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时光】“那年那事”之亲情纸尿裤(征文·散文)
一
二○二○年春节假期还剩最后一天,我们就趁机从四川老家匆匆返昆了。昆明是我转业以后的落脚点,我们这个三口之家也因此安在了那里。
没想到的是,岳母随后就来了电话,说出了要我们轮流照顾的新想法。在整个过年期间,当几个子女都聚拢时,却并没见他们说这样的话。而且,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他们还能走动,并且也能自食其力,怎么就一下子……不解之余,妻子向二老打电话沟通,又向其他姊妹打听,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俩一直向我们隐瞒了实情。他们早就腿脚不便,买菜煮饭都不方便,更要命的是由于人老小便管不住,岳父频繁上厕所摔倒过几次,所幸无大碍,只是有点小擦伤。得知这些情况后,他们的三个女儿很快就做出了决定,每家照顾两个月,轮着来。
姨姐完成两个月的照顾任务后,四五月份就该轮到我们了。妻子是他们家的老二,我们便接在了老大的后面。由于我工作的单位不景气,自己处于待岗状态,而妻子在医院上班,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这不,照顾老人的担子就自然落到了我的头上。
我原以为此趟出行,只是买买菜做做饭那么简单,可回去后第一眼看到的,一下子就让我知道了啥叫“原来如此”。但问题是,才短短两三个月时间过去,竟出这如此大的变化,不得不令我惊讶。
九十多岁的岳父,仿佛大病一场似的,走路东倒西歪,站也不稳,坐在那儿就打瞌睡,口里还不停地流着口水。尽管走路那么吃力,却要不停地往厕所里跑,小便还解不到那便池里去。老岳母更是一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神态。交班的姨姐说,她刚抽了肝腹水,身体虚脱摔了一跤,只有卧床静养了。
我把这些情况汇报给妻子——她对我一直是远程遥控着的,我也把对他俩上厕所的担心告诉了她。那一头的妻子即刻告诉我说,只有买纸尿裤给他们用了,除了这别无他法。
纸尿裤对我来说,由于过于陌生,也就显得过于遥远。我说,他们是大人呢,也有?
你这个老土,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喊你随时要出去走走的,才好见见世面,你还不乐意。这样吧,我马上在网上下单,快递邮给你。
两天后,我就收到了纸尿裤,研究了一下它的用法,当天就给岳父岳母换上了。尽管有些尴尬,的确是解决了他们上厕所的大难题。怕老岳父因频繁上厕所容易摔倒的担心,也算是基本解除了。
尽管用起来效果不错,但我又有了另外的顾虑,纸尿裤夹在髂里,尿就真的不会漏出来了吗?而且还是一夜到天亮……哎,我这操心惯了的人,就是爱瞎操心。
妻子却说,你完全在替古人担忧哦。纸尿裤有白天用的,要小些;也有晚上用的,就要大些了。我喊你给他们白天换白天用的纸尿裤,晚上换晚上用的纸尿裤,就是这个意思!
我反问她一句,你又没用过,怎么知道得这样清楚?
你忘记了我这个职业是干什么的了吗?我们在社区医院,服务的就是老年群体。那纸尿裤里融进了新产品,你完全可以在他们上厕所这件事上高枕无忧的。
两个月的值班任务如期完成了,却也让我这个“土老帽”长了见识,纸尿裤的神奇,无疑是给了我回味旧时光的机会。
二
在那些远去的旧时光里,没有纸尿裤的时候,八十多岁的奶奶是怎么度过的呢?
死时的奶奶,我不在她身边,对她的情况知之甚少。十九岁时我远行时,奶奶已是七十好几的人了,却依然在做着割草放牛、洗衣做饭的事,从不曾放慢匆匆的脚步。听妹妹们说,最后的那些岁月,她就在晚上吃的那些酸菜稀饭里使劲放盐,盐可以使小便少些——这是她多年形成的习惯。她放在稀饭里的盐已相当咸了,却还在往里放。而只能煮稀饭充饥,才能把粮食节约下来,也是那时家里的现实。尽管如此,粮食还是常常断顿。
冰雪寒天的晚上,她怕起夜,就干脆不吃晚饭,以挨肚子饿的方式结束劳碌的一天。
我在家那会儿,晚上我睡在她的脚头,就深知她有爱起夜的习惯。有时睡不着,干脆就悄悄地数她起夜的次数,数到三或者四时就数不下去了——自己迷迷糊糊睡着了。
我把这事告诉我的父亲,我说能不能想个什么办法,奶奶晚上不能入睡,我也就睡不着了。父亲却说,有什么办法呢,老年人都这样的。
那时,我就想啊,要是有个什么东西用来接尿,而不用她老人家在冷得发抖的夜里下床解便,那该有多好啊!
