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奇】母亲的新年菜(散文)

精品 【东篱·奇】母亲的新年菜(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9638.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87发表时间:2023-01-01 05:40:50
摘要:又是新年到,总要给新年一个美好的祝福,写点什么?过年最大的事就是满足吃,新年也是,我想起了母亲做的新年菜。


   那年月,日子并非都是不堪回首的。
   母亲的新年菜,一律都是她亲手精心制作的小菜,是给新年的最好作品。让我怀念。
   在老家,在母亲的心中,阳历的新年还不是年,阴历的大年才是年。所以,新年就只配上小菜,大年才吃大菜。小菜,也只在新年这一天一齐上,满桌琳琅,看着也足够奢侈的了。
   母亲是固执的,也幽默。新年是小年,该吃小菜,显然是错的。我说,小年应该是腊月二十三才对。母亲则说,那新年就是小小年,更应该吃小菜,我听了很无语。
   在逻辑上,母亲胜了;在情感上,母亲更胜我一筹。她总是满怀热情地对待每一个日子,哪怕一顿饭只吃红薯,一碟小菜,她都在桌子上摆正了,然后盘腿坐下,说,红薯上桌喽!腔调里蓄满了兴奋。她是知足的,可也总希望时不时地有大菜上桌,过得奢侈些。
   母亲常说,红薯连皮儿都吃了,猪猡就“空嘴”了。希望物尽入腹,却又希冀有所剩余。于是,那些剩下的菜汤都被母亲小心翼翼地收进她的泥盆瓦罐,留着鲜味好喂猪。
   在六十七十年代,我家就是过大年也很少见肉腥的,母亲只能尽其所能了,她要给年一个朴素的拥抱。那年月,能调制出各种小菜,也够为难母亲的了,母亲总为入冬和新年的小菜精打细算,从不糊弄。
   14岁,我上高中,已经是一条汉子了,就跟着大人们往20几里外的大鱼岛买鱼汤,用小推车推回家。动力完全来自母亲,母亲要用一滴汤复活那些平常的小菜。鱼汤是腌制小菜不可或缺的美味,是小菜的灵魂。鱼汤,就是如今人们说的“鱼露”,在胶东半岛一带,我们称“汤”,并非沿用古义“开水”,而是指水之外的所有液体,如鱼汤、面汤、菜汤、米汤……腌制小菜的鱼汤最好是鲅鱼汤和台鲅汤,两大木桶,汤汁微黄,木桶掩不住鲜味,但还是要深嗅一口,感觉鲜度,母亲就是那样,舀一勺,放在鼻翼下,深嗅,便知鱼汤的成色。
   倒进铁锅,大火煮沸,这叫“㸆鱼汤”。不断撇去盐分结晶等白色漂浮物,然后入缸日晒发酵,释放出氨基酸等鲜度成分。农人想不出再好的办法,就把工夫交给时光和日光,这份耐心,也影响着农人的生活态度,他们对获取总是缓慢的态度,生怕急躁而得罪了谁。
   大豆做成面酱,有粗粒豆瓣酱和细粉面酱两种,不同的小菜用酱也不同。这种细致的分工,使小菜的品质有了微妙的改变。
  
   二
