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重回万宁(散文)

精品 【菊韵】重回万宁(散文)


作者:类猿人911 进士,6941.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76发表时间:2022-12-10 14:09:35

【菊韵】重回万宁(散文) 来海南已经第三天了,按照当地防疫要求居家隔离自我观察了三天。头两天万宁市防疫人员——大白,每天上午上门给我们“捅嗓子”做核酸,说是三天,每天一次,今天却没有再来。或是两天核酸结果都是阴性,或是他们遗忘了?我电话过去,他们说已经取消核酸检测了,都不做了。
   我却轻松不起来,忐忑不安,这,不是放弃了吗?全国都这样,只是一夜间。一夜间,实行了三年的“清零”政策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给取消了,不再防控了,人们还真有些不适应,出门先迈那只脚呢?不知所措了。据国家卫健委通报,昨日,12月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637例。而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3160例。疫情并没有结束。
   不再“核酸”了,谁是无症状感染者?谁又是密接者?明天自我解禁了,敢出门吗?想到这里,我又惴惴不安了起来。口罩遮脸,道路以目,或是常态了……是否会出现那样的情况,比如网上调侃的那样,疫情当下出生的孩子,会不会认为人类从来就是只要出门就得在脸上遮块布?
   这几天,偶尔在小区转转——自然,我戴着口罩——人很少,没有往年热闹。我已经有六年没有来海南了。这个小区的业主几乎都是内陆人为躲冬而来,海南人称他们是“候鸟”,东北人多,北京人西安人也不少,往年,北方的天刚一冷,他们就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如夏的海南,今年人少也是疫情的缘故。昨日的消息,全国疫控放开后第二天,飞海南的机票就飞涨了160%,我是上月底购的票,也就600多元,现在怕是上了千。人们正在热闹地赶来,憋得太久了,想出来透透气。
   万宁椰林湾的风景大不如以前。小区内的道路坑坑洼洼有些老化,原先围绕楼前楼后的,体现海南热带雨林特色的高大芭蕉树群落,稀疏得萧条了,贴地改植上了低矮的红叶石楠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失去“椰林湾”的独特情调和韵味,怕是才补栽时间不长,也才见绿。问询打扫卫生的阿姨,说是台风:“今年的风大啊……都毁了,好多好大的树都刮到了呀……好惨的呀。”
   久违了,阿姨啊啊呀呀的一口海南普通话,她们说话嗓门大声音尖,她们若是说当地的语言我是听不懂的。
   万宁的天气依旧时阴时晴,风很好,阳光下很惬意。气温有些低,头两天十七八度,今天二十二度,夜里盖凉被,白日里是要加一件薄外套的。六年前,我二月在海南,那年更冷,似乎倒春寒,还穿秋衣秋裤,甚至有人穿上了羽绒服……要知道,正常年份,冬季里这里是拖鞋短裤,是可以下海游泳的,有一年春节里,我曾搭渔船出外海去海泳。海南岛的空气真好,房子一年不住人,窗明几净的不落尘。夜里,夜虫在鸣叫,早上起来,站在凉台上眺望小东山,云气中青黛色仍然深沉凝重。
   明天上老街吃酸粉去。还有清补凉、椰子饭,煲牛杂……海南有四大名菜,文昌鸡、加积鸭、和乐蟹和东山羊,东山羊就出在我们居住的万宁,因为万宁市的东边有一座不高的山叫小东山。听过当地老户说,从他们的儿子辈起,就很少能吃到真正的东山羊了:连皮煮,肉香汤浓。汤白的像奶,并无腥膻。
   海南的每座城市总有一条老街,比如,海口的骑楼老街,文昌的铺前老街,三亚的崖城老街……万宁的老街,又叫万城老街,八条街巷,城的东西南北有四座门楼。老街以前是万宁最繁华的街道,有着1360年的历史,历史的沉积,风雨的侵蚀,让老街沧桑而古朴,成为万宁的灵魂和记忆。
   老街,挨着我们小区,一街之隔,平日里游人稀少,倒显得冷寞。窄窄的巷道,两厢里高高矮矮大都是墙皮斑驳黢黑的旧屋,门的两边或贴有朱红的对联或在门扇上贴有红底黑描的门神。门前坐着黑瘦的老太太在卖着槟榔或卖芭蕉山竹火龙果,鲜果在竹箩里,黑的发紫绿的碧翠红的鲜亮……
   墙上依旧能看见文革时的标语的痕迹,街面上依旧能看到商会会馆和邮电局、电影院的陈旧的门头,我曾多次走过老街。二三百米长的街,东边是菜市场、南端是打铁行、西头曾是旧时的县衙,后来的县委大院,北端是繁华的镇北商业街,聚集着五金电器、烟酒糖果、香表纸蜡……木楼,旧式的装板门面,现在依旧做着买卖。
   似乎,万宁这个地方传统节日很多,习俗也很讲究,比如,春节的炉前守夜,端午节的竞舟舞龙。祭祖和抬神是极盛的,他们把神叫“公”,抬神又称“抬公”。正月十四,各乡的人们抬着本地庙的“公”(塑像)进城开始游街,车载着大鼓,火铳开路,鞭炮炸响,锣鼓喧天,游街的精壮后生都着齐一色鲜亮黄衣,老街是必经之路,一路的彩车,不见头尾。抬公是要“穿新衣,骑竹马”的,竹篾笼起一个马,玩者站于马身中间,整只马系于玩者身上,彩色布遮于马身,如同内地闹春社火里的划旱船。骑竹马者伴“公”而行,或前或后,手舞足蹈,“公”游到哪条街,竹马也伴随到哪条街。这时,居住于万城八街的居民,很多人在自家门前摆设了小神案,烧香点烛,置放供果,神爷过的时候,他们会燃放鞭炮,跪拜祈福祈祷平安,虔诚得……祭神如神在。这是刻在骨子里的虔诚。“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天、祭地、祭祖宗……追溯我们的传统节日,大多与祭祀有关,中华文明之所以数千年传承不朽,与我们的祭祀观有着必然的联系。它只有一个意义,告诉你“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不就是“根”吗!
   我不知道,这流传千年的习俗还能延续多久,大陆那边连春节都没有年味的废了。
   在这里住久了,你就习惯万宁的寂寞和热闹。新城的繁华各地都是一样,只有这样的老街才有醉人的味道,一种似有又无的老檀香的味道。我认识万宁是从这里的习俗开始的,我喜欢万宁也是从这里的老街开始的。他们抬公,我围观,在震耳的鼓声和刺鼻的硝烟中感受一种古老的文明,中华的文明,总有隔世的感觉,特别是内地已经禁炮多年了。
   或许,我也老了。
  
