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上的风景(散文)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这个名字够响亮吧?
这是国内第一条以国家层面命名的景观大道,是河北省的旅游新地标,它在河北省的承德市,起点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御道口,终点在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全长180公里,地处坝上,是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延伸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地貌独具特色,旅游资源异常丰富。今年暑假,我曾专程自驾一游,领略风景大道上不一样的风景。
风景大道串联起的景点太多了,闻名全国的就有塞罕坝林场、康熙饮马驿站、小滦河湿地公园等,不胜枚举,在这里,请允许我避开这些著名景点,只说路上所见,风景大道最美的风景当然应该在路上。
有人说,夏天去丰宁,漫山遍野的向日葵是标配。诚然,从承德去往丰宁的路上,这满眼的金黄是最抢眼的。虽然时令已交初秋,但临近坝上草原,却是一年里最好的季节。华北平原七下八上的汛期从这里刚刚撤出,雨季丰沛的降水滋润了广袤的原野,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向日葵花田,从路边一直铺展到苍茫的远山脚下,一株株向日葵此时正吸足了养分,几乎是一夜之间就猛窜至一人多高,然后,在连杆的顶端,绽开出一朵朵小如金盘、大似金盆的灿烂的笑脸。阳光正好,葵花向阳,万里晴空,一碧如洗。
继续前行,蔚蓝的天空上开始出现白云,原来丰宁的蓝天白云也是标配,蓝天、白云、青山、金花、还要加上绿树,那才叫五彩斑斓。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的白云特别有趣,起初就那么一两朵,先从隐隐约约的远山背后露出头来,而后,慢慢悠悠聚成一团一团,沿着向日葵的山腰或山脊,悄无声息地慢慢游走,像是有意躲着人的一条条卡通版的大鱼,海豚、蓝鲸都可以,只要你敢去想象。
进入塞罕坝景区,那里的蓝天白云可就大不一样了。你看,这蓝天蓝得透彻,深邃,青冥浩荡不见底;那白云白得纯粹,凝重,玉洁冰清寒彻骨;这蓝天遇到那白云呢,便产生一股能够洗涤人的灵魂的功力,甚至要将整个的你都消融了一般的魔力,吸引着你走近却不敢大胆向前,因为走近它,你便融化在这蓝天里。
过了塞罕坝,进入御道口景区,全程180公里的国家一号风景大道就此铺开。入口处有一尊圆环塑像,十多米高,形似巨大汽车轮胎。轮胎主体黑色,一条白线是贯穿轮胎的胎环,胎花由沿途20个主要景点依次排列。轮毂分上下两个部分,下半部绘有绿色草地、蓝色溪流、白色风车和青色远山;上半部完全镂空,高耸云天,正好将那一半交付蓝天,任那悠悠白云飘然而过。哪是人造的景观?哪是自然的风光?一尊雕塑将它们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模糊了界限。
已是午后,云量逐渐聚集,浓密处连成一大片一大片的,像海上滚滚的波涛、浪花;也有散布飘零的,散散漫漫,如风中飘飞的棉絮。也许是阳光照射角度的原因,云却不是那么纯粹的白了,有的暗影里还显些乌青。不过,蓝天依然很蓝,依然幽深,而且,在蓝天白云之下,碧草青山之上,拔地而起一架架旋转的大风车,悠悠然缓缓转动,不疾不徐,不声不响,沉稳的像个饱经世事的哲人。
蓝天、白云、绿树、青山、草原、大风车,倘若这些景物里再加上一池碧水呢?果然,弯过一座小山包,就在大道边上,一汪清水赫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那水是从周围的小山包上汇聚起来的,不远处的小水坝,从大道边一直延伸到对面的山坡上,那山坡是草原的一部分,茵茵碧草便浸润于那一汪清水之中,近水的草皮,已经让前来这里饮水的牲畜,践踏出片片的泥泞。那水太清,太蓝,仿佛是蓝天在水池里涮了一下,便把一样的蓝留给了池水,于是这一汪池水便多了一份温润;池水将白云揽入怀中,融进水里,浸泡清洗一新以后,又把它们还给蓝天,于是白云就更加洁白了。
