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奇】左手文字,右手乡愁(散文)

精品 【东篱·奇】左手文字,右手乡愁(散文)


作者:满山红叶 探花,20781.3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57发表时间:2023-01-06 00:01:00


   ◎菠菜吟
  
   东北大部分乡村人家有种菠菜的习惯。菠菜泼实,只要给一点土壤,来一场风雨,四日间,就能拱出细细的芽苞。种菠菜不必大块地,房前屋后,墙根草垛边,垦出一铺炕面积,搁上几铁锹猪粪。菠菜长得也旺盛。绿油油的一片,尤其是早春节气。乍暖还寒,河面的坚冰经过阳光照射,咔嚓咔嚓融化,断裂后随着流水去了远方。草色遥看近却无,村子的犄角旮旯,活着那么一块菠菜,像邻家羞答答的黄花大闺女,秀色可餐。这时候的一洼菠菜,成了餐桌上的一道亮色。煲汤,放一丢丢土豆粉。锅边贴一圈黄面大饼子,那一顿,一家人吃得汗津津,油光满面。开春嘛,农活骤然多了起来。起粪,刨玉米茬子,给果树松土施肥,搓草绳砍一批柴禾,割大地上的荒草;剥玉米秸秆立栅栏,去集口买两头猪羔子圈栅栏里,阳光下坐在门槛,挑簸箕里的豆子等等。春雨贵如油,村庄里最后的一头牛,在大街上晃来晃去,攒春膘,随时准备拉犁。东升家的翻耕机日头还没出来,就突突突开出院子,炸街去了。村子的大片地少,买翻耕机前,东升走访了附近几个村子,联系一百多家,订好翻耕一亩的价格,他媳妇梅子才答应买翻耕机。柴油很贵,自己家种那几亩地不划算。东升揽了大块地,剩下的高坡梯田,只能让牛马耕种了。父亲的意思,雇刘老二的牛,牛慢腾腾地,攮一百针不出血,有点磨叽。可刘老二救过父亲的命,十二岁那年夏天,父亲和几个伙伴到水库洗澡,父亲逞能,一个猛子扎进深水里,谁知左腿突然抽筋,游不动了,狠狠呛了一口水,身子越来越下沉。刘老二探到深水域,将父亲拖上岸,父亲吐出几口水,醒了。要不是刘老二出手相救,父亲早不在人间,哪里还有我的降生?父亲坚持雇刘老二是出于感恩,也是一种人性的光芒。
   刘老二自然欣然接受,牛拉粪,一车一车运到偏坡地块,牛性格稳重,不会撒一坨粪。拉完,牛在必经的碧流河埋头饮一肚子水,咣当咣当回院门口,支起木槽子,抓一捧轧草,一瓢黄豆。牛吃一口,抬眼望望这山这树这村落。房顶的烟囱炊烟袅袅了,母亲刀功了得,土豆丝切得如发丝,西院角落,一块菠菜,嫩生生的,掐得出水。母亲蹲下身,蒹菠菜苗,这一拨菠菜是晚秋时,种下的,就是留着春季青黄不接那阵吃。母亲每次蒹菠菜苗,小心翼翼的,生怕弄断一棵菠菜。在哪个年月,菠菜都是东北人的深爱。它含有多种维生素,无论是煲汤,包菜饼子包饺子,还是炒着吃,涮火锅子,皆是一道令味蕾难忘的美食。刘老二就爱喝我母亲煲得菠菜土豆丝汤,不咸不淡,不油不腻,软硬兼施,有菠菜土豆丝汤坐镇,刘老二不让母亲炖小笨鸡,烫一壶米酒,也就是乡村卖店销售的散篓子,度数不低,基本是六十度。不用客套,刘老二也不脱鞋,他说自己大汗脚,脱鞋弄得满屋臭脚丫子味儿。不脱就不脱,又不是外人。父亲也有感触,他们那一辈人,最喜欢穿农田鞋,高腰的。不往鞋里灌泥沙,暖和抗造。
