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奇】年粑粑(散文)

精品 【东篱·奇】年粑粑(散文)


作者:红花草 秀才,2503.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99发表时间:2022-12-04 07:39:09
摘要:曾经家家户户爱做的那种年粑粑,真是美味哦。我愿给我家乡的年粑粑立个传,记下它的美。

冬天来了,离过年便不远,我们这里曾经家家有做年粑粑的习惯。做年粑粑是开启迎年的第一道礼仪,年粑粑是献给崭新一年的一份农家礼品。
  
   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别看那些天天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他们的智慧是不可小觑的。农民往往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很具有劳动力和创造性。千百年来,农民为了吃出特色花样、吃出个性,历经尝试,无惧失败,用常用的食材整出各种美味来慰劳辛苦的自己,给平时单一的口味增添了色彩,打破了一成不变,吃出快乐健康。我们这里的年粑粑,就是用最普通不过的大米演变而来。这种粑粑,煎来吃、煮来吃、烧来吃,都很美味,老老少少都很喜爱。
   我问过那些老人,何年何月兴起做年粑粑,都摇头,无法追溯到何时,看来这份美食,这道手艺的流传,已经很久。邻居白胡子爷说,去问姜子牙。这可要追溯到什么时候啊。那些做年粑粑的民俗场景,历历在目,回忆起来,温暖和香气一齐来袭。
   二十多年前,年味似乎比现在更浓,刚到冬至,一些人便数着日子盼着过年,各家各户争先恐后置办年货。杀猪宰羊杀鸡杀鸭,想方设法做各种美食,很是红火。此时,做年粑粑也就相继开始,一家牵头,大家响应,三家五家约起,说干就干。今天在你家,明天到他家,聚在一起好不热闹!喜气洋洋做粑粑迎新年,做粑粑,一下子将过年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少的做几十斤米,多的做几百斤。大多数人家是预备第二年开春后,家里有白菜锋儿,青菜之类时,和粑粑一起煮来吃,既简单又美味营养,节省许多做饭的时间,准备投入春耕生产。“吃不穷,穿不穷,没有盘算一世穷”,大家都提前做了些安排。这种粑粑吃的时间很长,只要保管好,可以从冬天一直吃到第二年端午。
   精心制作,古法储备,融入了多少农家的智慧啊。其实,我更欣赏我们这里的民风,那些因各种原因不能做年粑粑的人家,也不会没的粑粑吃,周围的邻居早知道,各家凑一点,保准过年有粑粑吃。那些做得多的大户,似乎是在炫耀自己,其实他们更多是把粑粑送给亲朋邻居。平时记得欠了谁家,这个时候就要送年粑粑,表达歉意,其实就是在还这份温暖的人情。“尝尝我家的怎么样”,“换着吃,换着吃”,这是送年粑粑的客气话,没有花里胡哨,没有拽什么词,怀着一颗朴素的心,迎来送往,乐在其中。邻里相助,民风淳朴,没想到,年粑粑在其中有着突出的价值。
  
   二
   我嫁得较远,娘家没有做这种粑粑的习惯,也都不会做。娘家只做那种发粑粑(发糕),发粑粑软糯香甜,十分可口,但保质期太短,过年时,人们也做得不多,根本找不到那种奢靡感。婆家的年粑粑则不同,可以放心多做一些,吃起来同样有大米的纯真,软、糯、香、味俱全,且保质期相对较长。婆婆知道我喜欢吃年粑粑,幽默一把,说道,你算是嫁给年粑粑了。
   我是到婆家后才知道有这种年粑粑的。到婆家第二年便参与了做年粑粑。当时年轻,手脚麻利,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有一股冲劲。婆婆也没有老年痴呆,对我是百般呵护,为了培养我这个做粑粑的接班人,她是边示范边很有耐心地教我。
   年粑粑,并不是糍粑,糍粑是纯糯米做成,是粳米和糯米的混合物。一般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按照自家米质的粘度,来决定糯米和粳米的比例。有五五开(糯米和粳米各半),有四六开(糯米四,粳米六),也有要吃粘性重、一口咬下去有牙齿印有劲道的,便三七开(糯米三,粳米七,不过这种最少)。年粑粑,有做粉子粑粑和浆粑粑两种,两种只是开始的步骤有点不同,后面的过程都一样。不过我喜欢粉子粑粑一些,因此,这里只说粉子粑粑。
  
