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奇】野(散文)

精品 【东篱·奇】野(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948.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507发表时间:2022-12-10 06:19:27
摘要:年老了,患病了,真的是野不起来了,但骨子里的那种野性,半生岁月模样磨掉,还依然棱角分明。


   儿时,踏着咯吱咯吱的白雪放学归家。雪,仿佛就是热闹的召唤,寂静的老街,反被我们这群无羁的孩子的打闹惊醒了,不再恹恹欲睡,走进雪夜暮色。
   母亲推窗竭力吆喝着她的儿回家。
   “野够了?”迎面第一句就有“野”字,可不是很听话回家了吗?这“野”有所收敛了啊。
   “心野得八根缰绳也拴不住!”母亲继续放大她的评价,唠叨着。
   我觉得“野”字在母亲口中说出,并非是一个不能接受的字眼。尤其是我从小体弱多病,能够“野”,母亲心中自然应该高兴。后来母亲讲了“野”的诸多条件——太阳够着了西山的树枝,炊烟有气无力的,闻到了饭香,鸡鸭都往笼子里挤,狗也怕黑不叫了,老街没几个人,妈吆喝一两声……她再也想不出还有什么情形了,最后才有了收尾的句子:“别等着妈喊你!”
   这么多的限制条件,还是不能束缚一个孩子的野性啊,那些几个“不准”,都成了耳旁风,即使母亲“三令五申”,无非就是那些嚼烂的话。
   大学毕业后,想听到母亲的三令五申,也不能了。当了教师,这个职业与“野”字相去甚远,教室、办公室、家,三点一线,这线路,不如一条老街,和野性从此告别了,想“野”是妄想,欲“野”又怕有悖于职业,于是变得规规矩矩,不越雷池半步。但骨子里是有着一股野性的,总要寻找一种方式去释放。
  
   二
   按套路出牌,是最不受欢迎的。教学上,我想来点野路子,撒撒野。千篇一律的连堂课,是学生讨厌而且惧怕的,必须“无中生有”地挤出一篇作文来,且不少于800字。一学生问我,写799个字行不?这是挑战。“不懂得‘不少于’的意思?”
   “我允准你的‘野’,写千字文!”这是惩罚。
   事后,他交了1001个字的作文。这是一种无声的野性,在对抗着老师的信口而出。他多么像儿时的我,我却不能接受他的野性。碍于老师的薄面,我不能跟他道歉。我突然想吹大这种野性的火苗。
   下个连堂课。我板书了“野”字。学生顿时来了精神。我说我们先不写什么鸟作文了,谈谈“野”字吧。
   那些被压抑了的野性,顿时有了纵辔跑马的情绪,教室里气氛空前热烈起来。
   “男生要长成一棵树,女生要活成一朵花。”我把“野”的范围收紧,只谈野树野花。
   学生搜肠刮肚,搜罗他们掌握的关于写花木野性的诗句。
   我事先准备了各三组句子。
   “风来野树留歌鸟。”(元·顾敬句)狂风袭来,安逸的鸟儿早早遁去,寻找它们的安乐窝了。但有鸟儿与风歌。这是怎样的“野鸟”?野树为野鸟而存在。——遇到劲风,不再爱惜自己的羽翼,和风一曲,折羽嘶声,无所畏惧。
   “野棠无主自成丛。”(宋代释永颐句)山野棠梨,虽无主人剪枝打理,可枝条不紊,齐刷刷地长成一丛,仿佛是凑在一起要比赛什么的,这是一种特别的野性。——本是同根生,自当争繁荣。形成向阳的合力,自然会被人以风景观赏。
   “野树有枝犹系马。”(宋末元初戴表元句)野树被风摧,枝叶如尘泥,但野性不改,即使残余一枝,仍然可系战马,待我跃上马背再征战。——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何其相似。这是一种老辣的野性,光秃的枝丫,也要成为歇马的桩子,其野悲壮。
   男生若对某句颇有感觉,就以此为题,写自己的感想吧。剩下说“野花”的句子,有兴趣,如果不怕耽误写作,那就跟着欣赏吧。男生性子野,也急,所以女生得照顾一下男生的情绪哦。
   “野花吐芳不择地。”(宋代赵蕃句)——山野阡陌,古道渠边,石隙峭壁,凡扎下根的野花,都会应时灼蕊争艳,以吐芳香。
   “石上野花枝叶瘦。”(唐韩偓句)——既无肥沃地力,也无及时春雨。虽瘦枝瘦叶,却不失野性,生于石上,足以让人垂怜。
   “好风时绕野花香。”(宋陈文蔚句)——每一缕风,不专为篱边家花或春园育花而抚慰,每一袭香,都会有好风光顾。
   花之野,“不择地”,不惧瘦,不怨无好风。面对这些野花的境况,你没有感慨要抒发吗?