   刘老二和父亲盘腿坐炕上,吸溜一口菠菜汤,呷一口酒。刘老二喝得小脸蛋通红通红,像刚生蛋的芦花鸡。刘老二高兴,父亲就高兴,牛也高兴,酒后,刘老二在我家眯一会,再套上牛车,去河套拉一车沙子,插红薯,出苗栽红薯。有时,家里加糜子,谷子和玉米,不用吱声,刘老二就赶着牛车,拉着谷物去北屯的粉碎机加工。不要车脚钱,一顿菠菜汤,几杯小酒就妥妥的。
   母亲不是诗人,却把一个菜园打理得诗情画意,菠菜几十年如一日,站在母亲的世界里,站在我们家的菜园一隅。从我咿呀学语,到读小学直至高考,嫁入他乡,做了孩子的母亲,那一块菠菜从不曾缺席。即使现在,刘老二真的成刘老二,一头华发,牛不知换了几头,父亲母亲依旧用它的牛车,种那几亩地。
   牛也老了,养牛的刘老二也老了,父亲今年三月做了大手术,大块地转给老舅,只留两个菜园,房后的一块地。老舅开翻耕机主动将这几块地犁好,刘老二的牛彻底不用了。
   煲菠菜汤时,父亲给刘老二打个电话,“喂,来捏吧一杯。”刘老二弹弹身上的灰尘,也不说话,撂下电话,就朝我家走。两个老下去的人,仍像过去一样,坐在炕上,不过,刘老二不穿农田鞋了,改穿皮鞋。他舍不得买皮鞋的,一问才知,是他儿子穿过的,给他穿。一口菠菜汤,一口酒。喝得很慢很慢,似乎喝快就呛到了。父亲看刘老二的目光,矮了一寸。刘老二也是,眼神呆滞,凝重。彼此喝着闷酒,长时间沉默着,唯有风从窗口伸进来,吹他一下,吹父亲一下。
   世间平静下来,光阴在父亲身体里,在刘老二的身体里,慢吞吞得磨,人最终像一盏油灯,被岁月磨得油尽灯枯。
  
   ◎酸菜,血肠,五花肉
  
   酸菜,每年秋都要腌渍的。老家的腌酸菜,原滋原味的,处子身。不像城里那些包装袋里的,经过化学物质的发酵,对人健康有一定的危害。父亲开春时,到镇种子站选玉米种子,就便也把菜籽买了。一般买两个品种,一个是六十天的,成熟早,包心快。中秋节那会儿,砍了沉淀两天,上大铁锅煮六分熟,腌渍至泥瓦罐内,不用撒盐,自然酸起。日头朗朗晴,一周即可食用。洗干净,包酸菜猪肉馅饺子,一出锅热气腾腾,趁热吃才叫一个“绝”,另外,东北喜欢生吃酸菜,石舀将蒜捣成泥,放大豆酱一起,蘸着就玉米粥吃,清新爽口。但六十天的白菜,不易储存,适合腌渍一小部分,其余的速战速决,炒土豆丝,炖大豆腐,煲包菜汤。辽南地区相当一些农户种大连旅顺口农业区研发的抗病中熟品种旅26大白菜种,这种白菜,从我读小学六年级就开始住进我家,父亲母亲必选菜种。它个头大,抗干旱,很少被病虫害击倒,生吃甜丝丝的,叶宽。用来包饭再理想不过了,乡野村落活多,一年四季干不完的活。撂下锄板,拿起镰刀。下雨连天,父亲扛柄铁锨去地里巡视,母亲坐在炕上缝缝补补。活一忙,手脚不闲。为节省时间,母亲就包饭。蒸一锅土豆,茄子,鸡蛋酱,南瓜,准备一些葱叶,辣椒。焖一锅二米饭,所谓二米饭,大米和玉米碴子两样粮食掺和一块,焖出来的饭,越发的馨香。劈几棵大一点的白菜叶,井拔凉水洗去泥尘,在桌面摊开,搁上土豆泥,鸡蛋酱,辣椒块,南瓜,米饭等,双手把菜叶一包一卷,往嘴里一送,吧唧吧唧嚼,饭菜都有了,岂是一个香字概括?包饭现在已经走出村庄,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也是香饽饽了。文朋诗友聚一聚,谁提议包饭,一呼百应,没有不同意的。走了九曲十八弯,回头依旧要说腌渍好后的酸菜,和五花肉,血肠一锅炖,这道美食。陆游在蔬食戏书里有诗句:“占位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古代才子佳人对美食也是刻骨铭心,何况今朝。
