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奇】我的茶具藏着点老故事(散文)
我曾写过两句茶诗。
茶叶,是春天写给大地的情诗;茶壶,是泥土献给喝茶人的唇。
茶具是泥做的,自己总觉得离土地还没有远。被茶浸润过的茶具,总是带着故事。在我看来,喝茶人是每一次都在用舌尖读着自己熟悉的故事。
一
家非市井,所以我不肯用老故事里说的大碗喝茶。大碗茶,属于老舍的时代,便于把民间烟火和家常邻里事放进去,有时候也装得进家国大事。于是,我东拼西凑,成就了我的一套“江湖茶具”。
相对于我的现在,过往的都“老”了。故事对于别人,不会有什么兴趣。一个人喝茶,哪能喝出什么情绪。朋友有时候这样说我。而我常常喝着茶想着茶具的老故事,这茶喝得就有滋有味,一杯一个故事,仿佛翻了一页老书,模糊的故事,马上被茶水刷新了一次。
竹茶盘是按照我的想法去挑选的。我总觉得,饮茶之趣源自南国,而且竹下品茶,才正宗上乘。曾经遇到一朋友所撰对联——竹下品茶思妙句,卷中过目得锦文。朋友是典型的文人,只是不知名而已,上下联离不开文和句,合我的意。我在楼上住,竹林距我远,我就用竹茶盘吧。塑料茶盘,不讲究;原木树根雕刻的茶座,太昂贵,且我家空间容不下。也许是朋友那个对联的启发,在江山作文,间隙,每端坐竹茶盘前品茶,常有新想法,急切起身,记下所得。是朋友的对联太写真,还是这竹遇到茶就生锦绣文章?我实在说不清了。其实,买一方竹茶盘用不了几个钱,或许是用得久了便生出恋旧的情感,每茶毕,我都要洗净,使不染茶渍。一个竹茶盘居然用了21年,其寿之长,令人惊叹!日久生情,情可暖物。是否是这样的道理?所谓的“喜新厌旧”,这个逻辑在我这里居然失效,凡事不可一概而论啊。
二
那把茶壶,显然不是紫砂壶,质地并不名贵,上不了古董架,但用了三十年,有了感情了。那年我走进北京的琉璃厂街,想去淘点小古董玩意。遇到这把壶,摊主说,珍贵在于民间生于民间。于是我花几块钱买下。壶面做成树桩连接的样子,上面用黑泥捏了一枝梅,凸起,闭眼抚摸,仿佛梅枝入手,感觉不错。梅的瓣儿是黑泥色,我给名“黑梅壶”。想起咏“黑梅”的句子“只留清气满乾坤”,茶香与清气,难得的滋味,我独占了。其实,在我看来,眼缘比质地更重要。在一条老街,多少人淘遍了古董,唯独一壶入了我的眼,就像茫茫人海中寻到一灵魂的伴侣,得之,值得庆幸。有时候喜欢,真的无需追问为什么,没有道理可言,就用“一见钟情”来表达吧。我一直喜欢自己动不动就喜欢的这种情绪,乐于接纳。退休之后,我捧此壶到茶舍,不料壶盖被一老者不慎落地而为两半。老者趁我不在茶舍,偷偷拿到街面用502胶复原。恢复原貌,我说难得破镜重圆啊。得饶人处且饶人。况且,给这把壶留下一个美好故事,我一点不痛。只是沸茶之时,热气和胶水会不会发生反应,难说了。这壶不舍得丢弃,现在置于竹茶盘一侧,让它看着我喝茶吧。我家姑爷偷偷丈量了尺寸,趁着出差宜兴,特地配一个紫砂壶盖。一朵梅型为盖顶。用心的人,总会找机会满足别人。壶身与壶盖,真的是千里有缘。这故事曲曲折折,情节不亚于古今传奇。我不能束之高阁,还是每日泡茶,养着这壶,睹壶看茶,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我琢磨来琢磨去,很精彩。有时,持壶发笑,原来我哪里是喝茶,就是听茶壶诉说着自己的前世今生故事啊。唯一,才是珍贵的标准。珍贵的是我没有失去,不但得到修复弥补,还渗透着更温暖更深刻的寓意——一把壶,多少人成全了它。一个人,多少人将就了他!