   第一道小菜叫“椒叶”。听名字吧,多么诗意。辣椒被霜打前,母亲总要提篮摘下那些辣椒的叶子,捡着鲜嫩的和枝丫上刚刚冒出的芽叶采摘。这些椒叶,大多被丢弃,母亲是在闯朝鲜时学到的这一手。洗净,温水抄焯一番,将叶子上的叶绿素悉数唤出,沉绿如夏时,辣椒叶仿佛进入了第二夏,表现出勃勃生机。鱼露腌渍椒叶,半途加上豆瓣酱,鱼鲜和豆香,混合渗透。想起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诗句,除了竹子,我就想到椒叶,一片叶子,在母亲的巧手下,发生了华丽蝶变,挑起了我的食欲,动了我情感。后来母亲还把红薯叶也加进去,丰富了这道小菜的内容,如果喝一碗杂面汤,那真的是绝配,就像吃三文鱼蘸芥末,会释放出一种令人欲罢不能的食欲食趣。
   第二道小菜是“鱼露脆鬼子姜”。“脆”是这道小菜的灵魂。母亲为了这道小菜,早就开始布局了。屋后的园边,见缝插针,浅埋姜芽,就可以有不错的收获。母亲不喜欢叫“鬼子”姜,可能她受过鬼子进村的苦,我也帮母亲琢磨字,或许应该称“贵子姜”?母亲喜欢。她说能不能改成“贵嘴”?她指着嘴巴问。哈哈,我觉得太直接便不含蓄了,母亲不再为名字不安了。找一把铁勺,剐蹭去贵子姜的皮儿,放进大盆,加水搓揉,那些贵子姜,就像活泼的小家伙,在母亲的飞刀之下,成片飞出。腌渍省事,只要鱼露,不可腌渍太久,约月余便拿出,置于坛中。咬一口,咯嘣脆,我觉得有了这道小菜,好听的嚼食声音都可以给冬天加温。
   第三道小菜是“储萝卜条”。父亲一直觉得应该是这个“储”字,他说这个字既有腌渍又有封藏之意。查字典,“储”并无腌渍意。这道菜,看比吃好。一个萝卜,被十几刀切成冰凌一般,撒了盐,一起列队屋檐下,于秋风秋光里,缩水阴干,慵懒地蜷缩着身子,看了怪可怜的模样。母亲称之“小人参”,颇有想象力。储藏于缸,吃时,撒上辣椒面,香醋少许,花椒粉姜末一点点,萝卜条耐不住这些材料的激发,清香溢出,再均匀地淋上鱼露,撒上点芝麻粒,萝卜条遇到鱼露芝麻香,就像鲈鱼碰到柠檬水,散发着甜鲜,萝卜条以最有耐性的姿态呈现于眼前,并被鱼露芝麻香点化,耐不住矜持,将暗藏的秋光味道一下子唤出,阳光的隐香,萝卜的鲜美,一同巧妙地进口腔,菜品普通,却诱惑力不小,让人格外关注。最简单的食材,靠母亲的手艺,时光的拥抱,佐料的激发,华丽变身,让我都不敢再叫它“萝卜条”了。
   第四道小菜是“酸辣白菜”。这是父母从朝鲜那带回的正宗手艺,做出的酸辣白菜,在我们村,那可是首屈一指,名不虚传。新年要上两盘酸辣白菜。一盘上锅蒸菜,几滴花生油,均匀地洒在切成片状的酸辣白菜上,不动形状,长条的盘子就盛半棵白菜,这道小菜的好处就是酸辣香甜俱全,只要吃上一口,根本罢不住嘴。还有一个吃法,适合年轻的我。新年赶上下大雪上大冻最好。从院子的缸里提半棵白菜,在案板上切碎,冰碴子还在,入口时,要做好准备,忍住冰火两重天的落差,是一道不容易得到的“冰菜”,尽管辣度锐减,但吞咽时发作,辣出眼泪不敢去管,有美味在,哪管泪水,泪水肯定恨我无情。我常常大呼过瘾,父母大笑,我知道他们也馋了,却只能动少许。
   新年了,心里很想给妈妈一句“妈妈新年好”的祝福话,总觉得文绉绉的,说不出口,便说“妈妈做的小菜真好”。妈妈说,也不是很好东西,用点工夫就做出来了。工夫?就是交给时间去入味吧?世上有功夫茶、功夫饭,讲的是手艺,妈妈的小菜是“工夫菜”,就是用心计划每一顿,不糊弄每一个小菜。
