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濮水垂钓是吾乡(散文)

精品 【流年】濮水垂钓是吾乡(散文)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7142.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9827发表时间:2022-12-05 17:25:35

【流年】濮水垂钓是吾乡(散文) 当年,读庄子,读《秋水》篇,读到“庄子钓于濮水”一段,甚觉有趣。原文如下: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读这段话,总觉得提气,为庄子的那种自由潇洒超然物外的气概提气。
   想那时,庄子做漆园小吏,生活拮据,持竿垂钓,应该真的是为了果腹充饥。不是像姜太公那样,为的是钓人,钓官位。他安于贫穷,怡然自乐。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宁愿像一只乌龟拖着尾巴在泥浆中活着,也不愿让宫墙高阙拘囿自己的形体,让凡俗政务疲惫自己的身心。他在精神上追求的是大鹏展翅,天马行空,逍遥自在,无拘无束。
   后来,领着学生阅读鲍鹏山谈庄子的一篇文章,其中,就摘录了这一段文字,给学生讲解起来,不觉丹田之气顿升,满腹慷慨激昂,说话也倍觉底气十足,气势磅礴。学生在下面也个个听得眼睛发亮,脸泛红光。
   那是在西域南疆的一座私立学校,说到濮水一词,突发奇想,给学生讲,我们家乡本就离濮阳很近,濮阳,就在濮水之北,我们家乡也许就在濮水以南呢。说到此,就像当年阿Q说和赵太爷原本是本家一样觉得脸上光彩十足。
   前些日子,正骑着运动自行车在家乡的一条小河边疾行,突然,一个念头如电光一闪,窜进脑海,也许,庄子濮水垂钓真的是在吾土吾乡呢。马上就兴奋地想要振臂呐喊。
   这一闪念,其实是事出有因。
   最近,有幸一睹影印本的康熙版本《东明县志》,又搜集浏览了一些资料,才知道,原来,庄子垂钓的濮水也许真的流经我们东明县呢。有以下文字材料可以证明。
   康熙版本《东明县志》.《卷之一.河.十八》记载:濮河,本在杜胜集西北山袁长官营,经任二营、袁旗营、赵官营东北流,与洪河合。抵张秋等处入海。原系濮河,俗误为普,盖讹传云。
   这些文字,最起码,足以证明当时东明县境内确曾有濮河存在。
   为了佐证,我在网上搜索有关濮水的资料,并查了《辞海》。网上文字舛误颇多,不敢尽信,特将《辞海》上的内容附录于后:
   濮水古水名。⑴流经春秋卫地,即所谓“桑间濮上”之濮。一称濮渠水。上下游各有两支:上游一支首受济水于今河南封丘县西,东北流;一支首受河(黄河)于今原阳县北,东流经延津县南;两支合流于长垣县西。东流经县北至滑县东南,此下又分为二:一支经山东东明县北,东北至鄄城县南注入瓠子河;一支经东明县南,又东经菏泽北注入巨野泽。历代上下游各支时或此通彼塞,时或此塞彼通,故《汉书?地理志》、《左传》杜预注、《水经注》、《元和志》等书所载经流不尽相同。后因济水涸竭,黄河改道,故道渐堙。明清之际余流犹残存于长垣东明一带,俗称普河……
   从此就基本上可以确定,春秋时,此处已有濮水,那么,庄子所生活的战国时代,此处也自然有濮水。
   为证明这一可能性的存在。不妨绕得远一点,先从庄子又名南华真人,《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说起。
   《旧唐书》卷三十八载:“南华,汉离狐县,累代不改,天宝元年改为南华。”将离狐县改为南华县正好是册封庄子为南华真人之后,南华县因庄子而得名,即今山东东明县。明陆釴等编《(嘉靖)山东通志》卷二十二载:“曹有南华山,世传为庄子棲隐之地。”卷三十四载:“(庄周)隐于曹州之南华山,因名其经曰《南华》。”.有关史书,很多地方都有相同的记载。这似乎足以说明,庄子确曾在唐以前的离狐县,唐以后的南华县生活,而唐时南华县的地域除一小部分在现在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集境内外,大部分在现在的东明县境内。
   濮水流经东明县境内。庄子既然在东明县境内生活过,在这里的濮水钓鱼,就十分可能了。汉时东明县又称为冤句县,《太平寰宇记》卷十三载:“冤句县本汉旧县也,……漆园城在县北五十里,庄周为吏之所,旧置监,今漆园城北有庄周钓台。”这庄周钓台,就应该是庄子濮水垂钓的地方。
   再说漆园和漆园吏。
   《辞海》记载:漆园古地名。战国时庄周曾为蒙漆园吏。一说在今河南商丘市北;一说在今山东菏泽市北;一说在今安徽定运东。又或以为漆园非地名,庄周乃在蒙邑中为吏主管漆事,蒙在今商丘市北。
   《辞海》的记载分为两大类,一是地名,二是非地名。在地名说里,所谓“今山东菏泽市北”,就是指的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集和东明县的东北区域。
   而康熙版本的《东明县志》《卷之一.形勝.二十二》之《漆園吏隱》明确记载:“漆园,乃庄子为吏处。”
   那么,漆园在哪里呢?
