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最后的“医靠”(微小说)
一
哇!一不留神,2023年元旦,真的来啦!
快六十周岁的妇产科医师方静,虽仍处在感染新冠的阳康之中,但新年声声钟响传来的喜悦,让她躺平三天的萎靡,早已一扫而空。
今晨,兴致勃勃的她,早早地起床,将自己从头到脚包裹起来后,独自一人,乘着电梯,扶摇直上,来到22层高的楼顶,独自一睹新年日出之芳容。
此时的户外,寒风刺骨凛冽;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犹如水洗一般;在凝视东方的冲天白光中,方静的内心,充满了从未有过的期盼与激动。
一番耐心的等待,她终于迎来了眼前的第一缕阳光!瞬间,金色天际,霞光万丈,变化妙幻,当那崭新的一轮红日,在无垠的大海上喷薄而出时,仿佛是在她那钟爱的产房里,由她亲手接来了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于是,她忘情地默颂道:新年的阳光啊,你是多么的灿烂和神奇!新年的阳光啊,你又是多么的刚劲与给力!2023,我爱你!
俯瞰错落繁华的新城区楼群,往日人头攒动的身影,因当下任性肆虐的疫情而匿迹遁形;突然,在寂静的小区里,方静的耳畔传来了“叽叽喳喳”喜鹊的连连叫声,她隐约地看到,在自家楼下那高大挺立的银杏树枝头,正有一对对鸟儿,欢快地飞来飞去。
二
这一声声动听悦耳的喜鹊鸟语,在方静的心里,是别样的心领神会。她就像接到了一项新的指令,下意识地回到家中,赶紧起火做饭,一吃完早餐,便匆忙地向医院产房走去。
路上,她想起了昨天晚上,产长给她发来的新年祝福微信:“……请方老师倍加珍重,祝方老师早日康复!还有,您的几个徒弟,可都在想您哟!”她知道产房里,已有多半的医护们中招了,她很理解此刻排班的艰难,她更懂得产长的话外之音。
早在10天前,方静就知道,医院人事部门,正在为她办理退休手续;她了解到,象她这样的年纪,早有不少人回家带孙子了;亲友们一次次的提醒,再三劝她早点离岗,早点避开医院这个风险之地,对于这些种种好意,方静也逐一地表示了感谢。
但是,她又深知,在全面放开前,经常全民核酸,产房里的同事,近一半被抽出去服务,她觉得不应该提出回家休息;在目前这个特殊时期,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能够带阳坚守岗位,又是何等的极端重要!在家人的鼓励下,她要打足精神,她要铆足干劲,她要将自己在医院工作最后的那点“医靠”,诚心纯善地献给最需要服务的产妇宝贝们。
果不其然,当方静匆匆赶到产房时,病区的过道里,挺着一个个大肚子;繁忙的产室里,传出阵阵婴儿啼哭的歌声;当班的老少姐妹们,正忙得不一乐乎。只见产长的鬓角与口罩下沿,已经是汗流成线了。
产长一看到方静,就心疼地说:“方老师,您阳了才3天,怎么又来上班了呢?”
“产长好妹子,这些天你们太辛苦了!今天我的精神不错,总是猫在家里,心里反而很难受。啊,今天的产妇真多呀!”
“是啊,年底产妇本来就很集中,加上疫情突然大爆发,好多乡镇医院的产妇,都转过来了!哎!哎!每一位产妇,每一个小生命,我们都大意不得啊!”
方静边说边投入了工作,小姐妹们纷纷地给她竖起了大拇指……
三
一直忙到下午一点半,方静与同事们才得以稍息。吃中饭时,产长问方静,如果有下辈子,方老师您还想当助产师吗?
方静淡淡一笑说,这个难讲,看缘分呗。时也命也,世上许多事,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啊!
方静出生于农村,从小不讲究打扮,却好读书。她从小就很勇敢,十一岁那年的一天下晚,邻居家的老羊发生难产,再拖延就要出事了。在场的大人们,也都未见过这个状况,个个束手无策。就在大家万分焦急之中,小方静放学闻声赶了过来,不知是天地造化,还是她从小就有解人之危的天赋,不一刻功夫,她稀里糊涂地竟将老羊平安地产下了4个小羊羔!
1982年夏天,方静参加高考,她又稀里糊涂地填报了医学院的助产专业;学成毕业后,她更是稀里糊涂地被分配到了远离家乡300多里外的一家县医院。
既来之,则安之。方静心无旁骛,心静如水。从事助产40年来,她最喜欢听到的声音,除了凌晨那悦耳的鸟呜外,恐怕就是一个个婴儿刚从娘胎出来时“哇哇”的第一声,当看到喜上眉梢的产妇及家属的笑容时,甭提她有多开心。
让方静感到荣幸又难忘的,是2000年元旦第一个“千禧宝宝”,就是她当班接生的。那天当地党报头版报道的这一新闻,至今她还珍藏在家中的保险柜里!
