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奇】老李(散文)
一
初见老李时,他正在厨房忙着。系着一条白围裙,正用铲子翻动着铁板上的鸡脯肉,肉滋滋冒着油,白色的蒸汽在袅袅升腾,在热气的熏陶下,他的额头渗出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他随手从腰间抽出一条白毛巾在脸上擦了擦。
“琳达,这是老李,从中国辽宁省过来的。”“老李,这是琳达,我们餐馆新来的员工。”老板伊凡介绍道。
“琳达你好!欢迎你!”老李笑着说,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李哥,你好!我也是从辽宁省过来的,我们还是老乡呢。”我见到老李,顿生一种“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亲切感,尤其在这片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感觉分外亲切。
我仔细打量了一下老李,老李并不老,三十几岁的年纪,中等身材,眉清目秀,浓黑的剑眉下闪烁着一双深邃有神的眼睛,俊逸中透出一份儒雅,即使穿着朴素的服装,做着体力活,也难以掩饰他的文雅气质,一看就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人。
通过接触慢慢了解到,老李比我早来两个月,全家移民来到加国,在国内曾经是高校的教师,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妻子和他一样,曾经也是一名教师,他怀揣着诗与远方的梦想,来到了异国他乡。由于找不到专业工作,为了生存而来餐馆打工。
我心想,老李和我的境况有些相似,我也是为了生存,来餐馆打工,但我和他不同的是,我是边打工边学习,而他是全职。他比我的压力应该更大,他要挣钱养活一家人,好在老李心态好,整天乐呵呵的,他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和餐馆的每个员工都处得非常好。
至今我都不知道老李的名字是什么,大家都叫他“老李”,出于礼貌,我当面叫他“李哥”,提起他,还是喜欢叫他“老李”。
每天餐馆快关门的时候,老李都会做一大盆工作餐给员工吃,有时候是香喷喷的炒饭,有时候是鲜美可口的饺子,有时候是色味俱佳的炒面等,每天都不一样,老李不嫌麻烦,换着花样给我们做各种美食。
辛苦了一天的员工,围着桌子坐下来吃饭,就像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吃剩的饭菜,老李感觉扔掉可惜,通常会装入一个食品盒里,递给我,说道:“琳达,明天带到学校中午吃,吃之前,用微波炉热一下,你一个人做饭不容易。”“老李,对老乡真照顾啊!”伊凡打趣道。“那当然,作为老乡,必须的。”老李笑着说。
杨绛说,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我要说,只有身处低谷的人,最能体会人性的善良和人情的冷暖,哪怕一句温馨的话语,或者一个善意的举动,都会触动心灵,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和花香怡人的芬芳。
在异国他乡,当我举目无亲之时,能有幸遇到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老乡,是何其幸运!老李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照顾着我,关心着我,让我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这种恩情,我永远不会忘记。
二
我和老李在工作上属于分工合作型,通常,我把客人点的菜单交给老李,老李负责出餐。
老李做活虽然不麻利,但做工精细、认真,做活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从不出错,而且做餐色香味俱佳,客人都很满意,客人满意,老板就高兴,没做几个月,老板就给老李加了薪水。
在厨房做工比服务员要辛苦很多,老李不只是做餐,还要刷碗、拖地、收拾卫生等,总有干不完的活。如果有客人点外卖,还要开车送外卖。送外卖时,开的是老板的车,因为老李当时还没有经济实力买车,他每天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一辆自行车。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之夜,有客人点了外卖,伊凡派老李去送餐。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定位功能,客人住在半山坡,山路崎岖蜿蜒,冰雪之路非常难走,险象环生,老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外卖送到。
当老李驱车回来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伊凡是香港出生的,不懂其意,那些金发碧眼的人,更是不懂,我知道这冰天雪地送餐之难,问了一句:“李哥,路不好走吧。”“雪深路滑,那座房子位于山坡之上,非常难走,好不容易才送到。”老李边说边叹气。