那年前往山东莱西一中,见老朋友臧校长。一杯暖茶,递与我,双手捧住。臧校长知我爱茶,何以见得?臧校长说,他也有这个习惯性动作。喜欢字画的人进屋,眼睛总是盯着墙壁;浪漫的人遇见了花,总是蹲下来说几句话;喜欢京剧的人,听到戏曲声音,总是不自觉地击节以和。临别,赠与我青花瓷瓶盛着的碧螺春两壶。朋友送茶品种日渐丰富,买别的东西不舍得,我便满大街逛茶叶店,选了青花瓷瓶,凑成了八只。龙井毛尖崂山绿,祁红滇红大红袍。见到茶瓶青花模样,我便知其中装着什么茶,选茶冲泡,就像“众里寻他”,颇有伯乐的得意。青花在瓷上,本来无香,瓷瓶有红泥落款印章,仿若那白面馒头点了朱砂,每看便有惊心的感觉,相视一刻,低头闻香,这种情调,自带韵味,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青花和香茶有了美妙的邂逅,不经意就迸发出诗意。有时候对着装满香茶的青花瓷瓶发呆,香茶遇见青花,正如一个人在等他的灵魂归来,怎样才能在对的时空遇上呢?瓶子,总不能让其空泛着,就像一个人,腹有诗书气自华,青花遇茶韵自来。我总觉得,茶入青花瓶,青花又怎样去熏染茶香,香也有了再孕育的过程,这种期待,就像买一张彩票,谜底未揭开,始终满怀着希冀,不必确定某种茶品,随便一款,便是茶缘与我,缘分不浅。每一次打开入壶烹煮,都给我惊喜,觉得味道沉厚了许多。人生滋味半在茶,若无茶,用什么来填补生活上的这段空白呢。
三
我曾有八只貌似紫砂的茶杯,怎么看都像一轮圆月,天上月一枚,我揽明月有八只。常常这样来点诗兴,自娱自乐。但现在竹茶盘上只剩下三只杯。回忆去处,不慎落地碎了的,弄丢在哪个旮旯里的,记忆最深的是外孙四五岁时,满屋扔溜溜球,打碎一只,一只的杯沿碰掉了一小块,我不舍丢弃,就滥竽充数地在我的茶盘里。球击茶杯,其声清脆,外孙知惹祸了,便红着脸道歉说“对不起”,有谁教他说,他懂得“对不起”的文明内涵?我实在找不到在外孙身上的文明起源。我大概是在20几岁才会说出这三个字,且半假半真,记得我的老师曾教我自己错了多说几遍“对不起”,再硬的心肠都会被这三个字软化。外孙的态度足够诚实的,面红耳赤,等我训斥。对不起,是外孙启蒙的“三字经”,我突然觉得,人初性善,并非教会,而是人性的自萌。有了这只杯,仿佛在茶盘上演绎了“月有阴晴圆缺”的规律,那杯的缺口,反而成为一种别样的美,这种美关联着一个成长的故事,不仅仅是从构型上获得的审美。
由此而生出的联想也别有意思。杯沿残缺,就像钱币上印错了个字,那是珍品绝品的标志。就像雕塑名作维纳斯的断臂一样,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就像月缺之时好思乡,月圆之时,乡愁反而跑远了,勉强拿来也不合月圆的事宜了。有些东西,一旦打破了原有的形态,就会走进崭新的审美领域,带给我们的是新颖而独特的艺术美感。当然,一个残杯,和维纳斯,和那轮月,不在同一天平上,有的只是小趣而已。
阳光的酒,调得很淡,却醉了山野之间的杯型小野花。盛着一口茶水的杯,能滋润我半天的时光。几盏普通的紫砂泥杯,开满了茶的花,看杯想朋友,杯中见我影。永远只拿茶水敬朋友,从不觉得单调重复。拿来温润自己,从不觉得窘迫浅薄。