   这些小菜吃着凉,母亲就放进锅里热乎一下。不动烟火,而并不少了烟火气。以母亲的能力和我的家庭的财力,想吃一顿猪肉炒白菜,那也是奢侈。年年如此,母亲连透支的可能也没有。木心说,人生在世,需要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这品相是什么?无论小菜怎么简,总要认真地做。品相就是对待生活的热情态度。
  
   三
   早就不在乎主食是什么了,小菜在桌上反客为主。母亲是最懂得美食的深度。她在锅底抛一个鸡蛋,摊薄,如纸,切成条,放在椒叶上,再加一层蛋条,叠加起来,红绿相间,鸡蛋的颜色搭配,增加了小菜的亮色,我常说,手中的筷子就像不听大脑指挥,总想钻进小菜里去染色。
   吃贵子姜,最好配红薯。微甜而绵软的红薯,生脆而喷鲜的贵子姜,说不清是以柔克刚,还是贵子姜在口中攻城略地,发出呐喊。一顿饭,没有这声音,就像一台戏,人物出场没有锣鼓点,我是不喜欢看“哑剧”的。
   现在的年轻人,牙齿长着长着就跑偏了,一张口,牙齿就像一群不听指挥的散兵游勇,那时母亲就说,多吃萝卜菜,长一口好牙。我的牙齿不算好,但我总觉得如此就很幸运了,萝卜菜有功劳,否则我口中就不是散兵游勇了,恐怕是要溃不成军的。干萝卜菜,艮中带脆,脆中生津。那时吃肉属于太奢侈,这干萝卜条的“艮”很有肉感,母亲是否也有着以菜当肉的想法呢。这“艮”是劲道的感觉,虽艮,却有嚼而不厌的口感。怎样形容艮的妙呢?我们胶东半岛话称赞太好,有一个说法是“太艮”,这样说,可以想象出这种借用的原出处的好了吧。
   母亲喜欢小菜的本色,即使加工,也不去过多地添加渲染,让小菜失去本来的风貌。这倒令我想起《红楼梦》里的一段。那日凤姐带着叫“茄鲞”的菜肴给刘姥姥尝尝,刘姥姥吃了说:“别哄我,茄子跑出这味儿来,我们也不用种粮食了,只种茄子了。”凤姐炫耀说:“才摘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这还是茄子么?我突然觉得,简约的东西才不失其本味本色。
   在大学读书时,我常想母亲做的这些新年小菜。临近新年,同学们在谈读《红楼梦》曹雪芹那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忍不住分神了,篡改了上联——菜品清简亦美食。顿时气氛热烈,思乡的情绪被点燃,一下子泛滥了,同学们转移话题谈起了各自的家乡美食。
   未读洪应明的《菜根谭》,我以为是一本食谱书,觉得那个作者还有什么资格谈菜根,和我母亲相比,应该是云泥之别。后来我笑自己孤陋寡闻,进学不博。这是一本谈人生境界的书,“菜根”,比喻的平朴生活,禅理并非深奥。母亲可以将菜叶菜根做成美味,奠定了我食不求精细、饭不必排场的情操,能够将苦日子过得有滋味,我得了真实版的“菜根谭”。
   又至新年,桌上菜肴奢华,多是超市做好的成品,拼一下盘,就成了新年家宴。生活的好,让我们可以随心所欲,想吃什么,甚至用不着举手之劳,一个外卖就送达,但少了自作美食的辛劳,吃起来也就那么回事。母亲把个穷日子过得那么精致,仅凭几道小菜,就将新年的韵味提升到一个特别的崭新高度,如今,我能做到吗?
