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寻春】根柱的婚事(小说)
一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来了要播种,播下种子一年辛,辛勤劳作有收成。”
“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春节,孩子们整天在外面疯玩儿。男孩子们放鞭炮捉迷藏,女孩子们喜欢踢键子,跳皮筋……边跳边背父辈留下来的儿歌。
腊月二十二上午九点,在城里做买卖的王根柱开车进了自己的家乡小王沟村。转了几个弯儿,就来到自家的大门口。
“哟,这不是根柱嘛?怎,还没把媳妇领回来?”
“喇叭婆”瞅瞅车里,没等根柱回答便朝屋里大声喊道:“老王大哥快出来,你家根柱回来了!”
喇叭婆是小王沟村民。这女人都抱孙子了还不忘初心,不止腿快,嘴快传闲话也快,精力比年轻时候还旺盛。别说小王沟本村了,三里五村、山前山后甚至于全乡,张家长李家短赵家大门啥颜色李家儿子有残疾……就没她不知道的事情。因为信息广嗓门儿高表达能力强,人送外号——喇叭婆。
“唔。”老王慢吞吞地迎了出来,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勉强应了一声。
“爸,一早晨喂猪喂鸡收拾,你也累了,回去歇着吧。这里有我就行了。”根柱瞅了眼父亲那张阴沉沉的脸打开车门,往屋里倒腾东西。这时候,厂家送洗衣机的也跟过来了。
“啧啧啧,满满一车年货,还给你爸买了个洗衣机!不是婶夸,小王沟数根柱这孩子能干孝顺!不过根柱,婶没记错的话,你比我儿大五、六岁呢,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要能有个媳妇儿就更……唉,大过年的,不提这些不开心的。这么酸真(方言:帅气)的后生,就是岁数大了点儿,又不是眉秃眼瞎有毛病,难不成能打光棍?来年,婶给你……”
“用不着。婶,要不你一个人进屋看电视去吧。你看我们都忙,来来往往的,小心磕你一下。”
“不了不了,我呀,也该回去啰。根柱,和你爸过来串门啊。”喇叭婆讨了个没趣,一扭一扭地走了。
望着喇叭婆的背影,根柱爸恨恨瞪了儿子一眼。
二
根柱倒完车上的东西,大致归置了下,就带着准备好的供品纸钱,与父亲去了母亲的坟地。
“老伴儿,柱他妈,这一年一年又一年,一眨眼的工夫,你都走了六年多了!说句实话,我是真的没脸来见你啊。柱他妈啊,你说咱俩老实巴交,没坑过人没害过人更没干过缺德的事情,可是,儿子的婚姻怎就这么不顺,这么坎坷,你说这到底因为啥啊?根柱都三十出头的人了,那几年谁介绍的都不相不看不处,非要跟仇人的闺女结缘。柱他妈啊,扪心自问,要不是她那个爹胡乱折腾,你能走那么早?那么快?换成你你会答应嘛?呜呜……”
“爸,还是和妈说些开心事儿。妈,今年收成不错,我的买卖也好。爸交了十五年社保,和城里人一样月月有工资。惠民政策还免费给咱家盖了新房,安装的电灯电话自来水呢。”跪在坟前的根柱抹了把泪,往火里加了些冥币纸钱,边用树棍儿挑边说。
“你给我闭嘴!老伴儿,就这样把岁数给耽搁大了,今年,媒人都不上门了!柱他妈啊,照这样下去,咱儿子就得打光棍!我那短命的老伴儿啊,你两眼一闭倒省心了,留下我,我,呜呜……”
“爸,起风了,小心着凉。咱还是回……”
“不懂事的兔崽子,还不都是因为你!呜呜……老伴儿啊,你让我怎办啊,都怪我没本事啊……”
望着老泪纵横的父亲,根柱一筹莫展,即心疼又难过。几番张口说出真相,又怕父亲一时接受不了,气出个好歹来。
祭扫回来后,父亲唉声叹气,心情更加不好。左鬓角的那根青筋涨了起来,一跳一跳的,额头皱纹用刀刻上去似的,也显得更深。那张脸像暴雨即将来临的天空般让人压抑,透不过气来。根柱不敢多言,更不敢支使他,马不停蹄,忙里忙外,跑出跑进。
接下几天,根柱炸麻花果子菜丸肉丸,做鸡鸭鱼肉,煮猪头猪蹄,炖牛羊骨头……熟食进冰柜后,就开始刮腻子,刷房子,该换的换,该洗的洗,该擦的擦,王家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角角落落焕然一新,飘洒着年的味道。
本打算父亲一高兴,就可以告诉自己结婚的消息,也能提前将妻接过来。可无论根柱怎样表现,怎样忙碌,父亲老王连个笑模样都没有。
三
那年,老王为了根柱的学业全家进了城。在熟人的介绍下,他在工地干活儿挣钱,妻在城里租房,照料即将高考的根柱。
工地在城外,为了方便,不少工友及家属长年居住在那里。平时,购买日用物品都得往几十里外的市里跑。老王抓住机遇,拿出所有的积蓄在工地开了个小超市。果不其然,买卖不错。二年后,王家不止赚回本钱、购置了货车,还将租住的门面买了下来。
随着业务的扩大,没考上理想大学的根柱放弃了学业,回来帮忙。
根柱的高中同学刘巧巧,也租住在厂区。巧巧聪慧俊俏,毕业后与母亲卖早点,生意一直不错。她与根柱互有好感,虽没捅破那层爱的窗户纸,两个年轻人也一缕相思,一份眷念,相与牵挂着。
年三十那天,来自天南地北的厂区家属们,也按老家的习俗放鞭炮:“他爸,忙了一年了,喊根柱关门吃饭吧。”里屋灶台前忙碌的根柱妈说。
“好。根柱,买卖告一段落。爸看咱家二踢脚不错,响它几个,红火红火再关门。”
“好嘞!”根柱欣然答应。
根柱点燃了一支烟,拿着二踢脚欢欢喜喜出了店铺门。女孩儿们有些害怕,悟着耳朵在远处观看,半大小子们都围了过来。
“咚!咣!”
