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口罩惹的祸(散文)
口罩从来没想到这个世道会因为它乱成一窝蜂。
有人说,世间除了太阳,最不能直视的是人心。一场灾难,有些人就变成了妖魔鬼怪,因为口罩,惹出了多少事端。
有的人趁乱打劫,加工假冒伪劣产品,有的人高价倒卖劣质口罩,有些地方高价售出正规口罩……
有些人因为不戴口罩被指正教育,便失去了人性,像孙悟空大闹异界,刁钻刻薄,手脚并用,魔爪乱舞,摧毁防控设施,辱骂、大打执勤人员。语言不堪入耳,行为怪异可憎。
尤其最近视频里看到好多女性野蛮撒泼,让我对新社会的女人产生了畏惧感,还得重新审视这个时代的女性。按理,现代人比过去的人有知识、且见多识广,有知识的人应该懂教养、懂法律、有理智、有克制力。过去的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进学堂不识字,也没这样野蛮霸道。女人,自古比男人有约束,以内敛、羞涩、矜持、温存为美。不是贬低谁,而是女性的温柔与教养决定,否则会沦为泼妇骂街罪名。
不就让你戴个口罩嘛,用得着七脚六手全上吗,甚至躺到地上打滚,或对着人吐口水,唾沫星子横飞,口气咄咄逼人,语言难以入耳;你不知道你骂人打人的样子有多难看?如果带着口罩骂人,或许还难看得慢些。有些男人也是大爷当惯了,疫情特殊时期不戴口罩,强闯门禁,不听劝阻还在门口耍横,与执勤人员大打出手,借酒耍疯,风眼不睁地丢人现眼,有辱斯文。
说白了,不论男女,不遵守规则,不戴口罩还打人骂人,是教养问题,不是习惯不习惯的问题,也不是有没有口罩的问题,没口罩你可以听劝阻,但不能打人,有事得商量着来,而不是动用武力或辱骂。
有些防控点的执勤人员,则借助当下的特权,大动干戈,打那些没戴口罩的人,甚至对老年人也下得了手。你先解释劝导一下,再根据情况执行还不迟,怎么就不容分说,上前先饱打一顿再讨论?是在过瘾还是显摆特权?疫情刚开始让人措手不及,好多人没有口罩,掏高价也买不来一个口罩。你得根据情况开出处罚单,不能不讲武德呀!
哎,这好手艺随便学不来,坏手艺不用学,临时发挥即可到家。
于是一场场由于口罩惹的事端,不断上演、升级。
有些人为了他人,当起了义工,送医、送药、送饭、送货、送口罩,有些人则出手阔绰,随便捐他个几千几万只口罩。
疫情是一面照妖镜,让坏人显得更坏,让好人显得更好。疫情不是检验人心的风口浪尖,而人心则践行了善恶之本性。
2020年春天疫情刚爆发时,可以说我们把身家性命都赌上了,处处提防,时时恐慌,谁知道哪一天会不会被感染呢?
正月里,整个街道空荡荡,用不着谁去执勤阻拦,自己就把自己拦住了。偶尔出去买东西,也是做贼一样胆战心惊。没有口罩,我把一个小塑料袋挂在耳朵上,里面垫上餐巾纸,呼吸不太畅通,但能出气,一呼一吸之间,塑料袋跟着呼啦呼啦响,一张一合动弹。超市里的人像看耍猴一样看我,我也顾不得难为情,赶快买好东西往出跑,真正在躲瘟神。当我走到空无一人的街上时,顺手自拍了一张照片,头戴一次性蓝色手术帽,脸上捂着塑料袋,看着怪里怪气的妆扮,想笑又想哭。我怎么活成了这样?我也是堂堂正正的医务人员呀!尽管退休了,但我曾经也拥有着充足的医用资源,这身妆扮不应该发生在我身上啊!一边走一边打开微信,顺手把照片发给同事看,意思是问她能弄到口罩吗,结果惹得她哈哈大笑:“你看你像个啥?”顿时一股难言之隐涌上心头,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悲伤从眼角挤出来。
回来翻箱倒柜,家里还有一块纱布,晚上坐在地毯上开始缝口罩,照着电视上有人戴的N95口罩样子裁剪缝制,口罩是缝好了,但不是N95口罩的样子,软溜溜地撑不起来。白白浪费了一大块子纱布。
紧接着每天关注政府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什么时候给哪里拨一批医用口罩,到指定药店去买。分几次抢到了几个口罩,刚开始每次最多五个,最后达到十个。总算有口罩戴了。再后来,终于可以几包几包买到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便疯了一样囤口罩,以至于把几年的口罩都备了下来。