   父母对养什么品种的猪,也有讲究,前些年,家里养着本地黑毛猪,肉多细腻,架子大,抵抗力强。养到一年最低也是三百来斤,高的可达五百多斤。本地猪的缺点是肥肉多,医学书上反复说,人吃肥猪肉多了,容易得脑动脉硬化,高血脂,脂肪肝疾病。后来,猪改良品种,出来一茬杜洛克猪,身形长,耳朵尖,不像本地猪总耷拉着耳朵,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杜洛克猪精神头足,行动灵敏,爱跳墙,翻圈。叫声尖锐,瘦肉多。大伙就养杜洛克猪,出栏也快,有黄毛也有黑毛,我们家养得十有八九是黑毛猪,肉香。猪身上最好的肉,不是里脊,不是排骨,不是肘子,其实是五花肉。它不腻,不油。软嫩可口,与血肠搭档,炖酸菜,老少皆宜。特别是冬天,窗外雪花飘飘,零下十几度,甚至二十几度。房间里,一只壁炉烧着柴禾,火苗哔哔啵啵响。炉子上稳稳坐着一个铁壶,或者铁盆。里边沸腾着几星酸菜,几块老豆腐,几枚红辣椒,几片血肠;几根粉丝,几方切得薄薄的五花肉。父亲站在炉子旁,端着碗,伸筷子给我和弟夹五花肉,一人一片,不多不少。父亲是一家之主,很有权威,他不发话,我们的筷子不敢放肆。年景贫乏也好,丰腴也罢。这家规,这门风,早被父亲立起来了。父亲通常会抿一杯酒,一口酸菜锅子,一口酒。他高兴,一家人也是晴空万里。
   酸菜,五花肉,血肠,在我乡村一住就是几千年,2016年,爱人在上海青浦建桥,国庆节我从大连周水子机场坐飞机抵达上海虹桥机场,第一次坐飞机,白云朵朵和我隔着一扇窗,互致问候。在青浦,爱人的工地附近有好几家东北菜馆,其中酸菜血肠五花肉是头牌菜,类似于戏台上的头牌,上海的美食数不胜数,我却提不起兴致。在青浦那一个月,我俩晚上出来吃酸菜五花肉血肠。他们做得这道菜,有舶来品的味道,与我老家现场杀猪,大铁锅柴禾火炖得没可比性。不管怎样,东北的特色菜系,能走到上海,走向世界各个城市和地区,就是一个成功的标签,大东北的标签。
   经济条件好了,平常日子想吃猪肉,鱼虾,去镇上买新鲜的。城市也是,我所在的新华小区不远,就有一处露天菜市场,每天都有杀猪宰牛羊的,海鲜路两边占得满登登的,想吃什么,买就是。兜里不缺人民币,眼下就连七八十岁的大娘大爷,买卖时,学会微信扫码,不带现金。
   说到酸菜五花肉血肠,父亲断不买没来头的猪肉,比如超市柜台的,镇上屠夫兜售的,不了解猪的底细。一刀下去,都是死猪,死猪不会说话。人为财,鸟为食。有病的猪,杀了卖给顾客,吃了不害病吗?人害了病,家里养着鸡鸭鹅狗猪也被传染。父亲的坚持是正确的,逢节日,父亲早几天揣上云烟,十块钱一盒的。沿着村子打探,谁个杀自家粮食养大的猪,赶紧搭讪,定下一块五花肉,排骨,血肠。递上一根烟,要对方牢牢记住了,拿本子记下。那天杀猪日,父亲早饭不吃,就踩着露珠去他家等,有时被抢走了猪血肠,排骨。至少五花肉留下了,也欢喜。吃玉米长大的猪,肉着实香。
   父亲拎着五花肉,血肠,战场打胜仗的将军似的,雄赳赳,气昂昂回到院子,吩咐母亲打电话给我和弟,中午回来吃酸菜炖五花肉血肠!