“好!”孩子们欢快地拍着手,“大哥哥,再放几个!”
“没问题!咚!咣!”
根柱笑着、应着,孩子们叫着、喊着,接二连三地“咚!咣!”根柱连母亲三番五次喊他吃饭都没听见。
正高兴呢,忽听有人“哇哇”大哭:“炮,炮炸我眼睛了!呜呜……疼,疼死我了!”
“二钢!二钢!”
根柱一回头,见那个叫二钢的孩子已经倒在了地下,满头满脸全是血。慌忙扶起来问:“小弟弟,没事吧?别吓我,先睁开眼好不好?”
“疼!疼!”二钢双手护住眼,惨声叫道。
闯下大祸的根柱,如那鼓楼上的麻雀——胆都快吓破了。抱着二钢一屁股坐在地上,衣襟上沾满了鲜血。直到父亲喊来救护车,母亲给他装钱才明白过来。慌忙抱起二钢上了车,往医院奔去。
王家超市伤人的消息不胫自走:“我看王家超市肯定是假炮,要不然能伤人?”
“炮是假的,货也是假的!”
“干脆把他家的货全退了。”
“这样不好吧,王家买卖还算公道,咱不能墙倒众人推啊。”
“反过来说,以后少买大炮二踢脚,火力太猛,去年我的手就被炸伤了。”
没多大功夫,前来退货的、看热闹的就不约而同,殊途同归。人们议论纷纷,说啥的都有,王家超市乱成一团。
四
王家摊上事了,摊上大事了!
天黑了下来,礼花鞭炮“噼里啪啦”接连不断,震耳欲聋,二钢那鲜血淋淋的面容与声音交织在一起,搅得王家老两口心乱如麻。望着事故前准备好的年夜饭,哪里还有心思动筷子!
二钢怎样了?他是谁家的孩子?他父母又是谁?正着急呢,巧巧扶她娘从后门进来:“巧巧,这位是……?”
“叔,婶,这是我妈,二钢是我弟弟啊。叔,婶,根柱回来没?二钢还没消息吗?也不知他眼睛怎样了。”
巧巧这孩子明白事理,与二钢又是姐弟,老两口仿佛看到了希望。
“听人说,二钢伤得可不轻啊。你们说,是不是瞎了?呜呜……真那样,孩子这辈子可就完了。天啊,我也不想活了……”巧巧妈一屁股坐在床上,捶胸顿足,嚎啕痛哭。引得巧巧也大放悲声。
这时候,满身酒气的巧巧爹推门而入:“嚎!嚎顶个屁用!如果能把二钢眼睛嚎好,老子跟你们一起嚎!”
巧巧爹是个酒鬼,醉酒不讲道理,打骂闹事,厂区派出所都挂了号。只见他眼里喷着怒火,牙齿咬得“格格”作响,老两口刚刚放松下来的神经再次绷紧。
“姓王的,都是你那假炮把我儿子炸成那个样子!明确告诉你,二钢没事儿最好,如果有事儿,哼!老子拼上老命也要到法院告你们!快点!还不带老子去医院!”
在巧巧爹的几次三番的推搡谩骂中,在厂区天空礼花飞舞,众炮齐鸣,家家户户点旺火,接财神中,老王打了车,带着巧巧一家向医院奔去。这时候的二钢已经清洗包扎,满头满脸全是纱布,心急如焚的根柱正等结果。
终于,片子出来了!可大夫说二钢的眼睛比较严重,尤其是左眼,得尽快转专业眼科医院手术。
大年初二的上午,饱尝巧巧父亲辱骂的老王父子,总算办完转院手续回了超市。根柱妈听说事情的来由后,紧紧抓住爷俩的手哆嗦道:“看得出来,巧巧爹不是善茬,快,快收拾下,写个条子,把店铺货物所有钱统统留给他家,人挪活树挪死,半夜咱就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怎样?”