我们不上前线的人十几天用一个口罩就行,昂首挺胸戴出去,小心翼翼戴回来,再胆战心惊喷洒酒精消毒、晾干,如此反复使用,不存在过多的担忧。可去一线的人几天一个口罩,风险太大,这关键时刻,有啥办法呢,谁让口罩在一夜间变得大红大紫还抢不到手呢。交通管制下,我最担心的是一线抗疫的家人,有口罩也送不到手里。
疫情刚开始时,朋友戏谑地骂:“你上了几十年班连几个口罩都没贪污下?”我哈哈大笑:“我咋知道口罩会有这么抢手的一天呢,再说了,也没那个意识,即便记起贪污几个也下不了手。”大家都要用,我多拿几个别人就少用几个。与其让别人背后指骂,不如敞开鼻子“裸奔”。再说了我们没有在大街上戴医用口罩的习惯。
这一讽刺倒是提醒了我,问几个关系较好的同事有没有多余口罩?她们惊讶地回复:“你好像说梦话着呢?这年月哪里还有多余口罩?自己都是几天才换一个口罩”。
“难道在这非常时期她们也没贪污下口罩?”我失望地叹息。口罩的事情就此打住,再不问同事要了,要了也是白要。其实人不到关键时刻是不可能重视随手可得的东西,总是以为天下永远太平。
口罩告急,医用物资告急,医护人员告急,防控人员告急,防疫物资告急,一夜之间,天变了。我们再不是以前的我们,生活再不是以前的生活。而是一罩难求,有门难出。
作为医务人员,我从来不爱戴口罩。因为戴上口罩很不方便,眼镜上哈一层雾,看不见扎针,看不见签字,看不清处理医嘱,看不清书写各类记录本。索性,我就不戴口罩。当然是偷偷摸摸取掉,关键时刻才戴上。比如抢救病人、配置液体、帮大夫清创缝合、拆线等无菌技术操作时,必须戴口罩。
不爱戴归不爱戴,不方便归不方便,但是医院严格要求上班期间尤其操作规程中必须戴口罩。我只是违规偶尔偷偷不戴,当然被查房时发现后挨训和扣分避免不了,但我还是心存侥幸,当眼镜上一层雾时,冒险摘掉口罩,因为我得看清楚才能操作。孰轻孰重还是能分得来。
戴口罩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心想,退休后我不可能再经常戴口罩了,除非冬天太冷时戴棉口罩。医用口罩这辈子和我永远拜拜了,再也没人敢要求我必须戴口罩了。
可世事难料,万万没想到三年后又得戴医用口罩,不是无菌观念,而是为了保护生命安全,而且是法律法规规定不可违背的。不是受医院批评教育或扣科室分那么简单。因此,口罩成了救命稻草。
上班时有时候一急洗手换衣服后匆匆走出科室,偶尔忘了摘帽子或口罩,同事们不提醒会直接走出大门,等发现时已经戴着口罩在大街上了,突然记起,会万分难堪,赶紧摘掉,生怕街上行人看见,或在楼道往出走时被同事叫住:口罩没摘、或帽子没摘。哪个难堪劲儿,不亚于没穿衣服往出走,裸奔一样难堪。蓝色医用口罩是一种忌讳,出了医院绝不能戴,也是规则。
谁能想到现在人人戴着蓝色医用口罩走在大街上,而且不戴还会受到处罚、问责、训诫?
随着疫情演变,医用口罩成了一道风景线,有些人确实搞笑,一个好端端的口罩偏要戴到下巴上,上不上,下不下,耳朵上一挂,好像下巴会掉似的揽着,下巴上又没有呼吸器官,捂啥着呢?正是老年说的:拿着馍馍在门背后偷吃——自己哄自己。有些男人嘴里叼着烟,口罩戴在下巴上,大摇大摆,口罩成了摆设。
疫情是个高风险问题,不是支差了事去应付谁,在防别人的同时防自己,也是一种互助。灾难面前,人人自危,人还是要有危机感,要明白,活着是个风险活儿。如果不是瘟疫,谁还记起、或好意思把医用口罩戴到自己鼻子上?
现在的人也万万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混得和医务人员一样,戴着蓝色口罩到处跑。那可是医者打扮的标志,是无菌技术操作的标识,是医院的庄严。
以前,谁能把口罩与疫情扯上关系?反正我戴了半辈子口罩,从来没想过人人都会来戴我们专属工作服一样的配件。
时至今日,疫情持续不断,我们的抗疫还在胶着,从目前状况看,以后不戴口罩的可能性不大,要回到以前的轨道纯属天方夜谭。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管好自己,就是给自己减少痛苦,给家庭减少负担,给社会一份贡献。
生而为人,即便我们做不了大事情,去为国为民奉献,起码也不能给社会添乱,保护自己的同时保护他人,是互利互赢。
写于2020.3.10日修改于2022.1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