   无论怎么忙,也要回去陪父母。酸菜五花肉血肠,鲜艳的活跃在锅子里,热气袅着,气氛一下子就搞起来了。家的味道,乡愁的味道,父亲的味道,母亲的味道,统统被斟在一杯酒里,慢条斯理的品一口,再品一口。伙同唇齿间,意味悠长的酸菜,五花肉,血肠的香气。四级小风,牵着绵绵细雨在身体里行走,撒欢。老家,父亲母亲,就成了人一辈子走不出的乡愁。
  
   ◎韭菜春饼
  
   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中有:“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杜甫那么爱韭菜,古人如此,今人也是。一进院子,就看见菜园里,站着一铺韭菜。三月末的天,燕子刚飞回来,柳树抽出嫩嫩的芽尖。芥菜田沟堤坝到处都是,女人拉着孩子,蹲地上挖芥菜,婆婆丁。韭菜和菠菜过了一冬,醒得最早。头茬韭菜,母亲是看着它一天一天长壮士,择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九点左右,割头茬韭菜。原因很简单,清晨割,韭菜有夜露,割了伤根。待日头吸干韭菜身上的湿气,再动刀子,韭菜无大碍。割韭菜也有学问的,贴地皮割,韭菜像被剃了光头。不妙!母亲用旧月牙刀割,正确的割法,握住整株韭菜,刀刃贴近地皮横割,这样不触及韭菜嫩芽。割完韭菜,找细河沙敷在韭菜字里行间,如女人敷面膜,起到保养的作用。留住韭菜底部的水分,养分。母亲还喂韭菜一点井水,用喷壶均匀的喷。让每一棵韭菜都得到滋润,捏一把尿素洒到喷壶水里,给韭菜施一次肥。
   头茬韭菜,散发着淡淡的草香。记得二叔有篇散文《我家冰箱冻着一把草》,说得是二叔侍弄得韭菜,割一茬,吃不了,放在冰箱保温那一档。二叔说,韭菜,山野菜实际就是草。牛马羊吃草,人也吃草。唯一的区别是,牛马羊是牲口,但有时比人善良,懂得感恩。有的人做人做事赶不上牛马。
   饥荒年月,母亲是把头茬韭菜留着家里来客,抑或招待村里的电工,放电影的师傅来,炒一盘韭菜鸡蛋,如果时间允许,包一帘韭菜饺子。客人不走,小孩上不了桌子。母亲就安排我们在厨房灶台吃,韭菜炒鸡蛋只有一盘子,菜出锅后,母亲倒一些水,灶坑有柴禾火,水烧开,舀饭碗里,零星的韭菜鸡蛋,沾点菜香,泡米饭吃也很幸福了。
   碰上有眼力见的人,韭菜鸡蛋,饺子尚能剩下,那没心没肺的主儿,一憋气把桌上的好饭食一扫而光,我和弟干瞪眼,没辙儿。
   单说韭菜饺子,一口一个,噎得人上不来气,过瘾!吃一肚子,站水缸边,灌一瓢凉水。出去和同伴玩,这个炫耀,打嗝,饱嗝都是浓浓的韭菜味。
   韭菜是看着我一步一步,走出村子,在城市住下。那些年,韭菜和村庄一样,亦步亦趋左右着我的思想。年景好了,韭菜就多挨几刀。在柴禾火的烘烤中,上了餐桌,进了人的胃。母亲割韭菜,我就知道,来人了。家里来人,就像过年。有韭菜鸡蛋,韭菜饺子吃。父亲也不拉着脸了,在同龄人那儿,腰杆子硬气一把。
   在城市,韭菜一年四季被摆在超市的柜台,我专捡有泥土的韭菜买,闻一闻韭菜上的泥土味,当年的情景再现。

共 724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家乡的风味美食,是妈妈的味道,是故乡的味道,是亲情的味道,也是乡愁的味道。作者以优美细腻的文笔,饱蘸着深情的笔墨,讲诉了家乡的几道特色美食,以及和美食有关的故事,美食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也牵系着作者千丝万缕的绵绵乡愁。菠菜是东北地区常见的一种绿色蔬菜,在早春乍暖还寒的时候,最早萌发出春的生机和绿意,成为了餐桌上的一抹亮色。一道菠菜粉条汤,搭配黄面大饼子,一家人吃的津津有味,吃的荡气回肠。作者的父亲喜欢雇用刘老二的牛帮着耕种土地,主要出于一种感恩,因为刘老二曾经救过作者父亲的生命。刘老二喜欢喝作者母亲做的菠菜土豆丝汤,搭配着米酒,刘老二就感到心满意足,作者的父亲几十年一直雇用刘老二的牛车帮着耕地,一起喝过无数次的菠菜汤,他们之间的情感已经情同兄弟,即使满头华发,不再雇佣刘老二的牛耕种土地,当煲菠菜汤时,父亲还不忘约刘老二一起喝,两人从年轻一直喝到了年老。酸菜炖猪肉,是东北地区冬天的一道名菜,历史悠久,作者的父母每年都会腌制酸菜,用酸菜包酸菜饺子,或者和五花肉血肠一起炖,作者对酸菜五花肉血肠这道美食刻骨铭心,那是家的味道,是父亲母亲的味道,也是乡愁的味道。在作者老家的菜园里,有一铺韭菜,在饥荒年月,作者的母亲用头茬韭菜煎鸡蛋或者包饺子来待客,年景好时,母亲依然喜欢做韭菜鸡蛋和韭菜饺子款待客人,韭菜,绿意盎然,一直是作者老家院子中一道倩丽的风景,作者把老家的韭菜棵苗带到城里,栽种在花盆里,但怎么也吃不出老宅子那块地里韭菜的味道,作者的父亲做出了总结,无论是菜,还是动物和人,离开了土地,就丢失了原生态的一些东西,很有深意。在乡村,最常见的就是青绿萝卜,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腌咸萝卜,每家的餐桌上都离不了咸萝卜菜,按作者的话说,没有咸萝卜菜,那顿饭就少了灵魂。作者的母亲腌渍的咸萝卜嘎巴脆,原汁原味,比买的好吃多了。作者讲诉了自己关于萝卜的故事,因为吃萝卜打饱嗝,竟然打散了一段姻缘,如天方夜谭一样的故事。由于腌渍菜容易致癌,作者的父亲听从了医生的建议,从健康的角度考虑,用青萝卜蘸豆瓣酱替代了咸萝卜。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灵动,风格独特,匠心独运,构思绝妙,行文从容,文采斐然,故事画面感强,细节生动。