   三
   年粑粑的做法,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用心对待,把握几个关键点,复杂也变简单。有好几年,是我家牵头,婆婆掌舵。后来婆婆身体渐差,便是我来接班当主角,把好质量关。
   婆婆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她做粑粑很内行,我也是得到我婆婆的真传。她动嘴时,我便开始动手。首先,将粳米和糯米按照自己的喜好比例混合拌匀,将米淘干净后,用清水泡三到四个小时,待米粒吸足水分,然后舀出沥干,直到不再有水滴滴出。然后用磨粉机磨成粉,以前都是用石磨来磨碎,几十斤米,一个好劳力也得花大半天工夫才能完成。我家里如果要推石磨的话,老公在家,是不会要我干的,我只帮忙将粮食喂到磨眼就可。现在用机器加工磨成细粉,马力大的话,也就分分钟。磨成粉后,还得兑少量的水,让米粉再次吃足水分,吃足水分的粉粒有大小不等的粉坨,必须搓揉成粉粒,这个是关键之一。粉粒兑水多了,成了粥状,撮揉不成粉,上甑后,会将蒸汽阻挡,蒸汽往下压,出不来,粑粑不容易熟。水兑少了,米粉干燥,蒸汽径直过,粉粒也不容易完全熟透,即使勉强熟了,做出来的粑粑也是干巴巴的,不软糯,口感极差。米粉颗粒的干湿度以手捏成团,手搓成粉为宜。接下来,就是上甑,当然,灶里必须是大火,火是不能泄的。上甑,是一薄层一薄层地来,急躁不得。每上一层,盖好锅盖,待这一层蒸熟再加第二层,又盖好锅盖,这是关键之二,得有眼力劲,还要小心别被蒸汽烫着。熟没熟,测试可以用干净的长竹篾片往下迅速戳几下,拿上来的竹篾片干净没有沾生粉粒,便熟了,可以加另一层,否则继续蒸,直到熟了再加。以此类推,直至将甑加满,或者将米粉粒加完。
   蒸熟马上出甑,此时,最热闹最精彩的环节,便开始了。那时用的碓臼(过去专门舂米用的),趁热倒进事先准备好的碓臼里,让热气散开一部分后,再上来三五个劳力,用粗木杵同时用力将那熟米粉杵。杵的时候还有一套唱词,一人起头,大家合:“用力杵啊,呵嘿;粑粑圆啦,呵嘿;过个热闹年啦,呵嘿;明年风调雨顺,全家都平安,呵嘿……”一面杵糯粘后再翻过来,杵另一面,得抓紧时间,不能让其凉了。几个拿杵的人,往往是累得满头大汗,还是笑嘻嘻,乐滋滋。完了,几人用杵同时托住糯软的粑粑毛被粘连。此时得趁热,有人用细绳切分成了几大坨,然后立即在门板上搓成长条,随即扯成小坨,围拢来的人,手上也得摸上一层食用油,防止粘连,你一坨我一坨,趁热便开始圆坨,想吃的也可以尝了。圆成球型再一按,便成了圆圆的成品粑粑,一个一个摆好,让其自然冷却。有人家里还专门有印粑粑的木雕印子,印子内刻有“富贵花开”、“吉祥如意”等字样,将圆好的坨往印子里一按再倒出来,便成了有吉祥字样的粑粑,冷却后,煞是好看,感觉吃起来味道更美,心情更爽。用这个印了字的粑粑送人,那更是另一番情怀,只觉得倍感重视、受尊敬,心里更是美滋滋。我记得,我家里以前有一个这样的印子,婆婆拿给我看过,内有“富贵花开”字样,刚开始那会儿,我还拿来印过,后来拆房建房,东搬西搬,再也没找着了。
   如此繁复的制作工序工艺,体现出人们对事物的尊重,从普通的一粒米到一块年粑粑,提取精华,在食物升华了口感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命从美食中获得了最好的呵护。
   先不说吃的滋味,制作年粑粑的场景,也是一道美美的大餐,人们在劳动中享受制作美食的欢快,此时的歌儿最向,微笑最甜,话儿最多,故事也很温暖。这种活儿很原始,但我并不觉得落后,因为丰富的情感已经使得年粑粑充满了温度。
  
   四
   年粑粑的保管也很简单,让其冷却后装进器皿里再次凝固增加硬度,大概三四天后便加上冷水保管,让水没过粑粑便好。气温高时,隔三差五换水,雪天水凉,十天半月换水也行,总之勤一点换水,粑粑不会有酸味,保存的时间会更长。年粑粑,别看它刚做出来时和大米一个颜色,不是很白,但在水里泡些日子,会越泡越白,越泡越漂亮。它是内在的美,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现在,农村里小锅小灶多,整体橱柜普遍,厨房空间小,在家的劳力也不多,锣齐鼓不齐的,一般百姓家已经不具备做粑粑的条件。不过,早就有人瞄准了市场,发明了全自动做粑粑的机器。据说,这机器一天可以做几千斤甚至上万斤米,真是省时省力还省工,方便他人,成就自己。也有专门做手工粑粑的小作坊,这种作坊在继承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稍微有一些改进。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带米去加工,或大或小,或粳或糯,可以重新寻找一下过去的时光。特别是可以让小孩子去参加,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感受一下自食其力的氛围。
   我在感谢婆婆教会我做年粑粑的同时,也常常会有一些感慨:聪明的百姓哦,在漫长的时光中,勤俭、坚韧、不屈不挠,创造出多种舌尖上的味道,这些极致的美食,留给了最勤劳的人们。祖先的智慧,各地特色的秘密,食客的领悟,美味的每一瞬间,人们都在用心创造,并代代相传。
   年粑粑哦,是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我现在想得最多的是,怎样把我的手艺传下去。自己动手,不仅仅是丰衣足食,还会使美食充满了另一种味道。
  

