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岭岭,你怕冷吗?(散文)
“梨头岭,犁头峰,趵盐趵米,养斋公;斋公想大恰,想到个劳劳空。”犁头岭,是方言,七十年代前的人知道。如今的人,晓得的是流峰岭。连绵起伏的山,它最高,因为它俯视着整个流峰镇。山顶上至今存着的大石头中,有个窝窝,听老人说,就是趵盐趵米的眼口,天天出一样多,重复着……
而人,总是贪婪的,想多点,更多点。把趵眼凿大点,出多点,结果,辛辛苦苦凿大了,确不出粮食了。前面打油诗的由来。
小时候,觉得岭很高很大,刚刚对着我家大门。升太阳的天气,太阳爬上山顶,我们才能看到。同时,心里也踏实了,太阳出来了。半山腰有一条人工修的水渠,水渠很深,只有从修好的台阶上来,反之,爬不上来的。从半山腰上顶,也要从渠面上的桥上过去。自然,上山顶的路就限制了三个地方。而现在,多了一个地方,是一个邻村老师的母亲葬在水渠上,也是后一辈的孝心吧,方便上坟,修台阶架桥的。远远看去,特别显眼,可老人生前,也没留下什么多孝敬的故事了?
半山腰下来,是学校,桂阳二中。从挂牌,不难想到,是县中学。因流峰镇上属桂阳县。同时,也是县城的中心镇,因一中,三中都设在县城。初中三个年级,高中三个年级。学校设施,从以前的山脚下河井供水,二扇大门,方便学生煮饭用水,一扇小门。到现在的全封闭,只有一扇大门出入。操场也不小,上次附近的山失火,调用飞机灭火,飞机就停放在学校操场。
了解了这些,你应该会说:你那地方不错吧!表面的风光,岭也看到了。可你仔细点,深入一些,我感觉到岭在发抖。是现在抖音太多吧,它也抖……
学校,高中升大学,一直保持着沉默不作声。前段时间,还出现一个孩子在宿舍里身亡的事件。同时,今年刚换了校长,副校长,也是前段时间刚上任。学校老师,是够忙的。新派旧派,有近派远派。也是经济的驱动吧!
同时,镇上,也是动荡不安的。若大的镇,有县中学坐阵,没有图书馆。一个小书店,是以赢利为主,学校规定的书,必他们店里拿,书上定价多少,卖多少。当然,有的老师也例外,网上也有时有购买的。
还有,就是镇上的市场。外面来投资建房的,别地方的管理,应该是为带动经济,开绿灯,给方便吧!而他们是,先自己赚腰包,硬生生的把别人项目搞一部分,只能走人。市场,也是搬迁了第三个地方,现在只能说是一个小巷子里面。只说外面的地批不下来。要不又是一场劳命伤财的搬迁了。他们知道:摊位卖掉,老百姓手上了。钱到手,也少了很多事情。更何况是二三年后,管理者,也是拍拍屁股,走人。
就连修的高速公路,绕乡村的,上面批建四车道的款项,而修好的,只现三车道。老百姓心里清楚,又怎样了……
国家的大政策,关心农村,落实基层,都不错。款项到了,有关系的,赚关系的钱,钻关系的空子,把山承包,可不作为。把土地承包,放在那,荒芜着……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岭岭,你还是好好俯视着,见证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