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朴素人生的璀璨之光(散文) ——写给母亲
母亲离开的第7个月又28天,我终于可以平复自己,坐下来为她写点什么。谨以此文,献给我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题记
一、送你离开
5月17日,接到父亲泣不成声地电话时,我拿起包慌乱地往家赶。我不知道我开着车闯了几个红灯,也不知道转了多少个高速口,疫情防疫管控下,每一个口都堵得无法通行。
只能回社区去办理通行证,来到物业办理通行证明时,工作人员给了我一张表,并说一字不落都需要填。填完后,她抬起头问我,离开原因是什么,我说“我妈进重症可不可以离开?”她“嗯”了一声,我拿起证明匆匆而去。
过高速口填资料的时候,看到桌面上有几瓶纯净水,我问高速工作人员“出来匆忙,可不可以买一瓶?”他说:“给你一瓶吧,不要钱。”
我们脆弱的内心总是在一些瞬间,被虐得体无完肤,被暖得热泪盈眶。这世界的冷与暖,从来都是分明的。
驱车200多里终于到了家乡的高速口,却被告知不可以回,因为疫情管控。然后各种哀求,各种磨,最后再填了一堆单据,做了两次核酸后,终于来到医院。
重症层电梯门打开的瞬间,父亲独自坐在长椅上抽泣,他抱着我哭得像个孩子,我坚强地像个大人,的确,我是个大人。
我们一家陪伴妈妈14天,最终没有等来母亲的苏醒。
给母亲穿衣服的时候,她的身体是有温度的,只有手脚冰凉,我一遍遍用手搓她的手心脚心,依然不能把她暖过来。眼泪和鼻涕不能改变什么,送你离开,全世界最疼的痛莫过于如此。
母亲葬礼上的悼词是我写的,我记得我原文中有一句话这样写“不是全世界的母亲都可以称之为母亲,不是全世界母爱都如此无私”,但是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在最后审稿的时候删去了这句话。我在写的时候,就知道,不可以这样写,但我写了,因为这是事实,我们都知道。
二、在爱中长大
我是在母亲无微不至的爱中长大的姑娘。弟弟比我小5岁。我们家是普通农民家庭。我们的学费全部来源于家里的十亩地。
母亲是个勤快爱干净的女人。
家里的被褥总是被清洗的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家里的桌面,手划过没有一丝灰尘,家里的君子兰从不积灰。窗明几净,阳光下的窗玻璃,总是闪着亮晶晶的光。
院子里的木柴堆得妥妥当当,夏天的院子,各种蔬菜分栏清晰,生机盎然。水泥地,竟然都扫得干干净净。
到了秋天,母亲会在院子里晒茄子干,豆角干,冬天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吃到夏天的蔬菜。
小时候的时光,原本以为很快,一眨眼却早已过去。
家里条件有限,但我上学,妈妈总会给我做新衣服,或者买新衣服。记忆中,我没有穿过漏洞,贴补丁的衣服,但我见过别的小朋友的衣服上都是是有布补丁的。
我的衣服常常穿小了,给弟弟穿。记得最深刻的一次,弟弟穿我的红裤子上学,还被同学嘲笑。家里的零食,从来都是均分,家里的好东西,很多时候,都是我先用。
上高中的时候,我们四个星期回一次家。母亲总是在中间隔一周给我送点好吃的。她把咸菜切成丝,切青辣椒丝,放生抽和醋,装满一个玻璃罐头瓶,再炸一些麻花什么的,送到我学校的栅栏处。宿舍的同学吃过,都夸妈妈手艺好。好像我一直是整个宿舍唯一有这样待遇的孩子吧!
同学后来总是给我讲起,她放学回家,父母去打麻将,自己拿钥匙开门的情景。而我总能想起,母亲每每在家等我,进门都有热乎饭菜的时光。母亲的眼里,只有我们的快乐和幸福。
三、人生的拐点
高三上学期,我的鼻炎比较严重,做过鼻炎手术却不见好。被头痛,视力模糊困扰,一度休学小半年,失去了高考的意愿。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母亲边锄地,边对我说“你就按照你目前的水平去考试吧,考多少都行,只要你不回来锄地”。
姑姑那个时候心疼父亲赚钱辛苦,总是说,“你瞧瞧一个丫头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弄得那么累,你瞧瞧人家谁谁家的孩子,早早嫁了,彩礼给了那么多。人家父母需要点啥,抬脚就买来了。”
母亲总是笑笑,对我说:“妈妈不稀罕那些彩礼,妈妈只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干体力活。”
父母送我读的重点初中,重点高中,这样的起点,就算我考了三流的大学,在我日后的生命中都有莫大的意义。
我和弟弟是被父亲的辛劳,母亲的勤俭,供到大学毕业的孩子。
而我,是那个在农村家庭,从未被偏差对待的孩子。
可知道,在没有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的姑娘,她拥有的自信、阳光、笃定、和坚韧是我毕生的财富。
四、母亲的护佑
我的孩子是母亲帮我一起带大的。为此她掉了10斤肉,在后来的后来,并没有长回去。
在我工作与孩子最难两全的过程中,母亲在我的情绪不稳定里,默默付出。
后来,每次带孩子回老家,母亲都提前准备好饭好菜,忙里忙外。农村的冬天取暖没有那么好,母亲总会提前把屋里烘热好几天,把被子晾晒去潮,把床铺换新。
离开的时候,各种炖好的羊排、猪排、丸子、柴鸡蛋、大葱、大土豆诸如此类,一堆堆堆进我的后备箱,直到关不上后车盖。
我总是被母亲的碎叨磨叽的爱,搞得无可奈何。
我也总能看到,我离家时,母亲湿红的眼眶。
我总是满载着母亲排山倒海的关心和爱护,一路求学工作。
那磨磨唧唧的提醒,“按时吃饭”,“开车慢点”,“好好工作”,“不要着急”,还有一年一度的“生日快乐”。全世界就算忘了,不识字的她都忘不了在日历上早已画好了圈圈。
五、对生命的重新理解
母亲的葬礼,我没有掉眼泪,因为那时那刻,我心里对命运的怨恨超过了心里的悲伤。
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思考人生,也用了很长的时间在自己的内心重新修篱筑笆。直到今天,我可以坐下来为我的母亲写下这篇文字,不再泪雨滂沱。
如果注定赤裸裸地哭泣而来,赤裸裸地再回去,人来世间的意义又是什么?如果,注定你给了我那么多爱,又来不及说一声道别的离开,这样苦的人生又为何?
后来的后来,我终于明白,为了我们在今生遇见,为了我们一世的母女情。
我终于明白,肉体的离开不是离开,只要这世间还有思念她的人。她的精神,她的灵魂,她的气味,就会一直存在。
生命不论长短,结局终归一处。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离开后,有人思,有人念,有人感激,有人追忆。不消不散,不凋零,生命就是永恒。
死亡是结束,也是新生。因为我的母亲拥有我们家人永远的思念和爱,这就是她来过不可磨灭的证据。
南怀瑾先生认为“生,是来观光旅游的,死,才是回去,休息休息再来”。这是我第一次,直面死亡,分析它,理解它,接纳它,并且怀着希望地去重新起航。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亲,平凡、朴素、伟大、永恒、长存。
永远的妈妈!