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人生(散文)
活了70年,谈人生感悟,恰似坐望夕阳,煌煌然,有些微冷。
活着,夜寐晨起,饥餐渴饮,一蔬一饭,寒来暑往,有人说唯有美食和美人不可辜负,有人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有人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还有人说,活着当下,珍惜眼前……即便是很浪漫的“诗和远方”,还是有人做苦行僧,有人在苦吟。一个人一个活法,或有惋惜,没有对错。
“将闲钱买花,把美人入画”,只有人类才有审美的愉悦,生命由此升华。比如,说“我想和你一起起床”,是徐志摩,而说,“我想和你困觉”,是阿Q。诗,换一种说法,却让我们尴尬。有时,细思,生命的意义?绚丽多彩的华丽锦袍下是些什么?让我们萦萦绕绕缠缠绵绵的“哥哥妹妹”的爱情呢?
女人涂上鲜亮的红唇,却是母的猩猩发情期阴唇肿大和发红,亮给雄猩猩的一个诱惑,自人类站了起来,屁股再也无法示人——如爬行时那样——便改用嘴唇……当然,这种进化也就具有了人文的定义——青春的美或是娇艳的作,仍是示给男人看。生命的本质是繁殖。只是,人类的“活着”却超越了繁殖的本身,人生在拉长,以至于,老年凄苦,不免对“活着”的意义发生了困惑。
生寄死归,你我都是人间过客。活着,是体验人生。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苦累烦愁,你来,你见,你经历了,你愉悦你苦恼,你欣赏你厌恶,你豪放你婉约,你拍案而起,你低嗅玫瑰,你失落得痛心疾首,你“得之幸也,失之命也”得淡定……匆匆走过,終究是在路上。
村上春树曾说,拂晓时分,晨光照亮周遭的一切,一边慢跑一边听着鸟叫,是一种快乐。他享受人生的“小而确切的幸福”。
自然,也有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的担当和君子的抱负。
而我们往往却是“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茫然四顾,惆怅得懵懂。
毕竟,文学在。曹植,曹子建,夺嗣失败,身份跌落和理想破灭,便把悲婉和抑郁寄托在了诗文里,人说“千古诗人,唯子美可配陈思王(曹植)。”我便常读《洛神赋》:“睹一丽人,于岩之畔……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有了貂蝉拜月,有了黛玉葬花,有了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人生,便有了美感。
“活着是为了活着。”血色黄昏,曾风雨如晦。老态龙钟,也曾青葱少年。余华的作品《活着》中,借主人翁福贵之口唱曰:“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他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不论是多么的凄凉与不堪,“活着的意志才是他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的东西。”或许这才是活着。
人生是选择,也是宿命。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是女人的选择。奋斗18年,只是为了能和你一起喝咖啡,是男人的无奈。哭泣也罢,苦笑也罢,有宝马车坐,有咖啡喝,“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人生还是美丽的。
一念红尘,一念天堂。一念之间,潮起潮落。
人生艰难,当我搬砖的时候,再也没有手可以拥抱你……
人生简单,佛说,心无去来,即入涅盘。是知涅盘,即是空心。
有一天,我拿诗换酒喝,酒家对我说,酒你可以喝,你把诗拿走。海子走了,带着他的诗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谁对?谁错?生命的底色,黑白让人困惑,灰色才是人生,我们生于混沌,我们也将死于混沌。我混沌了来路,罔谈人生……其实,我并没有活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自性自在,不昧因果,或是释然和解脱。【注】
注:
自性自在,是保留自己的性格,让自己不被世间太多东西束缚,让自己活的更轻松。
不昧因果,是不迷信因果、固执因果。自己的佛性本来具有,也从未失去,不需要向外求。不昧因果是对因果了解得清清楚楚。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虽受果报,但不起心动念,便是大修行。
2022。12。28。万宁椰林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