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难忘初心(随笔)
坚持写作是我一生的习惯。
不知不觉我已年近花甲。想起我的从文之路,不由的感慨万千。一路走来,有悲欢,有快乐,更有许多难忘的人和事。记得我是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的。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农村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那时候,象我这样的年轻人,没机会四处打工。大都闲在家里。有人打牌赌博,有人钓鱼取乐。而我喜欢读辽宁青年,读者文摘(就是今天的读者)类的杂志。读得多了,就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
第一次在报上发表“豆腐干",是在一九八七年的八月。那一天我接到了来自报社的二十元稿费。为此,村庄沸腾了。左邻右舍的纷纷上门道贺,更有父母带着孩子找到门上,说要我带着他一起学习写作。
天呐!一篇短小的豆腐干,让我努力了五六年。如此重托实在让我胆怯。也许是受了人家的礼物,父亲也要求我担此重任。一个人玩也是玩,多个伴何尝不可。于是小杨就成了我学习写作路上的伙伴。
小杨是邻村的小伙子,比我小两岁。原来他也在一直朝外投稿,只是从未中的。和我在一起后,只是有了一个提建议或意见的人。很多时候,我们两个人一起去邮电局寄稿件。不久就有了喜讯,小杨的短篇小说被我们省的文学刊物采用。有了喜讯,我也替他高兴,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大约三个多月后,一本样刊就寄了过来。虽然得到的稿费不多,却让小杨一家都很高兴。记得他的父母带来许多礼物,让我的父母窘得不知所措。
自那以后,小杨经常有小说或散文发表。没过多久,小楊就因此找到了工作。那时候,乡镇政府刚从公社改建,急需大量人才,小杨成了乡政府的文书。而我,除了偶尔发表过一些散文随笔外,就一直没有更大的成绩。我不甘心,于是越加努力的潜心阅读和写作。虽说以后的日子也逐渐有了收获,可想借此敲开一扇门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转眼之间,我从一个文学青年,变成了花甲之人。而陆陆续续发表的文章,被我分类集结成书,交由出版社出版发行,虽然取得的效益不甚理想,但对于我的前半生会是一个完美的总结。
前不久遇到小杨,说是已经退休。知道我一直坚持写作,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自九十年代以后,我们各自成家立业已经少有联系。偶尔相遇也只是三言两语的打个招呼。闻听他已退休,我就顺便说道,以后有时间再一起畅谈文学了。想不到小杨激动起来,连连点头应允。
第二天,小楊果然来了。只是当初两个意气风发充满理想的青春少年,业已都年近花甲。来到我的书房,小杨颇有感慨地说,哥,我们俩都是爱文的人。不知你后悔没有?
何悔之有?我反问道,你因文而有了工作,不是爱文之所幸么?小杨怔怔地看看我,笑了笑说,哥,我是因文找到了工作。可是我又因工作而放弃了文学。那是我最初的梦想啊!
我又何悔之有?我伸展胳膊抬手指了指书房里的一切说,爱文虽然没让我富裕却让我很充实,你看,这书架上的书,有近半都是全国各地文友的大作。有他们在我身边,让我不敢懈怠啊。
你还在写作?小杨疑惑的问。我自豪地点点。那你还愿意让我跟你在一起读书写作吗?小杨又问。听他这话我一下明白了小杨的心里。但我又怕误会了。于是我反问道:你是不是还想和我在一起继续写作?见小杨连连点头,我赶忙拉住了他的手。只是我觉得小杨的手抖得厉害且很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