共 34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做年粑粑,吃年粑粑,是南方的过年习俗,即使是游子,可能在南方做年粑粑的时候就返乡了,吃不上了。好在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年粑粑的制作观察,仿佛如食美味,满足了遗憾啊。年粑粑是农民的智慧,经过多少次尝试和失败,才探索出这道美食的秘密。作者深情回忆二十年前制作年粑粑的场景,让我们如临其境。那场面多么隆重,一村的人没有闲着的,都为制作年粑粑忙活着。尤其是做的多了还要接济那些没有做年粑粑的家口,邻里互助的温暖民风,为这道美食增添了温度。作者算是半路出家,跟着婆婆学会了做年粑粑,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根据口味怎样勾兑糯米与粳米的比例,便于我们制作。做年粑粑是缘分技术活,得有耐心,掌握火候和时机。杵粑粑的场景,更是热闹,我们在电视上见过,随着作者的文字,我们可以深入其间,感受制作的热闹氛围,作者介绍的刻印着吉祥文字的木雕模板,可能与北方的烙莲子花的模板差不多,充满了温馨的韵味。年粑粑的保存也很方便,尤其是给以足够的时间,年粑粑会焕发出惊人的美白颜色。如今,加工年粑粑的机械层出不穷,吃年粑粑方便了,但少了自己动手的那个滋味,传承古老手艺,成了当务之急。这篇散文,推出一地风情美食,详细介绍了年粑粑的制作储藏的要领,显示出劳动的智慧和温暖。记叙清晰,场面生动,感悟精细,作者的情感表达,尤为细腻。读后,多少读者会唇齿生香,也会生发出获得的欲望。文笔老练,文采朴实,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推荐赏读,感受一地美食的风采。【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204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12-04 15:14:51
  红花老师写得年粑粑不知是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年糕(年高)。我们这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早晨会吃。这个风俗现在渐渐没了,可惜啊!此时拜读红花老师的《年粑粑》重新唤醒着我的记忆,让我回到那久远而温暖的岁月。感谢红花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之作,读之唇齿留香。好文,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谨祝冬暖安好!
回复1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12-05 06:47:09
  我们这里的风俗和湘莉老师那里相同,这个就是年糕,只是我们这里从来没这么说,土话就是粑粑,谢谢老师,祝老师冬祺。
12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12-04 19:09:22
  红花草老师的年粑粑写得相当细致,这粑粑制作起来真是麻烦啊,真是最原始的做法。原始的,是最天然的最正宗的也最应该值得传承的。老师是过日子的好手,滴水不漏,一年到头没有闲时候,正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还能拿笔杆子写文章,是我的榜样!问候老师!
回复1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12-05 06:51:36
  月亮老师过奖了,许多农村人比我可聪明多了,我许多都做不来,写文,嗨,还没摸到边咯,还得请老师多多指教,感恩老师,祝老师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写文精品绝品多多。
13 楼        文友:野山梅        2022-12-05 11:39:17
  好的!我那次一天吃了200个粑粑,真的精神好!这种粑粑当补药!
1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2-05 12:25:39
  红花老师写的《年粑粑》,像是我这里的年糕,所谓年糕,是逢年必做的糕点。既可以做菜,切成薄片,用青菜炒,加点油盐即可,又可以当饭,清蒸或水煮都可。味道都好。
   老师把年糕糕写得非常细致,唤醒人们对往日的回忆,好文拜读,冬祺问好!
15 楼        文友:纤指素心        2022-12-07 17:18:28
  认真看了这年粑粑,感觉嗅到了香,肚子随即就饿了。一看时间,再有几分钟就要下班了,所以我得快跑几步,只好心里念着年粑粑了。红花草老师的文章非常有烟火气息,非常温暧。朴素的生活里,特别是乡村的生活,总是藏着智慧,我其实很喜欢学习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技巧大智大慧。
  
   好啦,我得洗手换衣下班了。感觉这样的烟火文章,学习了。
以我心,写我字。纤指一动,素语如馨
共 15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