当得知我的生母受伤后卧床半年,死的时候长了很多褥疮,我这个愿望就变得更加地强烈了!
生母二十六岁那年,也就是刚生下我不到半年,她参加了村里修水工程,有天早上出去时还好好的,却在夕阳下山时,被村里的滑杆抬着,一路颠簸朝县医院走去,这中间发生的是,她被土石方完全掩埋的悲剧。
从出事地点到县医院,有三四十公里翻山越岭、爬坡下坎的小路,就靠人力换班抬着。不但耽误了时间,一路的颠簸,让腰间折断的肋骨更加雪上加霜。因此,后面辗转多地治疗,其时间经历了接近一年,也只能使她延续疼痛而已,却丝毫不能留住她的生命。
听父亲讲,在那住院治疗近一年的时间里,最不方便的就是上厕所。怕移动起来疼痛,生母好多时候宁愿不吃不喝,也不愿再受那上厕所引发的疼痛。连想找一张软纸的便纸都是艰难的。他记得有一次,把自己唯一的一方手帕拿给她,说等实在没办法时,就把小便屙在那上面。生母笑着说,这手帕就能装下一个成人的尿了?
那笑不知有多苦啊,但她还出“笑”出来了。那也是她在长长的折磨之后,释放出来的唯一的一个笑。
三
记忆中,后来出生的三妹与幺妹,在经历了前面三个哥姐的蜂拥而至后,她们的到来,又给我们那个本来就很贫穷的家庭,带来了更深重的“灾难”。家里常常缺了这,就没法去添置那了。当添置了那,这又缺了。没办法,就只能采取拖与熬的法子,等我们自然生长,等那该死的贫穷岁月,像一阵风样地自然过去。
三妹出生时,我不足十岁,等幺妹出生时,也才刚刚过十岁,她们都出生在了飘雪的冬季。我们是住在高山上的人,生产队里的人们对衣裤鞋帽、床褥被套的浆洗问题,只能靠谷子打完后,收进存水田的水和注满水的堰塘去解决了。那些个披着白头霜的早晨,呼口气都能喷出一股白白的烟雾,雨水从掉光了叶子的桐麻树的枝梢上往下滴落,下面便是存水田与堰塘。它们每掉落一滴,下面的水面就接收一滴,但没有声响,那里结冰了呢!
