们班后门靠拢过来。我看势头有点不妙,赶紧把讲台让给了班主任。下台时,我的目光和儿子的目光不自觉地交织在了一起。儿子向我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刻,我这颗悬着的心才算落地。
三、香醉人间三千年,他乡书郎情更浓。
“妈,我来这边已经两个多月了,不管从学习还是生活上都基本站住了脚,你要没事儿的话,就把培养我的过程写个文字性的东西吧。帮助一下其他还一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迷茫的家长,我认为你的教育真的和其他家长不一样。”
“不行吧,在我的计划里还没有这一项内容,再说了我的教育方法不一定所有的孩子都能用上呀。”
“但你的教育理念是所有家长都应该学习的呀!”
“容我考虑考虑再说吧。你妈我自己有几把刷子自己最清楚,就一个初中毕业的中专生,胜任不了你的这个任务啊。”
“妈,我相信你肯定行。你曾经教育我说:你连试都不试,咋就知道自己不行,万一成功了呢?”
“这事没有万一成功的概率,只有一万个写不成的现实。”
之后,我也没把这件事儿放在心上。让这件事正式推向日程的是:亲朋好友,还有老师推荐的家长们,都找我聊天儿,询问孩子成才的各种途径。开始的几天,我还觉得挺有意思,貌似有一种成功人士的满足感、新鲜感,但时间一长,就影响到了我的正常生活,咨询的人们不管我忙不忙,只要他们有时间就打电话,咨询的大都是朋友介绍来的,咱还不能正面的回绝。左思右想后只好把儿子说的这个事情提上了正式日程。
从我开始动笔到手稿的完成,十八万字的一部《野蛮“后妈”的养娃路》就成形了。后继的校对,图片的收集整理用时两个半月,于今年5月中旬出版社接收了我的作品,前些日子出版社传来好消息,预计年底前会出版。在完成这部关于儿子成长的纪实性作品后,我再回头,换作一个读者的身份去阅读,感觉不是我成就了儿子,准确地说,是我在陪伴儿子的道路上,儿子成就了我的自律、坚韧与阅读的优良品质。在不同成长阶段,我只是起到了个引子的作用。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信任、互吐心声、互相接纳、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在各自的成长道路上披荆斩棘,向着更高更好的目标不断攀登。
四、已是暮年独自赏,爱到春潮滚滚来。
11月底的北方天气要比往年温暖好几度。微信视频的另一头传出的是儿子安慰我的话:“妈,不用太纠结,这次没有考好,咱来年再考。”
“妈不是纠结,真的因为备考太努力,我不甘心啊!”
“你不是曾经教育过我,一次考试失败并不代表自己不行,那是上天送给你的恩赐,让咱再比别人多学一次,你难道忘记了吗?”微信这边的我无言以对。
说起这个《心理咨询师》的学习,其实也是在儿子的提议下,才报考的。儿子说现在的我总是与家长和老师打交道,应该学习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从报名到考试也就满打满算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三个月中,我从翻看课程视频、听课、课后练习题、再到案例的分析,上班间休时间我也会翻开笔记瞄两眼,午休时间也改为网络学习时间,晚上下班后一直学到凌晨一点。推掉了驴友们外出游玩的邀请,戒掉了电视和网络的各种娱乐诱惑,笔记做了三本。就连我家的两只猫咪都知道,我只要坐在书桌前就不会再起身,深夜它俩会趴在我的字里行间打盹,有时也会前腿环抱我写字的手催促我早点上床休息。最难熬、最痛苦、最艰辛的是考试前的一个礼拜,我特意请了年休假在家备考。早晨雷打不动五点起床晨跑后七点进入学习状态,中午只吃一袋方便面煮白菜,晚上方便面咸菜就饼子,24点前没有上床休息的欲望。连续不间断的刷题、背题、看课件,电话调为静音与外界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这句话估计描写的就是我当时备考的状态把。真正地做到了一天24小时,17小时在高强度学习,不敢怠慢,不敢放松,生怕自己的一丝放松就会毁于一旦。在这五天中,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孩子们中、高考时焦虑与无助,坚强与无奈的压力。吃不好睡不好是常态,并伴有晚上在噩梦中因考试不及格而被惊醒后难以入眠的折磨,在这五天中,我承受着思想和灵魂的拷打,行走在崩溃的边缘,学习到想吐的境界。我这才短短五天啊!可想,孩子们是怎么熬过来的,只有经历过了,才知道过程的不易。只看过程,结果不去理会,这话确实是哄小孩子开心的话。《你只管努力》中有句歌词:我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给天意,要想生活甜蜜,汗水会创造奇迹。这才是努力的真谛。
我虽然现在还在焦急地等待分数的出炉,但感觉自己在学习中还存在欠缺,估计大概率不会考过。儿子又一次找我视频,他说:“下一次的学习,一定要学会理解题目的主干,不能死背硬记。”我其实就是考完后,自我感觉不好,情急下有点儿难过。自己那么辛苦地学习、付出,换来的是不尽如人意的结果。但通过儿子一次又一次与我聊天儿,我终于释然了。
一年前,我还想方设法,用各种方式来开导儿子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该怎样平稳渡过,一年后的今天,儿子也用同样的方法来开导我,这难道不就是老话说的那句:我养你小,你养我老,我陪你慢慢长大,你陪我慢慢变老……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话说,心理咨询师,确实难考啊。话说当年,我还参加了专门培训班,刷题、视频、背诵,熬更守夜……考个三级,脱了一层皮、不堪回首。
疏影加油,期待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