   从前的时光,被这些无名的小菜味道填得满满的,我不觉得寒碜,遇到和朋友聊天,也拿来作为谈资。记不起曾经吃过什么大鱼大肉,唯念母亲的小菜美。
   小菜和大餐,真的有区别吗?在我心中,母亲制作的那些小菜,已胜大餐。这个新年,我要强地想吃小菜,妻子做了疙瘩头辣菜,做了贵子姜脆菜。
   我不知我是否在矫情,但我的确想母亲了。
  
   2023年1月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8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六七十年代,“我”家就是过大年也很少见肉腥的。那年月,能调制出各种小菜,也够为难母亲的了。可母亲总是满怀热情地对待每一个日子,哪怕一顿饭只吃红薯,一碟小菜,她都在桌子上摆正了。入冬和新年的小菜母亲总是精打细算,从不糊弄。第一道小菜叫“椒叶”,后来母亲还把红薯叶也加进去,丰富了这道小菜的内容。第二道小菜是“鱼露脆鬼子姜”,第三道小菜是“储萝卜条”,第四道菜是“酸辣白菜”。每一道菜都是最简单的食材,靠母亲的手艺,时光的拥抱,佐料的激发,华丽变身,都变成了人间美味。有了小菜,早就不在乎主食是什么了,小菜在桌上反客为主。在大学读书时,“我”常想母亲做的这些新年小菜,母亲可以将菜叶菜根做成美味,奠定了“我”食不求精细,饭不必排场的情操,能够将苦日子过得有滋味。小菜和大餐真的有区别吗?在“我”心中,母亲制作的那些小菜,已胜大餐。本文,初读,淡然闲适。再读,笔下百味生。那些年月,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可作者做到轻描淡写,除尽感伤主义,把生活和情感反复沉淀,酝酿成一个美丽的烟火氛围。文中显现出是难得的旷达,把苦难化成温和的酸甜苦辣娓娓而谈,让读者总能在质朴平和的文字中感受到温暖与力量,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别小看这几碟小菜,背后蕴藏着传统文化和不同地域特色,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同时也包含的是作者母亲对家庭,对生活的热爱,对天地自然的尊重,一字一句都关乎最真实的生活。文中每道小菜的详细做法,一样一样向读者娓娓道来,而在这样详熟的背后,是作者对母亲深厚的情爱与浓浓的怀念之情。好文,新年佳品!力荐品读,感受经典!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102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1-01 15:53:32
  新年小菜好开胃。初看椒叶,以为是花椒叶,原来是辣椒叶,北京周边吃农家饭,往往有一道菜是炸花椒芽。贵子姜恰恰今年我自己去野地里挖来,腌了一坛子,可能未得其法,味道一般。萝卜条和辣白菜偶尔在朝鲜族小摊买一些,味道确实不错。鱼露还是想想不出来,难道是鱼酱、虾酱一类的美食?小时候倒是见过卖的,不是海边人,难解其中味。如今外面再好的饕餮大餐也比不得亲人亲手制作几个小菜,那有母亲的味道!老师新年快乐!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1-01 16:01:34
  看了天方夜谭老师的留评,很感动,钻进我的心了。我们有着气味相投的可能。这里我特别介绍胶东半岛的“鱼露”吧,从前这东西叫“鱼汤”,现在是精加工,叫鱼露。这东西一般要经过三五年的发酵,鲜度上乘,无可替代。一般超市是有的,你可以看看去,腌制贵子姜,最好是鱼露,不必再加别的,如果想味道醇厚,可以加点香料一类,剩下的时间交给时间,一个月后,那道鲜美的鱼露脆贵子姜就可以吃了。不过,我们的母亲可能不能给我们做了啊,那我们就自己做吧,总是长不大,母亲听了觉得好笑啊。遥握,问候新年好!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1-01 16:04:36
  天方夜谭若买鱼露,就选择山东荣成的,据我所知,荣成也就一家,是在龙须岛做的,味道地道。
12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1-01 16:47:00
  怀才老师的此篇散文写得足够动情深情,“不思量,自难忘”,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怀念,那么暖那么浓郁的情丝,即便午夜梦回亦泪湿枕巾了。作者回忆在食不果腹的年月里,母亲凭着心灵手巧,非得给新年满满的仪式感,那一道道小菜又何止是小菜,是给家人满心的爱、浓得化不开的幸福感啊。母亲与作者的对话,是苦寒日子里的幽默俏皮,以苦为乐,不忘制造生活的小情调,这便是母子相处的高级方式。作者以母亲为荣,母亲以儿子为骄傲,这份缘是几世修来的啊。本文以亲切雅致温婉的笔调娓娓道来,细腻介绍了几种小菜的做法、程序,普通而又不一般的小菜,色香味俱全,其实这些菜只因有了情感有了故事,又经过岁月的沉淀后,作者咂摸出了特别的味道,特别的丰盛美味入口入心,只因融入时光的气息是那么醉人迷人。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对儿子倾尽爱心,在俭朴的饭食中营造出温馨沁心的氛围,这是一种能力,爱家顾家的能力,让全家体验这份其乐融融的境界。作者写过大量回忆母亲的文字,但仍觉不够,仍以新年菜寄托思念之切,情难自抑,锦书难托,这种托物言志、状物抒情的方式读感甚好,全文构思巧妙,字字温润,句句柔情,折射出作者厚重的文学功底。盛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下午好,遥握,祝元旦快乐,万事胜意!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1-01 17:33:03