   《水经注》卷八“济水”条载:“濮渠之侧,有漆城。”按《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濮渠流经东明县北部,濮渠之侧的漆城,当是在东明境内。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漆园城在曹州冤句县北十七里’。此云庄周为漆园吏,即此。”
   漆园在东明县裕州屯村,《东明县志》康熙版本、乾隆二十一年版、民国二十二年版也均有记载:“漆园城,址在县东十里裕州屯前,即庄叟为吏之故地也,原有逍遥园,明清间颓废无存,知县杨公日升拟葺之,未果也,乃查园之四至,立石记之,迄今犹存。”
   漆园之名又何来?
   康熙版本的《东明县志》中时任知县杨日升所写的《重修东明县志序》中提到东明县名字的历史沿革,说:“初曰漆,继曰冤句,曰东昏,改曰东明,世异而名亦异也。”这就说明,东明县在一开始被称为“漆”。
   东明的“漆园”应该是因东明县境内古有漆水(也称漆河)而得名。东明境内的漆水,州志、县志中有明文记载。《濮阳县志》引《开州志》说:“漆河自东明县北部入境,东北流至兰溪村入毛相河。”《东明县志》康熙版载:“漆河,河在县北门外玉带桥下,西自漆堤,东北入洪河,抵张秋转入于海。”
   “东明古为漆园”的文字,不仅在《东明县志》各种版本中有记载,在东明发掘出的不同年代的碑刻中也有同样的记载。一九九六年,在东明县城西南隅的黄军营村出土的清雍正七年(1729年)碑刻中,开首便称:“东明古为漆园”。同时,在陆圈镇岳蒋庄村又发掘出一块清光绪三十二年碑刻,此碑与二○○七年五月在陆圈镇穆庄村发现民国年间的一块残碑中,均有东明即是古漆园的文字。
   以上资料似乎可以证明庄子确曾在东明县境内做过漆园吏,隐居过,那么,在这里的濮水钓鱼,也似乎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当然,关于庄子做漆园吏和濮水钓鱼的地址,至今仍有不同说法。最近一些年,在东明,“庄子故里在东明”的说法颇为盛行。我以为,关于故里的说法,是一个模糊概念。是出生地?还是曾在这里生活过?或者二者兼之?极易引起误解,因而我也并不全然赞同。我比较赞同的是,庄子曾经在这里做过漆园吏,隐居过,并在这里的濮水钓过鱼。
   以上所述,不管是确凿的历史事实,还是后人的附会,生活于斯的后人以庄子曾经生活在这里为荣,最起码说明,他们对庄子及其精神的强烈认同感和崇拜敬仰。也证明,我的濮水垂钓是吾乡的感觉,虽然不免有阿Q要和赵太爷扯本家的心理作祟,但也并非是毫无根据的虚妄之言。
   再回到庄子濮水垂钓的故事来。
   庄子精神的核心就是“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既然天人合一,作为自然物之一的人,当然应该顺从自然,敬畏天地,安时处顺,清静无为。要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人生的自由无羁,是第一要务。濮水垂钓的故事,就是生命个体追求生存环境的清静淡泊,个人意志逍遥恣肆的形象诠释。
   中国历代文人的骨子里,既有儒家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又有老庄清静自由的独立人格追求。陶渊明如是,李白如是,苏轼也如是。今天的我,虽然已注定脱离不了凡夫俗子的命运,但每想起庄子濮水垂钓的故事,就不免激情澎湃,而且,特别是今天,过着逍遥自在悠闲无为的生活,想到濮水垂钓是吾乡,就愈加兴奋若狂,也大抵如此吧?