去年的一天,有一位徒弟问她,师父工作几十年来,总共接了多少新生儿啊?方静微微皱了皱眉说,该有三千多位吧!徒弟又开玩笑地说:您可是我们产房里的孔夫子啊!听说当时夫子共有弟子三千呢!
其实,最让方静难忘的,是早期由她接产的孩子,长大结婚后又生孩子,碰巧还是由她来接产;最让方静欣喜的,是这些当了妈妈的孩子,每到春节等重大节日,还能收到这些妈宝的微信祝福呢!方静从业四十载,马上就要退休了,但她打造的“温婉微笑,谢绝红包”这一不倒的品牌,一直影响着一茬又一茬的小同事们!
四
2022年12月25日,方静与同事们,收到了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发出的一封《感谢信》:
各位同仁:大家好!艰苦卓绝的三年抗疫到了新的阶段。随着“新十条”政策的落地,全社会正尽最大努力,恢复生产生活。然而,医疗机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北京、上海、南京的多家三甲医院已减员六成,我院也有不少员工相继被感染。接下来的时间,这个数字可能还将不断攀升,我们正处于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医者仁心,从我们踏上从医之路开始,就注定了会有这样的局面。无论怎样艰难,我们都要坚守阵地!以12月23日为例,医院接诊了2000余名急诊患者,守护着病房里500余名患者的生命安全,为80余名危急患者进行救治治疗……
医疗、护理、医技、后勤,医院各项工作依然平稳有序,这一切,都是因为每一位同事正在拼尽全力!在此,衷心感谢大家的坚持和坚守。我们的艰辛付出,我们的勇毅前行,必将载入医院的史册。历史不会忘记每一个奋斗者!
勇者不孤!接下来的艰难时刻,医院将陆续出台相关举措,优化工作流程,合理配置资源,尽最大努力为员工的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提供保障。希望大家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医院会提供充足的防护物资;不要勉强带病工作,若感染后症状较重,请安心居家休息,争取早日康复、早日返岗;医院将为每位职工发放健康包……
我们正在经受新阶段疫情第一波浪潮的冲击,未来的几天、几周,可能会更加艰难。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做好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准备迎接考验。请相信,任何时刻,只要我们大家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就一定能冲破凛冽的寒冬,迎来明媚的春光。待到山花烂漫时,用您的假期,带上您的父母、爱人、孩子,至天涯海角,观沧海星河,弥补3年来的遗憾,享受精彩的人生……
这些日子,老实单纯、性情中人的方静,一直在被院里的感谢信感动着。再有几天,她就要退休了,该当何去何从?按规定论,或正常状态,到龄即退,回家带孙,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此时此刻,她又很纠结,觉得如果马上离开岗位,就像是没打完仗的战士要逃离一般。
在感谢家人分担家事与全力支持的同时,她反复权衡,考虑再三,还是打了电话,主动询问医院分管领导,直接表达了“如岗位仍然需要,我可战斗到疫情结束”的愿望。这位分管院长感动得不行,觉得此时能有这份“医靠”,实在弥足珍贵。院长还自费订了一束花,请专人送给了方静……
(原创首发,2023年元旦)
他们不畏艰难,在凛冽的寒风中为人民服务。看过小雪那天核酸采样点记实,就能更了解医护人员是多么的可爱!
今日气温陡降十多度加之狂风肆虐,大街小巷,过了上班点,只有间隔几百米的釆样点才会有点人气。临时搭建的雨棚像是随时将会被掀翻似的,随风摇晃着;操作台面上,更是动用了所有消毒液瓶来“镇压”试剂管、采样棉签棒等。我一直正襟危坐,不敢偏移。似乎操作台面会因我移动而移动。人少时偶尔站一下,得迅速伸手去逮欲跑的棉棒。
不长的队伍,人们多是裹了又裹衣领,熟练的打开手机、摘移口罩、迅速张嘴闭口。“披肩发”们今日和对峙的时间较往常也多了一两个回合,为了避免棉签碰到她们额前舞动的一缕又一缕秀发,我都会略有等待。偶有一两个待完事会歉意的说声“谢谢”,我会用眼神或点头接纳。临近中午时,来人渐渐少了,天却更阴更低了,乱舞的风仍没有丝毫削弱的势头。扫码小哥说,他昨天在这干了一上午,下午去班上一直加班到凌晨两点才回家,本想和谁谁调个班的,但一看表格,又是临时搭的班子,多还不熟悉,想想还是算了,又坚持来了,但没想到今天这么冷。说话间,他又哆嗦了一下。是啊,我穿了一件厚毛衣,原想带了一个大袋子准备放脱下来的外套,幸亏听了他们的话没脱,现加了密封的防护服体感正好。站我身后不停跺脚准备封管的小妹也应和着,伸长脖子望了望马路对面,她也是冷得不行。此刻,采样虽然没了队伍,但还会不停有从四面八方向这奔跑的人或靠近停下来的车辆…他们就这样等候着坚持着…直到有人来换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