文章集记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情景交融,借物抒怀,古诗词的穿插引用,给文章带来古典的神韵和深厚的意蕴,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亲情、乡情和乡愁,文章烟火气息浓郁,贴近生活,能引起心灵的共鸣,关于美食背后的故事感人至深,文章内容厚重,思想深邃,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深刻,发人深思,给人启迪。深度佳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东篱编辑:琳达如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107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1-06 00:02:28
  红叶老师文中提到的几道美食,是东北地区最常见的家乡菜,对于出生于东北的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除了咸萝卜菜,其它的几种,比如菠菜汤、猪肉酸菜血肠、韭菜饺子也是我的最爱。这篇文章烟火气息浓郁,贴近生活,能引起共鸣。故事画面感强,细节生动。文章语言优美灵动,很有特色,内容厚重,文采斐然,思想深邃,给人启迪,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亲情、乡情和乡愁,关于美食背后的故事,感人至深。深度佳作,力荐文友共赏!感谢投稿东篱!问好红叶老师,期待精彩继续!
回复1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3-01-06 07:02:12
  我最爱的家乡小菜,也是民间饮食文化。这篇文章是上个月即兴写的,没咋修改。辛苦老师了。而且这么晚在编辑,注意身体啊,别熬夜。文学是生活的点缀品,不能过于投入。我以前太投入,熬夜更新长篇,结果大把大把落发,后来也就不敢了。一到晚上八点左右就睡觉,身体垮了,什么都完了。以后多指点,年关将近,忙年,抽空写几个字。以此共勉。
2 楼        文友:枫桦        2023-01-06 01:00:04
  在老师的笔下,东北人家的生活,活灵活现,灿然生辉!有如此的生活气息,仿佛那份香甜扑面而来了似的。老师对笔下的生活,有非常高的熟稔度,才能如此生动的描写,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3-01-06 07:04:42
  东北田园小菜很好吃呢,我住进城市十年,每年在老家住一段时间,吃一吃大铁锅做的饭菜,看一看山水河流,重新握起锄板种种菜,和猫狗在一起。那份宁静的生活,无法用语言表述。感谢留墨。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1-06 06:19:30
  几道东北有名的家常菜,其实都是祖辈千年传承的美食。在老师妙笔下,融进了生活的故事,便更加别有一番风味。拜读好文,祝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3-01-06 07:05:43
  感恩遇见,老师吉祥。得空拜读老师的文去,祝新年新气象,走鸿运。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1-06 07:09:40
  营口的来编辑,找对人了;丹东的快来凭,评也对人;山东的胶东半岛距庄河也只是隔着一道渤海海峡,也近。所以读着红叶老师的家乡美味,仿佛就发生在俺村当年,亲切,家乡拔出的萝卜还带泥,蘸着水就可以咬出笑来。有的美食,我也写过,写不出红叶老师的味儿啊,我写得就像那个找对象的打嗝,萝卜味,不是乡愁。红叶老师的文章,把那些底色的故事加进去,乡愁就浓了,不必喊乡愁,乡愁都来了。什么菜刀了红叶老师的阳台可以养活,我们家的阳台让那些菜水土不服,一看就是受过虐待,有人告,绝对要负责。看来,少了乡愁,菜都不能好好地活着。一个菠菜汤就可以酒下肚一斤,那菠菜汤够鲜的,作用等于花生米。读红叶老师的文,记住的多,总想复述几样。大概这是红叶文字的魅力吧。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3-01-06 12:02:11
  怀才社长很幽默风趣,上午干了点活,没上来。其实,韭菜,菠菜,白菜,萝卜,这些都是北方的田园小菜。我母亲父亲每年坚持种一茬,一来自己吃,二来打包让我们姐弟带回城里。这些绿色植物,很亲人的,心情不好了,坐在一个小菜园里,望着那一垄垄绿色的小菜,顿时会阴霾散尽。许多年里,我一直放不下老房子和菜园子。托付邻居帮我打理,隔三差五回乡下,摘新鲜菜,炒着吃。那种泥土的芬芳,久久萦绕在心底。且村子的慢节奏,是我最想要的。它可以令我一颗骚动的心,平静下来,写字写小说,得心应手。真的,只有村庄的安宁环境,会给人的灵魂一个温暖的家。
5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1-06 08:42:26
  红叶老师的文章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像是跟着老师在村里转了一圈。认认真真地读了好几遍,去感受其中的语言美。老师下笔如流水,一篇美文轻松写就。拜读学习!问候老师!