老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电话“叮铃铃”响起,简接过电话,只听电话那头说道:“刚才送的餐,热汤溢出,需要退换!”简确定了是老李刚送的那份外卖,于是对伊凡说,客人说,汤洒出来了,需要退换。
通常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盖汤的盖子没有气孔,时间长了,热气蒸腾下导致盖子松动;另一种情况,是服务员没有盖好。但不管哪种情况,只要客人投诉,就需要重做一份送去,不再收钱。
伊凡于是对老李说:“老李,还得麻烦你再送一次。”
我看了一眼老李,只见他的表情先是惊奇和诧异,因为这种情况他万万没有想到,但老李很快就恢复了常态,没有丝毫怨言,冲着伊凡说道,好的,没问题,我再跑一趟。
老李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着我。我在心里暗暗思忖,碰到这种情况,我能做到像老李这样不辞劳苦,从容而淡然吗?老李无疑给我做出了榜样,要勇于面对困难,任何时候都保持乐观的心态。
三
可能基于教师的职业习惯,老李工作非常守时,不迟到,不早退,也很少请假,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员工,老板对这样的员工是满意的。
但是,有一天,很少请假的老李,却缺席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妻子生病住院了。听伊凡说,他妻子病得很重,尿血,好像是肾脏出了问题,在医院治疗。听了伊凡的话,我感觉老李真的不容易,本来打工就很辛苦,现在妻子又生病了,孩子还小。
三天之后,老李又来上班了,脸上略有疲惫之态。“李哥,嫂子身体怎么样了?”我关切地问道。“出院了,还很虚弱,医生说,需要静养。”老李答道。
接下来的日子,每天下午两点半午休时,老李骑着自行车匆匆忙忙去学校接孩子,回家后再给妻儿做好晚餐,通常还来不及吃午餐,就急三火四地赶到餐馆上班。
长时间的操劳,老李越来越瘦,廋得就像一根细长的高粱秸秆,仿佛一阵大风就能刮倒吹跑。
那时候的老李,犹如在浩渺无垠的大海上,独自驾驶一叶孤舟,拼命地划桨,竭力与海浪抗争。
黑夜虽然漫长,但终将会迎来黎明的曙光。他的妻子在他精心的照顾下,身体一点点好转,有一天,他的妻子从学校接完孩子,来餐馆等他下班。老李的妻子名字叫丽莎,和老李差不多的年龄,梳着短发,虽然不漂亮,但温文尔雅,端庄贤淑,儿子虎头虎脑,乖巧可爱,不像一般的男孩子那样淘气,听话懂事,很有礼貌。
下班时,老李从厨房走出来,看妻儿的眼神无限温柔,就像盈盈的秋水,脉脉含情,孩子伸出双手,一手拉着妈妈的手,一手拉着爸爸的手,三个人手拉手走出餐厅,看着这一家人的背影,我明白了幸福的真正涵义,其实幸福很简单,无需大富大贵,有爱就够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源于相亲相爱。
四
一年后,我找到了新的工作,离开了水车屋,和老李也失去了联系。
有一天,我去一家从来没去过的小超市买水果,那天晚上准备参加一个同事的聚会,时间有些紧张,小超市人少,不用站太长的排等候。
走进这家超市,人员稀少,寥寥无几,我径直走到水果摊前,面对琳琅满目的水果,挑选了一大串晶莹剔透的紫葡萄,几个红艳艳的大苹果,一嘟噜芳香四溢的香蕉,一袋红里透着紫的樱桃,一些金黄泛着红的甜杏等,来到收银台前,当时收银台没人,我四下里望了望,看到一个系着绿围裙的人正在低头整理蔬菜,我走过去,说道,我要付钱。当他抬起头来,真的出乎我的意料,这人不是别人,竟然是老李,真没想到,老李会在超市卖菜。我冲老李微笑了一下,不知说什么才能安慰处于低谷的他。老李脸上最初尴尬的表情微妙得就像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琳达,你好吗?”老李又露出了和以往一样的笑容。
老李来到收银台,一边忙着称重,一边低声说:“今天芹菜和空心菜打折。”处在困境中的老李,还不忘给我善意的提醒。
“我今天主要买水果,改天再买蔬菜,谢谢李哥!”我心想,老李生活一定窘困,才会考虑买打折的菜,我对老李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从一个高校教师沦落到卖菜的,感觉很可惜,也许老李的心里更是五味杂陈,老李为何选择卖菜?这个谜底后来才被慢慢揭开。
那年的文化节在大学的体育馆举行,参加文化节的人来自世界各地,表演的节目有唱歌、跳舞、乐器演奏等各种表演,动人心魄的歌舞演出,浓郁的异域风情,别开生面,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印象比较深的,是简的丈夫表演的太极拳,动作娴熟,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太极拳,刚柔并济,代表着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饱含着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
