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 师魂 (纪实散文)
平舆二中是一个有70年辉煌历史的现代化初级中学,是一个魅力四射的集体,她凝聚了磅礴的精神伟力,一代一代人铸就了神圣的二中师魂。
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多少个踏踏实实的脚印,上演了多少个可歌可泣的故事,铭刻了多少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
一
89年秋,我怀着一腔热血走进二中这个洒满阳光的世界。在这里深耕了15个春秋,自称“四代老臣”。见证了从12到66个教学班的历史升华。
第一天进二中,我诚惶诚恐,尹校长带我见班主任吴绥华老师,吴老师看我一眼,没说一个字,转身走开。我的心瞬间结成冰疙瘩,无奈而无语。两天后,吴老师送我一个漂亮的搪瓷缸,真诚地说“周老师我这人性子直,你看咱校初三老师都是上了岁数的,我看你太年轻了,怕带不了毕业班。这两天我听了你的课,感觉很有创意,学生很满意。特向你表示歉意!”望着他真诚的目光,我满满的都是感动,初见的不悦一扫而光。我环顾四周,也真是的,身边全是我父辈的男教师,难怪他有顾虑。那时那地,他的责任心突然让我肃然起敬。
二中每年开学,校长聘班主任,班主任聘任课老师、抓阄学生名册。只要是班主任各就各位,领导为了躲避麻烦,便“隐居山林”。班主任就撑起一片天。他们早六晚九、全天候、全方位守班,他们的眼睛每时每刻就是无死角、无盲区的监控。
吴绥华老师初三班主任教化学。他是班主任“守”班的典范。他性格耿直,有责任敢担当,说他“爱校胜于家,爱生胜于子”一点都不夸张。我和他搭班多年,他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他每天比太阳起的早,好像办公室是他买了专利似的,每天扫地、洒水、擦桌凳,数年如一日一丝不苟。不管春秋冬夏。每时每刻都和学生在一起,除了去外班上课,暖和了坐在窗户外,雨天冷天坐在教室后,他是从不缺席的“旁听生”。他用爱岗敬业精神激励学生,用过硬的授课艺术感染学生,用阳光雨露般语言温暖学生。班主任坐镇课堂,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上课如入无人之境,驾驭教材得心应手。当然他班教学成绩各科都是最棒的。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是沾了吴老师的光,工作才顺风顺水。
“二中选好班主任,傻子都能当校长。”这是90年代人对二中班主任的最高评价。学生在哪,班主任就在哪,他们带着病,发着烧,坚守岗位的事,根本不值得一提。
二中名声在外,学生分数达不到录取线,入校比跑官都难,就这样学生数还是达到极限,三间教室一班装1O8位“梁山好汉”再正常不过了,学生个个都像在练“少林静坐功”。一条能坐两人的长条板凳,要坐四个人,学生写作业只能侧着身,一个胳膊放在桌子上。孩子在家写作业左手也背在后面,让家长哭笑不得。那个场面至今想来让人心疼。这样密度学生,班主任岂能放心,不敢离开半步。孩子挤到那个程度,多个班主任曾夸下海口:我们班门口栓群猴子,保证教室里安安静静,眼动、心动、人不动,这就是二中的风景。
优秀班主任:苏强,王新强、李迎春、宋文周、周静、王宪立、裴耿等,名单实在太长写不完。
常言说:学校教育三分教七分管,二中班主任管班各有一套法子。副校长李百泉初三班主任,校内、班内评“比”是他原创。他是善解人意的好校长,好老师,和蔼可亲,师生们的贴心人。很多老师喜欢和他开玩笑。沒人怕他,却个个敬他。他总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润物无声却又掷地有声。他的法子是:校内班与班“比”,班内组与组“比”,组内人与人“比”,用公平公正的量化评比,把师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学校工作忙,守班时间比别人少,但班级成绩和纪律无人能比。