   2022.12.09.夜。万宁椰林湾

共 23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棒的散文。作者重回海南的万宁,已时隔六年。即写当下,也写了以往来万宁的回忆。写了万宁的疫情气候,写椰林湾小区的台风和台风过后的景象。写万宁的老街,写万宁的风俗,重点记载了当地百姓的“抬公”游街的仪式。描写细腻,让人读了如临其境,也同作者产生一样共鸣,感受颇深,中华的古老文化在海南依旧浓郁,传承很深,这是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中的祭祖和拜神的中国独有的宗庙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百折不挠,之所以流传至今,永不溃散,其中的奥秘恐怕就在这里。如今,工业文明和西方文化不断侵蚀,我们丢失的太多了,就连春节这样重大节日都没有了年味,废了。这就是作者写老街和老街的古老习俗的缘由和这篇文字的意义。文笔优美,带着淡淡的乡愁,叙事流畅,散而不滞。谢谢供稿,推荐阅读。【编辑:叶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1219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22-12-10 14:11:02
  猴哥又做候鸟南飞了啊!美美哒!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1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2-12-10 14:21:49
  谢谢叶社编辑,辛苦了,问好!欢迎你到海南来!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12-10 14:25:41
  重回万宁,绝妙好文。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2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2-12-10 14:32:04
  谢谢黄金山惠顾捧场,问好!祝快乐健康!
3 楼        文友:乐歌        2022-12-19 18:46:22
  恭喜类猿人911老师喜报连连,再获精品!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回复3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2-12-19 19:39:42
  谢谢乐歌!谢谢菊韵社推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