  罗老师新年好!想想啊,儿子也就是母亲怀抱里的一只小狗而已,儿子是传承了母亲的气味的,母亲做什么饭,都是有味的,儿子出去溜达一圈,母亲就没了,所以,就一直借江山这张纸,写着回忆母亲的文字,我也知道唤不醒母亲,说了也是自己说自己听,但我总觉得母亲在侧耳听我吟。也许这份感觉就足够了,但文字不嫌累,一写就跑到这条道上。非常感谢罗老师的美评,让小文增色,有了情感的韵味。遥握,谨祝新年快乐。
1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1-01 18:18:21
  看视频才知道鱼露外形和用途类似酱油的水产品,是非遗产品。荣成市百泉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不知道是不是正宗,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去超市转转,品尝一下,我是鱼贩子,爱吃鱼,今天炖了一条18斤的查干湖大胖头鱼的鱼头,过元旦!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1-01 18:22:05
  天方夜谭老师好,就是这家公司,属龙须岛地界的企业。天方夜谭老师的新年很有情调啊,查干湖的鱼,上乘啊。愿天方夜谭老师 的日子美上加美。
1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1-01 22:58:52
  每逢佳节倍思亲,元旦,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并不是什么大节日,可在孩子们心中大得去了,在曾经的岁月里,母亲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可谓是煞费心机给孩子们做好吃,作为新年的开端。老师这篇忆母的美文很感人肺腑,伟大的母爱是恰到好处的幸福。好文章,拜读佳作,超赞,祝福老师!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1-02 08:00:03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知你年底很忙,不必在乎这里的事,闲下来就过来。加油!
15 楼        文友:成敏        2023-01-02 18:29:46
  虽然没有什么大鱼大肉,没有什么名贵的食材,但母亲却能用极为平凡的家常小菜,做出可口的美味,这就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为老师点赞,感恩母亲,拜读学习,问好!
回复1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1-02 18:35:19
  想成敏社长的留墨。母亲的故事,总是那么令人怀念,窘迫的日子,因亲民的用心,一点也不觉得粗糙。期待成敏社长的美文。遥握,问候冬祺。
16 楼        文友:万重山        2023-01-03 14:56:27
  母亲的小菜,有家的味道,有母亲的味道,有爱的味道。
   母亲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仍然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仍然精致地用爱心做好每一道小菜,仍然追求诗和远方。
   体现了母亲不被困难吓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母亲勤劳能干的优秀品质,体现了母亲对生活的智慧豁达态度。
   作品充满烟火气息,充满做美食方法描写的知识性,充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为作者的母亲点赞,为作者的美文点赞。
   佳作欣赏学习,向作者问好!
回复1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1-03 16:37:24
  万重山 老师好!谢谢你的精彩点评。母亲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面旗帜,她的手艺和精神,是永远的遗存。问候万重山 老师冬祺,谨祝在东篱收获快乐。希望投稿东篱,展示你的 风采。
共 16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