早就听说塞罕坝来了遗鸥,那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们这么匆匆一瞥,自然是难得一见这珍稀的鸟类,不过,鸥鸟是看到了,应该是燕鸥或者须浮鸥。斑嘴鸭也有,一只母鸭带着七八只小鸭,远远地在水里觅食。
御道口是承德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一个镇,海拔在一千米以上,也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紧邻着内蒙古的多伦,抬眼远望,蓝天上白云朵朵,白云下山峦起伏,绿草如茵,一派草原风光。不过,要真正进入草原,得从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上下来,走石渣路、土路或者就是直接从草原上轧过,经过约摸一公里左右的马铃薯的原野,上坡。
从乡间小路进去,你会率先遇到像草原一样广阔的农田,那是人类留给这个世界最淳朴的痕迹。只是这里“田”的说法似乎有些牵强,因为压根就没有田埂、畦畔,垄却异常清晰,相信,那是农业机械化的明显标志。只有一两种农作物的条带状分布,依着起伏的山势,飘向目力所及的远方,连绵不绝。毕竟是高原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承德的丰宁、围场两县,原本分布着诸多的林场、牧场、农场。林场在山地,牧场在草原,农田在山地草原的边缘,但却具备了草原一样的辽远,大片大片的,颇具规模,一望无际。
土豆,也叫做马铃薯或者山药蛋的,秧子已经已经超过人的膝盖,高的可及人腰了,黑绿黑绿的,是山坡上最浓重的绿色。马铃薯正值盛花期,单瓣的白花连成一片,也一样蔚为壮观。齐腰的莜麦,已经秀出散乱的穗子,麦粒垂挂着,如一粒粒袖珍的小纺锤儿,城市餐桌上河北名吃——莜面窝窝栲栳栳,就来自这种食材。浅绿色的亚麻,也叫胡麻,也结满了种子,四棱四角,如更加秀珍的粽子。亚麻是油料作物,据说适合于去脂减肥。春天城市公园也种植亚麻,供游人观赏之用,亚麻花开五瓣,清新可人的蔚蓝色。
这大片的、坦荡如砥的、一望无垠的、油油绿绿的、非常养眼的植物是什么?没错,这是一种蔬菜,还是我们常吃的一种蔬菜呢,样子像芹菜,又像茴香,只是我们并不吃这绿色的部分,这部分剁吧剁吧、和吧和吧喂鸡喂鸭了。呵呵,农村人叫这绿色的部分为——萝卜缨子。猜到了吗?胡萝卜!我一直在农村长大,一直自诩“挣过工分的人”,号称“荷锄叟”,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面积的胡萝卜!
这里地广人稀,所有作物都是机器耕作,即使是蔬菜、中草药等经济作物。因而,无论是何种作物,都可谓之“海”:娃娃菜、圆白菜、荷兰豆、芸豆王、西蓝花、万寿菊……都“海”了去了。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的最西头是大滩镇,一些颇有经济头脑的人物,看中了这里“京北第一草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将这里打造成一条以马为特色的旅游产业链,被唤作“中国马镇”。我在“中国马镇”没有拍到马,却拍到了牧归的老牛。傍晚时分,红日西倾,爬上镇子东面的小山,马镇全貌尽收眼底。一队奶牛沿着乡间的小路,经过山脚,绕过山沟,走过山梁,趟起一路尘土;夕阳斜照,光影散漫,蒸腾的尘土中,隐约可见一红衣女子点缀其间,她扎着蓝头巾,手握白长杆,时不时挥舞着、吆喝着,嘴里应该还哼着牧歌吧?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非常应景。然而我却想起了另外一首,只一句——踏着夕阳归去……
在大滩还拍到了一次完整的日落,也算是补偿了金山岭长城上的遗憾。红日西坠,由圆而缺,西天也由橙红而变作酱紫,层云燃烧着、跳荡着,如烧烤炉里的炭火,那遥远的西山上风车的剪影,是烤肉用的钢签么?
明月也拍到了,那是农历的七月十三和十四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毕竟是高原,简化了空气的折射反射,月亮显得很近,很大,近到触手可及,大到犹如车轮。
哦,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我究竟看到了哪些风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