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想起当年的无悔抉择(散文诗)
从农村走来,1954年十七岁的我,带着一颗年轻的心,毅然告别父老乡亲、学校师友,投入重庆炮校的怀抱,投入革命的熔炉,走进绿色的军营,登上心仪的大学校堂。
十七岁的年龄,青春勃发,情感荡漾,思想既单纯又复杂,充满着憧憬与幻想,希冀着前程与理想。道路一经选择,不容左顾右盼、思这想那,认定信念:一块好铁惟有淬炼才能成钢,一腔热血只有沸腾才显能量。一切成功均在搏击中产生,只要奋发向上就可成就梦想。
在火热的军校里,在绿色的方阵中,在严厉的熏陶下,十七岁的智慧得以增长,十七岁的能量得到发挥,十七岁的精神获取充实与升华,像一株幼树苗,在阳光雨露下逐渐茁壮成长。
十七年来首次远离故乡,心中常涌起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多次梦见,蒙蒙细雨中袅袅炊烟在屋顶上飘荡,显示着这里有个热气腾腾的小村庄,而我正是从这村落里走上从军大道,来到千里之外的营房,提升政治思想,练就军事本领,满怀激情,拥抱希望。
一个炮兵初级指挥员要掌握18门课程,就像18般武艺,需要学得娴熟,练得精当。困难不小何所惧,哪怕是18座碉堡、18道障碍,也得攻坚克难,敢于超越。拿得满分,心定安详。每遇难题、情绪困惑,耳畔就会响起父母的呼唤、老师和同学的鼓励,油然生发激越的情感与力量。
俗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功夫不负有志者,终于成为全优生,光荣入了党。两年后毕业,奔赴时为祖国的前线——福建,守卫海防。从排长当起,初心刻印心房,履行使命担当。随着时间的流淌,一路走来,尽管漫长,但只要血与火的熔炼、苦与乐的相伴,就有搏击与奉献的荣光,收获一个个希望。戎马一生,留下一串串脚印,虽不辉煌,但可圈可点,倒也欣慰心安,直至退休,耄耋岁月,乐赏夕阳。
人生之路并非寻常,一旦抉择起步,就要满怀信心、无怨无悔往前闯,哪怕艰险曲折,也要步履铿锵;军旅之歌不同凡响,一旦唱开,就要唱得高亢嘹亮,荡气回肠。这是人民的寄托,亦是自己的向往。当兵的历史,值得珍惜,值得回味,值得珍藏。
人生的价值全靠创造,人生的抉择总是显得那么有分量。我为当年的抉择自豪,为抉择后的坚守赞赏。生命有限,不负时光。从军无悔,无悔从军,为一生的默默耕耘而欣慰,自我检点,自我欣赏,自我品尝,豪情满腔。
当把自己与祖国与人民的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觉得有了人生的高度、宽度与深度,回眸往昔,即使无可闪耀的光环,也会为没有虚度,留下了踏实的足迹,感到那么灵动美妙,熠熠闪光!
随篇附记:
啊!她,也从农村走来,我的老伴郑仁芳!1958年十七岁的青春,抉择从军路,投身福州军区野战医院,充当一名白衣天使——护士。学习南丁格尔精神:
“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去好好对待照顾每一位病人。”坚定为患者服务的思想,精炼救死扶伤的技能,奋斗不息,奉献青春,护理经验体会曾刊登中华护理杂志。她曾情深意长地对我说过:“无悔抉择从军,从军路上遇见了你,真是有幸……”
啊!终老相伴,难忍离分,然而总有一个会先走一步。她,仁芳,去年驾鹤西行,离我而去了!皆因抉择相同,同道而行,故而情不自禁,添上一笔,永留记忆!
(2023年1月24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7岁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