杨世绪老师语言很少,从不大声说话,春风化雨般的,可他的话像核能一样,体积很小,能量无穷。他管班的兵法是一个“帮”字,也就是所谓的“一帮一一对红”,班干部分工很细,“帮比名册”赫然写在后墙上,好与好的比,好对差的帮,把竞赛充满课堂。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他的班风:阳光、温暖、团结、共进。有点能力的家长。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他班。因他人品和业务能力,有人说:如果杨老师当教务主任,学校工作会事半功倍,没想到他那么平和的性格竟然固执得令人吃惊,说啥不愿当官。他说:当老师看不着学生心里不踏实。最后县教委方荣国股长三番五次做工作,才强制为他“黄袍加身”不过前提还要当班主任。教务处工作千头万绪可想而知,人家就是有将帅之才,善于用人,分工合作得当,手不忙,脚不乱,班级和学校工作都干得漂漂亮亮,你不服不行。
还有不少巾帼女英雄,尹小美知识渊博,说话做事都带着斩钉截铁的劲,工作风风火火,刚调来时接的班曾换过三次班主任,成绩倒数第一,她抓班特点是一个“谈”字,她喜欢给学生谈心,欣赏、夸奖、和鼓励,把学生的劲头鼓得足足的。她所有空闲时间,都是一个一个看着学生不是背就是写,英语、数学自己不会,找个学生看着,自己也拿着书装样子唬人。功夫不负有心人,成绩很快赶超上去。得到学校家长的信任,年年评为优秀班主任。
万献荣是个敢做敢当的女强人,她的特点就是一个“拼”字,接班主任时曾有人不信任说:工农兵学员能行吗?偏偏抓阄学生名册手气不佳,一度差到倒数,她就靠一股拧劲,为争一口气,没明没夜的拼。其实后来“守、比、帮、谈”不再是一个人的专利,而是全部二中人的共同财富。万老师把十八班武艺都用上,后来者居上。学校让她介绍转变差生的高招,她说:比别人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是最高的招,看懂孩子心理的饥渴冷暖,对症下药是最好的法。她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0年评为省级骨干教师。
二中之所以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班主任应该是深耕细作的特级园工。
二
二中老师是知识的耕耘者,智慧的播种者,为学生撑起一片知识的蓝天。他们把学生放在心上,无私而忘我。不管遇到多难的事,铃声就是命令。几何老师王爱云儿子重病,站在教室门口还泪如雨下,擦干眼泪上讲台,脑子里全是点、线、面,心里的疾苦绝不让学生看见。秦自立老婆突然病倒,不能自理,孩子、家庭所有重担全压在一个人的身上,他走上讲台完全进入忘我的状态,从没耽误一节课,每天改作业都忙到深夜。
单宗文老师母亲去世了,家人叫他回去,他说:我上完这节课再走,走下课堂泪流满面,还不忘把班级工作安排一遍。
二中任课老师,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抢”,抢啥?抢时间,课堂和自习分工清楚,谁也不能多占。只有三饭后这段自由空档,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抢”有招。曾有个抢课走错班的老师传为笑谈。
事情是这样的:本来自己的教学班在三楼的李老师,他才跑到二楼就急忙冲进对应教室,热火朝天讲起来。教这班的王老师也来抢课,十分纳闷:“怎么回事?”老王正在云里雾里心里打着鼓,李老师讲完一节。突然大声说:“课代表今天的作业怎么还没送到办公室?”课代表迷惑地说:“我们班作业早送办公室了,老师你不教我们班数学呀。”李老师很快他扫视一下学生,一步冲出教室。
门外的王老师明白过来,迎上去说:“你不能走,得给个说法。”李老师哭笑不得推开王老师:“你不用謝我了,我要更上一层楼。”
那声音还在楼下飘着,人已经冲进三楼教室,一看自己教室里英语老师正在指导学生默单词呢,气得摔头找不到硬地。
这事一度成为校园最佳笑话。
我不想赞扬这种现象,孩子们太累了,老师们太苦了。只是赞扬二中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要知道那时是没人知道报酬长啥样,纯是教师本能的责任心作怪。唯一在乎的就是成绩,谁落后觉得对不起学生。
说起老师改作业,也真叫人感慨万千,学校只管三个大考,集中流水阅卷。班级每个星期各科最少一次小考,出题印卷都有同科老师自己操作,考完争分夺秒出成绩。出现高分都掂着试卷向大家炫耀。那时我们老师可没现在人脑子转圈快,根本没有让学生改卷的概念,只相信自己批改的成绩才真实可靠。
我进二中第二年,换了个校长,别出心裁设计一套办公桌。三间房子做一个大大的椭圆桌,一百多人的作业摆的一摞挨一摞,壮观得如同一座环形山。我们每天在那山后面,辛勤耕耘着那份自留地,难识庐山真面目。领导开会时只能看到作业堆里晃动的黑头顶,很是滑稽。老师改作业是一大奇观,坐着的埋头伏案、站着的奋笔疾书,特别是老教师带着老花眼镜,一会坐,一会半蹲,一会跪在椅子,没明没夜的干,还有不少面批面改的,现在想起那场面就有点心酸。可那时我们并不觉得苦。