我正看的兴致盎然,从眼角的余光中瞥见一个人好像在向我招手,我定睛一看,原来是老李的妻子丽莎,她坐在我前几排的位置,冲我直摆手,示意让我坐到她那里,她的座位距离舞台更近一些,于是我就走下几级台阶,来到她身边坐下。
“丽莎,现在身体怎么样?”我问她。
“好多了。”她答道。
“你现在做什么?”我接着问。
“我在大学学建筑绘图。”她答道。
“那天在超市看到你家李哥,他还在卖菜吗?”我接着问。
丽莎听我这么一问,突然低头不语,好像有难言之隐,欲言又止的样子。
她接着说,不瞒你说,老李为我牺牲太多,他在国内是教会计专业,刚来加国,他就想去学校继续深造,然后找个好工作,但我的身体由于肾脏出了问题,很长的时间,我都不能出外做工,是我拖累了他。为了养家,他不得不去餐馆打工,为了支持我学习,也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他辞去了餐馆的工作,到小超市打工,只因为工作时间上能方便一些,不像餐馆收工那么晚,但挣得少。
“你们现在住在哪里?”我问道。
“我们现在租住在政府的福利房,房租便宜一些,否则房子都租不起,不瞒你说,现在我们家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二十元。”丽莎叹了一口气,说道。
丽莎的话,让我感到一阵心酸,没想到老李一家人目前生活的境况竟然如此窘迫。
“我家老李白天在超市卖菜,晚上和我一起学习,学英文,学习专业知识,等我一年后毕业挣钱了,就让老李去学校读书。”丽莎满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老李,为一家人默默地付出着,就像一棵伟岸挺拔的参天大树,为家人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托起了全家人生活的希望,即使处于困境,依然坚持追求心中的梦想,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我家老李总能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他做的鳕鱼炒红椒,那真是人间美味,鲜美可口,儿子可喜欢吃了!鳕鱼是从伊凡餐馆批发价买的,红椒是老李打工超市的老板免费送的。”丽莎的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苦日子也能过得多姿多彩,活色生香。
五
一年后,有一天我去大学的图书馆,在一楼看到了老李,他正坐在一台计算机前,聚精会神地在看着屏幕。我没有打扰他,登上旋转楼梯,上了二楼,二楼储藏着大量的书籍,而且还有看书学习的桌椅,下课后或晚自习,我喜欢到二楼读书,灯光明亮,环境清幽,是读书的最佳场所。
我在图书馆经常能看到老李,大多时候,他都在计算机房,有时候他抬头看到我,我们就彼此挥一下手,打一声手语招呼,有时候我看到他坐在计算机前,时而冥思苦想,似乎在思考着问题,时而低头写东西,好像有了灵感,我就会悄悄走开,不想打扰他学习。
我毕业之后,有了稳定的工作,就很少再去大学,和老李也失去了联系。直到今年夏天,我又一次见到了他。
那天,我去皇家银行咨询投资方面的事宜,由于没有提前预约,银行服务人员临时推荐李先生作为我的咨询顾问。我跟随着该职员来到了一个办公室,门半掩着,该职员敲了敲门,听到一声“请进!”当我推开门的刹那,我惊呆了!站在我面前的,正是老李!
此时的老李,西装革履,意气风发,魅力四射,和当初系着白围裙在厨房做餐的老李,以及系着绿围裙在超市整理蔬菜的老李,简直判若两人,在精神状态上有着天壤之别,真是让人难以置信!给我一种从奴隶到将军的感觉。
“李哥,没想到你在这里工作!现在你可是名副其实的社会精英,属于成功人士,为你高兴!”我笑着说。
“琳达,你现在不也挺好的吗?”老李为人谦逊,还不忘给我几句美言。
老李告诉我,他在银行工作,丽莎在房地产工作,收入颇丰,生活条件比刚来时好多了,买了房子买了车,再也不用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了,但那辆自行车他一直保存着,他说那辆自行车是他的患难朋友,他舍不得丢弃。
我们看着彼此,笑着笑着,笑出了眼泪。我们想起初来加国的那些辛苦的日子,真是苦尽甘来,百感交集。
老李这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充满了艰辛,充满了荆棘,但他始终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坎坷的人生。一直怀揣着梦想,从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在苦难面前,他选择勇于面对,百折不挠,在妻子生病时,他选择不离不弃,老李,是一个懂得担当的人。
老李,只是众多华人中的一个,是海外华人在异国打拼的一个缩影。
老李,让我懂得,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不要放弃心中的梦想和追求,不断努力,不断拼搏,终有一天、苦尽甘来,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