   第二天,班主任找到我,也谈“野”。他说,我们这个班的孩子挺野的,不好管。他在感慨,也是在抱怨,暗中责我怂恿了孩子们回归野性。我赠他一句诗——“空中野马路边尘”。有了上进的野性,路边皆是尘埃。这种野性,未必不是求学精进的动力。我化用了庄子“野马尘埃”的典故,要班主任带回研究吧。
  
   三
   自那次,我对野性有了好感,觉得符合我的个性,当然我不会拘泥这种个性,喜欢的是一种欣赏野的审美气质,狂放而独特,无羁而恣肆。我还觉得,这种气质上的“野”,还可以调动人的灵感,激发出超常的力度和韧性。
   或许,我对城市的样子觉得失望,于是生出一种渴望野性的意识。整齐划一的行道树,连品种都一样,决不允许杂种树木间杂其间。连草坪长得都一个脸庞,绿油油的,亮晶晶的,看着很有眼缘,想躺上去舒服一会,但在城市里最缺的是那种“野”,绿茵无法表达出野性。那些布局在道路两侧的灌木带,更是齐刷刷地留着平头,一般高,一个脸蛋,全都是孪生的样子。本属于野性的草木,全被人工化了。我真希望哪一段被园丁忽略了而疯长,长出野性来。不过,它必然招致挑剔的目光,或者责备园丁偷懒,或者怪罪草木不安分,野性,的确已经远离了我们的城市。我常常想,人们看这些稍微显出点野性的草木,会怎样评价,草儿的每片叶子,树木的枝枝桠桠,全都是反骨,就像《三国演义》里描写的魏延的样子,散发而出的是邪恶的动荡之气。本来恣肆傲然的姿态,必须收敛,要变成小脚女人,轻摇头饰,轻移莲步才好,否则就是另类异己。我常常面对着那些被修剪成一个模样的草木发出感慨,我们能不能多点宽容,允许它们的不规矩啊!审美最忌讳的是什么所谓的秩序,秩序扼杀了蓬勃的美感。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超越平庸,可我们就是不允许草木有越轨之举,或许,书本和真实的生活是不一样,但美学不能帮助我们生活,要美学何用呢。
   我总觉得,我需要野趣的熏染。也许是我在这个城市生活太久才有了这样的渴望。
   我把野性寄托在芦竹的身上。从湿地公园被挖掘丢弃的芦竹堆里捡回一些根子,深埋在楼下的花畦里。如今长势惹眼,高五六米,在花畦的上空“张牙舞爪”。(这个词是在林业局工作的老高说的)他指挥过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那些树木都是被修剪得规规矩矩的,看来他是不习惯指挥这样颇有张扬个性的芦竹一类的草木的。我相信很多人和老高的眼光是一样的,不会给它唯美的评价,但我发现,路过芦竹身边的人,会驻足观看,走过的人还要回头告别,回头率出奇地高,可能是笑它与众不同,异端另类。我想,人们记住的是这丛芦竹,其下的那些灌木,从来也未入眼。她只是一丛芦竹,并不在乎人们的眼光,怎样写下评语,依然不管不顾地自我张扬。没有什么法度可以约束它的。它的生长不管边界,这种没有规则的长法,肯定也会引起其下的花木的嘲笑,可它不在乎,依然放肆地傲慢地长着,孤独地活着。我突然在芦竹最野蛮的长相里,发现了一点东西——孤独,原来是最放荡的灵魂。有多野,就有多柔,它在给柔弱的心以足够的力量,希望我们在面对它的时候,能够读懂它的语言。
   到了冬雪季,芦竹高举着芦花,芦叶不落,依然葱绿。我第一次发现它竟然是这么顽强。我宁愿相信,这不是芦竹植物的品性,而是它要表现一种姿态,孤独地长着,撒野地活着,让时光在它面前弯曲,光阴在此打成弧度。野趣里往往藏着睿智,惊喜往往是野趣带来的。
   尤其是我在一个傍晚时分,正在大风狂摇的芦竹下,有所担心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专门来赏风中芦竹的画家,我认识他,我叫他卢画家,只不过他的“卢”姓和芦竹的姓氏音同字不同。他说他画那些规规矩矩的花,修修长长的嘉木,实在厌倦了,发现这丛撒野的芦竹,便喜欢上了,他选择一个大风天气来驻足观看,他想创作一幅名《芦舞》的画。有品位品格的审美,永远不会是孤单的,不会是一个踽踽的跛腿独行者,芦竹遇到了它的知音,我遇到了审美情趣极度相近的朋友。