有一个改错作业的事,现在想起还能笑出眼泪来。
王老师因上午第一节有课,早早就来改作业,终于在上课前改完了。他点支烟翘起二郎腿,看着急急忙忙赶来上课的老师们,笑眯眯喷云吐雾。突然身边的李老师叫起来“哎,谁把我们班作业改了,哪来的活雷锋啊!”李老师正在纳闷,看见身边刚才还得意洋洋的王老师紧张起来,只见他他翻看着作业本,一脸茫然地笑起来:“哎呀,作业挨的太近了,改着你们班的啦!俺班的作业呢?”一听这话李老师嘚瑟起来了:“那不行,啥意思!这不是抢我的饭碗吗?”王老师一脸尴尬的苦笑着。“山”后的脑袋都探出来,连大老爷们都笑得花枝乱颤。
我不想让学生太苦太累,那就要苦干加“巧”干。我的口号是“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这是我第一篇教学论文,93年在“苏鲁豫皖中学语文论文集”发表。我在教学中处处寻找规律。如修改病句:“科学发展到今天,难道没有人否认地球不是绕太阳运转的?”这类句子学生和老师越绕越迷,一节课下来,等于没讲。我就停下不讲,我曾教过多年数学,我把数学负负得正的概念用到这,研究得出规律:只要数否定词和问号的个数,偶数为肯定,奇数为否定,再根据语义判断,一语道破天机,化难为易。再如一般的词性辨别:有+(名词),别+(动词),很+(形容词)代入一试,一目了然。
语文老师作文一周要批改一百多本,太费神费力。我总结了自己的一套方法。简单概括为:
自评:写作文时每人自备一支红笔,错字、错句用红笔修改,文中闪光点红线标出。
他评:指定优秀学生“一评三”或“二评一”汇集优点。
课堂点评:老师把学生的总结汇总列表,老师做报幕员:如谁的选材,谁的开头,谁的修辞好等,作者本人站起来展示。所有人都是演员,所有人都是导演。末了我也展示我的下水作文,把课堂推向高潮。
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小文章就像模像样了。
93年中考,我参加阅卷,有个老师宣布:要为一篇作文打“加一”,满分40,要打41分。他当场宣读文章,老师们无不惊叹,太好了。记得题目“假如我是驻马店市长”,主题是讲环保的。这可不是件小事,惊动了地区招生办,又来个大组复审,结果“保持原判”。这个学生就因一篇作文被地区一高直接录取。那时对任课老师别说奖励,连一句表扬都没有。说心里话,当时连我都认为是孩子自己的天赋,与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几十年过去,行文至此,记忆中突然跳出这个事,只是具体细节不记得了。
2000年,我在南阳师范学院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时,我把自己的做法写成一篇“作文教学的讲与评”作为毕业论文,受到王振彦导师特别推崇,举行唯一一场专题答辩,我回答了导师和学员的几十个问题,赢得大家不少掌声。
我还把语文知识分三大块,死记硬背的偏重于写。现代文阅读,三个文体编三套公式,让学生灵活借鉴。作文体现“模仿、创造性思维、逆向立意相结合”。我不喜欢那些堆砌美好词语的满分作文,我称之为“四不像的稻草人”,漂亮外衣没灵魂。我自己写下水作文,也是我作文评奖的亮点。学生愿意背我的作文就让他背。每个学生平时优秀作文,我改成精品,自己手抄装订成册,关键时独自享用。只是在没电脑的时代,都遗失了有点可惜。
三
二中人团结和谐,人与人之间如亲人,像哥们,别看在讲台威武霸气,走出教室就是一群老小孩。个个语言生动、幽默、风趣。开起玩笑来妙语连珠。
我们老师在“守、比、帮、谈、拼、巧”中,团结、紧张、严肃中也不缺一个“乐”字,不知道从啥时开始,老师们喜欢开玩笑,主题都是把对方当成小孩,比如:在校园碰面,一个老师就会严肃地对另一个老师训斥道:“人家都在班里好好学习,你到处乱跑啥!快进班!”如果另一个很忙,翻个白眼就走了,外人根本看不出门道,只有我们才心领神会。有一回,一贯穿戴马虎的李校长,因外出开会,穿了一身新西装。大家都笑着说:“哎,小李啊,新衣服真好看,是考了满分,妈妈奖励的吧?”没穿惯新衣的他,别看平时总是大大咧咧的,众目之下也不好意思。并且有人给他喊着号子“一二一”他走路不自在的样子太可爱了,惹得大家笑声一片。
一次,李校长和一个老师讲月考出题的事,很认真的样子。严老师一边乐了:“哎,看恁俩亲热的样!”
