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大美湘西踏歌行(组诗)
一、张家界大峡谷
一张门票
劝退了热浪与喧嚣
八方宾朋
似鱼儿潜入深蓝
畅享别有洞天“沁园春”
千仞峭壁上飞瀑倾情弹唱
拂动心弦,荡涤凡尘俗念
栈道铺展开五线谱
你就是
同崇山峻岭
逶迤灵动的音符
随一溪碧波
悠扬奏鸣的旋律
与满园春色春风
唱和清芬翠绿欢快的心曲
那山那水,传诵着
蜿蜒滋润了半个多世纪的
源泉——“南方红旗渠”
回望她顶天立地的开篇
浑身披挂石阶钢柱滑道
架设玻璃天桥观光电梯
依旧清水芙蓉般
仁慈安详大美无言
二、漂荡猛洞河
两列巍峨青山
一条奔涌传奇故事的长河
联袂七月骄阳
精彩演绎的史诗级巨片
《天下第一漂》就此开锣!
无论男女老幼、来自何方
乘皮筏艇顺水漂荡
你便是响当当的主角
并会入戏太深
在跟急流险滩飞泉的
一次次惊喜碰撞与热烈互动中
激情四射长歌当啸
蛰伏河道岸边的各色奇石
驻守丘壑坡岭的怪树溶洞
“孙大圣”乐山好水的后裔
志愿保驾护航的黑蜻蜓
均茂盛着
永久鲜活的逸闻趣事
做船夫兼导游的土家族汉子
挥动篙竿一脸憨笑
向一贯五讲四美的良民
传授爆款水枪的神操作
指导如何跟各路江湖豪杰
浪它个枪“淋”弹雨惊涛拍岸
他阿哥阿妹地唱起歌谣
最草根最湘西的
爱情之花生命之光
山长水远荡气回肠
啊,落水坑瀑布
惊艳壮美的压轴好戏!
倏忽间,一叶轻舟飘然而至
霓裳曼舞清亮甜美的宋祖英
引领一众“角儿”漂进
《家乡有条猛洞河》
漂进情浓似酒云水若梦
三、归去来兮坐龙峡
坐——龙——峡!
两年前一见倾心
今早,一声问候喜相拥
靖哥、大侠和好运
佩戴白纱手套
颇像老练的鉴赏家
缓缓地,再度展读
这卷大自然鬼斧神功的杰作
牵握着仿佛自岩壁石缝
绵延生长的锁链、曲径和云梯
稳健攀爬行进
一步步仰瞻低回
峡谷奇崛幽深的章节
溪泉或温婉或豪迈的
写意抒情
一潭静美的碧空
怀想流年里生生不息的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
南飞北返的信念
喜乐陶醉的衷肠
晌午时分
我们随同一位老乡
上她的村寨享用柴火佳肴
高高的山岗交融、洋溢
山神厚爱与人间美意
又好似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去来兮
四、敬畏红石林
一部卷帖浩繁的天书
一摞摞一行行,星散于
见证过海枯石烂的酋水河畔
观光客三三两两
恍惚尾随着
曾雄霸地球的恐龙
闯入洪荒远古的迷宫
步步惊奇窃窃私语
表情喜感而夸张
酷似刀耕火种的先民
4.5亿年,寒武纪,扬子古海
中国唯一的红色碳酸盐石林……
即使懵懂费解
这天雕地塑神秘诡谲的“石头记”
你我他
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
慨叹草木一秋沧海一粟的人类
会有何触动与省悟?
五、芙蓉镇拾趣
出差途中
比现今年轻六岁的
我和那个晴好的上午
麻雀一样溜达在
静谧恬淡的古镇
街边小店囫囵扫荡了一碗
传说中的“刘晓庆米豆腐”
咦,远处巷陌
谁在探头探脑提心吊胆
可是苦尽甘来的乱世鸳鸯
胡玉音和“秦癫子”?
一番寻觅
唯见金灿灿的秋阳
依偎着斑驳沉寂的岁月
再次踏访
张灯结彩游人如织
繁华喧闹得简直不敢相认
扎堆赶集转磨一遭
邨王古渡口且停泊片刻
闲看方觉惬意——
远山迷濛天水苍茫
暮霭依稀哼唱着田园牧歌
从容隐退
艾叶粑粑白米粥土鸡蛋
老街品尝风味早点
好生悦目可口又暖心的幸福感!
某客官进门就拿店名逗趣:
“老板娘,这乌龙山的‘田大榜’
——莫非是你亲戚?”
苗家巧媳妇舀汤下面
热气袅袅中回眸一笑
山泉般清澈而爽朗
六、德夯之约
“瞧,群山上云遮雾罩
活脱脱一幅绝妙的泼墨丹青
——大气磅礴又变幻莫测”
“定居在这块风水宝地的
鸟兽虫鱼,多享福呀!”
“呵呵,谁让它们的老祖宗
——独具慧眼呢”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形容此景此情
王维的佳句再贴切不过!”
“玉泉溪峡谷的奇峰怪石
好韵味,堪称天下一绝”
“点睛之笔神来之笔!
这条玉带瀑布的创造者和命名者
我看啊——都是天才”……
德夯,“美丽的峡谷”
苗族同胞世代守望的乡愁
一路游赏品鉴
丰饶纯净的画意诗情
夫复何求
开客栈的阿雅
清秀娇小得像个学生妹
却早已荣升自家一亩三分地
——打理生意和照顾两个小屁孩的
——主力干将
灶台前她煎炒烹煮
一阵风儿似的端菜上茶
斟满乡亲新酿“包谷烧”
甘冽醇厚绵长里
几多自然造化人生况味
德夯,德夯
驱车赴约的路上
你以轰轰烈烈的惊世豪雨
为有缘人接风洗尘
依依惜别时
你挥一挥长袖
眉目含笑云淡风轻
七、漫步矮寨大桥
从盘山公路
百转千回奔向你
从高悬绝壁的栈道
踏着空谷足音叩访你
矮寨不矮
乡村振兴树标杆
乐享山水之间的锦绣家园
大桥如虹
一条湘西迎送四海宾客的快车道
跨越天堑,通达——
张家界、凤凰、老司城
翠翠的“茶峒”边城,吹响
精准扶贫号角的十八洞村……
宛若云端漫步
携滔滔车流浩荡长风
致敬崛起腾飞、日益强盛的
泱泱中华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网于2022年12月25日
当然,因水平有限,值得修改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其他暂且不论,就拿全篇起首第一句“一张门票”来说,总感觉太直白粗糙,不仅毫无韵味,也颇显俗气了。几经斟酌,觉得改为“几道山梁”是不是要好一些?敬请文友指正,也欢迎提出更佳的改进意见。留言备忘,不敢单独麻烦编辑老师改正,今后如有合适机会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