   卢画家说,一棵树太像一棵树,一幅画太像一幅画,一篇文太像一篇文,那就不是好树好画好文了。
   我还是社区茶舍前那株野玫瑰的知音。窗前是一处庭院,无主的野玫瑰在茶舍的东南角伸进了一根枝,试着欲钻进窗户里,茶友欲折断把野玫瑰送出窗外,我不肯。就让它使劲挤进我们的茶舍吧,或许是想来品一杯香茶。长相这么不规矩,我倒是喜欢。如果玫瑰都挨挨挤挤地相处一园,我就难见这一枝有意于我们的野玫瑰了,在我,是欣赏野趣;在野玫瑰则是释放天性。如果它是一位探窗问询我们的女子,我们都是野玫瑰的来世情人啊;如果是有意来凑热闹的男子,我们就是它千年一遇的知音啊。
  
   四
   野趣,历来被华夏艺术和中国文学关注追捧。跳脱于现实,张扬着野性,这是文学艺术的最高品格。这样的野趣才配得上雅致,我们会反复捧着把玩,爱不释手。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固然是要表达他持剑走天涯报效君王家国的抱负,也是诗人野性的释放,逼仄的书屋,如豆的青灯,太过压抑,太过柔弱,于是,迫切需要野性的提振。诗人王维是最讨厌端坐书房,独爱山野里追求野趣,有人评价说,所有的诗,都不出乎他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野趣。诗人许浑,端坐北窗前,也厌倦了沉闷的空气,喜欢“三顷水田秋更熟”,熟,是一种成熟的野,在野里,可放纵为官的拘谨和约束。
   花园里的花儿,从来不会给我们惊艳的感觉,令人惊艳的,不一定有着绝世的容颜,但有着骄傲独立的姿态,以原始的野性呈现自己的样子,在峭壁之上,在阡陌之间,在深壑涧边,在荒漠僻壤,一切无法预见的地方,突然呈现,那才是惊艳之姿,摄魄之貌。
   野,是孩子们的天性,是草木的本色,是文学艺术的臻境。唯野,才显出灵魂的活跃与奔放。而野,常常成为人们审美的死角,或漠视,或贬其张扬,责其无视法度,野性,不因褒贬而我行我素。我常常想,我就想做一条树枝,在无拘无束的空域自由地伸展,将灵魂握住树枝,荡着秋千,释放着我的野性。我不怕被人剪掉,毕竟我野过了。
   我们的空间常常少的是前卫,多的是按部就班,四平八稳。没有一种设计超越现存逻辑,那就少了野趣,便不是潮流。
   人的本心是追求一种自由和趣味。我可以忍耐一个人的唠叨,却不能受得了与没有趣味的人的相处,我更喜欢和有着野趣的人一起去追趣。
   这种野趣的审美,可能与我母亲给我的原始启迪有关,母亲没有往死里克制我的野性,于是就泛滥了。或者与我个人性格有关,接触并热爱文学的人,骨子里都有野性,追求出奇和意想不到,以此来摄人目光,走进自己文字的骨肉里。如果创作一阙词,一首诗,一篇文章,谁给我一个“野”字的评价,我会认为他是我的知己,懂得我,鼓励我,呵护我。野性往往被人诟病,活不长久,所以我希望得到呵护。
   曾经拿连堂课来谈“野”,那是我教学生涯里最精彩的一幕。我已经没有了我的课堂,我想和那些品茶的老者再来一堂“野”课。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者启荣先生,他鼓励我说,不怕野路子,跋扈点,我们这个年龄最需要。
  
   2022年12月10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4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时候,我们都曾经是“野”孩子,夕阳落山,鸟儿归林,村庄的上空就会响起母亲的呼唤。见到母亲,先听她温柔的数落:“野够了?”再听她的经典嗔怪“别等着妈喊你!”。所有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乖孩子。