我在那撮开冰面的窟窿里取水洗尿布,小手被冻得红一阵紫一阵的。天空没有一只飞鸟,整个天色都被灰蒙蒙的雾所浸泡,让光线暗淡了不少。
大人们说,尿布不多,只能边洗边干,面对那湿漉漉的天气,不快干的尿布,只能靠炉子里的火来催干了。要是稍一打个马虎眼,娃娃屙湿了不及时洗出来,立马就没换的。
我洗那些长一块、短一块,方一块、尖一块的尿布时,从那各种颜色的尿布上透出来的腥臭味儿,闻了都令人发呕。但你又不得不闻哦,那味儿奔你的鼻子直刺过来。多少次,我厌恶那味儿,就在打了肥皂后,先搓上一阵,在水里清洗时,我便一手捂着鼻子,一手在水中摇晃……
那些用得破了洞的、绵软得不行的旧布,我至今也还回忆得起它们的出处。听说最先是我用过了,大妹又用,大妹用了二妹又用,直至用到最小的那一个妹妹身上,像传家宝似的,一直在往下传。它们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柔软。只有这无限柔软的布片儿,才不会把细皮嫩肉的屁股和髂裆磨红磨肿。大人们出于长远的考虑,即使在给我们做布鞋布料很紧张时,都丝毫不会去打它的主意。
轮到我儿子出生时,就另辟蹊径了,那些遥远年代的布片儿,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但我们也没给他用纸尿裤,我们买回的尿不湿,也没全用它。父母来信说,还是以前你们几个出生时,用过的那些尿布最好,娃娃也喜欢么,还不容易伤着皮肤。我和妻子就努力找啊找啊,把我们穿过的内衣剪烂,剪成一小块,配合着尿不湿来用。多数时候的白天用尿布,晚上想偷懒时,就给他换上尿不湿。机灵的小家伙,像完全知道似的,髂里一旦夹了尿不湿的晚上,总是闹得我们睡不好觉。
四
半年后,岳父岳母相继离世。从网上买回的纸尿裤,当初为他们预备了不少,而且也是越买越有经验了,比如,合他们身的大小,能包住夜尿的质量,再就是货比三家的价格问题等等。
有四五箱连封都没拆,已经拆封的,也有三四箱剩下来了。之所以要备这么多的货,里面有多种考虑。一则看他们的身体并无大恙,饭量没减,还是原来的样;说话思维清楚,与我们沟通无障碍;二则先前出过一次“洋相”了。那次只说来得及,便下单晚了一两天,结果“鬼扯”的是人家没货了,连超市都断货了,让我们尝到了“生活将惩罚迟到者”的苦头;这三则嘛,就是我们都带着美好的心愿,希望走了不再回来的他们,能在我们身边尽可能地多住些日子,以尽尽作为子女最后的孝心。
但他们还是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基本上算是手牵着手、在前后不长的时间段里离去了的。
面对一下子剩出这么多的纸尿裤,我们的处理意见产生了分歧。一种意见,觉得既然买给的是父母用,就应该像烧他们穿的衣服那样,一股脑儿地全烧给他们,另一种意见,就是剩下这么多的纸尿裤,还有好几箱连箱都没开过,干脆给那些有需要的人算了。最后争执不下,我们把他们生前用过的东西靠烧的形式,全拿给了他们。纸尿裤则一包都没糟蹋,暂时全都留下来了。
突然有天早上,妻子一本正经地告诉大家说,昨晚妈给我托梦了,你们都知道她活着时就很讨厌浪费,要处理这么多的纸尿裤,她会没意见才怪呢!她给我安排,把以前拿给她用的那些纸尿裤,全给我们队上的李家婶用,说她用得上。把给爸爸用的那些纸尿裤,拿给我们的邻居邹爷爷用。他家穷,买不起纸尿裤……
说完,妻子沉默了,用痛苦的表情望着大家。
一阵沉默后,姨姐说,你说怪不,妈是怎么知道这儿的?还真有这些人呢,他们的确都用得上……
晚上,妻子邀约我,一起到了岳父岳母的坟前烧纸焚香。她泪流满面地说,妈,谢谢您的指点,我们就按您的意思办。您操了一辈子的心,别再操心了,我们会处理好的!
纸尿裤里的时光,读出了许多疼痛和心酸,也读出了深深的爱。

作者本篇散文,我读到了时代的进步,也读到了作者的一片孝心,当然还有那个艰苦年代,人们克服困难的品性。
感谢作者持续不断赐稿流年。谢谢分享。

现时代的纸尿裤,它给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不管是小宝宝还是行动不便的老人,穿上它,就可以解决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足行老师真是思维敏捷,通过老岳父的不便入厕而牵出了纸尿裤和纸尿裤的时代性,把自己的小时候以及妈妈和奶奶等那些个悲苦连天的故事,如竹筒倒豆一样的全部写了出来,这让我看得也有点阵阵发紧,是啊,早在那个没有纸尿裤的时代,人们在这个不能入厕的问题上,真不知道是受了多少苦,我现在来回想,依然还是眉头紧锁,摇头一叹!
故事是以纸尿裤为线索进行了讲述。语言质朴,描述细致,感情细腻。
文章从时间上由近及远,感叹科技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
父辈们的勤俭节约和吃苦精神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应该学习的优良品质。
作者是个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有担当有责任的好男人。遥祝作者开心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