  

共 31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文风依旧,语言干净利落,脉络清晰,主题表达清楚透彻。没有一定的阅历,也就没有如此切身的体会与深刻的感悟,更无此充沛的情感。作品处处透着智慧与哲思,从一个历史故事讲起,其所思所悟,令人神清气爽,耳目一新;又如身处迷茫,突然有人指点迷津。濮水垂钓,是一个很经典的故事,教人洞察世事,回归本真内心,不为俗事所累,让心灵与精神得以自由。庄子这样书写了自己的内心,因此为知己者追崇仰慕。庄子拒绝楚国大夫的邀请,也就屏蔽了一切权利与欲望,宁愿像乌龟那样在烂泥中拖着尾巴生活,这是安守清贫,清静无为的超脱。作者显然是崇拜庄子,也活成了庄子。在这篇文中,情感的支撑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因灵感使然,濮水在作者翔实的史料中逐步得以验证,就在自己居住的东明县,这无形中又对庄子亲近了一些。这是一种情感的抚慰,是寻到知己般的惊喜,更是对自己人生的肯定。一篇很有导向意义的佳作,流年力荐阅读!【编辑:清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206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生米        2022-12-07 15:40:34
  濮水垂钓是吾乡
   哈哈,我这人读书不多,看文章只能看懂浅白的,轻舟大哥说的庄子在濮河垂钓我懂,但我不懂文章里面的那些与庄子有关的四书五经,这些四书五经我看了又记不住。
   就比如上午看芦汀宿雁写的那篇陌上花开,她写的是越王钱镠和庄子夫人的一些事情,又是那之乎者也的格调,我都看了四五遍才算有一知半解的懂得,不过,是因为喜欢才会反反复复的看咯。
   我在文章里听轻舟大哥说,庄子垂钓好像就是你的家门口,你为这而感到荣耀和高兴,阿Q的精神会鼓舞着你对所有熟悉的人去表白,这让我也看到了轻舟大哥的乐观向上,我给您点大大的赞!
回复1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2-12-07 19:49:01
  谢谢,但愿这篇文字能给你带来阅读的愉悦。
12 楼        文友:石语        2022-12-07 19:43:39
  文章从庄子垂钓于濮水的故事起笔,引人入胜。很期待作者接下来会如何行文。这种文章,通常是浅出。但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对濮水和漆园均进行了考证,最后又回到濮水垂钓的故事,并对自己目前逍遥悠然的庄子一样的境界充满自豪与自得。好文章,欣赏!
回复1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2-12-07 19:50:20
  谢谢石语,年龄越大,越喜欢庄子,越想像庄子那样过日子。
13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12-07 21:35:16
  先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点赞。作此考证,在我看来作者不完全是阿Q与赵太爷攀亲心理作祟,还因为他对老庄思想的推崇。生长在一个老庄生长过的地方,除了思想贴近外,气韵上也容易贯通。一旦“濮水垂钓是吾乡”得到证实,作者对老庄及老庄思想可能就不仅仅是景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水自然甚至血脉罗织起来的关系,会给作者更多的自信,使作者坚信老庄思想,更有底气活得更加洒脱,活出自由和精彩。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回复13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2-12-07 22:05:22
  谢谢梅子,是的,庄子是不是在我的家乡钓过鱼,还在其次,关键的,是我十分喜欢庄子潇洒超脱的人生态度。
14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12-07 22:42:21
  文章从“濮水垂钓”的典故写起,通过一番旁征博引,得出庄子曾经在作者居住的东明县做过漆园吏,隐居过,并在那里的濮水钓过鱼。作者以此为傲,是因为崇尚庄子的不慕权贵,清静无为,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这是很多人孜孜以求的一种人生境界。对我们来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一篇很有意义的考据散文。轻舟大哥的博览群书和旷达澄明的心境,让人钦佩。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14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2-12-08 20:14:37
  谢谢春光,是的,年龄越大,越想学习庄子的逍遥游,做一个逍遥自在的人。
15 楼        文友:康心        2022-12-08 18:06:09
  轻舟大哥博览群书,引经据典,一篇历史性的文化散文便出来了。细读方知每一个古代地名后都有一个鲜活的故事。
用文字记录人生的轨迹,修一条心心相通的小径
回复15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2-12-08 20:16:48
  谢谢康心,是的,嘻嘻追究,每一个地名后面,每一个典故后面,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16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22-12-09 10:17:12
  很喜欢庄子,喜欢他的超然物外、天马行空。轻舟老师的这篇文,以详实的文史资料,考证了庄子当年濮水垂钓的地方也许就在山东荷泽东明境内,同为山东人的我,亦觉与有荣焉。我离庄子生活的地方竟不太远,这一刻,感觉身上淋浴了圣人的光环,窃喜中。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16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2-12-09 20:00:32
  谢谢如玉,庄子的潇洒超脱,是我们心向往之的。
17 楼        文友:桑子        2022-12-11 01:03:32
  读这篇讲“濮水垂钓",不难读出作者心中那份泰然的处事态度。作者通过各种地方史的考据,力图证明庄子“濮水垂钓”中的濮水便是位于自己的家乡,文字之间荡漾着对庄子的欣赏与崇敬。庄子早已是几千年前的古人,可通过这番考据,却只让人觉得庄子似乎离作者,也离我们如此之近。
宝剑、纸笔、乌鸦
回复17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2-12-11 08:25:52
  谢谢桑子,是的,庄子是不是在我的家乡居住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心理上,我可以里庄子更近,足矣。
共 17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