“妈,从小你就教育我,做人要诚实守信,怎能这样想呢。二钢还是个孩子,又因我而伤,已经够可怜了,怎能丢下他不管!”
“可是,可是根柱,那可是眼睛!万一二钢治不好,巧巧爹又蛮横不讲理。到时候……儿子,你想过后果吗?”
“无论如何,我都不会离开的!”
“根柱说的对,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没别的办法,只能面对。”疲惫不堪的老王边说边瘫在了床上。
王家拿出全部积蓄,为二钢交了手术费。父子俩拿着手术报告找到送货的,对方矢口否认炮是假的。经相关部门检验,货方手续齐全,没责任。
“你说,二钢手术能成功吗?”手术室门口,哭肿了眼睛的巧巧问。
“能!”根柱心里也没底,可只能这样说。
“别安慰我了根柱,你和叔说的话,我都听到了。货方没责任,说明炮就没问题,你也不必自责,大包大揽的,结果如何,我都会劝父母不去为难你们。”
“巧巧,放心吧,这时候,我们要坚信二钢没事儿。”
“谢谢你根柱。好人会有好报的。”
因治疗及时,二钢手术很成功。更加幸运的是,孩子伤口愈合很快,一星期就痊愈出了院,也没留下伤痕。可是,在这一星期的时间里,根柱医院超市焦头烂额,巧巧与母亲陪床没在家,心情不好的巧巧父亲整天酗酒,几次三番来超市胡言乱语,漫天要价算账。根柱妈因惊吓过度,胸部疼痛的老毛病加重,只得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竟是乳腺癌!
王家再次陷入困境,东拼西凑为根柱妈做手术。无奈患者心情郁闷,又是晚期,几个月就离开了人世。
五
母亲走后,王家父子长时间徘徊在悲痛之中。万万没想到巧巧爹再次上了门:“这段日子,看你家死了人没过来。姓王的,咱两家也该清清账了吧?”
“啥账?”老王没好气地问。
“说过多少回了,二钢的营养费、精神损失费、我们一家的误工费、陪护费!”
“想讹人?姓刘的,你还要不要脸了?告诉你,今天看在巧巧的面子上不想答理你,赶快给老子滚出去,否则……”
“否则想怎?不给钱老子到法院告你!”醉酒的巧巧爹五官挪位,竖眉瞪眼的。
“告吧!随时奉陪!”从不与人吵闹的老王咬牙切齿,浑身颤抖。
王母住院出殡的日子里,为了化解两家矛盾,巧巧不顾父母阻拦,跑前跑后来帮忙。看到王家超市又有人吵闹,马上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慌忙跑过来劝:“爹,弟弟已经好了,别丢人现眼,说那些不着调的酒话了。也不怕人家笑话!快回去吧,他家已经够不幸了!”
“不幸?活该!谁让他家卖假货,挣昧良心钱?这就是报应!”
“你给老子滚出去!”
“老子跟你没完!”
在巧巧的再三劝阻下,她爹才骂骂咧咧离开。
从此,老王无心经营买卖,把超市留给儿子,回老家种地去了。老王走后,根柱用门面与做电动车生意的同学合作,转了行。因为品种多,信誉好,生意不错。
通过二钢的事情,加深了根柱巧巧两个年轻人的了解,也坚固了感情。起初,巧巧父母坚决反对,架不住巧巧认定了终身,软磨硬泡。长时间的来往相处,根柱的品性也感动了巧巧的父母,可按下葫芦起了瓢,这回,轮到老王不答应了。想方设法拆散有情人,逼根柱相亲。随着年岁的增长,根柱只得瞒着父亲领证结婚,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为了早日得到父亲的谅解,让妻顺理成章回家,小两口商量来商量去,唯一的办法就是趁春节这个机会好好表现表现。猪牛羊肉家里都有,买了鸡鸭鱼肉海鲜大龙虾;冰箱彩电家里也有,添置了洗衣机。为了给父亲挑选新衣服及鞋子,换窗帘被罩炕单枕套等,小夫妻出入商场专卖店,整整跑了一天。就连春联,也是请专人书写。
六
大年三十,根柱决定来个打灯笼走亲戚——明去明来,和父亲摊牌。他早早堆了旺火柴,做好过年的准备工作:“爸,我去乡里给车加油。年夜饭我都准备好了,啥也不用你插手。中午要是赶不回来你就自己吃口饭,完后补补觉,准备看春晚,熬年守岁。”
“开车慢点,早些回来。”老王瓮声瓮气,嘱咐了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