杯残无碍于品茶。就像钓者意不在于钓,在于举竿持竿;饮者不在意酒,在乎与谁;真正的品茶者也不会在乎什么样的茶品,什么样的茶具。有时候我也对自己发笑,怎么对茶杯发生了兴趣。想通了。就像我遇到教我初中的一位化学美女老师,上课的声腔如台上的花旦,咿呀动听,于是喜欢了她的化学课,但我总感觉她应该去教音乐课,或者上文学课为好。对茶不在乎了,对杯却在意了,想到古代有个人买椟还珠,我很理解他的反常之举,肯定不会拿“愚蠢”来解释他的故事。我又是那么在乎几个残杯,总是不能再少了,三个是大限之数了。三个杯,挤在一起,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是一个“品”字状,仿佛有朋友说我“慢品一杯”,我把残杯放在我的眼前,那两只杯就是朋友,先斟满两杯,朋友也仿佛伸手示意致谢,斟茶过程也醉人。喝到最后,朋友不舍得喝,我便举杯饮尽,看作朋友赐我。我知道东南一带的“潮式工夫茶”就是这样摆着茶杯,除了呈现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表达着一种茶文化。三只杯也成“众”字,我这不是独自品茶,有人看着我呢。古人说“与众乐乐”,何尝不是这样的意境。有时候我想,如果我太老了,连字也不识了,尚不至于连象形的图也不辨,还能够从三只杯子里找到意趣。看那三只杯子,就是三环相衔,淡茶浅杯,一杯之中,看茶汤滚沸,看茶叶翻腾,有波澜而不惊,这是多么安稳的日子啊!
一个人喝酒,可能是闷酒,借酒浇愁愁更愁;一个人喝茶,应该是一种境界,能够在孤独里求得境界。这是茶酒不同的所在。一个人喝酒,最多的,也就是贪杯而已,也可能因为高兴,寻找一种微醺,以此助兴,或者释怀。这种滋味并非人人喜欢。而喝茶则不同。一个人喝茶,却是越喝越清醒,越喝越品到人生的滋味,越明白茶中的妙处。一只空酒杯,给我们的感觉是杯中已空,无酒无友的惆怅;而一只空茶杯,带给我的依然是清醒美好的故事。我曾给自己的人生下一段评语,半生属于“茶时光”,拿得起,放得下,这般从容。杯多杯少无关,茶好茶坏无碍,有一张茶盘在,我便觉得有了铺张;有一把茶壶在,我便觉得可煮沸当下的时光;有几只茶杯在,便觉好友不弃我而陪我品茶谈天。
我读汪曾祺的《寻常茶话》,看他不厌其烦地介绍1946年在作家巴金家中喝工夫茶的茶具,濯器、炽炭、水舀、淋壶、茶筛……原来喝茶的滋味忘记了,只有这些还在脑子里库存着。他要说的是物是人非的感觉,我没有,我的茶具尚在,故事也还热气腾腾的。
我最喜欢作家汪曾祺曾经给我们的一句温暖的劝谏的话:生活的好,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我认为爱上文学,不负浪漫;爱上茶具盛着茶,不负时光。即使无力都爱,如果笔墨纸张够挥霍的了,那就要置办一套好茶具,不要学我东拼西凑。我特别欣赏林和靖的态度,“琴兼茶具入船扉”,有琴也茶具,一江风光尽归我挥霍。
好在我的茶具都装着时光的故事,完全可以和名贵的茶具媲美,所以,我才如此炫耀一番。
2023年1月10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茶 意
沏一杯香茗,
把诗意泡浓。
叶子在沸水中苏醒、翻飞,
象仙女散花:
把乾坤动——
我仿佛听到了叶芽在细声,
那燕子般的呢喃的意浓……
浅啜一口——
慢慢流入喉中,
诗意从我的喉咙浸入我的心中!
滿齿留香沁人心扉,
越品越香,越咀越浓……
恰似在细细地品味着人生,
人生的旅途中的跌宕起伏的无穷。
轻轻地感受着它的苦、甘、醇,
慢慢地领悟它的清、淡、雅,
而诗意却越品越浓,越品越浓。
茶香氤氲洗涤了身心的尘嚣和浮躁,
沉淀了幸福的味道,
人生不就是像这杯茶吗?
只要肯品——
哪里有品不出的香,品不出的浓?
啊,人生如茶,
任我品啊,任我浓——
我带着这茶香的浓浓:
迈出了我的步履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