母亲的“三令五申“束缚了作者的”野“,但成为教师后,虽然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骨子里依然葆有一份野性。作者布置限字数作文,有学生挑战,作者顺便吹大这野性的火苗。让大家以野树野花为题,大谈“野”字。给男女生各准备三组和“野”有关的诗词,请它们畅谈感想,索性让大家野够。这种灵活新奇的教学方式无疑提振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班主任因此忧虑作者的教学方式,是否会纵容了学生本来的“野”,作者回赠班主任一句野性的诗句“空中野马路边尘”。这是一种沉默的“野”,高贵的“野”。从此,作者对野性有了好感,期望生活中少些羁绊,多些狂放。城市千篇一律的绿化,能否做些改变,不要整齐划一,见高就剪,美学最忌讳秩序,能否允许那些绿植疯长一次。作者从湿地公园捡回些废弃的芦竹根种下,结果,芦竹因有野性的基因,长势喜人,风雪中依然孤独的活着,“孤独,原来是最放荡的灵魂。”因此吸引一位画家画了《芦舞》,尽现芦竹的顽强和野趣。还有茶舍窗前那只野玫瑰,探窗闻茗,她是茶友们的“来世情人”、“千年一遇的知音”。原来,野趣还是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许浑“三顷水田秋更熟”等诗句,都闪耀着野性的光芒。峭壁上的花,惊艳、摄魄,人之初,亦善亦“野”,体现在文学创作上,就是不拘泥于传统,布局打破方圆,立意雄奇巉峻,叙述曲径通幽,一首诗、一篇文章,莫不如是。恰好,老师的本篇美文就够“野”够爽,细细品味,一定为其中的奇思妙想、警语金句所震撼,所折服。绝顶大作,百读不厌。【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210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12-10 17:50:41
  还有,老师一颗野心正蓬勃,何来“老”之说?老师永远年轻。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0 17:55:59
  哈哈,心不老,这一点我也觉得。能够这样以少有的频率创作,我也觉得很年轻了。谢谢你鼓励我去年轻。遥握。
12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2-12-11 15:15:49
  “野”到妙处,真是好文章!拜读问冬安如意!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1 16:00:33
  相信散人老师美誉。很长时间未见散人老师大作,期待着……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1 16:01:39
  是“谢谢”,电脑不听使唤,说成“相信”,见谅。
13 楼        文友:飞不高蝴蝶        2022-12-11 19:10:08
  喜欢老师的文笔,野性十足;喜欢老师在文中阐述的观点,不拘一格,奔放自由。这就是现代人缺失的,却从你的文章中找回来。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1 19:37:02
  谢谢蝴蝶老师的认可美评。我们可能太习惯四平八稳的日子,包括我们看到的,都符合我们的生活,因而可能就是少了一种野性,呼唤野性的回归,让我们享受一点不同于日常的东西,是我的想法。感谢你的留言,问候冬暖,谨祝创丰。
14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2-12-11 20:09:27
