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箩筐】村庄,开满鲜花(散文)
一
张伯退休了,退休的张伯带着老伴张婶回到了老家。没几天,小孙子浩浩被张伯儿子海洋送了来。浩浩,五六岁的小孩子,正是不好约束的时候,一眼看不见,就不知要闯出什么祸来,不是有句话:五岁六岁老捣蛋,七岁八岁狗都嫌。他马上就到了狗都嫌的年龄了,异常淘气,这一到了爷爷奶奶身边,又是乡下,村庄里一住,玩泥巴、采山花、掏鸟窝、捉蝴蝶等等,更是无了管辖拘束。
爷爷奶奶喜欢大孙子。张伯逢人总是说:“淘小子,出好将,长大了有出息嘞。孩子嘛,天性就是淘气。”张婶说:“还是要好好管教才行呢。不然,看看,再淘气淘出个花花来。”张伯一听欢喜起来,说:“那岂不更好,省了我去种了,哈哈。”因为张伯喜欢花,他回到村庄里住,图得就是院子大,门前宽阔,就是想种花方便。张伯一直向往村庄,觉得哪里也不如村庄好;而村庄呢,哪里也不如自己的村庄好。如此,祖孙三人在村庄里过起了乐是自在的生活。
张伯老家就在村庄里,自从进城参加了工作,这一晃好几十年没有回来住了。村庄依旧在,房屋也依旧在。小小村庄,房屋大多是红砖瓦房,院墙都是砖砌成的,其间有青砖瓦房,那都是祖屋级别了——屋子老旧,显出沧桑之感,屋后的青苔更是彰显出年代有些久远。张伯家的房子是青砖瓦房,古朴素雅,看着就亲切温暖,因为那是他父母留下来的祖屋呢。
祖屋老旧,泛着旧时光的温馨,氤氲着旧时光里父母的气息与父母之爱。张伯每次见到老屋,心里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一股股暖流流遍全身,心底荡漾起思念的涟漪,而父母亲的慈祥面容就会浮现在眼前,好似回到了从前的时光。张伯也想过,自己的房屋,自己说了算,在院子种点蔬菜,吃着也方便。这几年经常回来修缮房屋的,他就怕这房屋一时修不到,再房倒屋塌,那咋对得起留下祖屋给自己的父母呢?
张伯家就在这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里,村庄叫小张庄。村里大多数人姓张,也有些杂姓人家,什么李姓赵姓王姓也都有。张伯家一直住在村庄里,父亲在村小学当了一辈子的校长,后来退休也一直住在村庄里。张伯的父母很喜欢自己的小村庄,曾有多次调动机会去城里或县里工作,都被他父亲婉言谢绝了。
他知道父亲离不开村庄,也离不开老屋。父亲在世时,有个习惯——闲着没事就喜欢在村庄里到处转一转,走一走,看一看。张伯回了村,感觉不仅是老屋里有父母亲的影子,村庄里到处都有父母亲的影子。看看村头的老树,父亲曾经在那树下下过棋讲过故事;看看那村后山坡,母亲在那里挖过野菜;看看田野上,父母哪一天又不在忙碌呢?再看家门口,父母亲常常坐在门口,父亲在修农具,母亲在缝衣服。无论下雨阴天风里雪里的看,每个傍晚,父母亲都在门口各忙各的,其实,都是在等着他回家呢。
张伯想着看着到处转着,心里很暖很暖,幸福着呢。小孙子浩浩每天跟在爷爷身后,有问不完的问题,有说不完的话语,“爷爷,爷爷,为什么家家都没几个人呀?”
“都出去打工的打工,上学的上学了。”张伯回答着。
“那以前呢?”浩浩继续问着。
孩子一定是看着偌大的村庄,住家并不多,大多数的房屋都是空着的。
二
一句以前呢?又把张伯的思绪勾起来。
远去的回忆被揭开,恰似一行白鸽飞在蓝天里,飞翔着。
还是少年的张伯,同自己的小伙伴,什么栓子、小霞、毛豆等背着书包蹦蹦跳跳一起去上学。放学后,又提起篮子、镰刀、草绳,一起去割猪草、挖野菜、拾柴禾。最美的事情还有呢,就是去村后小河去钓鱼。村后的小河,河水清清,两岸有各色花朵,也有很多野菜,河水里更有很多的小鱼小虾。
我们喜欢去河边钓鱼,也不用特意去买鱼饵,院子里翻地,翻出来蚯蚓,一条条又大又粗,一弯一弯地扭动在暖阳下,有时还会发出唧唧的声音,那可是钓鱼的最好鱼饵——装在玻璃瓶子里,留着周末和小伙伴一起去钓鱼。
那时的村庄里住得满满的人,有城里上班的小青年刚刚结婚没地方住,也来租房住的。而现在,别说外地没有来住的,就算是本村的人也都空出屋子来了,都进城去买了楼房。村里的小青年们更是都进城了,若是城里没有楼房,亲事都不好定呢,更别说结婚了。
张伯想不通呢,多好的环境,多好的村庄,咋还都往城里挤呢?住在村庄不好吗?离着城市也不算远,交通也还算方便,开车用不上多少时间,就能到的。现在的交通很方便,不少家庭有车子,村村也都通上了公交车。