回复5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3-01-06 12:03:16
  月亮老师,来晚了,抱歉,上午忙。文字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远不近,不紧不慢的陪伴着你我。以后,咱多交流。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1-06 10:51:13
  我一直想写写当年院子里种韭菜,一直未写出来,看了红叶老师的韭菜一节,不敢动笔啊,也觉得韭菜如草,我就写不出草的味道,也有乡愁,但总是不能写出那种临境的感觉。我也时常琢磨,这韭菜认生,到了城里的泡沫箱子就变得像林黛玉一样,一身都是病,韭菜病了不敢吃,林黛玉病了是病得好。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3-01-06 12:04:14
  我现在还有一爿院子,一所老房子,这也是我的财富,精神的,也是物质的。怀才社长,多指点。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1-06 14:19:39
  红叶老师的文章,接地气,不失烟火,不失趣味,不失厚重。有雨露的晶莹剔透,有泥土的温暖质朴,有老酒的醇厚芳香,令人读来不舍掩卷。好文!湘莉拜读点赞!遥握问候红叶老师,谨祝新年好,精彩纷呈!
回复7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3-01-07 09:57:05
  我用手机上的,怕把老师的留评漏了,就又上来回复一下。谢谢您的鼓励,我努力写。
8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1-06 18:02:34
  红叶老师文字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老家的特色美食别有风味,沾着泥土的芬芳,裹挟母亲的味道,弥漫着乡愁气息。作者的父亲淳朴厚道,懂得感恩,对刘老二的救命之恩一直用行动来感谢来回报,热乎乎的酒,热气腾腾的菜,包裹着人与人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情意。该文词句简洁,表达贴切,真性情的文字飘着灵魂的香气,浸润人心,令人动容。盛赞才思,问候红叶老师晚上好,谨祝创作愉快!
回复8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3-01-07 07:46:50
  来东篱给我的感觉,这里的人热情,才气,礼貌,懂得尊重作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暖,就如老师的留言,给人鼓励,催人奋进,让人春风扑面,令人舒服。发自内心的畅快,我的文如人,粗糙简单,那就努力吧。为了不辜负爱我,我爱的人。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1-06 22:31:10
  民间的普通食材,在老师的笔下香气四溢,成了美味菜肴,将馋虫勾引。这浓浓的生活气息,给人启迪和感悟。点赞老师的佳作,拜读学习,祝老师安!
回复9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3-01-07 07:47:48
  我晚上基本八点左右就休息了,不敢熬夜。感恩老师留墨,祝福也一并送给您。
10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1-06 22:36:32
  这一垄垄,绿油油的各种小菜就是浓厚的乡愁。没有走出农村的孩子都背负着乡愁,内心世界永远活在那个年代,我去年阳台开发的泡沫箱种的西红柿喜获丰收,今年刚刚加的防护栏,准备来年种点小葫芦来玩,不能负了内心!拜读好文!
回复10 楼        文友:满山红叶        2023-01-07 07:49:27
  我家阳台也是利用花盆种了生菜,栽了葱,韭菜,生机勃勃的,真的好看,也让人一解乡愁。老师,早上好。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