  怀社:正在酝酿两篇文:《一封没有寄出的信》和《茶花、茶泡、茶舌儿》,我的都是曾经的过往而已,哎!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1 20:14:18
  好的,散人老师。辛苦了。我在期待。毕竟工作繁忙,创作是在挤出时间,我明白你的辛苦,你用文学装饰自己的工作,值得敬佩。愿一切顺利。问候冬暖。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1 20:16:32
  期待你的 精彩,不过,还得悠着点哦。
15 楼        文友:清风斋主        2022-12-14 10:58:38
  “野”是什么?野是玩闹忘归的孩子,野是不落俗套的课堂,野是城市里疯长的芦花,野是热爱自然、崇尚个性的诗人。怀才老师用汪洋恣肆的语言完美地诠释了“野”的涵义,读来既有美的享受,更有思想的启迪。美文拜读。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4 11:06:45
  谢谢清风老师的美评,一时兴起,喜欢野字,于是想到了曾经,将看到的野风景也搬上来,见笑了。希望清风老师在东篱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遥握,问候冬祺!
16 楼        文友:山音        2022-12-14 16:34:06
  野,是自然的本性。安分守己,就没有世界的多姿多彩。野,也是一种创造力。没有激情与冲动,生活也如一潭死水。野的掀波兴浪,生活就会波澜壮阔。
   老师善于抓题材,开拓思想空间,不愧文章高手。欣赏佳作,点赞支持!
回复1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4 16:36:23
  谢谢山音老师的美评,你的留墨,比我的小文精彩啊,很喜欢与我有着共识,相识是缘,愿我们在江山,执笔歌时代,写出美文。遥握,问候冬祺!
17 楼        文友:山音        2022-12-14 16:58:12
  欣赏老师的文思,更点赞您作文构思艺术的精妙。老师的行文用词下字纯熟老到,非常欣赏,与您心有灵犀!感谢幸遇!
回复1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2-14 17:08:10
  谢谢山音老师的喜欢,能够让我们彼此喜欢,感觉到喜欢的律动,那是多么美妙的事情,谢谢山音老师,谨祝创丰!
18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3-02-05 19:09:54
  好文章“野"记得小时候我也贪玩过,像现在过年的时候我和哥哥去放烟花,不小心在手里崩了一个大包,后来哥哥回家抺油。再后来心野,去摘偷别人家的橘子,被人发现,追了九条街,回家被父母挨打一顿。野,包括很多,尤其是疫情的三年前,我喜欢旅游,爬山,看大自然风景,看辽阔的草原。休息完回来不想工作,哈哈这也算是野吧?好文章,读着才老师的文,让人回味无穷,野,让人沉醉,难忘儿时代。祝好老师,给你留汤圆了,元宵节快乐!
回复1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2-05 19:21:59
  很长时间了,这篇文章表达的是一种无羁的情绪,可能是童年少年时的“野”给了我传染和延续,所以野的情绪影响着我,把这些算是野趣的东西记下来而已。我觉得,在野字下,我们可以回忆很感触很多东西,三年疫情,压抑了野,所以想报复一下,也是野趣,无可指责。人生趣味,有野也有雅,选择靠自己,怎样舒服怎样来。谢谢蓝色老师留评。谨祝元宵节快乐!
共 18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