这个老师脸也不扭:“这孩子,你咋恁不懂事,我给你舅舅说句话,你喳喳个啥?跑外边玩去!”口气里带有亲切的责备和亲情的数落。
人家也不反抗就笑眯眯走开。
我们办公室还有个喜剧人李迎春,因爱把“亲自”挂在嘴上,大家都叫他李亲自。如你生病了,他会拉着你十分关切地说:“你亲自生病了啊?咋那么不让人省心呢!”你去饮水机接杯水,他会给你帮忙:“啊!你亲自渴了?”学生课堂睡着了,他拍着学生的头:“你小子,我亲自上课,你竟敢亲自睡觉!”学生笑了,他故意板着脸:“你还不承认错误,还亲自给我笑!”因为他天天滥用亲自闹出多少笑话。
我们初三老师还有个最开心的事,就是“吃兑伙”。每次月考后,每人兑20块钱到饭馆吃一顿。每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摘掉一切面具,放松疲劳而紧张的神经,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享受。不像集体会餐,有领导敬酒绕来绕去碍事。不像学生家长请客,要装出几分斯文。那时我们完全展示了赤裸裸的自我。刚刚在教室里还是一副威严的面孔,突然像淘气孩子一样天真无忌。那玩笑开的十分有趣,菜上来后,门一上锁,有人喊:“预备-执筷-亲自吃!”,胳膊捋起来,“不怕离的远,亲自使上胆!”别看大家起坐喧哗,喳喳呼呼如村氓野夫,其实夹菜时却箸下有情。一个老师给另一个老师夹着菜说:“你正在长个子,红烧肉好啊!补充大脑营养,提高记忆力!”那语调和电视广告一模一样。
其实那时大家并不是为了吃,就是一起放松心情。我们的“吃兑伙”深得人心,其他级段老师都以我们为榜样,竟然成了二中不成为文的制度。
是啊,每日里疲于应付各种检查、作业、试卷……难得有轻松的机会,一月一次,解放了身心,融洽了同事,和谐了集体。
那时办公室门上贴的纸条,我至今一字不忘:“今天阅卷结束,明天资金到位。
时间:x年x月x号,政教活动结束。
地点:“乐天大酒店”人物:你,我,他。
事件:不说自明。注意事项:这两天命老肚少进货,注意清仓大处理!切记!切记!”
我们就是这样苦着、累着、快乐着。
时光已经走远,那些美好的记忆还在我的心里亮着。我们见证了二中的昨天,新一代正辉煌着二中的今天,我相信二中的明天会更加耀眼璀璨。
把酒临风君,教学体会深,回忆往昔事,记述数家珍,精心育桃李,妙笔铸师魂。春蚕丝方尽,红烛照人心。人梯铗肩膀,摆渡引航人。石子铺坦途,春风化甘霖。粉沬染霜鬓,勤苦见精神。桃李满天下,丹心映彩云。师德昭日月,青史铭功勋,师恩重泰山,群雕耀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