看看吧,绿树掩映下的村庄,空气异常新鲜;村后的小河,哗啦啦日夜不息,不仅是鱼虾多,河岸的野花也很多,鸟儿也很多,尤其是那些野花野草,那是张伯一直都很喜欢的。从小,张伯就喜欢花花草草,经常会采撷花草种子,扬撒在自家门前,任其生长。看到自己出生的小村庄,曾经那么可爱,温馨,到处都有花朵盛开,如今回来见到的却是荒凉,除了杂草就是垃圾,这与自己曾经的村庄真是格格不入了。
张伯想,既然自己回来了,就要改变村庄的现有模样。说干就干,他从自家开始,再慢慢向邻居扩张,一点点开始整理起来。张伯起早贪黑,一刻不停地干起来,先是将杂草清理出去,再雇来车子拉来好土把院门口填好。村边的大土坑,常年积水,除了盛产蚊蝇之外,再无一件好处。张伯就雇来推土机,一遍遍推,再拉回来好土填平。张伯一动,小孙子浩浩就跟在身后,跑前跑后,一会儿铲子一会儿镢头地帮着张伯拿,急着问爷爷都打算种什么?是不是种上瓜果呀,只等着吃嘞。
奶奶一旁听了,就气哼哼地说:“你爷爷哪里会种瓜果给你吃,他是尽种那些没用的。”说是生气,其实张婶也是一直支持张伯呢,不然,还能跟着回村里住吗?张婶也是担心张伯身体吃不消,起早贪黑的,这样拼命干,值得吗?
张伯觉得很值得,那就是很值得了。
三
村里的老人见张伯起早贪黑干着,都以为张伯是想把村里的空地利用起来,种蔬菜瓜果。村里没有多少户人家住了,庭院门口都荒着,院子里也是荒草一堆堆的,有的干脆门都不锁了,庭院里的野草比村庄外面野地里的都高呢。张伯就进院子里去整理,七爷看到就来问:“大海呀,你是打算种多少蔬菜呀?我看着要整出一村庄的门口空地儿来了呐。”
张伯说:“不种蔬菜,种花草。”
“什么?种花草?种花草费这大劲儿?”一旁的九奶奶听了白发都要炸起来了,瘪着嘴儿说,“大海,你费这些劲儿,种花草,能得什么?傻了吗?”
围着的几个村里老人,也都露出惊奇的模样,看不懂张伯的用意来了。小孙子浩浩搬着几块石头,走过来,他的脸蛋红红的,忙得一身汗,笑嘻嘻地说:“俺爷爷说嘞,种花给人看呢,好看呢。”
“是嘞。”一旁的奶奶也接着浩浩的话说,“浩浩爷爷说嘞,种蔬菜是自私,种花能共享,是美化环境呢。呵呵。”张婶说着,脸上露出了喜色。
很快,各家各户门前的空地侍弄好了,村子边上的深沟枯干的水塘也填好了,张伯就买回来各种花籽洒在上面,又买回来一些绿皮植物栽种在上面。浩浩依然跟在他爷爷身后,乐不知疲地跟着忙活着,张婶每天把饭菜做的好了,就出来看着老伴儿和小孙子忙碌着,脸上总是挂着笑,逢人就说:“就等着看花吧,很快咱们村子就是大花园了呢。”
确实如此,几场雨后,张伯又浇了几遍,地面上总算是稀稀拉拉出了苗儿,说不准是草还是花苗儿。张伯说他种了波斯菊、太阳花、一串儿红,再有就是蜀葵,都是些好养活的花儿,还从野地里采回来一些扫帚菜、五星花、喇叭花种子也扬撒上了,花花草草种得还真不少呢。
花儿没有辜负张伯的勤劳汗水,在春天里已然盛开了。看呢,这里一片片红,那里一片片粉艳,再有一片片金黄,各色花儿都在盛开,整个村庄一扫从前的枯败与荒凉,走进村庄,好似走进了花园,走进了花的王国,花的海洋。
好多年没有返回村庄的人,得知这一消息,也在假期周末时,带着老婆孩子回村庄看看,住几天。看到村庄的环境和美丽盛开的花朵,心里也是无限赞叹,是呀,这是自己的村庄,自己不去爱护不去治理,咋行呢?
张伯见到返回村庄的人,就会说上句:“回来了?看看有时间就把老屋修缮一下,真要是倒了,家就没了,再回来住哪里呀?外面再好,也不如村里好呀!这是老家,咱们出生地儿呀。”
回村的人,听了张伯的建议,也都觉得有道理,便抽出时间出钱把自家的老屋修缮一番,就算是不回来住,也常常带着自家的老人回来看看,住上几天。老人们见见面,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挺好的。
张伯继续种着他的花儿,转眼小孙子到了上学年龄,张伯就近送他去上学。他每天除了种花,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再就是在村庄里没事就走几圈,看着花花草草,看着美丽的村庄,那心里美美的,只想歌唱。仿佛间,又回到了少年,回到了少年时的村庄,家家起炊烟,户户人丁兴旺,到处开满了鲜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