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戏如人生 人生如酒(散文)
一
陕西关中地区是秦腔的诞生地之一,自秦以来,秦腔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也诞生许多著名的秦腔剧目,三滴血,火焰驹,周仁回府,西湖遗恨,这些名剧影响久远。秦腔名家自古以来在老百姓中颇具威望,几十年来多数老百姓不知县长是谁,市长叫啥,但是提起任哲中、刘爱琴等秦腔名角,关中男女老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足以证明秦腔的魅力和影响。
最近一二十年,秦腔经历了生死存亡的煎熬,三意社,易俗社在生死线上挣扎着,一大批秦腔演员被迫离开了舞台,转战新的战场。这些人转型成功者应该不在少数,其中一个三原女子转行成为了作家,并获得了冰心散文奖,她就是朱佩君老师。看了她的作品《秦腔缘》,写的都是与秦腔有关的人和事,情和泪,在她心里她始终没有离开秦腔,学秦腔、演秦腔的时时刻刻,都流淌成她笔下的优美文字,其文语言生动,情感充沛,其人热心公益,善解人意,颇有人缘。她真是一个把秦腔和生活融合的如此完美的作家。为何她能写的如此多情,如此感人的文章?也许,秦腔人物的爱恨情仇早已融入她的血脉,是秦腔人物的内心情感自然流露,就成就了朱佩君老师的华丽篇章,是戏里戏外的侠骨柔情,感动着周围的芸芸众生。在他乡遇故知,在京城树秦风,把秦腔的多姿多彩展现在北京的专业舞台,让流浪在外的乡党一饱耳福,这真是戏如人生!
曾几何时,专业秦腔剧团举步维艰,而业余秦腔比赛一时兴起,民间唱将深受喜爱。咸阳北一女子,从民间舞台唱响大西北,尤其是其苦音戏唱的婉转缠绵,情真意切,高潮时,声泪俱下,其情悲切,引无数观者同流涕,她就是秦腔业余演员商芳会。她没有任何专业戏校的经历,亦没有受过学校的教育。从小在农村跟着伯伯跑场子,红白喜事上练就一副铁嗓子,成就催人泪下的苦音戏,通过比赛,她声名迅速响彻大西北,成为知名的民间唱将。她的生活因此也发生了天翻地覆地的变化,在城市置业,在剧场演出,不用走街串巷,不因刮风下雨发愁,她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
这是她经历了生活的淬炼,让她一句句戏词里融入了血和泪。生活的艰辛成就了她的秦腔演唱事业,人生的磨难成就了她苍凉的嗓音。是她数十年的坚守和历练,是数千次的登台演绎,塑造了她的人格魅力,这难道不是人生如戏的再现,这正是戏如人生的生动写照。
秦腔是戏,也是生活。是她们正用多彩多姿的生活演绎着秦腔,秦腔也因她们的融入而焕发出精彩纷呈的姿态!
愿秦腔的未来兴盛璀璨,愿更多地她们为秦腔歌唱,为自己歌唱!
(非原创首发)
二
我和哥熟悉始于我的初中时代,我和他的儿子一般大,一起上初中。那时,哥在宝鸡铁路车辆厂上班,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吃公家粮的人,家里经济条件要比其他人好很多。为了儿子上学方便,他专门给买了个飞鸽牌的轻便自行车。我蹭着他儿子的车一起上下学。因为经常到他家里等,就和哥哥熟悉了,常听他给我讲他的修铁路的事情。他比我要大二十多岁,现在想起来,我和哥应该算是忘年交。
哥参加工作二十岁不到,当时,国家正全力以赴修铁路,需要大量的工人,哥没费啥周折就成了铁路工人,铁路工人是国家的人,有供应粮,按时领工资,在别人眼里,哥是成功的人士。
哥说:“修铁路,先要打洞,山里头打洞日眼的很,要放炮,把整个山炸个豁豁,再往里头一点点挖。”
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撒?”我疑惑地问哥,“修路还要用炸药?”
“奏是要用炸药,要用几十吨的炸药呢”,哥给我解释到。
“有几回,哥先会儿奏日踏了,和哥一起修铁路的,有几个小伙都出事咧,再也见不到他答他妈咧!”
“这么危险!”,我惊叹道。
“哥给你说,不要把当铁路工人当成啥好工作,要把书念好,能干个轻松活,这你娃奏把事弄成咧!”哥教导我。
后来,一到周末,哥哥回家休息,我借着和同学探讨作业的空隙,继续听哥给我谝他修铁路的传奇故事。
那时,哥哥参与修建川黔铁路,条件异常艰苦,进入贵州后,天气寒冷潮湿。晚上为了御寒,晚饭时就喝点白酒。那时,茅台镇的酒好,价格接地气,据说一瓶酒就几毛钱,那时工人的月工资就二十多块钱。哥说,“那会儿,可是把茅台喝美了,哥奏学会了喝酒,喝了酒,就不觉得修路苦了”。
后来,铁路修通了,茅台酒就长腿了,一下子跑遍了全国各地,价格更是平地起高楼,变成了达官显贵的桌上酒了,平民百姓只有望酒兴叹的份了。修完铁路,哥就落脚宝鸡铁路车辆厂,不用千山万水跋涉修铁路了。
在宝鸡工作后,哥说他就爱上了西凤酒。为啥?“西凤酒出自凤翔县柳林镇,沃也是四大名酒,有几千年历史,苏轼还作诗称赞西凤酒呢!”看来,哥不但爱喝酒,还喝出了学问呢。我那时还是个碎娃,对酒不“感冒”,只知道西凤酒味道独特,闻着香味浓厚。
有一次,我看哥在家里吃着花生米,旁边放了一个铁路工人专用的铝水壶。
“哥,你沃壶里得是酒?”我问。
“奏是的,这是西风原浆酒,从酒厂里灌出来的,便宜好喝,你尝一哈!”
“我不喝,西风酒辣死人呢!”
我装作喝过西风酒的样子,哥说,等你长大了,陪哥好好喝几杯,这酒是好东西,喝着辣,喝下去是甜的,越喝越想喝。我说,“这是碎碎个事,你等着!”
我初中毕业时,哥的儿子接班了,也成了一名铁路工人,哥就退休了。后来,我到外地上学,和哥见面的机会就少了。接班后,我的同学早早就结婚生了儿子、女儿,哥在家照看孙子、孙女,日子过得还算幸福。等我大学毕业工作没过几年,就听说哥就因修铁路捞下的病去世了,想起没有兑现给哥的承诺,我深感愧疚啊!
十多年又过去了,我和这个同学联系不多,因为地域不算近,生活的交集越来越少。几次出差到宝鸡,都没有和同学联系,我想怕是只有儿时的友谊能引起我俩的共鸣了。
但是,每每看到同学发了动态,首先想到的,不是我们俩一起玩耍的情景,也不是我俩车把失控骑入麦地的狼狈,反倒想起的,是我和他父亲交谈的场景。物是人非,哥谝的故事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哥的笑容时常让我挥之不去。
哎,我的哥呀,来生让我们再相聚,再当你的忠实听众,还听你谝修铁路的浴血人生。当然,少不了咱喝上几杯西凤酒,为这苦难的人生助兴。
人生如酒,这是你给我的教诲。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