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兴平我的故乡(散文)
我的故乡在兴平市,这里古称槐里县、金城县,因郭子仪率兴唐平叛军平安史之乱有功,后将金城县赐名为兴平县,由唐朝沿袭至今,1993年撤县设市。历史上,这里英雄辈出,人杰地灵,李广、马超、班昭、杨双山,这些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都是兴平儿女。
兴平市,地处渭河北麓,关中平原腹地,自古土地肥沃,农业发达,除了传统的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蒜、辣椒更是这里的特产,蒜苗结的蒜苔鲜嫩清香,肉丝蒜苔成为春季的独特美食;蒜瓣更是炒菜、凉拌菜的极佳佐料,提味增香,还是纯自然消毒剂,更有抗癌的疗效;辣椒味道醇厚,辣而不燥,热油泼入辣椒面中,香飘十里,辣椒是陕西享誉内外的美食--扯面的灵魂调料;清代的杨双山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农业专家,他教会了附近村镇的农民种桑养蚕,抽茧拨丝,丝绸的加工技艺虽然在南方著称,但北方一个小镇种桑养蚕却写在了史书之中。在农业经济的年代,蚕丝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巨大的财富,后来,兴平西南的村镇更名为桑镇,这是对杨老先生最好的纪念。
兴平,这块土地上的男人,勤劳,耿直,待人厚道,是典型的陕西关中人,有句顺口溜,“山东的好汉,四川的将,陕西的楞娃站两行”,楞娃,不是思想简单鲁莽的意思,是满含”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豪迈之气,是富于横扫六国的霸王之气。霍去病二十几岁,帅几万铁骑踏破匈奴,巩固了汉朝的绝对地位,如今,马踏匈奴的石刻雕塑依然伫立在汉武帝刘彻的墓前;班昭,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她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流芳千古。如今这里的女人,贤惠,知书达理,都会做得一手好饭菜,在忙完农活后,还能在附近的农业项目中一展身手,为家庭的富裕添砖加瓦。
现在的兴平人,创新致富的门路多了起来,有搞养殖的,有做观光农业的;近几年,在网络上比较红火的特色小镇项目--马嵬驿,就是利用贫瘠沟壑,建造了独据关中特色的瓦房,顺势而为,修建了几条街道,引进各地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打造了一条美食观光街道。把特色的美食、秦腔、茶道和民俗表演等结合起来,给附近的老百姓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也吸引了大量外地的游客前来品尝美食,体验民俗,为乡村致富走出了一条新路。马嵬驿项目被央视农业频道多次报道,一时风光无限。除了农业,兴平的工业也很有影响,军工企业制造的轮船发动机畅销全国,化肥产品极大的改变了农产品的质量,纺织工业举足轻重,....。
随着西咸一体化的进展,兴平部分村镇划归秦汉新城管理,由西咸新区统一规划,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这给兴平的发展也带来新机遇,未来西安的地铁也将延伸到兴平市,这把西安的发展和兴平市紧密联系起来,兴平市的振兴提升指日可待。
《马嵬坡》诗云: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今日,人们来马嵬驿,不仅仅赞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同情她的凄惨遭遇,更是想了解杨贵妃生活过的地方,有着怎样令人向往的生活情趣,和纯朴的民风民俗。
兴平,我的故乡,你正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向更加富裕文明的明天。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